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中国诗人论坛|永远年轻的诗歌论坛|中诗网|中国诗人网|中国网络诗歌的源头

搜索
楼主: 思航

中诗第三届现代诗作品研讨互动访谈隆重举行---蓝蓓、南闽老茂专场(16日晚提问截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8 23: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看到,先祝贺!没能赶上这么热闹的互动现在不知是不是有些迟了?不过看了以上各位所问,觉得所问太过笼统 ...
武亭 发表于 2010-6-8 21:53



    很欣赏你对待“问问题”的态度和角度,先感谢了!后面作答哈
发表于 2010-6-8 23: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答武亭提问:蓝蓓,你的那只《碗》必有所指,那么到底指的是什么?意在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我在看完之后,有自己的理解,但是这种理解还没有足够的依据,特来请教!

蓝蓓回答:其实我很想先听听武亭是怎么理解的。呵呵。说起这只《碗》,那么我把这首诗歌翻出来看看。

仅剩一口气
我也要把这只碗揣在怀里
不装风月,不装红尘
不装你眼里的爱情
我只想把季节熬成沸腾的
小米粥
一口吃下一个年代
再翻动勺子,一圈圈地
拨开岁月的涟漪

我紧紧地揣着
也许,若干年以后
这只碗会是我谋生的道具
沿着社会的轮廓
填满阴暗的色彩,以及
一地毒花果

这首诗歌是当时参加玄在星光版搞的题图诗会而写的,图片是一只很精致的碗,我当时就想,要突破一下自己的风格,写得尖锐些,深刻一些。这首诗歌跨越的年代,应该是比较大的,虽然只有两节,但可以从中读出,延伸的时间很宽。碗是个道具,是两种生活的对比。首先是比较安稳的生活,但是有些伤感,且抗拒爱情。最后是若干年的生活,也许落魄了,乞讨为生,但正因为到了那样的景况,看社会的现象更深入了。有些灰暗的色彩吧。其实也是在暗示,自己的人生不会一帆风顺,要时刻警醒,好好生活。

呵呵,我当时写这诗歌,其实也没想太多,一挥而就,现在来探讨,似乎多了很多思考后的成分了。
发表于 2010-6-9 00: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武亭:
    问老茂:在《虚瓷》中为什么说“指上藏起光阴的人,才可以 在瓷杯的边缘上信步”?虽然,我在浅析中加以解读,但是关于此点,不仅不能确定是否与作者之意相吻合,甚至自认为自己的理解有些牵强了。特请赐教。

老茂:
    先回过头来看你的这段解读:《虚瓷》里“指上藏起光阴的人,才可以,在瓷杯的边缘上信步”一句,最是难解。联系下文“秋天的小包裹,说是杯中事物”一语,这里的瓷杯应理解为酒杯似乎妥当。秋天是感伤的季节,只有阅尽时光,将时光内敛,不再将时光张扬的人,才能在瓷杯中“打开覆盖的记忆”,体味人生百味,才能在对亲人想念中近于“阴郁”。作者虽说“喜欢自言自语说出”,实是反说之语。“而今识得愁滋味, 欲说还休”,倒是真的。   
    其实你已很接近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核——光阴。恰巧和你问蓝蓓的《碗》那首一样,这首写的也是玄在星光版搞的题图诗会的同一题。关于这句“指上藏起光阴的人,才可以/在瓷杯的边缘上信步”,灵感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喝茶品茶,也许你也一样理会到了,品茶也就是品味光阴(生活与人生等等)的某种寄寓,只有真正“指上”潜藏着光阴内在的人,才是真正品茶人。由此及彼,瓷(瓷杯)就成为了我表达的“牵线搭桥”之用,转换到人生、生活的姿态、状态传感:信步。当然,并非仅限我灵感由来的茶杯,诗中的杯并没有实指哪类杯子了,可以不同地去“对号”和理解,因我最终的指向是“瓷”——“词”。
2010、6、8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22: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地读,有嚼头。
发表于 2010-6-9 22: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热闹。大家多提问。偶学习
发表于 2010-6-9 22: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觉得很伤感。提问再继续几天就结束吧。
发表于 2010-6-9 22: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觉得很伤感。提问再继续几天就结束吧。
蓝蓓 发表于 2010-6-9 22:50



    为何?
发表于 2010-6-9 23: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
南闽老茂 发表于 2010-6-9 22:51


没回答我的问题呢,难道我问的很幼稚么
发表于 2010-6-9 23: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
南闽老茂 发表于 2010-6-9 22:51



    无他,只是觉得要提问的朋友基本都来了。恩,谢谢老茂做得那么好。
发表于 2010-6-10 08: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回答我的问题呢,难道我问的很幼稚么
阿水 发表于 2010-6-9 23:40


不是的,我还没回答完,你的和忧蓝的问题我都还没回答呢。今天会回答好的。
因为武亭那个问题恰好和蓝蓓的有共同的地方,跟帖在一起更好,就先回答了。
迟回答了,请阿水原谅!
发表于 2010-6-10 08: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他,只是觉得要提问的朋友基本都来了。恩,谢谢老茂做得那么好。
蓝蓓 发表于 2010-6-9 23:45



    呵呵,想问你的是为何突然伤感呢。
发表于 2010-6-10 09: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水:
我想问问老茂:
1.你写诗的时间与工作时间怎样分配比例?是在工作的时候也会想到写诗么?
2.读你的诗不多,几首,却觉得好真实,都是生活里最常见也最容易被人忽略的,请问老茂,你是不是更关心底层民工的疾苦多一些?
3.你的字看着很普通,分量却极重,你是怎样锤炼语言?


老茂:
    1、以工作为主,然后尽量挤些写诗的时间。有时候工作时也会想到写诗的,但不一定付诸行动。
    2、因为我这么多年来在工作中,身边接触的多是这些底层的民工,并且我老家在农村,所以在城市的老乡圈里也大多从事社会底层劳动,这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我个人觉得在这些底层群体,我好像更容易从中看见真与美,更值得去抒写,或许是因为我与他们之间有容易共通的地方吧。其实,也并不是只关注疾苦,他们很多一样很幸福,与上一层群体之间,可能更多的是劳动的差别而已。我写他们,也写其中的温情、希望和与社会的融合,我希望能以我的文字,记录一些他们的真实生活。
    3、语言是要有基本功的锻炼,然后去求新求变,但不是去一味追求标新立异、非“触目惊心”不可。
    其实成熟的写作,在语言上有用得好掌握的现有语言资源和创造性、创新性地运用语言两个境界,达到前一种,就有了写好诗的基础条件,达到后一种,可能就能为语言的进步发展作出贡献。我还没很好地达到第一中境界,一直还在努力中。也尝试着把一些行业化、专业性、网络化等一些新词、重词,包括其它一些非诗化的词汇语言,通过一首诗写作过程的糅合互容,去努力诗化它,努力争取语言锤炼上的一些突破常规。但一般不会过量使用,且也要尽量能把它“溶解”到整体语言环境中,更“和谐”些。你说“你的字看着很普通,分量却极重”,可能与我这样的努力有关吧,我是比较重视语言锤炼的。但做得不好,卢辉就曾经给我指出:熟稔于“精”而疏于“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206号

[中国诗人论坛] ( 豫ICP备11003363号-2

GMT+8, 2024-5-20 20:54 , Processed in 1.18793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