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中国诗人论坛|永远年轻的诗歌论坛|中诗网|中国诗人网|中国网络诗歌的源头

搜索
查看: 671|回复: 3

《孤寂里沉默的声音》(2、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9 15: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柴可夫斯基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第一乐章
  楔子。如果从现存的所有音乐作品里,选出最雄壮、最恢弘、最激情的乐段,那么,大师的这首作品里的这个楔子,绝对是其中名列前茅,甚至是首屈一指的。在号声之后第一主题紧接出现,由弦乐全力奏出,钢琴协奏和弦,然后钢琴把主题重复深化,弦乐以拨弦的方式扮演刚才钢琴的角色,之后再一次以第一种方式继续主题,营造出一种富丽堂皇,泱泱大度。
  一个楔子,居然就是一个精彩纷呈的华彩句!
  难以想像,一个被忧郁和痛苦纠缠一生的敏感的人,一个跟梵?高有着同样神经质气质(尽管不那么歇斯底里)的人,能够谱出如此有君临天下气派的乐句,而且,不止一个(在大师的芭蕾舞曲《天鹅湖》的终场曲里,存在有同样表现的乐句)。
有两个明显的对比:它没有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和大师自己的第五交响曲起首句的冷峻和决不容情。前者是一种内在的表现,是第一人称视觉式的,而后两者,我把它们看成是外在的。也许,在大师心底,从来就有一种在自己的领域里纵横捭合的自信!
可以把这个楔子听成一个海,可以把它听成一脉山,可以把它听成一个提坦。
  高山仰止,大师,原来,你其实就是这么俯视尘世的么?
  然而,惯常地,在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中总会出现犹疑与不安的因素,在这里毫无例外地出现了。在几次重复之间的钢琴演奏的过渡,在主题旋律背后木管们吹出的焦虑的音符,以及预兆式(这种预兆,并不是透露出这部作品是悲剧性的,而可以看作是作者全部作品中所体现的悲剧性和大师人生的悲剧性的一种潜意识的预兆)的强硬插入式短句,却总让人在一瞬间窥视到大师心深处倏尔地出现的,在此处被宏大的气势所掩藏的神经质。
  在大师的这部作品中,谐谑曲的形式是经常地穿插出现的。当一连串细碎频密的琴音(即兴式的独奏正是大师才华自身直白的显露,这不是大师个人,而是才华本身不可控制的炫耀!这和楔子中的意像直接相连,却又无处不透露着大师性格里的神经质)从第一主题出现后的短暂休止过渡到乐章的第二部分,那些飘忽的句子逐渐转向民歌式的咏叹(第一和第二乐章里许多极具歌唱性的旋律让人叹为观止),第二主题的旋律总让我从里面看得到在大师的声乐作品《惟独一颗孤寂的心》里面的某些情绪因素。这样的咏叹是内视的,自我的,接连着被扣问、自答、质疑、否定和复述式的乐句贯串,惯常的犹疑逐渐被一种激情推向乐章戏剧性的冲突和高潮。尽管柴可夫斯基的给听众的总是一种无法得到调和的矛盾和没有答案的疑问,但这里,大师给自己的答案却是肯定的。正如乐章起首那样,那是才华的闪光,是一种君临天下纵横捭合的自信!
然后,大师将在下一乐章告诉我们他在冲突后的一次回归——心灵的平静。
第二乐章
  大师,如果被您允许,我将把这一个乐章冠以一个名字:《绝对的尘世的牧歌》。
  无与伦比的恬淡和优雅,空灵和超然。就乐曲的表现力而言,几乎无法从过往的任何作曲家的作品中找到能够与之匹敌的乐章。若是仅言轻盈优雅,那么,德里布的芭蕾舞曲《葛蓓莉亚》里那首著名的圆舞曲也同样能够带给我们纯粹感性上的轻盈优雅意像;但《葛蓓莉亚》的幽雅仿佛不食人间烟火,是隔绝尘寰的仙境。若是仅言空灵飘逸,那么,德彪西的《间奏曲:牧神之午后》已说得上极至;但《牧神之午后》太玄幻,以及深蕴其中的是与原诗所表达的那种肉欲的骚动与不安。如果跟贝多芬的《田园》相比,这一乐章并不那么意像纷呈让人目不暇接,它只带着我们到一个美丽的人间角落去惬意地休憩。
  直到如今,每次聆听这首乐章时,它给我的感觉跟第一次聆听时一样,是一种“绝对的意像”,它从不会把我的感觉引往歧途。
柴可夫斯基大师,你温柔而霸道地在这一乐章里摒绝了我们对您的音符的其他想像!
  想起自己在学生时代,总喜欢躲进学校后山的小树丛中,戴上耳机,让这段音乐只在自己的耳边,只在一个无人干扰的空间里任性地柔和响起。
  听,在第一乐章激情澎湃之后重归宁静的停顿里,“听”一缕阳光从长笛的诗句,从绿叶婆娑中亲吻你的脸颊,你会把头藏进爱侣的掌心,去感受那种温暖。弦乐细碎却又缠绵悱恻,是你走在落叶满径的小道上,当你为一片片错综交叠的班驳的色块心醉神迷时,却被自己小小的脚步声(听呀,你的脚步响在钢琴的琴键上哟)不经意地惊动了思绪敏感的翅膀。这不仅仅是音符啊!你会从莫奈或者高更的画作里找到这种质感,你会从梭罗的《瓦尔登湖》里发现这种不可言传的秘密,你会从自己最甜美的回忆深处寻回一颗海公主的珍珠。
  还有风呢,它正在一株小树身边转过拐角。还有细长枝条们柔美的腰身呢!你不得不叹服柴可夫斯基的天才,他竟然让乐手的单簧管摇曳起来!是的,再没有比他在这里,叫单簧管吹拂的“风”更加醺人!这“阳光”,这“风”,如同在你从舌尖上的极品红酒品味出的,在葡萄仍然挂在枝头时所照耀过,吹拂过的。在乐曲开始时的那一缕闪烁光晕的阳光这时被法国号演绎成不远处冈峦上金色的披肩。除了钢琴外,几种乐器交织的同一旋律,重复着, 却教你“看”得到不同的意像,“摸”得出不同的质感。而树林里的每一片叶子,就是他的琴键,而被他的指尖触碰得如此敏感,让你几乎不希望打破音符之间神经质的宁静。
          ……et le seul vent                    让我的笛声潇洒
          Hors des deux tuyaux prompt à s'exhaler avant           林丛;只有风儿把声音散入淅沥的
          Qu'il disperse le son dans une pluie aride,      霖雨之前,从玲珑的笛管中喷出
          C'est, à l'horizon pas remué d'une ride                在不被涟漪搅拢的天边
          Le visible et serein souffle artificiel                那充满灵感的嘹呖而恬静的笛声
          De l'inspiration, qui regagne le ciel                响遏行云
                                                —Stephane Mallarme:L'APRÉS-MIDI D'UN FAUNE
                                                             马拉美:《牧神的午后》
  来吧,走到那通幽小径的尽头,有一股溪流的源泉。那略略带着兴奋与激动的脚步,已经融进那从石缝里漫溢的汩汩清流,然后漾漾而远。那涟漪圈圈,偶或碰到浅露水面的小石,溅起珠玉点点。(这一圆舞曲式的中间段,它所表达的喜悦,在以敏感的忧郁著称的柴可夫斯基作品里,已是属于凤毛麟角;而整个乐章里面,居然丝毫也没有出现任何一个在大师的其他作品里,无论如何欢快的乐章甚至乐段里都习惯性出现的具有忧悒、沉郁或者不安的象征义的音符,这简直就是绝无仅有的了!)
  掬一合掌的清凉吧,直到它们从你的手指缝偷偷流走,剩下数滴仿如叶上的露珠。然后以你的灵魂静静地环顾、遥望,直到“视线”延伸得不能再远,
第三乐章
  狂热的舞曲!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里,对热情的表露总是有一种自闭的抑制,只有在少数芭蕾舞组曲里面一两首西班牙舞曲,《意大利随想曲》以及《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两部作品中的第三乐章乐章里得到狂放的表现。这是一种西班牙式的、吉卜赛式的燃烧的热情。或许,大师所希望表现的,不仅仅是一种狂欢的场面,而且是他内心深处的一个狄奥尼索斯。
  但是,在狂热里依然能够发现某些焦虑和骚动不安的痕迹。不过,这也是鸿爪一现。
  钢琴把本乐章第一主题的三次重复,让人禁不住要随着节拍旋转舞动起来!而乐队,则在一旁推波助澜,鼓动着这一狂热情绪。乐章的前面大部分所体现的是一种勃勃生机,而在结尾部分却又辉煌地重现了第一乐章的那种恢弘气度,那种排山倒海的气势!这时的舞步已经不止是狂热的激情跳动,而是一次又一次波澜壮阔的大踏步!或许,这也正是大师给自己的这一部作品所定的一个最强烈的基调:荣耀辉煌的才华在音乐里君临天下,纵横捭合。
  最后,音乐在万籁齐响中骤止;然而,烈火般的激情却依旧熊熊不熄!
二零零八年十二月十八日深夜
三、柴可夫斯基的《e小调第五交响曲》
第一乐章
  疑问,被天意嗤笑的疑问:这是毫无意义的质询。
  尘世的可怜虫!
  碾压和蠕行,寂静与广漠,是处于什么样的重压下的生灵,是怎样的一个时空?又是谁,高高在上地以冷眼看着这灰色的下界,在万物的背后操控一切?它是漠然的,有时却像用它那汇聚高天上浓云的巨手搅动着,掀起波澜和动荡,去冲击自下而上的抗争——看,那道击破长空的闪电,霹雳作声!
  在碾压下蠕行吧,或许,你们用顺从来换取些微的喘息。你们会在折磨下疲惫不堪。你们可以唏嘘,但不要再疑问那自上而下的权威。你们去从权威的宗教的所谓庇护下寻找虚假的慰安 “灵食”吧——如果有那么一刹那的宁静,也是来自它的许可——只要它发出咆哮,宁静的时刻就马上像一头受惊的小鹿,错落着惶恐失措的脚步逃得远远。这时,焦虑、紧张和对自身力量的疑惑将鼓着翅膀盘旋于你们的头顶。
  除了那道雷鸣,一切噤声!
第二乐章
  你们在宁静里看到了什么?
  法国号吹出一道道金色的阳光,遍撒在暴风雨过后的平原和山谷。远方的希望,犹如和风吹拂树林,淙淙的流水洗去你们流离转徙之后的劳累。是晓晨或者黄昏,是睿智的摩西在西奈山下聚集他的族人,向他们讲述越过高山大河后能够到达的那片淌流奶与蜜的福地?
  但远方,那些阴霾却并未随希望升起而消退。看吧,那些浓云有再试图重新汇聚,在你们的心头堆起一个问号。
  然而浓云并不能阻挡金色的阳光,阴霾也不能隔阻希望。提起你们的戈矛,登上那可以眺望最远处的高山,看清前进的方向,
第三乐章
  或许,尘世的繁荣假像会给你们营造一个空间。在那里,你们沉湎于肉欲的快感;你们将自作多情地置身于华丽的假面舞会;你们将在命运少得可怜的施舍里偷取一两块“幸运”的铜板。
  而那双看不到的巨手,只轻轻一下,就可拨动你们焦虑惊慌的神经!
  舞影婆娑,于是,你们继续自欺地沉湎吧!
第四乐章
  命运不会给你们答案,决不!
  除了你们自己,谁也给不出答案!
  你们手里,有自制的投枪!
【人类是一根系在兽与超人间的软索——一根悬在深谷上的软索。
往彼端去是危险的,停在半途是危险的,向后瞧望也是危险的,战栗或不前进,都是危险的。
人类之伟大处,正在它是一座桥而不是一个目的。人类之可爱处,正在它是一个过程与一个没落。
我爱那些只知道为没落而生活的人。因为他们是跨过桥者。
我爱那些大轻蔑者。因为他们是大崇拜者,射向彼岸的渴望之箭。
我爱那些人,他们不先向星外找寻某种理由去没落去作牺牲,却为大地牺牲,使大地有一日能属于超人。
我爱那为建筑超人的住宅,为预备好大地和动植物给超人而工作而发明的人。这样,他追求着自己的没落。
我爱那珍爱自己的道德的人:因为道德是没落之意志和一枝渴望的箭。
我爱那个人,他不保留精神的任何一部分给自己,而欲整个地成为他的道德的精神:这样,他精神上跨过桥。
我爱那使自己的道德成为自己的倾向和命运的人:这样,他可以为着他的道德,或生或死。
我爱那不愿有多种道德的人。一种道德胜于两种道德,因为那种道德更是悬着命运的纽结。
我爱那浪费灵魂的、不受谢也不致谢的人:因为他常常给予,什么也不私存。
我爱那个人,他看见骰子有利于他而怀惭,而他自问:我是一个作弊的赌博者吗?——因为他愿意死灭。
我爱那嘉言先于行为、实践多于允诺的人:因为他追求着他的没落。
我爱那使未来的人生活有意义,而拯救过去者的人:他愿意为现在的人死灭。
我爱那惩罚上帝的人:因为他爱上帝;因为他要因神怒而死灭。
我爱那个人,他便在受伤时灵魂还是深邃的,而一个小冒险可以使他死灭:这样,他将毫不迟疑过桥。
我爱那因灵魂过满而忘已而万物皆备于其身的人:这样,万物成为他的没落。
我爱那精神与心两俱自由的人:这样,他的头仅是他的心之内脏;但是他的心使他没落。
我爱那些人,他们象沉重雨点,一颗一颗地从高悬在天上的黑云下降:它们预告着闪电的到来,而如预告者似地死灭。】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一卷,第四部分
二零零八年十二月十九日中午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发表于 2008-12-20 21: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14: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12-25 15: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有时间欣赏“星之歌者”这篇美文,作者捕捉到的场景仿佛蒙太奇那样的切换。如“我爱那使自己的道德成为自己的倾向和命运的人:这样,他可以为着他的道德,或生或死。我爱那不愿有多种道德的人。一种道德胜于两种道德,因为那种道德更是悬着命运的纽结。”作者并非是孤寂里的旁观者,而且心有感应,渐渐把自己融汇其中。词语的运用准确而醒目,传神而深情,把情感和理性的道理结合起来,使得文章再艺术表达方式上凸现了独有的特趣。

皇⑦冠⑦现⑦金⑦网:hg88094.com开户首⑦存送58元.满1000送1088彩_金⑦体育半场结算六_合48倍⑦各种彩⑦票⑦游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206号

[中国诗人论坛] ( 豫ICP备11003363号-2

GMT+8, 2024-5-9 10:24 , Processed in 1.24306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