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中国诗人论坛|永远年轻的诗歌论坛|中诗网|中国诗人网|中国网络诗歌的源头

搜索
查看: 1147|回复: 3

诗之品有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3 20: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之品有九”
——我们今天对诗的理解超越古人了吗?
□郁 葱
    我曾经说过,关于写诗,真的没有什么更多的可说的,古人早用八个字说尽了。诗写什么:“情景事理”,诗怎么写:“起承转合”。舍此无它。我看到当代的一些理论家在那里洋洋洒洒数万字,论述如何写诗,就觉得莫名的困惑。记得有一次在大学和同学们谈诗,我对孩子们说“我不能对你们说怎么写诗之类的话,我是诗歌编辑,我只能读了你们的作品之后谈我的感觉。诗是内心的一种综合感受,诗不可说,我要像那些理论家来讲诗,要不然就是胡说八道,要不然就是对你们说假话。”
    其实非要说“如何写诗”,我们还是说一说古人吧,这谓之“传统”,如今很少有人谈,我也好久没有深说过了。但有一句话无论人们认同不认同,我还是要说的:最传统的,也许恰恰就是最先锋的;最先锋的,也恰恰会溶入许多传统的元素。我会为这句话找到许多依据,对于真正懂诗的人说来,这句话也不用过多的解释。写诗,最终还是在写学问、写悟性。那么究竟何以为诗、如何写诗,我们今天先温习一下古人的高论。让我们从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开始。
  “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故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
    这很简单,是说起点和境界。我说“简单”不是说这句话简单,而是说其字面上并不深奥,很容易懂。“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不仅为诗如此,后来这成为人们为人为事的经常引用的非常经典的一句话。  
    “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气象”,所谓“气象”,除了诗给人的感受外,还有一种人的气度,你看那大诗,飘洒浑然,荡心涤魂;你看那拙诗,狭小猥琐,万无一物,终源于气度,气度不同则气象不同。此言绝对不谬。
    “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
     以上这段话是我最想说的,你自可细细体味,诗的品位和精髓尽在其中。从字面上不用解释,为诗者大多可以理解其中涵义。关键我想说,诗之品有九,在于诗人之品有九,缺一则成诗而不成大诗,成器而不成大器(或曰大气)。诸位诗友不妨感受其中之味。
    “其用工有三:曰起结,曰句法,曰字眼。”
    这是在说诗的技巧。诗的“起结”指得是诗的开头和结尾,这是诗最不容易处理好的两个所在。有一种观点认为诗应该是“首如爆竹尾如撞钟”,是否准确不说,但开头和结尾的确是诗的关键。至于句法和字眼,应该是写出好诗之“核”了。尤其是字眼,尤其是新诗的字眼,散淡或随意之中,自有韵味,自有深意,自有境致,实在是功力欠缺所不能。
    “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沈着痛快。”
    这似乎就有些现代主义、先锋的味道了。“优游不迫”指的是从容闲适地吟咏情性而达到极致的状态,从容旷远,随心所欲。“沈着痛快。”亦作“沉着痛快”,指得是飘然而通透;洒脱而酣畅。这与当代诗歌的艺术主张没有什么不同。
   “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
    诗到极致,无非一个“神”字。神情、神韵、出神入化。说到“神”我多说几句。神除了做上帝、神灵解之外,还标示支配宇宙万物变化的内在动因和规律。荀况老夫子有言:“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谓之神”。同时,更指艺术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古人把审美主体对艺术作品的理解、领悟、感受等视作美学意义上的精神活动与状态,艺术作品的审美水平达到绝高的程度,人们使称之为“神”了。所谓“下笔如有神”,或“气韵生动,出于天成,人莫窥其妙者,谓之神”即是如此。由此看来,神,乃人的精神之舍,人的生命之核、人的思想之精髓、人的审美之佳境。诗无神韵,不如无诗。因此说诗的极致是“入神”,丝毫不为过。
    好了,诗说到这个份上,我反正是觉得真的没有什么可说的了,诗人们写就是了。再说什么诗歌写法之类不是空话就是废话。
    又想到宋代姜夔老先生的《白石诗说》,不妨也引用于此:
    “大凡诗自有气象、体面、血脉、韵度。气象欲其浑厚,其失也俗;体面欲其宏大,其失也狂;血脉欲其贯穿,其失也露;韵度欲其飘逸,其失也轻。”气象、体面、血脉、韵度。这与近人王国维的“境界”说以及王士禛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袁枚的“性灵”说、翁方纲的“肌理”说相互生发参照(以后我们再详细谈谈这几个词),成为并驾齐驱的诗论流派,一起站在了诗歌美学本质论的最高处。
    1、气象。“气象”指诗的体态风貌,也是在说与诗人内在情感有关的外在表现和气质气度。有大小、宽狭、厚薄、强弱之区分,属于风格学范畴。严羽《沧浪诗话》说:“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等等都是以“气象”论诗。足见“气象”在诗歌审美中的分量了。没有气象,诗则无形。
   “气象欲其浑厚,其失也俗”。“浑厚”,即浑然天成,拙朴率真,自然通透之意。“俗”即“庸俗”,有如绘画里的“村夫气”,“匠气”,陈词滥调,味同嚼蜡。用“气象”的标准去衡量,“俗”就是无病呻吟,通篇废话,有话无诗;或浅男薄女,轻佻浮泛,表面上标新立异,实为最要不得的一个“俗”字。  
    2、体面。体面其实就是风格与个性。刘勰《文心雕龙》把文辞分为八体四组,每组中彼此相反,即雅正和新奇相反,深隐和明显相反;繁丰和精简相反;壮丽和清靡相反。后人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里,又分为四组八种,由内容和形式的比例,分为简约、繁丰;由气象的刚强与柔和,分为刚健、柔婉;由话里辞藻的多少,分为平淡、绚烂;由检点工夫的多少,分为谨严、疏放。可见各家说法不尽一致。(参见周振甫《诗词例话》)
    姜夔讲“体面欲其宏大,其失也狂”中的“宏大”就是博大精深,就是“繁丰”、“绚烂”、“壮丽”之谓。“狂”,就是狂怪,过于随意,不具备最起码的艺术规范,一味迎合世俗趣味。既要“宏大”又要“不狂”,正体现了姜氏的审美追求。  
    3、血脉。血脉,就是诗歌中的“核”与“诗眼”。刘熙载《艺概·诗概》论诗眼时说“诗眼,有全集之眼,有一篇之眼,有数句之眼,有一句之眼;有以数句为眼者,有以一句为眼者,有以一二字为眼者”,“讲的就是线索、血脉。要想血脉贯穿,贵在有“线”有“眼”。姜夔言血脉贯穿,是针对诗坛上一些散乱无章、条理不明、锋芒毕露的拙劣之作而言的,既是对为诗者的导引,又是对“能诗”者的忠告。
    相对于气象、体面而言,血脉是有形的,是较易理解和掌握的,血脉都不通,还谈什么气象、体面呢?更不用说更高深的“韵度”了。
    4、韵度。韵度,简称韵,风韵、神韵、气韵,是中国古典美学里较为高深近乎神秘的一种艺术境界。传统中国画“六法”中最重要的一法即是“气韵生动”。明代董其昌认为,气韵不可学,它是生而知之的,自然天授的。同时,他也指出了获得“韵度”的方法,那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下笔如有神助,韵度自出。
    另外,与气象、体面、血脉、韵度相互映衬的,姜夔又有“四高妙”之说:“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一曰意高妙,一曰想高妙,一曰自然高妙。碍而实通,曰理高妙;出事意外,曰意高妙;写出幽微,如清潭见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这段话也不是很难理解,为诗者自可去体验其中的道理。
    今天我们温习了一番古人,我的确是在说,他们比我们先知,比我们深刻。记得我曾经说过,写诗没有那么玄奥,无非是靠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前者是天然的,天生的,不可仿摹,感受力是一个诗人不可缺少的素质。表达能力可以是后天练就的,甚至可以通过阅读而达到。(现在我想似乎还应该加上一个“健康”,指得是心理和行为的健康。)读了我们古人的经典,以后再谈诗歌理论,就更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其实你看许多所谓的先锋理论,无非是从古人和外国诗歌理论中套来的,改头换面,生吞活剥,真的是欺负我们的诗人们对古人的忽略和对外文的生疏。如果说他们讲的“诗歌写法”有用,那倒不如直接去读一读理论原著,关键是我们能读多少、读过没有。我还是那句话:写诗,最终还是在写学问,写诗人所具有的精神气度。如此说来,“诗歌怎么写”之类的话,以后我们就不再多说了,因为那些话,近乎百无一用,如何?
                                        2007年10月11日

皇\冠\现\金\网:hg88094.com开户首\存送58元.满1000送1088彩_金\体育半场结算六_合48倍\各种彩\票\游戏.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7-3 22: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7-6 11: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LZ的确说出了写诗歌的要点,现在能写出达到那些要求的人太少了,很少看到有什么脍炙人口的诗了,也很少见什么好诗了,诗歌在现在是不是没落了那?
   其实诗写起来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简单在现代诗没有了词韵要求,没有古代的诗歌那些严格的对仗、押韵等要求,任何人随口张来。难在好诗难写,诗的意境,语言组织方面,这就要求有一定的功底,不是谁能随便能做的。我最看中的是诗歌的意境,其次是表达思想的凝练。意境美,让人回味无穷,余音绕梁;凝练是以较少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一句话表达出来的没必要用更多的语言,累赘。《错误》《七里香》意境就很美,泰戈尔的诗短小精悍,凝练。《断章》则将两者结合的很好。反看汪国真的诗,第一次接触(也是我第一次接触诗)感觉写的很不错,但看了泰戈尔的诗,《错误》《七里香》后就将摘抄他的诗给扔了,至今再未看过他的诗,凝练不如泰戈尔,用一大堆词就为了结尾的一句话,看着废话很多。他的诗我也读不出什么意境,平淡无味,如同嚼蜡。
    PS:这只是我的愚见,自有不足之处,呵呵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k彩| 六合投k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k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发表于 2010-3-15 13: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诗没有那么玄奥,无非是靠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前者是天然的,天生的,不可仿摹,感受力是一个诗人不可缺少的素质。表达能力可以是后天练就的,甚至可以通过阅读而达到。(现在我想似乎还应该加上一个“健康”,指得是心理和行为的健康。)
说得太好了,写诗首先要有一颗诗心.天真活泼见仁见智.

威尼斯人:wns185.com首存赠送58元て足球て真_人て各类彩票齐全て提现即时到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206号

[中国诗人论坛] ( 豫ICP备11003363号-2

GMT+8, 2024-4-27 21:18 , Processed in 1.27748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