帐号   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中国诗人论坛|永远年轻的诗歌论坛|中诗网|中国诗人网|中国网络诗歌的源头

搜索
楼主: 水月痕

受站长委托,对中诗网刊2010年第3期(总第5期)进行选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00: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子衣读余燕双《身体》

《身体》
文/余燕双


疲惫的身体
像一座年久失修的寺庙
常常闹鬼
我时常打开经卷,让紊乱的五脏六腑
浸泡一段时间,接着
搬到阳光下
晒晒


杂念全部蒸发以后
再输血,装饰
种几棵铁树,不管什么时候开花
先请菩萨进来
再说


子衣简评:一直在读余燕双的作品,极少评议。这次,我想说的第一句话是,余燕双的诗是值得大家阅读的。他对生活有自己的想法,诗歌也有自己独特的语境。这首诗《身体》,短短几行,足可在精简形象的描述中,呈现出诗人厚实的基本功底。

起笔:“疲惫的身体/像一座年久失修的寺庙/常常闹鬼”形象的比喻,写出现代人沉溺于物欲之中,不得心安的心理状态。“我时常打开经卷,让紊乱的五脏六腑/浸泡一段时间,接着/搬到阳光下/晒晒”用经卷浸泡五脏六腑,再拿到阳光下晾晒,意指用佛经指点生活,进行个人内心的修行吧。巧妙的描述,别具一格的想象力,让人顿生新鲜之感。第三部份句群:“等/杂念全部蒸发以后/再输血,装饰/种几棵铁树,不管什么时候开花/先请菩萨进来/再说”把身体杂念腾空,再进行装饰,诗人首先想到的是要把菩萨请进来。意指清心淡泊,驱除杂念,让身体处于静修状态。

在现代喧嚣社会,要安顿内心,只有靠自我的修行。余燕双这首小诗,以其巧妙的角度,表达了这一观点。节奏沉稳,语言精练,表达独特。在断行上,诗人甚至愿意以一个字为一行,来调节整首诗的节奏,这一点也是可取的。总体来看,这首诗取胜并不在于新鲜的语言,却是构思巧妙,成熟浑圆地表达了许多人都有的共识,那就是:心有佛境,淡泊名利。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00: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神的内在气息。是风。


——从王琦组诗《下午的光线》看其语言创造
文/薛梅





“忘掉那激情的乐曲。它会结束。

真正的歌唱是完全不同的呼吸,它关系着

子虚乌有。是神的内在气息。是风。”


——里尔克《致俄耳普斯的十四行诗》


关于诗歌言说的困难、心灵的分裂,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如是说。王琦诗歌正是在有意无意中触摸到了这一诗学本质:诗歌不是简单的情感,诗是体验。是子虚乌有的气息,内在于神的灵气,用风来歌唱。

王琦的诗歌创作从八十年代起步,到二十世纪归来,始终都打着理性思辨的烙印。王琦青年时期的阅读,更多偏重哲学和社会科学,而文学青年和社会官员的双重身份,使得王琦诗歌在关注人性的同时,也关注着生存;在诗意寻找的同时,又作冷静思索,这就形成了王琦智性而洒脱的人生姿态,闲适悠游的现实生存和潜隐忧伤孤寂的文字表达。这种两级割裂又唇齿相依的存在,使诗人王琦在生活化的立场上又不能忘怀精神的守望与追问,勿需说王琦在早期诗集《灵魂去处》中所素笔勾勒的忧患茕孑的背影,勿需说在2008年归来初期诗歌所爆发的理想思辨的精神强力,勿需说在2009年《王琦诗选》所呈现的生命敬畏的寂默情怀,单是从2010年刊发在“汉诗国风论坛”的最新一组诗歌《下午的光线》就仍然能够感知王琦那一贯内敛而又涌动的智性慧思和审美品质。王琦正是以一颗不息的心来探源内在的秘密,以期抵达召唤出优美外观的内在寂默和虚无,把那能够感知到的却不可表达的东西付诸给语言,那些看似平常却内蕴着奇妙而摄心的诗歌语言,一如俄耳普斯从沉默的石头中产生音乐的魔幻声音。

王琦深知语言是传达内在的真实力量,他在灵魂追问的行路上寂默的探究着内在,也越来越靠近语言的内核:不能承受之重。王琦的诗语言越来越流畅和轻逸,转折点就是2009年8月进入“诗选刊官方论坛”和“新汉诗潮流论坛”担当版主之后,他经常参与论坛举办的舞会游戏性对诗活动和临屏诗赛,这样一种相对的自由和放松,以及瞬时灵感的激发,使得他的诗语言开始注重发掘日常词语原有的审美特性并进而拓展,寻找和构建诗语言的极佳审美状态,即语言呈现的游刃有余和从容不迫。我们必须看到,论坛这种诗写方式带有一定局限,躁动和浮泛只会远离诗歌内质,所以好诗不多。然而对于一个成熟的智者,始终坚守着灵魂探险,激情终将走向沉默,节制的情操要返回艺术的大地:“沉默吧。谁在内心保持沉默,/谁就触到了言说之根”(里尔克),这便形成了王琦诗歌欲说还休、欲言又止的潜伏的忧伤,以及缓慢有力、拿捏到位的叙述的机巧。







广泛占有当代鲜活的、日常交流的、能激活此在语境的话语,是王琦诗语言最显著的变化。一首诗歌的创作与命名,离不开诗人对于“现实生存——个人——语言”关系的处理,而“要让语言对前二者的呈现接近和达成某种‘真实’,就离不开对话语当代因素的倾心关注”(陈超《诗歌的漂流瓶》)。王琦诗歌的妙悟也就在这里,他总能够在精心构建的日常交流场景中,以缓慢的诉说,借助白话、闲话、旁白、傻话、俏皮话而达到对日常话语的超越,成为超越语言的语言,从而穿透个人的生存体验达成对现世生存经验的最高程度的触摸和占有。

“白话”,就是指王琦诗语言的自然、直白、尽去雕饰。《下午的光线》共收录20首诗歌,几乎没有生僻的词汇和华丽的词藻,他像一个摄影高手,始终让镜头在川流不息的人流中寻找随意的言词和生动的表达,尽管也出现一些哲性诗歌中常见的套路化词语,诸如灵魂、死亡、思想、高山、河流、瀑布、太阳等,但都能在词语摆放中从真如流,化迹于无形,这显然是经由王琦自己个人心象而淡化其耳熟能详的固定俗称的意义,而激化、扩大了现实语境的新空间。比如《或许……》和《觉醒》这两首诗,都在写关于“灵魂”思考,诗歌在开篇所植入的“闪电和雷声”、“身体和灵魂”,特别容易造成硬性说理倾向,但王琦能够充分运用白话的魅力,调合成自然,类似于宏伟的宫殿建在乡村田地,神性的敬畏无形中就在泥土的清新中被淡化,甚至同化掉,“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不能告诉孩子们”、“世界已经没必要拯救”这样随性适意的口语的巧妙穿插,使得灵魂不再是答题似的隔膜,而是在亲切中缓缓推出诗人要表达的意味,使读者不仅易于接受,而且也易于动情,顺畅而更有余味。《我不信》中“不信这样离奇的相遇/为我想的这样周到而入心”,《想象》中的“我的眼睛一片黑”等都是大白话,却极富韵味,使诗歌充满了真实性和感染力。

“闲话”,就是诗句中一些貌似无关痛痒、百无聊赖式的拉闲天、讲故事,重要的是这些闲话一定要呈现出别样的诗味、诗趣。一如南唐中主李璟对于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戏问:吹皱春水,干卿何事。的确不干卿何事,但卿之心池已然关注和荡漾,这就是闲话不闲的魅力。这样的闲话在王琦诗歌中比比皆是,可以不夸张的说,王琦诗歌的开篇大部分都是采用这种闲话的介入方式。比如《虚无的山》:“我和门前的大山在较劲/以前有人翻山越岭/绕过去了/有人选择了另外的方向。/整整一个下午,我在看那些飞鸟”,这开篇本身就具有了“从前”“很久以前”的说话叙述,当我们以这种轻松的心态融入其中,便不由自主的在他情绪引领和推动中上下起伏,最终从漫不经心走向面对人世命运无力把握的经验性的唏嘘感叹之中。《狭小》中“一定是这样,趁我熟睡”、“
一定是这样,它对我很失望”、“一定是这样,我醒来后/手脚冰凉”,重来复去都是祥林嫂“我不知道春天也有狼”的叙述方式,重复的别样味道正是铺排了情绪的感伤,如一声轻叹在黑夜梦回,如一滴墨滴落宣纸,有着一点点洇开来透骨入髓的深广度。《蓝围巾》中“那一天,我们站在华山的北峰/朝向汉中方向”、“
那一天,我们站在华山上/有一个默默无言的仪式”,《自语》中“我怀疑我对色彩的迟钝/春天这样深了”,《爱之瀑布》中“我看见:/看见河流在这里折断”等,都充满了聊闲天、拉家常的舒徐自在,这些话语并不含意义,它只是为烘托情绪,进而为创设意境、制造韵味、呈现神韵服务。

“旁白”,就是在叙述、抒情中出现的类似画外音。这本来是剧本和影视作品才有的一种人声运用手法,目的是能够传递更丰厚的信息,表达特定的情感,并引发观众的思考。王琦的智慧不仅体现在他诗歌主题的哲性追求以及个人修养上,还体现在对于诗歌文本的技巧性创造上。王琦从不惮于对诗歌优秀元素的单纯模仿,他的聪慧恰恰是在不断借鉴和消化中诞生自己的创新,从而具有王琦独有的语言风貌。比如《爱之瀑布》,前三节都是在具象勾连中呈现瀑布不计后果、不屑阻挠、为爱甘愿粉身碎骨的可贵和可歌,三节气势连贯,是“我看见”的一部真实、优美的风情片,诗歌完全可以到此收尾,一句“已被一段落差所忘记”足以震撼心灵。然而王琦的不落俗套也就在这里,他没有停下他思绪的流动,而是以“道白”形式来收束第四节,这就在已被定格的这幅画面中有了时空的转换,有了物我的观照,有了深远的记忆,有了悠长的慨叹:


我坐在河道上
  想起这一幕:在一个高高的跳台
  那个燕子一样让身体展开
  画出曲线跃入水中的少女


我们自然感受到了现实生存与生命话语无畏的探险和精彩。《视力》中坚持了王琦一贯细腻描述的优势,目力所及之处说人之所见,又诉常人所不见,其中穿插了格言式旁白,在生动中说理,在深邃中达情,收到了出其不意的艺术效果:“看清别人很容易/只需把眼睛慢慢抬高/看自己就很难,需要一次一次反复”。

“傻话”,就是含痴带嗔、娇宠、出离身份、颇具童心童趣的痴语,其奇巧处就是要傻得有味、傻的恰到好处。《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引蔡宽夫的《诗话》云:“尝有士大夫称杜甫用事广,旁有一经生忽愤然曰:‘诸公安得为公论乎?且其诗云: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彼尚不知酒是杜康作,何得言用事广?’闻者无不绝倒。”这里的焦点是“酌醪谁造汝”,似乎杜甫不应该有这样低级的疑问,这傻话问得实在太傻,却不知杜甫是故意而为之的傻问,不过用来表示赞叹罢了。王琦诗语言的探索还包括把日常生活的傻话引入诗歌,在诗意中挖渠引水,使傻话具有了清如许的效果。比如《自语》,王琦在春天的色彩和自己的失意反衬中,深受简单、自我、率性、幸福的小草的召唤,出奇不意一反一个中年人成熟的忧思,性灵回归,甘愿沉醉在这美好自然的旷野:“我想头枕河流再睡一觉/小草们,乖啊/不要轻易吵醒我”,全诗因其跳荡而出的痴话娇语,情韵扑面而来,而诗赖以成。《回到春天》中“当手指停在一束杏花上/微妙的一瞬间/我张大嘴巴,忘记了呼吸”,被净化的灵魂在“长大嘴巴”这一童趣中淋漓尽致。《想象》中“手提花灯的人”具有了意味深长的成长反哺意味。

毫不夸张的说,《下午的光线》这组诗歌,在一定意义上,不论是白话、闲话、旁白,傻话,还是流畅、自然、字由心生的书写,都映射出王琦之所以为王琦的诗歌身份标签:游刃有余、从容不迫,并在那超然的、艺术式的宁静中真实而智性的体会幸福的状态,体会忧伤的情怀。不错,诗歌语言具有不朽的力量,它使我们“生活在时间般永恒的诗中”(《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8>》)。



2010年6月1日
初稿


2010年6月3日
二稿




【附】王琦《下午的光线》



《下午的光线》(组诗)
[url]http://shigebang.5d6d.com/thread-2975-1-1.html[/url]  
 
  《下午的空白》
  
  确信一种神秘的力量曾经来过
  沿着光线,从眼睛进入身体
  我已经感知,这种力量在体内聚集
  使我变轻,逐渐让我脱离
  这个没有没有实际意义的下午
  不呼吸,不去想外边的大雪
  
  其实我只是寄居在这里
  在我还有一些意识的时候
  我这样和自己说
  不能把光线驱赶到黑暗的四周
  不能把窗户也囚禁
  那些力量在我体内横冲直撞
  
  所以我无法平静
  不能像往常那样坐在桌子前
  读远方的来信
  不能把精力集中到一件事上:
  让那种力量支配我
  离开下午,到面无表情的午夜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00: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猴子与人

                                                     ——浅议姜华新诗《耍猴的人》

                                               文/大侠仙子

         毋庸置疑,在生物界中,除了猩猩,猴子是和人类最接近的动物。你可以否认人能够变成猴子,但你却无法确认,猴子是不是原始的人?如今,因为生态平衡的缺失,猴子越来越少,而人越来越多。常言道“物以稀为贵”,很久以前,一群耍猴人就赐予猴子皮鞭和镣铐的待遇:牵着长像、动作和自己最像的猴子,给它们穿上花花绿绿的衣装,戴上各具特色帽子,一手提着鞭子一手握着锁链,在大街小巷招摇过市。

      “耍猴的人 有着猴样表情/牵着猴子饥饿走过大街/ 招来一群脸谱”,一句话道破天机,揭示了人类进化的漫长历史。是的,你只要仔细端详猴子,你就不难看出它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和自己惟妙惟肖,“耍猴的人 有着猴样表情”,反过来,猴子是不是也这么想:人怎么长着猴一样的模样?猴子最终臣服于人类,是不是有着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沮丧?“牵着猴子饥饿走过大街”,因为饥肠辘辘,人和猴子对于食物有着同样的敬畏。不同的是人可以设计猴子成为食物的诱饵,而猴子却没有这种思辨能力。“招来一群脸谱”,那自然是人类的各色面目,但像极的猴子。
      
        “皮鞭抽打出生存的简单 /残忍和 /无奈”,耍猴的人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众目睽睽下他们耍弄着猴子也插科打诨嬉戏着自己的人生。皮鞭抽打在猴子身上,又有谁知道是不是也在抽打着自己的尊严?简单、残忍、无奈,那也是一种生存状态。但据说,耍猴人从来不真打猴子,举起皮鞭那只是虚张声势,正是应了那句:惺惺相惜。“尘世的方言/ 经常被猴子篡改/春天正午/ 我看到旬关大道上那个/耍猴的男人 -脸土灰”,主角到底是猴子?还是耍猴子的人?不管是谁,他们一时垄断了异乡好奇的目光,让一片土地有了他乡的方言。“旬关大道上那个耍猴的男人 ”风尘仆仆,一脸疲惫。在这个春天的正午,煞有介事,与几只猴子对白。

           耍猴人的职业历史悠久,在我的印象中,他们就是江湖艺人,耍猴不是乞讨,而是一种挣钱的方式。他们挣的钱再少,也不会祈求施舍。他们的职业操守是不能偷,不能拿。耍猴人跟现代社会的步伐是格格不入,他们从乡村到城市,地盘越来越小,生存越来越难。南来北往,居无定所,历尽苍凉。“南来北往的风 吹皱了男人的头发和/内心小小的黑 走南闯北的风雨/走不出人生宿命 向左还是偏右”,内心的灰暗,宿命里的不甘。注定了一生的劳作奔波和到处流浪。作者在唏嘘猴子与人的关系之后,给予了耍猴人极大的关注与悲悯。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着强烈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诗人,他的诗歌独具风格。虽然《 耍猴人》在创作手法和关注视角方面与以往的诗作有所不同,但诗人关注社会、关怀底层的忧患意识在他的笔下依然撞击着我们的心灵。“正午的光线有些摇晃”,我们看到的是,猴子与人患难与共,亲如父子的步履在正午的光影里疲于奔命。你说不清,那柏油马路上踟蹰而行的身影,究竟是人牵着猴子?还是猴子牵着疲惫的主人?

          姜华的诗歌大多扎根于弱势群体,关注社会底层的生存状态。小的视角,大的胸怀。擅长描摹生命本色,诗意稳健而绵延。笔调波澜不惊,舒缓、细腻、执著。每每读之,常常感动!

附:
      《耍猴的人》

         文/姜华

耍猴的人 有着猴样表情
牵着猴子饥饿走过大街 招来一群脸谱
皮鞭抽打出生存的简单 残忍和 无奈
尘世的方言 经常被猴子篡改
春天正午 我看到尘世的方言 经常被猴子篡改
春天正午 我看到旬关大道上那个
耍猴的男人 -脸土灰-脸土灰
南来北往的风 吹皱了男人的头发和
内心小小的黑 走南闯北的风雨
走不出人生宿命 向左还是偏右
猴子一样无常 正午的光线有些摇晃
在这个北方小城倾斜的目光中
-个耍猴的河南男人
拉着-只小猴 你看他们多像
一对父子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00: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风的多个出口
                        ——浅读北溪高羽的《风》
文/罗霄山

        和高羽兄不是很熟悉,但是经常看到名字,而且在诗选刊吧,我曾发过一帖,得到高羽兄一个小点评,关于断句,我和他有某些契合,所以一直想走进他的字,去体味一番。而我得承认,我们是如此的繁忙,在之后看到高羽兄的几次字,我皆擦肩而过了,匆匆一瞥,留下一些共鸣的心跳和契合,而未能停下脚步来,细致的走入高羽兄的内心世界去享受一次词语的盛宴。感谢中诗给我这次机会,使我和高羽兄得以邂逅,那么,在此,我试着安静下来,从你的词语打开的通道,试着走进兄的内心,获得一次奇妙的旅程。我一直强调一点,我不会评,在这里,就当是我们俩坐在一起,喝一杯下午茶,让时光缓慢地飘过。
        高羽兄的原帖有四首诗,我选择了这一首,是因为我在进入这几首诗歌后,这一首始终影响着我品评后面几首的情绪,于是我又试着重读一遍,重新感受一遍。这首诗首先给我的感觉是很轻很轻,就如诗题一样,风漂浮着,游荡着,作者也不废话,平平淡淡的道出来,这是在我跑马观花之后的第一个印象。我继续跑下去,读后面的几个,却总是被笼罩在这首诗的情绪之中,跑不出来。或许说一开始我很不看好这首诗,我觉得它很轻,没重量,我希望在后面的几个中找出重量来,获得邂逅的惊喜,到了最后,我没有获得什么,而一种淡淡的情绪却是左右了我,很具魔力,我回味一下,原来是这首诗在作祟。在读第二遍时我开始缓慢的进入。“从腰椎的骨缝里/长出来”这一句很是直接,交代风的来历,却也让我觉得,后面肯定有无限的可能。“那些来自身体/内部的风/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我养着他们/慵懒,安静,无为”,风的历史,“我”豢养风的本质属性,交代出来了,恩,我在想,高羽兄赋予风的这一种可能性,应该就是他自身的写照吧,三十年来,慵懒,安静,无为,而这一股潜伏着的风,却是不能忽视。它始终存在着,在“身体的内部”活动着,它不只是风了,有很多令我们去想象、去琢磨的东西。“几十年如一日/现在,他们长大了/学会游窜/用柔软的舌头/反过来,咬我一口”,从这儿开始,作者的笔头开始转换,时间在这儿起了很大的作用,它们“长大”了,不安分了,“学会游窜”,并用柔软的舌头,“咬我一口”。在这里,诗歌的表象仍然是清浅的,平淡的,甚至是平庸的,而后面所隐藏的东西却重了起来,它抓住了我。是什么让风如此无常且暴力呢?我想,这儿多少有一些生命流失中必然背负的沉重,再远一点,现实生存中的非理性成分,使一个人丧失了自身正常的秩序,因而变得“危险”起来。或许,“风”的变性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而它的必然你找不到一个明晰的缘由,它那么变了,变得揪住人心。我想,在高羽兄来说,这儿有他自己的答案,而每个读者也有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肯定会不尽相同。
        我常常在想,一首诗歌要如何才能很有效地呈现作者的一种思想状态,我想在这首诗中,可以寻到一点蛛丝马迹。选择“风”这个很平常的景象,而且具有“轻”这种属性的物象作为进入诗歌载体,我想高羽兄是有“阴谋”在里面的,而诗歌却是一点也不轻,甚至是很重,虽然这个重量每个人读感觉会不一样,但是这个重量却是在字面的背后露出了端倪,所谓举轻若重,方为境界,这或许也就是诗歌的张力所在吧。
        乱弹了,前面说过,就当是兄弟俩品一杯茶,远握兄!
        
           附:作者原诗

1、风

从腰椎的骨缝里
长出来
那些来自身体
内部的风
有三十多年的历史
我养着他们
慵懒,安静,无为
几十年如一日
现在,他们长大了
学会游窜
用柔软的舌头
反过来,咬我一口:)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00: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的远方》
-----读冰涟小诗有感
文/量山


   据我所知冰涟本名陈卉,又名楚无衣,她是一个没有野心的诗者,只是写字而已,只是靠文字寄托情感,读冰涟,你会有一种平而不淡的感觉,他有的诗信手拈来,写的就是小女人的小情小绪,比如《一个人的远方》,《新年快乐》;有的抵达了一种美好,比如《记住,忘记》;有的个性戏谑,让人忍俊不禁,比如《我心依旧》;有的生活气息浓厚,每一句诗都好像蕴含着一个小故事,有生动的情景展现,比如《桃花》。读冰涟,我觉得她把“远方”当成一种永恒的审美,美好的也许虚拟的爱在远方,亲情在远方,远方的一处灯火老在心里烧着,眼前晃着,但就像卡夫卡的城堡一样永远无法抵达。

   我知道冰涟是一个用心写诗的人,他的诗从来不故作高深,她只是从情到诗,这有一个从体验到表达的过程,“诗的陈述的本质在于它是作为情感态变的一种操作和表现手段而存在的”(理查兹),冰涟有自己的操作和表现手段,首先她的语言是口语的,甚至无所顾忌,不讲章法,抛却巧妙的构思,让其个性站立在文字之上:

“钉子楔入墙体,即便自欺欺人
也足以留下印记
而我,小心翼翼,落地无痕
累了,倦了 ,就闭上眼睛
看蜘蛛,蛾子
如何的,占地为王 ”

----《我心依旧》

  作者有“钉子楔入墙体”起兴,把诗写得个性十足,而意味深长,“蜘蛛”爱占多少平方就占多少平方,蛾子爱放多少烟雾弹就放多少烟雾弹,“我”深陷其中又置身世外,从一种戏谑中我们看到一种平和和自足,好诗都是有发现力的,冰涟无意中就发现了中国人的自足常乐,要是再准确些(蛾子不会占地为王,会成为羔羊)也许会有更好的呈现。再比如:

“我背叛自己的心。潜逃的
在这片丛林,受伤的眼睛如利刃
割破每一枚叶片

背面的灰,恰似曾经
渴望灰堆里飞出斑斓的蝴蝶,最终
灰飞烟灭”

——《一个人的远方》

  这首诗冰涟一改平常的“嬉皮笑脸”一下子变得哀婉、深沉,大有“情门一入深似海”之味道,像一只潜逃的小兽,但又哪里逃脱呢?作者的操作和表现就是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利刃”上让人揪心,“蝴蝶”一语有待商讨,既然是从情感的灰堆上飞出来的,“灰飞烟灭”是必然的,无须说出,诗还是需要留足空间的,读至下文,哦,作者写的原来不单是情事,境界随之开阔,“最后的信徒”也表明作者的立场,即使遍体鳞伤,仍然相信爱,相信美好的事物。就算永远无法超度,多么美的女人!
  我们再来读她的《桃花,桃花》你会觉得她的诗有含蓄、机智的一面,用生活的情节操作,隐含着动人的故事,读来让人唏嘘:

“桃花,桃花,洗头城的老板喊
桃花,桃花,寻乐的男人们喊
桃花,桃花,小镇的居民在喊
桃花,桃花,瞎眼的老娘
坐在门槛儿上声声唤

桃花没有应答
此刻,正静静躺在
用生命换来的教学楼后山 ”
-----《桃花,桃花》

  我们读,能感受到作者起伏不定的的情感流动,桃花,桃花,一咏三叹,相同的句式置换不同的内容:“洗头城的老板”,“寻乐的男人”,“小镇的居民”,“瞎眼的老娘”构成了一幅幅画面,这个连环画直到她像一株桃花开在教学楼后山,给人震感,冰涟写的不复杂,不奇特,但贴切。从这首短诗见其情怀。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00: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静静流淌的小溪
文/萧萧

生活中不总是沉重的疾风骤雨、苦难暗伤,更多的则是平和的日子下面静静流淌的小溪,轻缓而微漾。十三楼的蚂蚁这组《旧时光》即是平淡生活的旧照片,寄予着一份悠然、恬适、典雅的心情和诗意,有一些随性的点染,也有一些自我欣赏的小资情趣。

  诗歌可以写精神之“重”,也可以写闲情之“轻”;虽然抒写与探索人类内部精神是诗歌的至高境界,却也不能忽视寻常境况之下诗歌的入世与安慰。在流沙一般的现实景象中,我们更多的是时时生发的小情绪、小状态、小想法,如何拿这些小东西把握住,抽离出别致而隽永的诗意,使诗歌有别且高于行进中的平常日子,这对于一个品味简淡生活的写作者来说,显然是一种技艺和经验提炼的考验。

  组诗《旧时光》的作者十三楼的蚂蚁能够很好地寄情于简、寄深于淡,给了我们诸多愉快的阅读惊喜,在冲和而疏朗的语言间,不经意地放置了一个个沁人心脾的小花园。如“只那么小,还是青涩/我已睡老了春光/也是你将来的模样”,在与太阳的天真对话中,显示出在逗趣、可爱的心性下,更有对时光与生命进程的隐含眷恋之情,想象贴切而活脱,使人不禁喜爱。再如《长命锁》的后两节,作者展开了奇妙联想,将所阐述的主客体嫁接到具体的物象上,“那末就是青苔之于石阶/绿锈之于生铁/你之于我”,层层递进,直指主旨,使人印象深刻;而在结句“呵呵,长命锁/别锁我的锁骨/嗳我怕疼”这般轻松、戏谑的日常语言叙述中,却异常含蓄而深邃地表达出对二人情感依恋关系的哲理思考,令人莞尔却叫绝。

  其实,诗歌不怕写“小”,写“轻”,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将深度体验融入进去,最终提纯出诗歌本质的“重”。而不是就“小”写“小”,拉杂和絮叨,到最后痛快了自己,却痛苦了诗歌。

附:旧时光
文/十三楼的蚂蚁

◆ 钮扣枇杷

临窗探出三枝两枝
偷看我的睡姿罢了
星期日我有不好的睡相
笑梦中见到了妈妈

八点九点升起的太阳
二楼的春光也有九分新鲜
那末谢谢你叫醒了我
让我见你钮扣枇杷

只那么小,还是青涩
我已睡老了春光
也是你将来的模样


◆星期天

清明过了,谷雨过了
难得片刻阳光来陪

雨是妹妹,总爱哭泣
惹我有时怜悯有时无奈

我于日光里摘些诗句
我于溪水里清洗诗句
中午,我就铁锅里素炒诗句
未必放太多油,或可放少许盐

就这么一餐,休息天淡淡的生活


◆ 午后

照例是午后小憩
然后缝补一件旧衫
用那桃红的线绿柳的丝

就这么下午
等一个人的脚步
春水里使牛声
岸草里的布谷声
就这么一段音乐

就这么一幅画
画里一人,画外一人


◆命题诗

灯光里有什么
命题诗要做的罢

先闩了门
再铺宣纸
从灯火的背影里
舀一瓢墨
你也可以轻点桃红

小心夜来风寒


◆长命锁

没见到过钥匙
或者石头,或者白银和黄铜
总归不是为了防贼

那末就是青苔之于石阶
绿锈之于生铁
你之于我

呵呵,长命锁
别锁我的锁骨
嗳我怕疼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00: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片丢失的林子(散文诗组章)
作者:孟令波


月光剪出一地碎银,你走在夜的奢侈里,清雅如玉。
走出林子,人在灯火中迷失,林子在月光中迷离。回首,只剩下雪亮的铁器茂盛着残酷和疼痛。
泉水已不再从石上经过,只留裸露的青石负载往事,日日夜夜,独对呜咽的风声。


一片丢失的林子,让逃亡的鸟用孤单的翼驮着伤疤和血痂,寻觅慰藉内心的栖宿之所。
石头在夜晚开花,说梦话,把根扎进大地的体内,把触须伸进夜的体内。
月光下,石头上溢出泪珠,盛满幸福与痴守。石头在等待鸟的栖止,抑或某个日子从空中滑落的鸟鸣。


我从河边来,往事成流水。记忆如曝于阳光下的河床。
那一夜的月色惊动了所有的鹊,林子深处有你喁喁的碎语,我的胸前有你陶醉的酡红。
当我们转身离开,脚印正被落叶掩埋,林子正被时间和利器蚕食……


林子遗落在岁月深深的岩层。
一次次在风中扑打我胸怀的已不是叶片,而是梦中你的呓语。
你让人为我捎来乡间的月色、鸟鸣和稻花香……而我内心深处正在酝酿着一场七月的雨。


林子从大地上消失,便真正进驻内心,任所有的时光都难以抹去。
林子曾经繁茂的所在,空荡荡的土地上,到处是残枝断柯和遭雨后锈蚀的铁器。
只有伤痕和创痛完美无缺,如人生旅途中忆及一段事隔多年的美丽。



心停留在昨天,肉体依然行进。行走的过程仅仅是自我的安慰或寻觅。
当寄托消散成阳光下的月色,皈依就来得越发虚幻和迫切。
路还在继续,林子的阴影——疼痛或者美丽——使内心盈满。
而来路与去路成了人生命题中的两难,阳光依旧,流水依旧,梦却还在寻找可供栖居的巢。



上升或者下沉,水洗亮昨天,石头落地生根。
一个人独对黄昏,打开夜的扉页,在风中翻阅往事。
打开,阖上,再次打开。路已开始荒芜,夜的黑逼近远山,翻过草地,压低河流。
夜色吞噬着一切有形的物,还包括一个人的现时与过往……



彻夜鸣响,是风,是叶片,是心的岩层。
在夜色的侵浸下,生命如负重的船只,吃水很深。
低头,抬头,风从窗缝爬进室内,绕身数匝,缠紧意念。
记忆的花朵在风中灿烂地盛开,以火样的红,灼痛内心。



你寄来的包裹精心藻饰,用松涛阵阵,用鸟语花香,用明月流泉。
但我知道,你已远匿,带着温馨与创痛,和那失去的林子一样,或弥散或沉积。
只有往事醒着,用风和鹅黄装饰记忆。
谷雨时节的雨水,让生命诠释着繁华,也让记忆张扬着过往。



雨落下来,细碎,零星,以渗透性极强的莹洁深入泥土,深入内心。
高擎孤独,一个人在远方,让内心的伤口翻卷,向着雨水。
流浪或回归,思索或做梦,追忆或向往。在落寞与寻觅之中,用脚印盛放内心的痛。
在漫无目的的进程中,雨水、泥土和思绪杂着残枝腐叶凝成一股无形的绳索,把肉体捆绑在大地……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00: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中漂浮的乌力吉
文/黑山老妖

每一个去过额济纳的人都会用这样渴望的眼神张望那个戈壁滩上的小村落。当人们看累了眼睛,看累了思绪,看累了奢望的时候,在春风流淌的戈壁尽头就会出现这个小小的庇护所——乌力吉。
乌力吉是蒙古语中吉祥的意思,他是阿拉善左旗北部边疆的一个苏木。所以,在这里有个特别之处就是很多外地初次来的朋友都意想不到的。来这里,你会体验到过防线的含义以及因接近这样一种含义的背后的特殊的身份验证制度。小边防战士会走上车来挨个儿检查每一个乘客的身份证件,如果你没带,那么,恐怕会让你填写表格之类的东西,当然,只要你没做过什么对不起祖国人民的事情,你是能够过得去的,只是,麻烦而已。
  无论在什么时候,乌力吉都是进入额吉纳的界限。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乌力吉是去往额吉纳的人必须留宿的地方,除非你自己带车,否则一般到这里都要晚上七点以后,那个时候,乌力吉是北部比较大的苏木,还没有电灯,更没有电话,小饭馆就一个,错过钟点也就没得吃的了。晚上,大家睡觉时候一般都是通铺,一个屋子8个以上的人,没有电灯电话电视等带电物品,所以,除了收音机就是大家睡觉的呼噜声了。
  到了乌力吉,从路程上来讲,算是到了到额吉纳旗所在地的一半路程。
  到了乌力吉,六百多公里的阿拉善左旗——额吉纳旗的漫漫征程会近了一步;
  到了乌力吉,剩下来路程更是一望无际、低矮不平而又毫无人烟戈壁更显得空阔无比,空阔的让你绝望。
  所以,乌力吉是荒漠这块另一个含义上的汪洋大海中的一块儿孤岛。一所在风沙的汪洋大海里要拽的岛屿。
  当你顺着车窗往外看去的时候,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在早晨的还是一片捎带湿润空气的土地,到处一片寂静,这个时候,它是固体的,坚硬的。而当接近中午时刻,这片土地开始慢慢的融化,然后,向熔岩一样流向东方。那黄色的沙土逐步开始加速,最后,像一把剑一样横切过来,把你所有美好的张望都削下来,一路的黄沙海市蜃楼,你会想起你自己的存在以及其合理性。
风中要拽漂浮的乌力吉,一个去往我梦境一般世界的驿站。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00: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到槐香时
文/晓蕙

从什么时候,渐暖的空气中开始弥散着淡淡的香甜味道。我知道那一定是槐香,也只有槐花在这个季节开放。

不是偏爱槐花,只为它淡雅却不甜腻的味道,也爱极铃铛般可爱的样子。其实这个季节注定了槐花不招人喜欢,迎春勇敢;杏花、桃花娇美,梧桐高雅。不为别的,只那在叶间躲躲藏藏的样子便觉得小气,更何况枝叶上的小刺也叫人望而生畏,甚至它的味道都不是招人的甜蜜。

我是很喜欢槐花的。很小的时候,村头老太太房前有一很小的独立院落,永远是紧闭柴门的,里面都是树。每到这个季节总会有几枝探出墙来,就会踮脚扬臂很小心的折下几串飞快的跑开。那会儿特别担心院后小房子的老人会出声的吓唬人。到现在想来那个孤独的老人一定巴不得孩子多逗留一会儿呢。这样得来的槐花好像特别香甜,我常常是左手拎着树枝,右手不时揪下一朵,去掉花瓣,只咬花心底部,那个甜只有尝过才知道。

我还喜欢所有槐花味道的东西。有阵子连香皂总买梦幻的,只为那淡淡槐花的香。每天用过好像走到哪里都能闻到。蜂蜜也是,在药店或是超市只要看到槐花蜂蜜忍不住就买一瓶。可闻着好,喝起来就没有槐花的好了。常常是喝不了几次就搁着或者送人。即便不买也会驻足看看,只为嗅到槐花的清香。

因为喜欢所以到了这个季节也不觉得学校的破落:举目望去,视线所及之处一定有槐树。操场边,教室后,宿舍前。校园里好像被浸在槐香的空气中,每一次深呼吸都能感受到极浓的甜香。有时候抱着书去教室,拐弯仰头看到一旁开满白色花朵的槐树就不自禁的放慢脚步,偶尔停下来仰头看看,那串串白色的花朵好像无数欢快的铃铛,奏响轻松的乐曲。忍不住闭上眼,深深吸一口气,感觉胸肺间充斥这温暖的甜蜜。

今天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兴致突来的同事竟然攀折了不少带了花朵的枝条。兴冲冲的捋下洁白的花朵,无数半开的铃铛拥挤着落到大盆里。呵,我们今天的晚饭就是它了。把这轻盈的花朵和甜蜜的味道一起吃进肚子里,怕连梦都是快乐和甜蜜的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0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母亲
文/风信

多年前,听到一首歌,叫做《母亲》,蓦然给震住了,泪水一下子溢出来。这首歌把天下儿女对母亲的依恋与感恩尽表无遗。歌中唱道:“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 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


    今天的是母亲节。
  母亲节的最大的心愿,就是每年这一天都跟母亲在一起,喝茶,或吃饭,聊聊天。
  最简单的心愿,也是最幸福的心愿。
  今天晚上,跟母亲家人在一起吃晚饭,这真个是幸福的节日。
  母亲一辈子勤劳俭朴,有着中国传统妇女的美德——吃苦耐劳、善良坚韧、百折不挠。
  母亲出生于一个贫困农家,十三岁就失去母亲。作为长女的母亲还拖着四个弟妹,生活的重担早早就压在母亲稚嫩的肩膀。母亲这一生吃的苦,比夜晚的繁星还要多,母亲这一生所受的磨难,都已隐藏在流逝的岁月里。
  但是,母亲又如坚韧的芦苇,经历过秋霜冬寒的摧残,盼得春风吹又生。
  母亲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母亲出生在旧社会,从来没有进过学堂,是当时常见的文盲。但是,母亲以惊人的毅力与意志,居然自学成才,不仅脱掉了文盲的帽子,而且还自学了裁缝技术。凭着这一项裁剪绝活,母亲成了村子里最聪明能干的女人。在母亲迁进油城后,依靠给别人裁缝衣服,挣来了我们姐妹仨的学费与生活费,给妹妹们买到了价值不菲的户口。母亲一生自强不息,活着老,学到老。直到现在,母亲年近七旬了,仍每天读书看报,打羽毛球,过着健康而宁静的晚年生活。
  母亲在中壮年时操劳过度,比平常人要艰辛许多。记得我们幼小时,村里分田到户,父亲远在油城工作,母亲一个人种了五亩多田地,家里还养了一头牛,几头猪,三条狗,还有上百只鸡鸭。母亲日夜劳作,忙忙碌碌,象个永不停转的陀螺。然而最让母亲痛苦与悲伤的却是社会的偏见。由于母亲没有儿子,时常受着村人愚昧的白眼。受到歧视的母亲,心头有了一块无法愈合的伤口,令母亲感到无限的悲苦与压抑。
  母亲为生存而洒下无数的汗水,为家庭为孩子而付出巨大的心血,这一切都腐蚀着母亲的健康。在母亲进入晚年之后,母亲的身体犹如一台超负荷运转的机器,终于严重损毁。母亲得了老年人常见的多种病症,疾病的肆虐却不能使母亲屈服。经历过无数磨砺的母亲,毕竟是坚忍不拔的老松,傲然面对人生的风刀霜剑。母亲既坚强又乐观,勇敢面对疾病的入侵,科学地合理安排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适当的运动,母亲的病情稳定下来。所谓“久病成医”,母亲又学起了保健知识,成了家庭保健医生,时时处处监督我们戒掉不良的生活习惯,给我们灌输健康养生的理念。
  母亲性格温柔敦厚,待人接物大方得体,一生与人为善,与邻里相处融洽。母亲特别喜欢孩子,家里常常变成幼稚园,因为楼上楼下的孩子们都喜欢呆在母亲家,久久不肯归去。
  我的母亲在苦水中泡大,其中经历的艰难困苦无法度量。然而母亲给我们的,永远是甜如蜜糖的感受,这就是家的温馨,是亲情的浓酽。
    人生的旅程很孤独,生活的真相很残酷。但是,母亲给了我生命,给了我爱,就有了温暖,有了信心走下去。
  我的母亲是我此生最坚实的后盾,是我最依赖的码头,也是我心底最温暖的牵挂。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00: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相思如月
  文/飘逸的云

       今夜无眠,只因为相思如月。
    悲欢离合犹如月盈月亏,团聚时便圆,分离时便亏。你走了以后,我把相思雕刻成弯弯的月儿,宛如一叶扁舟,悠悠飘荡在冷清寂静的银河,等着你坐上去轻轻地划桨,轻轻地驶向幸福的彼岸——梦的天堂。
拥着月光入睡,看见梦的那头——你伫立水边亭亭玉立,望穿秋水,泪水涟涟,滚落在我的心尖,我便有了心痛的感觉。我便情不自禁地揽你入怀,任由你幽幽地在我温暖的怀里倾诉着离情别绪。
     斟一杯柔柔的月色和你共饮,和着江畔花草的清香。是酒杯映红了你的脸颊?还是你的脸颊映红了酒杯?抑或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我俩含情脉脉地相视而笑,眉目传情,无须言语,无须对话,一切尽在不言中。你的明眸读出了我心灵深处的诗情画意,一卷婉约的诗风词韵成了你一辈子都享不尽的精神食粮;而我的目光如痴如醉地品赏着你的倩影,优雅如古典名画的风韵,那是我一生也描不完的画。
     月光如水轻似梦,轻如罗纱,薄如羽翼,宛如一袭梦的衣裳轻轻地披在我们的身上。我们相依坐在杨柳岸边,没有柳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忧伤,反倒幸福如湖面的涟漪,心波荡漾。波光粼粼,象轻灵跳动的音符,泛起月光下的小夜曲,闻着幽幽清凉的夜来香,仿佛听到缥缈的仙宫里传来曼妙的梵婀玲演奏的名曲似的。我优雅地操起玉琴,演奏出曼妙的《献给爱丽丝》的曲子,伴着悠扬的琴声,你悄悄地在乳色的月光下翩翩起舞。朦胧的月色笼照着你婀娜的倩影,在绿草如茵的大地上刻画着你曼妙的舞姿,我慢慢地欣赏如醉如痴。
    曲终舞罢,你已累得香汗淋漓,娇喘吁吁。我用手轻轻抹去你额上的香汗,以我修长的指缕着你被清风撩乱的青丝。你在我耳边悄悄地私语,喃喃地说我就象古时风流多情的柳郎,飘逸如云,洒脱似鹤;我优雅地笑而不答,紧紧地楼着你,哄你入睡,让你编织着一个彩云似的梦。你闭上双眸,幸福地享受着我温馨的怀抱。我们一起放飞梦想,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渐渐的你不知不觉地听着我虚构的美丽童话,悄然入梦。
     梦醒时分,伊人不在。独自披衣徜徉在凄清寂静的庭院,微风徐徐飘来淡淡的清香,一如你身上让我陶醉的味道。月色朦胧,而我的相思如月。此刻蟾宫里的桂花开了么?嫦娥姐姐是否象我一样思念着自己的心上人?她还有吴刚和玉兔作陪,桂花为伴,而我呢?谁会来陪?她尚可借桂花酒来消愁,而我呢?借啥消愁?此刻,问花不语,问月无声,只有我的相思如月,倾洒笼罩着远方的你。想起李清照的《一剪梅》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正合此时的心境。
     天上弯弯的月儿皱着眉黛,那是我消瘦成相思的弦,演奏成古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我仿佛听到了高洁、优雅、空灵、曼妙的旋律来。我的相思如月,正应了“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00: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慈祥的母亲是美人中的美人》

文/琴儿




春天来了,清晨也格外热闹,隔着窗户就能听见枝头上鸟儿不停的欢叫声。邻居的年轻妈妈又在叫唤他儿子起来读书了,不久朗朗读书声就弥漫整个院子。我躺在床上,还闭着眼睛,脑子却清醒着,回想起过去我的上学时代,每逢这个时间,母亲就轻轻地进我房间,靠近床头摇晃着我的身子:“闺女,天亮了,该起床读书了”。于是我揉揉眼睛,打个哈欠,捧着书本,去院子门口,或去溪边,或去小树林边读书。

母亲年轻时很漂亮,家中有四姐妹和一个弟弟,她排行第二。外公是从商的,家境比农民要好得多,可以吃得上番薯丝和咸鱼,也可以供得起孩子读书,但外公重男轻女思想很厉害,他认为男孩去上学读书是天经地义,而女孩读书是违背规律,因此外公就没让母亲去上学,而是在家学刺绣干家务。结果舅舅考上大学做了官,而母亲和她的姐姐们没等到二十岁就全嫁出去。母亲虽然是个文盲,但很聪慧。嫁给我父亲之后,她就进了电瓷厂的喷水车间当了工人,不久她对这个车间的各门技术了如指掌,并博得同事和上级领导对她的好感。在一次评比当中,母亲经同事们的推荐和领导的考察,获得了先进工作分子。后来领导还找她谈话,邀请她做车间主任,母亲犹豫着,因为她认为自己没文化,怕被人笑话。领导看她为难的样子,就鼓励她,有什么不懂的,尽管去请教他们,有问题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结果母亲真当上了车间主任,而且做起事情来干净利落,在她朋友的帮助下,竟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计算方法,能够将车间的输入货物数量和工人们的出勤记得一清二楚.

母亲在工作期间深深体会到没文化是多么的艰难.因此她对我们的学习很严格. 她希望她的子女们都要去读书,为将来能够出人头地,也为她为家族争光.大哥和我都比较懂事,能够按时上学,从不迟到也不早退,到期末结束时,能够拿来些优秀成绩和奖状给母亲,母亲看了之后,将脸笑成一朵花,之后摸着我们的头说:“继续努力,我的好孩子,争取更上一层楼。”可是我二哥很淘气,不想读书,不按时做作业,上课还经常溜神。有次他背着书包向母亲道别去上学,结果半路将书包丢在沙滩上,然后挽起裤管下溪摸鱼去,将那脑门晒得像黑泥鳅似的。等二哥拎着书包和一袋鱼回家时,母亲早铁青着脸在堂屋里等他,老师早将二哥没去上学之事告知母亲,听说那次母亲没上完班就回家了,到处找二哥。二哥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就知道事情露馅了。他很怕母亲的,也很尊敬母亲。结果没等母亲质问他,他就跪下了,老老实实地将事情经过全坦白出来,恳请母亲原谅他。母亲没鞭打他,原谅了他,拥抱着他,用爱心教育了他,并给他讲了许多地方名人的故事。从那以后二哥就听话起来,不再逃学,成绩也赶上了。

母亲一生很俭省,很朴素,她发来的薪水全用在抚养孩子和供孩子上学读书上,自己却不肯多买新衣裳和水果吃,即使有赶集时,亲戚朋友送来的水果糕点,她也要省下来带回家分给我们吃,我们享用时很开心,激动地跳起来,这时母亲只微笑地看着我们。我说:“妈妈,你也来吃,这苹果我们分半吃。”可母亲说她在路上已经吃过了,叫我们只管吃。每年过新春时,她领来厂里发的奖金兴冲冲地带我们去供销社为我们挑选最好布料和最漂亮的花纹给我们量身做衣裳。可她却很少给自己做新衣裳。即使有做新衣裳,一件衣服总穿了又穿,褪色了,破洞了,补补仍然在穿。记得有一年我们故乡刚上市红毛丹水果,因物稀而为贵,一斤红毛丹得十块钱,那时母亲薪水只有一百多元,还要给一家糊口供孩子读书,在红毛丹水果摊前犹豫了又犹豫,母亲最后决定买了六颗,用纸小心翼翼地包扎好带回家,等我们一回家,她就拿出来:“孩子们,快来看啊,妈妈给你们带什么东西来了?”大哥二哥和我一下子凑到母亲这里来,母亲于是拿出那纸包一层一层地打开,最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六颗毛茸茸的鲜红的水果来,我们都不曾看见过这样的水果,齐声问母亲:“这是什么?”母亲笑眯眯地说:“这是红毛丹”。新名词的水果,我们从没听说过,感觉很新鲜,问母亲:“这水果能吃吗?”母亲说能吃,叫我们尝尝看,她就拿起一颗剥了皮,露出白白的水灵灵的肉,塞到我嘴里,我一咬,真的很甜,我开心地叫出声来,两位哥哥没等母亲剥皮给他们吃,就自己动手剥皮吃了。等吃没了,才想起母亲还没吃呢。现在想想那时的我们真不懂事,只想到自己有吃就行了。

时光过得很快,转眼二十年过去,我们都长大成人,分别有了自己的满意工作和幸福和谐的家庭。可母亲的头发却白了,满脸是皱纹。在清明节那天,不幸降落在善良勤劳的母亲身上,母亲身体一直很健康,体态丰满结实,不管吃什么肠胃都能消化,可是吃了清明节做的野菜年糕肠胃偏受不了,当天晚上肚子就疼得厉害,拉稀了,卫生间跑了一趟又一趟。几天下来还是止不住,人也瘦了一圈。我和大哥劝她上医院看看,她说没关系,弄些止泻草药来煎了喝就会好的。喝了草药之后,母亲还是不见好。我和大哥大嫂硬是将母亲送到了地方医院,医生开了几天药,服药期间,母亲的病还是恢复得很慢,食欲不振,人一直在瘦,由丰满身体变成了皮包骨。我们都很心疼她也很担忧,希望母亲能够尽快摆脱病魔的折腾。在本地医院看不好,我和哥哥们又将母亲送入了省级医院,住院期间,母亲只靠药水维持生命。我们日夜守候在她身边,请求医生一定要想办法医治好母亲的病。可确诊结果出来时,医生告诉我们一个很不好的消息,说母亲得了肠癌,已经是晚期,我们都哭了。母亲看我们掉眼泪,还微笑着对我们说:“我没什么的,过一段时间会好,你们别哭啊。”听她还这样说,我们的眼泪更不听话了。

不久我们母亲就走了,她离开的时候,状态很不好,很痛苦。至今回想起那一刻,我就很揪心,很悲痛,就想大哭。母亲的一生,平淡无奇,却很伟大。如今2010年的母亲节又来了,我不会用华丽的语言来赞美她,只会用童年时最纯真最简单的语言对最亲爱的母亲说:“妈妈,我们永远爱你,你有荷花般清丽脱俗;你有梅花般坚强智慧;妈妈,你是蜡烛,你无私地为我们奉献了一切,给我们温暖、关怀和鼓舞,你是美人中的美人,你的形象永远青春亮丽。”其实母亲根本没走,她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206号

[中国诗人论坛] ( 豫ICP备11003363号-2

GMT+8, 2024-4-25 03:31 , Processed in 1.244218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