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中国诗人论坛|永远年轻的诗歌论坛|中诗网|中国诗人网|中国网络诗歌的源头

搜索
查看: 5944|回复: 24

锦绣江南 [长篇散文 连载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7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1、什么叫附庸风雅?</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  ——附庸风雅就是:怀抱着对风花雪月和寻花问柳的美好情怀,怀抱着对贵族生活的全部仪式感的微妙嫉妒,在模仿的过程中小心翼翼掩饰自卑,从而获得快感和自尊的奢侈品消费。风雅本意是诗,附庸风雅就是写诗。每当我这么跟写诗的朋友解释这个词,他们都要揍我。我问我自己,我难道不是在一种怜惜的情感中说这番话的么?我难道不是在对理想主义的饱含深情的喟叹中,说这番话的么?</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  你是否毫不怀疑地相信:附庸风雅是“风雅”的赝品,其结果是品格的降低或变质?但我要告诉你,这个判断是所有判断力迟钝者的呓语,是思想的赝品。因为它不懂得“风雅”只支持玩味,不支持评判。评判风雅,是风雅的旁观者;附庸风雅,起码是风雅的当局者。火箭只有上天才叫火箭,不管它有多破;倘使它不上天,再好,也是一堆铁。</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  那天,我对园丁说,把你手中的水管对着我浇!园丁问为什么,我说,我在杭州买了油纸伞,一个月了,还没下雨,你浇我,我撑伞,给我点雨巷的感觉吧!</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2、一场游戏一场梦</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  水南为阴。于是江南呈现为整体性的阴性,杏花春雨江南,与古道西风塞北的纯阳之气并列。人们已经习惯这一成见。人们习惯通过形体、骨骼、眉眼、嗓门等一系列感官差异,为某一地域,某一群体的生理属性进行文化界定。因为文化有能力通过智力和逻辑的蒸汽,塑造一片“万物皆有规律”的蜃景,这蜃景足以叫沙漠中木讷的旅人惊叹,憧憬。于是,每一份文化研究成果都成为弥足珍贵的彩虹,它通过自身有序的色彩组合,搭建起大众与太阳沟通的宇宙之桥,但我的朋友,你须明白,彩虹,只是阳光与大气的游戏。</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  本文并非讲述历史,我在入局与出局自我斗争中,痛苦而又痛快地模仿那些哲学、史学的“游戏高手前辈”,不同的是,我要告诉你,我在本文中所说的,只是一场游戏,一场表演,一次附庸风雅的旅行,一切都不是真实的,但它们看起来又似乎是有道理的。如果你蔑视这一切,那么可以结束本文的阅读。但我要说一个真理:人类文明本身就是这样一场游戏(有人把它说成“诗意”),不同民族竞争的恰恰就是谁的游戏更加精彩。</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  江南,梦一样精彩的游戏。</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3、水与土</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  整个江南就是一捧水,无言到面前,与君分杯水。这是给《梁祝》新填的唱词,境界颇高。蜿蜒、沉静、荡漾、澎湃,水相对于土更充满戏剧的魔力,它展现一种循环的哲学,他被那些机灵的头脑利用,成为刺激它们生活语法的药引,又反哺于口舌,让他舌粲莲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  但我们首先要明白,水,并不凸显保守和安静的本质,它更不应该成为我们成见中江南的柔腻、委婉象征。相反,水孕育的文化,相对土地孕育的文化更具斗争性。如同地中海潮涨潮落的号角,永远不会吹开中华大地普世主义的太阳。<br>战争的本质是人类动物本能中“领地”意识的文化延展。在这个延展的过程中,不是水与火的较量,而是水与土的较量。古代夏人与越人的斗争就是黄土与江河湖沼的对抗。越人断发文身,契臂为盟,青铜舟楫,争霸春秋。不断的冲突碰撞,江南为华夏汉文化同化——在追寻夏禹为始祖的无上荣光中,在黄土文化谱系中,江南设定了自己于华夏文明中的合法位置。</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  于是,江南,在历史的早期就消减了其尚武好斗的蛮夷印象,更没有地中海那种英雄气质。它依循黄土阡陌的生存格局,用地精和水母杂交出绝无仅有的历史时尚和绝代风华。</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4、盆景与文明</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  我在苏州拙政园照的最后一组照片,是在那个盆景园。当时是中午,阳光明媚,大大小小的盆景,工致文雅的植物气息,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我当时想到了龚自珍的《病梅馆记》,龚氏以人工雕梅为病,以讽当时人才塑造之大弊。这篇文章,立意不可说不新,也不可说不是好文章。林黛玉也说:做诗关键在立意,新意有了,格律不工也是好诗。但病梅一文并非上品,只因作为政治家的龚氏比作为艺术家的龚氏要强势得多。在中国,社会效用的表达往往建立在美学深度的妥协上。</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  相对龚自珍的病梅,盆景岂不更是病树?裁剪,弯压,捆绑,雕刻,扭曲植物自然生长属性,将人的精神和审美癖好强加于植物。然而,这听起来似乎大逆不道的强奸行为恰恰是艺术的本质、文明的本质。不管这种文明建立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还是建立在人定胜天的基础上。</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  何谓文明?文明就是一套规则。就是一套表面上与食物竞争、性竞争、安全竞争毫无关联的规则。它是一个美丽的金丝笼,用礼仪的火光吸引你向它飞去,然后以被束缚的代价换来“宇宙灵长”的证明。文明就是城市户口,是身份证。<br>盆景在扭曲、雕琢基础上,在牺牲这株植物的自然快乐的基础上,呈现了大自然峰回谷转的精神,呈现了乾坤逶迤腾挪的总逻辑,这就叫病树前头万木春;文明也一样,文明自然是好的,否则我们为何不跑到原始森林里与走兽为伴?礼法、制度、规则阻碍了我们天性中为所欲为的浪漫主义品性,却呈现了大千世界的秩序荣光。</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  苏州,是中国的盆景。</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5、古典江南两种调性之一:贵族门槛</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  贵族,是五代以前人们普遍竞争的精神奢侈品,这株迷人的罂粟调动起人类对于繁缛礼节和仪式的热爱,在形式感高扬的霞光中,在压抑与放任同在的激流中,呈现出人类空前绝后的栖居诗意。魏晋南北朝,豪族南迁,这种仪式风流与江南的春光碧水找到了最佳的契合点,于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它不应是今人眼中高冠华服苍白羸弱的精神病人,而是国人对宇宙本源的超越性思考最集中、最富风情的表达。我的朋友,请动员一下你的想象,举头望向他们优雅的双瞳发现的浩瀚苍穹,我们将不难明白,这里的自然远不止自然界这么单纯,远不止今日的发展与生态这么功利。</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  只有当一个人在完全没有生存危机的条件下,在精神上自然产生高于他类的优越感的条件下,在诗礼仪式和青山绿水的熏染成为习惯的条件下,并在上述三个条件成为时尚的时候,人的头脑才会最大限度远离其动物属性,向乾坤宇宙、向诗意靠近。</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  这是宋以前古典中国的最迷人的气质,从汉末到东晋,江南完成了正统中国的身份演变,加入到华夏历史的主流,并成为主宰这个伟大帝国的一种诗意调性。</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6、古典江南两种调性之二:才子故乡</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  如果在现代,唐伯虎该是个游走于摇滚酒吧,在墙壁和女人胸罩上涂鸦的愤青;柳永的绯闻应该胜过谢霆锋,汤显祖肯定得奥斯卡,朱熹绝对是奥运会开幕式首席顾问。十世纪以后的江南,难以数计的寒门学子在科举春潮的激荡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头脑中对江南二字最直接的知觉实际上是中古之后的江南印象。或是一把二胡,一架小舟,鸡声茅店月,人寂板桥霜;或是苏堤弄月,灯影秦淮,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  中国人对科举的执著从十世纪一直延续到今天,只因科举剔除了大众头顶那个带有种姓意义的贵族之“疮”,在逻辑上塑造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画卷。于是,知识群体由飘逸的、超越的哲人逸士演变为务实的、经世的学者才子。</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7、从风流成性到诗礼之邦:审美习惯的嬗递</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  如同我上文所述,当才子最终打败贵族成为江南主体印象的时候,我们这些寒门庶子为何不拍手称快?当虚无缥缈的玄学、绮靡奢华的骗文被经世济民的道德文章和生机勃勃的民间小调所取代,我们劳苦大众为何不拍手称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一个温柔富庶的江南暖床岂不更应该是有德者居之,有才者居之?</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  可我们不约而同作如此评判的原因——如你细细想来——决不是什么历史进步之类的堂皇招牌,只因——我们是大多数!历史价值评判的最终原因是什么?不是权力,不是武力,甚至不是文化,而是从评判中获利的群体的人数。当多数人在取得特权阶层的地位之后,嫉妒、炫耀、愚昧的本性便不再固守和支持这个他们得以出人投地广大群体基础,转而向重新洗牌之后的历史现场攫取特权地位。嫉妒,就是因自卑而产生的仇恨。他们仰慕他们的敌人,并在表面上模仿他们敌人的生活,但魏晋南北朝那些大雅飘逸的文化格调不会在北宋以后的文化爆发户身上产生,在杂交的作用下,他反而诞生出一种全新的务实的文人才子生活模式。这并非历史的荣耀,但也不是历史的耻辱。只是我们谁都无法否认我们潜意识中这样一个事实:韩国电视剧《宫》用虚构的皇室故事,满足了整个亚洲数以亿计的灰姑娘的最美满最丰沛的理想,刘禹锡笔下乌衣巷北惆怅的夕阳和无知的燕子也寂静地表达着一个具有文化自尊的人格对他的失败的对手的空旷绵远的伤情。</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8、苏州园林:美学降落人间</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  师法自然,天人合一,这样的说法似乎是对中国艺术无需论证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总评。但只要我们懒惰的思维稍微向前一步,我们就会发现这种评判内部蕴含着更深层次的道理,以至于这个道理具有试图推翻这个论断的架势。</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  我在讲述这一章节的时候简单查阅了一下苏州园林的历史,不出所料,苏州园林源远流长的时间脉络也体现着“贵族-文人”转化这一主体构成嬗递的过程。唐以前,私家园林多是大型府第的原生态审美情趣,尽把好峰藏院里,不教幽景落人间。晚唐以降,文人造园渐成风气。这种园林一改以往府宅园林的那种奢华壮观的风貌,将隐逸山居的纯朴、雅致引入城市居宅。这到宋时,开始变得十分普遍。到晚明,江南的有闲阶层开始对园林的规划建设著有很多专论。</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  专论,意味着一种文化形态由天性中的自发变成理性的自觉,它的标志,就是章法和格律。我在苏州园林只逗留了一下午,后来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里恍然明白了苏州园林更深层次的道理。以下是我在《锦瑟》一文中对这一问题的阐述,当美学降落人间,“天人合一”也许便不再是现实时空里那片绚烂的彩霞,而是画家头脑中主观构思的水墨画卷:</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  这种逻辑,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格律和章法。要知道,人类所有艺术品莫不是师法自然的,而自然是何物?小到一花一木,大到星斗纵横。自然和宇宙并非艺术品,它在本质上与人构不成同一层面的对立关系,因为宇宙的时空是无限的,人只是宇宙的阶段和部分。而艺术品必然存在于一个有限的时空中与人发生矛盾。于是,人关于宇宙,一直进行着两种行为,一种是解读行为(或者叫注释),这就是哲学(包括科学);一种是创造行为(或者叫斗争),这就是艺术(包括文学)。解读的目的是从宇宙法则和大自然的无序的表像上解析出秩序;创造的目的就是用不同的假定了的秩序,编造一个在有限时空中能够被人掌握的宇宙幻影——艺术品。这个幻影——艺术品——在与人类的对立中被认识,于是它反而成了人们研究和感受的对象,这是美学存在的前提和全部目的。</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  当然,由于假定的秩序是不同的,因此东西方的艺术有很大的差异;同是中国,南方与北方的艺术风格也是迥异的。但有一点是相似的,这就是古典艺术。无论东西方,古典艺术大都以繁冗和铺张见长,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哥特建筑中那些华丽琐碎的尖顶和线条中看出,也可以从中国建筑的勾心斗角雕梁画栋中看出。这是18世纪以前,人类几千年探索大自然而逐渐积累和丰富了的假定的秩序使然,这个假定秩序的最高形态就是章法和程序。因此,京剧中演员的每一步都不可以走错,古典芭蕾中每一个手位也不可以有丝毫偏差。于是,古典艺术看起来似乎悖于“自然”,与自然发生冲撞了。在这个“扭曲自然”的假像上,蓬勃的二十世纪现代艺术轰轰烈烈展开。有一次,我跟一位搞摇滚乐的朋友争论,他说:摇滚精神就是叛逆精神。我问:叛逆什么?他默然。其实,20世纪的艺术巨匠无论毕加索还是斯特拉文斯基,无论猫王还是邓肯,他们背叛的核心就是前人发挥到极限的“章法”和“程序”,他们用全新的眼睛和理性的头脑重新假定宇宙秩序,一旦这个秩序被重新确立,它就又形成新的“章法”,或者说“打破章法”本身就是一种新的章法。</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  苏州,是中国贵族才子概括和假定的宇宙秩序。山川之形、星辰之理、草木之状、虫鱼之态总揽于一体,更加上伦常之法、礼乐之格、道德之性纳于胸中,是笔端乍有风雷起,走马游龙风萧萧的大气象。苏州园林,是中国人宇宙观、天人观的一道方程式,而贝氏建筑恰恰又是苏州园林的一道方程式。赏玩其中的人们,应该把自己代入自变量“X”之中,去获得你自己的“Y”值,切不可自行设定“Y”的答案,并以这个答案去限定“X”。怀抱这样的认知,人们就不再有大是大非的道德争论和“工巧”与“天然”的美学对抗,这样看苏州,方是会看。</FONT></P></DIV><br>

皇乁冠乁现乁金乁网:hg88094.com开户首乁存送58元.满1000送1088彩_金乁体育半场结算六_合48倍乁各种彩乁票乁游戏.
发表于 2007-12-7 1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如此散文,历史厚重,哲意深邃,非一日之功力,非一般之学识,先亮颜色,欢迎继续,问好哈!</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7 16:48:49编辑过]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ギ彩| 六合投ギ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ギ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楼主| 发表于 2007-12-7 16: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9、北宋,诗意对现实的妥协<BR><BR>  谁能否认北宋那些文人士大夫优雅的生活?谁又能否认那些才子即使嫖妓也能创造出举世无双的诗情画意?谁又能否认那些风流皇帝为了一幅画、一首诗而以整个江山作为交换的不可思议文雅性情?从小径红稀到大江东去,文人第一次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呈现了细腻、豪放、忠烈的丰富个性,这些丰富的个性成为游荡在历史时空里永不落幕的璀璨星辰,一直照耀着今天的莘莘学子,那些边远山区的孩子焚膏继晷孜孜不倦,最后以高等学府的文凭换来锦绣前程,这个东亚大地影响最久远的阶层轮换动力,就肇起于这个辛酸与自豪同在的时代。<BR><BR>  宋,毫无疑问是文雅的王朝,文雅得像个聪慧而羸弱的女人,辗转于虎视眈眈的北方蛮族汉子中间。但文雅与诗意不同。栖居的诗意在本质上并非指生活充满诗情画意,而是相对于人的生存本能、生活本能而言,脱离那些务实的、功力的、效率的考量,渗透在内在的,虚构的、假定的秩序之中,从而获得生命超越的一种存在状态。广义上讲,人对于动物就是诗意栖居,所以海德格尔说:人在大地上诗意栖居。狭义上讲,它就是我魏晋南北朝士族门第的超越的理想生活,世袭贵族的生活。正如我上文所说,只有在“完全没有生存危机的条件下”,“在精神上自然产生高于他类的优越感的条件下”,“在诗礼仪式和青山绿水的熏染成为习惯的条件下”,“并在上述三个条件成为时尚的时候”,诗意才能建立。而文雅却不是这样。文雅是生活意义上,针对务实和粗俗而言的一种生活方式;或是个人品格意义上的某种性格、喜好所产生的效果。<BR><BR>  唐代科举,门第界限实际上起到了巨大作用,它是所有寒门子弟难以逾越的一道关卡。所以,像北宋三苏凭借科举而名噪京师的现象不会在那个时代发生。唐以前,人们的原生的优越感来源于血统和门第;宋以后,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可以通过努力和功名获得。就像今天,再贫困的家庭要是出了个博士,那就叫光宗耀祖。<BR><BR>  但,以经世济用这种儒家理想为人生观的有良知的文人,大都通过科举洗礼,而从寒门子弟的丑小鸭变成官僚集团的白天鹅,华丽眩目的蝶翼下,掩盖着他们内心挥之不去的化蛹之前的枯寒与丑陋。他们是文化意义上的暴发户,有个性的文化人格往往以一种自我膨胀的形式变相掩盖着先天不足的自卑感、危机感。<BR><BR>  北宋散文家倡导中唐以后的古文运动,它们断了奢靡、华丽、百无一用的六朝文风,以经世济民的伟大理想和人文关怀赢得了历史赞誉,以至于这片质朴的云烟成为最绚烂的彩霞流荡在永恒的历史苍穹之下。但是,他们不会懂得,被他们诟病的那些百无一用的炫技的语言背后的心态,那是整个放大了的,发展到极端的文雅,以至于这种文雅冲破了生活常识、冲破了社会常识、冲破了普世意义的人文关照。当这束大雅的光芒投射在人生和宇宙统一的逻辑上的时候,它就成为一种大地栖居的诗意,那是被优越感的激光文在历史胸膛上的图案,清洗它必将留下巨大的疤痕。然后这疤痕再以丑陋的形态呈示给后人,呈示给更加注重实用。注重功利的后人。<BR><BR>10、宋词与江南:心灵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妥协<BR><BR>  继续说宋。翻开大部分词史,大都讲述着北宋经济发展带来城市文化的崛起,相伴而来的勾栏瓦肆为主要形态的城市娱乐活动的蓬勃,以及庞大的文人队伍创作。这是从词的市场、词的生产这个经济学角度阐述这一文化现象的。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我在这里思考的问题是:文人士大夫在不考虑市场需求的风气之下,缘何自发进行词的创作。要说这个整体心态,不得不说风雅与社会现实在文人内心的平衡与妥协,也不得不说日益重要的江南对于中原的既对峙又依存的时空格局。<BR><BR>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一阕《望海潮》,展示了江南这位贵妃的绝代风华,在北宋,她就以压倒中原正统名分的姿态独立于中华大地之上。然而,相反的调性亦这样装点着这片温柔富贵之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BR><BR>  最爱辛词。辛词中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永恒的悲剧感,它将词这种流行歌曲的境界提升到悲剧意义上的艺术高度。但我从不以婉约与豪放这种语言节奏上的表层差异来为词归类,因为这种归类方式容易使人忽略文人直到今天都具有的分裂性人格。这就是功利主义的现实价值认同和文人内心审美意义上的精神追求的对峙;这就是江南作为一种繁华与屈辱交融的文化存在与中原的王权、主权的历史存在的对峙。这种对峙反映在李清照笔下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反射在辛弃疾笔下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种对峙的直接表达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种对峙间接的表达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种对峙自嘲的表达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种对峙呐喊的表达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BR><BR>  妥协,必须妥协,否则将身败名裂。因为文人不是世袭贵族,它没有与生俱来的全面的彻底的优越感和安全感。也因为江南不是王权意义上的历史习惯存在,它的后天的,衍生的文化自豪即使在地理条件“贵气天成”的条件下也改变不了它作为妃子的名位。社会,有时候想想是荒谬的、不可理喻的,是人的动物性无法理解的;但是,这确是文明所必须的。明清汉女的小脚再不健康,也会叫满清的女子效仿,这是一个值得玩味问题。我如果说,这是人类诗意生存的社会本能驱使,你会不会骂我呢?<BR><BR>11、传奇与江南:民间对文人世界的介入<BR><BR>  昆曲是我国最伟大的文化遗产,这话毫不为过。京剧并非遗产,因为它活得似乎越来越有滋味。而青春版《牡丹亭》、《桃花扇》这两年的热炒,尚不足以改变它的“遗产”属性。始创水磨调的魏良辅和创作《浣纱记》的梁辰鱼实在不应该被文化史忽略,他们是中国长达两个世纪的时尚界、娱乐界、文化界标记。<BR><BR>  明传奇,我通常不会把它与元杂剧并列来看,他们在触感和质感上绝然不同。传奇串联起华夏民族关于优雅的全部宝藏,并让他在江南获得深湛的,外露与含蓄兼容的、最丰满的发挥。传奇是古典汉语的最高峰,它的标志是《牡丹亭》,不管多少人反对,我依旧这么认为。<BR><BR>  传奇,作为戏剧形态,与诗词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观众从创作的背影里凸现出来,而成为这一文化形态的根本要素之一。由此,民间群体第一次浩浩荡荡加入伟大的艺术形态内部,成为刺激中国艺术的动力。而传奇之前的诗词曲赋发展的动力则是贵族、文人、权力机构的自觉反刍。<BR><BR>  民间力量成为艺术的动力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趋势:一种是创作队伍的勃兴,刺激作品技术水准的升高;一种是大众审美癖好导致艺术超越性品格的降低。所有的表演艺术形态的起伏兴衰都是这对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BR><BR>  如果我们对时尚敏感、如果我们对影视热衷、如果我们对当今流行文化和娱乐产业持一种赞扬、鼓励的态度,那么我们不应该忘记16、17世纪的江南,我仅凭由书籍获得的感性知觉,觉得这个时代中国江南的风雅、开放、时尚远盛当时戏剧中心的伦敦。晚明的江南在我们现代人的头脑中只留下若有若无的一缕云烟,历史的、政治的原因太多、太杂,那一道绮丽的彩虹毕竟需要澄明的苍穹去呵护,而我们这片伤痕累累的江南热土那时已出现了更年期才有的海雨天风!</DIV>

皇﹪冠﹪现﹪金﹪网:hg88094.com开户首﹪存送58元.满1000送1088彩_金﹪体育半场结算六_合48倍﹪各种彩﹪票﹪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07-12-7 16: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12-7 2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12-10 0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衔杯</I>在2007-12-7 16:50:32的发言:</B><BR>多谢烟霞泉石间:)</DIV>
<p>8客气,多来支持哈......问好!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ニ彩| 六合投ニ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ニ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0 1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0cm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FONT>、现实世界的内部对抗之一:精英意识与民间意识</P>
<P 0cm 0cm 0pt"><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民间,数量庞大的、总是被忽略的龙套形象。他们用面无表情的,似乎是木讷的躯体铺陈开历史大戏的背景,供历史明星们表演喜怒哀乐,而这些明星,正是史卷中神采飞扬的文化精英,他们在与那些奸臣孽子扮演的丑角的战斗中,成就了人们“人性本善”和“英雄主义”的梦想。如果从这个角度看,那么,那些大奸大恶的凶徒、刽子手也是一种扭曲了的朝着负价值发展的“精英”,他们与英雄具有相同的个人能量,不同在于英雄将自己的能量作用到理想的光芒之中,并在光芒中燃烧;他们却将它作用到文明的阳光所透射不到的阴影中,并扩大这些历史的暗影。</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民间力量之所以歌颂英雄,之所以甘心情愿成为托起一将功成而焦枯的万骨,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力,也不在于他们有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只因他们能够直观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感受到黑暗的恐惧。他们在自私、功利、金钱与劳苦、忍辱、安贫的天平上权衡,盘算着如何用最低的代价换来最大的安全感。这个最低的代价往往是尊严和生命;而最高的收益也不过是温饱的渴望。</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因此,民间文化,往往被精英忽略、被历史忽略甚至被民间文化自己忽略。翻开大多数历史典籍、文化史、思想史典籍,我们见到的是历史政客、军人、思想家的族谱,了不起有艺术家插科打诨一下。人民,这个构成社会的庞大的群体成为一层或浓或淡的云烟,缭绕在经典文本的抽象线条之下。</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然而,历史的苍穹不会因为我们忽略了星空而变成专属于太阳和月亮的领地,事实上,日月轮转,靠的恰恰就是他们与群星之间的既吸引又排斥的引力。这种力叫日月受到束缚,同时又在束缚中发光发热。</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只要我们想想今天,官方话语所强调的和谐社会,文化精英有关环保、生态、经济等即将载入史册的思想话语很少能够被普通老百姓切实感知并形成理性认识。百姓关注的依旧是昨天打麻将输的钱啥时候赚回来。国际大事往往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爱好和谈资,是辅助人们交流的工具,是次要的。</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于是,我在思考,中古以后中国儒学最辉煌的两次扬弃,是否也如今天的情况一样,仅仅成为包裹民族肌体的两身华丽彩衣,这彩衣取代了肌体,构成了我们对南宋和晚明的总体印象?这两身衣裳,一件是南宋朱熹的“理学”,一件是明代王守仁的“心学”。有趣的是:他们都出产于江南。</P>
<P 0cm 0cm 0pt"><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0cm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3</FONT>、现实世界的内部对抗之二:精英意识与民间意识</P>
<P 0cm 0cm 0pt"><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理学首先确立了宇宙之先有一个总的逻辑——理,这个“理”(道、太极、一)是万物肇始的原点。人必须“格物”方能“致知”。南宋理宗皇帝最终将理学确立为国本,三百多年后,作为理学的对立面,出现阳明心学。</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心学运用禅宗的思路,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强调心性在与外物交流过程中的决定地位。晚明,心学对文艺作品的影响非常深远,像《牡丹亭》这类丰碑式的传奇作品表达的精髓就是“情”对“理”的酒神式的反抗。汤显祖说:情可叫人死,情可叫人活。如上文所言,民间力量对艺术创作介入以后,会直接决定文艺作品的导向。广大人民群众当然会支持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因为追求不受约束的性爱的浪漫主义倾向是人的本能。</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而三百年前的理学同样由江南出发,它夹带着西子湖的天光云影最终成为中古华夏皇权的精神支柱。与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同,西汉大一统的思想风暴夹带着黄土高原的罡风毫无遮挡地吹遍华夏;而理学的亚热带暖流却需要以攀援的形态向遒劲的北方艰难挺进。但是,南宋急需这个亚热带暖流来证明这个汉族皇权的合理性,并急需这个合理性来团结和凝聚五代十国以来一盘散沙的中华。于是,官方政治意识和文化精英意识暂时与民间意识妥协,这种成形于江南的理性而深奥的精神假说成为一种由南向北展开的营销策略,它向所有大宋子民销售的是一份渴望,一份对归属感、安全感以及自尊心的渴望。这种渴望,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所能带来的。</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一旦这种渴望在明朝实现,经济和文化更加活跃的江南,在没有北方政治强势的情况下,必然凸显其经济上的和文化上的自尊,在民间力量由暂时的超越精神向现实主义回落的力量牵引下,心学辗转诞生。这是江南对于北方的怀柔,是女人对男人的以柔克刚。虽如此,江南作为一种文雅的存在,也不免中原强力意志的高压和蹂躏。我常想,为什么中国体育总是阴盛阳衰,可能源自于一种古老的南北方矛盾的背景,这背景在我们心灵深处,时间愈久,愈不易被发现:江南的媳妇种地织布,供养她的北方男人建功立业。中国女人就如中国江南,北方王权把她从西子湖畔的云裳艳影压制成二泉月下的两根琴弦,她依旧春蚕到死丝方尽。</P>
<P 0cm 0cm 0pt"><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0cm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4</FONT>、从西湖到二泉,江南的尴尬</P>
<P 0cm 0cm 0pt"><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没人不喜欢西湖。西湖既不是俗艳的,也不是原生态的,她身上有一种知性熏陶出来的气质,淡妆浓抹总相宜。她是那种叫最狭隘的女人都不忍嫉妒的类型。如果找个形象代言人,那就是白娘子了。</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实在太喜欢白娘子,我常想:白娘子为什么与西湖结缘,而不在洞庭、太湖等大泽落户呢?我的答案是:西湖是夹生在诗意与皇权之间的形象,她的缺乏皇权正统性的江南属性,和文雅与诗意并存的江南气质,产生了一种微妙的民间情感。这种情感的直观表达就是白娘子。</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白娘子,美丽与善良并在,品德与才华兼备,这本是完美女性的化身,然而,她却是一只蛇精,她不具备“人”的合法性,因此也就不具备人类行为的资格。白娘子最终从雷峰塔底重生,这是民间情感给她的同情,说是“同情”,是因为没有人能否认她徘徊在人与妖之间的尴尬身份。这难道不是西湖的写照么?让整个西湖当南宋的家,就连江南自己也要给自己打一个问号。</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然而,叫我印象更深的江南的水,却不是西湖,而是无锡第二泉。那首曲子仿佛古典江南的丧乐,并不壮观地表达着她的凄凉。我用了四个意向串连起三千多年的无锡:两千六百年前的一块纱,一千三百年前的一杯茶;四百年前的一幅对联,七十年前的一支曲。如果说“西施浣纱”以爱国和爱情的双线拉开这个城市剧本的序幕,那么“陆羽烹茶”就以东方的典雅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接下来就是东林清议二十几年冷风血雨的短暂高潮,最后这个老城把它饱经沧桑的生命感慨用一只胡琴拉响,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延续着故事的尾声。</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o:p></o:p> </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邂逅无锡》一文中,我这样表达着二泉映月:</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o:p></o:p> </P>
<P 0cm 0cm 0pt">  那位命若琴弦的流浪艺人不知有多少个晚上徘徊在这条路上,他又怎能透过喷涌的泉水,看清生命中那盏晃动的月亮?并非所有苦难都能造就卓绝,当无锡,这个曾经满腹诗书风华绝代的城市,靠这样一段苦难的旋律最后被历史记起,他又以怎样的心态向世人展示他的疲惫与沧桑?推展开来,当中华,这个曾经仪态万方的诗礼之邦仅以一种自强不息的坚强意志被世界重新认知,即使有再快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GDP</FONT>数目字增长,我们,这些抛掉了典雅的东方诗情的华夏族裔又会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和接受世界的“刮目”?“天下第二泉”,在我心中,这个“二”有两重伴生的含义,一重是典雅的寂寞,一重是苦难的喧嚣。</P>
<P>  我不喜欢这段曲子,多写也只有郁闷。但无锡不能没有它,在竞选无锡代言符号的比赛上,西施不一定竞争得过它。因此只把它作为这泓清泉的另一种气质,也作为无锡的一种调性呈现出来,就此作罢。</P>

皇ч冠ч现ч金ч网:hg88094.com开户首ч存送58元.满1000送1088彩_金ч体育半场结算六_合48倍ч各种彩ч票ч游戏.
发表于 2007-12-20 2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大气,恢宏的散文,无论是历史纵深,还是风景名胜,抑或是地方掌故与之有关的传奇,轶事都作了极其深度与厚度的描述,还有江南文化与现代的关联都作为深刻的思考,好.值得细细欣赏了.

皇в冠в现в金в网:hg88094.com开户首в存送58元.满1000送1088彩_金в体育半场结算六_合48倍в各种彩в票в游戏.
发表于 2007-12-20 2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我的杯杯.嘿嘿,好笔力,继续^
发表于 2007-12-21 0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池、风信、蓝站都说好,烟霞操作精华哈,请继续,祝好楼主!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け彩| 六合投け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け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1 1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3 2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15、《桃花扇》:金陵眉心的朱砂血<BR><BR>  在浙江,常听人们把杭州挂在嘴边;在江苏,提南京的不多,上海和苏州完全抢了这个江南帝都的风头,以至于我每次出差到江苏都时不时为她感到悲哀,《桃花扇》第四十出有首曲子叫做《哀江南》: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残军留废磊,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P>
<P>  情感中,金陵最能凸现人们对江南的微妙心理。所谓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温柔富贵之乡,我的直觉就是金陵。而中国传统心理习惯中的富贵之乡和亡国之地的奇妙组合,我猜想,更多是金陵成全的。这其中虽有一种隐性的嫉妒心理的支持,但在金陵的铁证下,这个并不严谨的判断便少有人怀疑,从此它栖居在大众的心灵深处,而成为无需论证的公理。这种情绪,刘禹锡的表达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李白的表达是: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孔尚任的表达是:无主春飘荡,风雨梨花催晓妆。</P>
<P>  很大程度上,我对《桃花扇》的喜爱甚至超过《牡丹亭》。这部完成于康熙三十八年的传奇在达到中国古典戏剧的高峰的同时,也成为古典戏剧的绝唱。我想,戏中的悲剧气氛不但印证了华夏最后的汉族王朝陨落,也用回光返照式的精彩印证着古典中国全部文雅的衰亡。唯物史家以一种理智的、冷漠的眼神关注着它的远去,然后凭借着文化良知为传奇申遗,每每想到这些,那说不尽的感慨一浪接着一浪袭来:使尽残兵血战,跳出重围,故国苦恋,谁知歌罢剩空筵。长江一线,吴头楚尾路三千!</P>
<P>  《桃花扇小识》中,作者这样介绍了这部传奇:桃花扇何奇乎?妓女之扇也,荡子之题也,游客之书也,皆事之鄙焉者也;私物表情,密缄寄信,又事之猥亵而不足道也者。桃花扇何奇乎?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者也;权奸者,魏阉之余孽也;余孽者,进声色,罗货利,结当复仇,隳三百年之帝基者也。帝基不存,权奸安在?唯美人之血痕,扇面之桃花,啧啧在口,历历在目,则此事之不奇而奇,不必传而可传者也。</P>
<P>  细细想来,今日的南京,何尝不是这一面桃花扇呢?她是中国最大的一座坟墓,它在不甘从属于北方皇权的帝王争霸中黯然神伤,那些栖居在这具腐朽的躯体上才子,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霜天里凋零的星宿。今天,走出南京禄口机场,无数的旅游服务扑面而来,他们呈现给我的是随便哪个城市小旅馆拉客者的气质,说实话,这种气质连市井气息都算不上。把这支《北水仙子》送给这个文雅帝都的愚昧后人:堪叹你女儿娇,不管那桑海变。艳语淫词太絮叨。将锦片前程,牵衣握手神前告。怎知道姻缘簿早已勾销;翅楞楞鸳鸯梦醒好开交,碎纷纷团圆寳镜不坚牢。羞答答当场弄丑惹得旁人笑,明荡荡大路劝你早奔逃。<BR><BR>16、运河:大地的疤痕<BR><BR>  中国的内敛与保守在我看来几乎是不分时代的,即使是在唐代。我们提及保守这个概念,往往想到国家对外的态度,实际上国家与国际的开放或闭关并不直观作用到百姓的生活上,而百姓的判断往往是通过直观的感觉作出的。自古的井田制度、户籍制度和保甲制度等管理体制把庞大的农民群体与土地、族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和我们几乎所有的文化规律一样,中国重视的是人与群体建立的关系,而不是这个人本身的意义。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血缘、地缘关系中,人们在一种繁缛的规则中生活,不知疲倦地铸造着巨大的蜂巢。</P>
<P>  如我在第三段论述的一样,这种坚不可摧的普世价值观或许萌生于一览无余的黄土,而本已沟渠纵横的江南泽国在童年时代又被黄土文化所同化。百越之族的夷人风俗在春秋时代就已汉化。在两千多年历史格局维系的过程中,江南的生活性格、经济性格、文艺性格一直在北方的权力气焰的笼罩下寻找尊严。这个微妙关系表达的代表就是大运河。大运河的经济性格在我看来远不及其文化上的象征意义:它是我们这个安土重迁的保守国度有限的人为的自我调节。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说的就是这种象征。</P>
<P>  我们对待历史有一个表面上看上去非常实用的资治通鉴的传统——对于功过得失忠奸善恶的评判。得失是实用价值评判,忠奸是道德价值评判。似乎离开了评判,历史研究就会失去意义,而那些稗闻野史之士绣口吐出的诗意却带有明显的自嘲色彩,比如这句脍炙人口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P>
<P>  让我们以诗的双瞳注视这这道镌刻在华夏大地上的疤痕吧,它是一条系在北方手中 的长线,在历史的天空下放起江南的风筝,也是江南踝闲的一根红线,放牧这塞北久远的乡思。我想起十年前的一个月夜,我从录音棚出来后径直走到了大运河最窄的一段。那次是做一个新民乐专题节目,我想找到一种声音,一种自然而然的音响来表达我的感受,它不是大自然的山风鸟语,也不是地铁里喧嚣的脚步,它应该是融合着繁华落尽的无奈和飘逸随缘的洒脱的自足的声音,那是人文星空下流星哭泣的声音。</P>
<P>  回来后,我反复听着这段并不很清晰的水声,听着这嘈杂的几乎不像水声的水的声音,我第一次看到了孔子眼中滚滚东流的江河,自语道:逝者如斯夫!</P>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ж彩| 六合投ж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ж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206号

[中国诗人论坛] ( 豫ICP备11003363号-2

GMT+8, 2024-5-5 01:19 , Processed in 1.30052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