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中国诗人论坛|永远年轻的诗歌论坛|中诗网|中国诗人网|中国网络诗歌的源头

搜索
查看: 2116|回复: 9

[原创]四种意象,邂逅无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 16: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两千六百年前的一块纱,一千三百年前的一杯茶;四百年前的一幅对联,七十年前的一支曲。</P>
<P>四种意象,像四颗纽扣,被历史绣在的城市的衣襟。系上,是一袭青衣;散开,是一肩风雨。纱如何洗出茶,联如何谱成曲,后人不知。这是无锡的诗,无锡的谜。 </P>
<P>我已经第三次去无锡了,只是每次都是路过。一次去杭州,一次去南京,一次去苏州。按地理方位,这三次都不该与无锡邂逅,甚至连擦肩的机会都没有,无锡是我行程的配角,就像比起那三个赫赫有名的城市,无锡也是配角一样。然而,我与三个主角交流的时间总共还不足三天,而无锡,我却驻留了两天半。三千多年的吴越风雨,两天半的惊鸿一瞥,我的出现连配角都说不上。 </P>
<P>在无锡的驻留,是因为误飞机,到现在我也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为之。回来后,朋友问我带回了什么,我说我买了四样东西:一块纱、一碗茶、一幅联、一支曲。朋友转了转小眼睛,笑道:“收获不小嘛”。这的确是一场意外的收获,它像一道谜语一样在玩笑中让我触摸到了吴越,触摸到了江南。这四样东西连成一条时间的脐带,遥远地连接着中华历史的母体,等浓墨重彩的主角下场的间隙,她谦逊地行走在舞台深处,警幻着故事的主题。 </P>
<P>一、 西施浣纱 </P>
<P>在我小时候头脑里,天下只有三个可以叫做“湖”的地方。这三个地方不对比很难说得清。“西湖”像御苑宫闱中的妃子,“洞庭”好似民间故事里的女神,“太湖”呢?大概像山村里一个遥远的姑娘。 </P>
<P>“一个遥远的姑娘”——多美的意象!我承认,这印象应该来自我爸爸最早给我讲“西施”的传说。直到今天我还想不通,古人取名字为什么这么好听,“西施”这两个字本身就像抹在早晨薄雾中,一笔纤弱骨感的痕迹。花太具体,画太实在,梦又过于无形。那该是原始荒凉深处成熟的一粒樱桃,或者是盛着粗茶淡饭的汤匙翘起的青花手柄。 </P>
<P>到达鼋头渚公园大概上午十点。阳光灿烂,万里无云。从门口走到码头,已经汗流浃背。这天气叫我大失所望。数不清的导游举着小喇叭招呼那些或戴着黄帽子,或戴着红帽子的旅游团,那些穿着大裤衩,挂着牛仔腰包,打着“V”字手势拍照的游客大有翻身做主的刘姥姥重回大观园的架势。太湖的水是绿色的,上面漂着一尺多厚的浮萍,顺着游艇后青白色的水浪远望,对岸好像在修高速公路,扬起几公里长的灰尘。这不得不叫我想起那次在细雨中步行穿越苏堤的春日。那次是跟一位中文背景的女子同游的。那感觉就像滑腻腻的西湖桂花藕粉。与西湖比起来,太湖,太粗了。 </P>
<P>同行的是一位有考据癖的小伙子,他精确计算着某一段碑文的年代,某一处楹联的出典,似乎没有太多兴趣用想象去复原这一大片山水曾经的影像。上码头,过一道弥漫着鱼虾臭味的风廊,就进了岛上。三五个卖旅游纪念品的小摊位毫无特色,前面站着黑乎乎的卖货妹。 </P>
<P>沿石阶朝上走,半山中一个道观。我刚进去,两名道士打扮的胖子就过来敲铃,而后拽着我就要算命,硬要卖什么护身符。我自然不依,争执起来,身后的游客看我上当,往里面瞥了两下就吓走了。我的同事一时不敢进来,他是比较喜欢道教的,我很气愤,一把拉他进来,他便很为难地拜了三清祖师,这一回那两个穿道袍的胖子只翻着白眼,再不敲铃。 </P>
<P>我最反感也最想不明白的事情就是,几乎每一处名山胜地,都会有这种变相乞讨的专职乞丐,他们撕碎了菩萨的衣衫,把那具神圣的身体推上了妓院的床。宗教已经守寡,还躲不过给这群蠢货糟蹋的命运。我想起前不久在南岳衡山遇见的带我“请香”的尼姑,她罗嗦半个小时,向我推销她九千多元的一套“圣香”。我跟她调侃道:你不是二八小尼,过了青春还留着头发。满脸蜡黄,枯皱干瘪,本非女娇娥,貌似男儿汉……我讲到这里,同行的一群人全都哄堂大笑,那黄脸老尼没听明白什么意思,但感觉我在嘲笑她,她连忙合十,口称罪过…… </P>
<P>从岛上回来,我们从“太湖绝佳处”出发,经“横云山庄”,踏“万浪卷雪”,过“七十二峰山馆”,上“广福寺”。再过“江南兰苑”,登“鹿顶迎晖”。彼时已下午三点,就步行出来。那些与印象难以吻合的景致人物像一场滑稽戏,在上演悲剧的舞台上,喧闹收场。手中只剩下太湖扇庄购得的一把折扇,二十五块钱换来了“衔杯公子雅存”这一行小字。 </P>
<P>打车去“蠡园”的路上,我们俩反复看着折扇上的小字,嘲笑着那些景,那些人。只是我突然发现这种做法非常矫情。在历史巨大的双眼底下,我们的行为又比那些俗物高明多少呢?如我真有心,又何必再去蠡园打扰西施范蠡这对仙侣隐居的清静?既然想窥探,就和狗仔队无异,五十步笑百步,说什么感受江山风物发思古之幽情呢? </P>
<P>蠡园的工作人员是几个老妇女,他们在稀稀拉拉的游客面前肆无忌惮地家长里短,就像北京天安门的工作人员一样,像块狗皮膏药扒附在历史的胸口。幸运的是,那园子里没有工作人员,也没有旅游团。园子很清静,放眼望去是一层一层的太湖石,间或一丛竹,一片柳,一处亭。随处皆可入画,皆可成诗,依稀忽隐忽现的晚钟,掩映着长堤之外晚照中的五里湖。这就是传说中二子泛舟的地方了,说不出怎样一番感慨。 </P>
<P>关于西施,最早的文字记载是《管子》。而管仲比卧薪尝胆的故事似乎要早数百年。后来,西施又出现在《庄子》里面,但她这次是配角,主角是那个丑女“东施”。我目前尚未查到诸子散文记载中有提到过“范蠡”的。因此,西施和范蠡绝非原配,应该是民间传说的鹊桥将这两颗素未谋面的星辰连接到一起的。 </P>
<P>东汉时期的两部野史《吴越春秋》和《绝越书》是最早把西施写进吴越争霸故事里的。但前者把西施沉江,后者才让西施与范蠡泛舟太湖。所以,春秋时期的西施,经历了大约七百多年的等待,到了东汉,才与情郎泛舟太湖。世间女子,痴情如斯,怎不叫天下男人垂涎。而娶得这位绝世佳丽的美男子,并非帝王,也非英雄,不是可汗,也不是大儒。他恰恰是以一位商人的形象,出现在我们这个重农轻商的国度!古代中国有数不尽的帝王将相,圣贤智者,而他们却无福染指四大美女之冠的西施!可以想象范蠡这位奇男子是何等风采,何等魅力! </P>
<P>然而,这对仙侣的千古佳话真正被民间定型,恐怕要再等一千多年,直到伟大的剧作家梁辰鱼《浣纱记》的诞生。 </P>
<P>《浣纱记》之所以成功把一个风流商人和“世界小姐”的爱情成功确立,应该说不得不经历另外一层逻辑,这层逻辑就是“爱国主义”。同为蛊惑王者,妲己、褒姒就被冠以狐媚、红颜祸水之恶名,而西施用今天的话讲应该是一位“巾帼英雄”。这当然也和他那位聪明绝顶,从政从商都卓有成绩的男朋友有很大关系。经“爱国主义”的洗礼,连妓女都会被知识阶层接受,比如《桃花扇》中的“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而香君没有位列四大美女的队伍之中,也许是生的晚,这是个遗憾。 </P>
<P>西施和范蠡的幸运还不仅于此,《浣纱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最高雅的舞台表演艺术——昆曲的诞生。从此后《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前赴后继,以才子佳人的故事主线映衬着江山风雨情仇,这就像古典交响曲的两个主题互相交织,发展,一段段华美绮丽的檀板词章就这样永远烙印在历史的肌体上。到此,千千万万的后人便不再从浩繁的史籍中寻找那些流逝的岁月。在国民心里,他和她成了真正的历史,成了最有价值的记忆。 </P>
<P>我曾想,偌大一个无锡,多少GDP增长的数字才能抵得上一个西施呢?偌大一个太湖,有多少湖山胜境楼宇轩阁能抵得上区区一个浣纱的姿态呢?这仅仅是一块纱,铅华洗尽,风流不减,如此缥缈陈厚的意蕴,又怎能是这阳光灿烂庸人自扰的游览所能捕捉的呢? </P>
<P>二、 陆羽烹茶 </P>
<P>时间没有排好,当我们坐车赶赴惠山“天下第二泉”的时候,已经入夜了。好话说尽,公园管理处还是不让进。走了一整天,我们也着实累了,拣了附近一家古色古香的餐馆喝起了小酒。记得那道“三白羹”甚是鲜美,遗憾的是没有喝到“二泉水”。后来我俩解嘲道,这里离第二泉只有几百米远,煮菜的水就算不是“二泉”,也是“二泉”的亲戚!我们不懂茶道,即便喝上“二泉”之水,恐怕也牛嚼牡丹,糟蹋东西。莫不如象对待西施一样,让它权且喷涌在我们的记忆中吧。 </P>
<P>我最早知道陆羽这个人还是几年前在惠州一个茶馆里。那是家典型的潮汕功夫茶茶庄,庄内小桥流水雕梁画栋。假山前面就有陆羽手捧《茶经》,煽火烹茗的雕像,后来查找资料,才知道他是唐朝一位最著名的品茗雅士。 </P>
<P>我想陆羽来到这里的时候,也应该是一个黄昏。彼时日影西横,倦鸟归飞,惠山连绵暗影中泉水喷涌之声绵绵不断。倦极渴极的雅士寻声而去。见到这泉,他并没有迫不及待牛饮一气,那水的姿态,水的质感,叫他疑惑,叫他感动,叫他狂喜。于是他取出随身携带的玉盅……几杯茶后,雅士心中,布满了星斗。禅院钟声响起,他抬起双眼,叹道:“天下第二泉”! </P>
<P>除了陆羽之外,世间应该再也没有一个人因为嗜爱一种饮料而名垂青史的了,而无锡,也正因为这个人的一杯茶,在淡出了历史舞台一千多年后,重新粉墨登场。这一次它不再是春秋时代那一块洗尽爱恨情仇的轻纱,而是一种雅士栖居的品位,一种大唐折射出的生命的诗意。 </P>
<P>李德裕喜欢“二泉水”,这在当时可以和杨贵妃喜欢荔枝齐名。皮日休曾这样讽刺过他们二位:“丞相常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只嫌迟,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爱吃荔枝的苏东坡也曾赞叹过第二泉:“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也许是生活在广东的缘故,我脑子里这第二泉总跟荔枝扯上关系。 </P>
<P>我唯一的一次专程饮茶,就是在杭州虎跑品龙井。说实话,我真饮不出个中玄远境界。同行的女孩儿问我如何,我说:比二锅头好喝!我们哈哈大笑,惹得旁边的人直给我们白眼。这真是刘姥姥进了拢翠庵,我怀疑那茶庄主人该不会在我们走后,把杯子扔掉吧。这次跟这位学者派头十足的同事来到第二泉,本想装模作样品品泉水,却只能捧着二锅头在泉边意淫。世事弄人,也许我上午买了太湖道观里胖道士的护身符,三清道长会保佑我品尝到这泉水。 </P>
<P>从餐馆出来,天全黑了。惠山禅院外巨大的梧桐遮掩着寂静的小路。破败的民房敞着门,光膀子的男人倚在藤椅上纳凉,脏兮兮汗津津的妇女在收拾着狼藉的餐桌。我俩从老居民面前走过,有时目光对上了,转而又离开。我在想,他们是否明白,他们生活在一个多么优雅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以多么玄远的品位成为无锡栖居的诗意符号而铭记在历史的词典上。而今这份东方典雅的生活意味已经远去,有的只是自诩为文化人的过客的调侃,比如我们;更有的就是生活在“准小康”状态,奔向现代化的老城居民的实在,比如他们。 </P>
<P>一种悲凉如黑夜一般迅速降临,此情此景,那段使“第二泉”再次名噪九州的一段旋律在也无法抑制地响起,它的名字叫《二泉映月》。 </P>
<P>三、 二泉映月 </P>
<P>我不喜欢这支音乐。我曾对我的音乐老师直截了当这样说过。这首音乐像慢性胃炎一样,即使疼痛,也找不到呐喊的出口。所以我之所以把去第二泉安排在一个不重要的时间上,也是有这方面考虑。有多少人知道陆羽?可是有多少中国人没听过“二泉映月”? </P>
<P>那位命若琴弦的流浪艺人不知有多少个晚上徘徊在这条路上,他又怎能透过喷涌的泉水,看清生命中那盏晃动的月亮?并非所有苦难都能造就卓绝,当无锡,这个曾经满腹诗书风华绝代的城市,靠这样一段苦难的旋律最后被历史记起,他又以怎样的心态向世人展示他的疲惫与沧桑?推展开来,当中华,这个曾经仪态万方的诗礼之邦仅以一种自强不息的坚强意志被世界重新认知,即使有再快的GDP数目字增长,我们,这些抛掉了典雅的东方诗情的华夏族裔又会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和接受世界的“刮目”? </P>
<P>“天下第二泉”,在我心中,这个“二”有两重伴生的含义,一重是典雅的寂寞,一重是苦难的喧嚣。 </P>
<P>我不喜欢这段曲子,多写也只有郁闷。但无锡不能没有它,在竞选无锡代言符号的比赛上,西施不一定竞争得过它。因此只把它作为这泓清泉的另一种气质,也作为无锡的一种调性呈现出来,就此作罢。 </P>
<P>四、 东林风雨 </P>
<P>“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P>
<P>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P>
<P>这两句是出现在中学课本里为数不多的对联。曾几何时,它默默封存在我记忆的某一个狭小角落。因为它产生的时代,正是我排斥中国历史的起始阶段。加上厌烦理学,不喜政治,“东林”二字一直被我尘封。而这一次到了无锡,我不得不到东林书院,忍着那难以言说的复杂心情,叩开斑驳的门环。 </P>
<P>东林书院本是南宋一个叫杨时的学者晚年讲学著述的地方,杨时是二程学说的集大成者,因为他喜欢庐山“东林”景色,是以把这地方称作“东林书院”。蒙元时期,书院一度破废。直到四百多年后的晚明时代,革职还乡的顾宪成游历东林书院,沐古人之遗风,心有所感。他说:“吾曹讲习之所,其在斯乎!” </P>
<P>于是顾宪成、高攀龙等当时名士“相与讲德论学,雍容一堂”,“一时相传为吴中自古以来未有之盛”。正因为东林清议的核心精神是这幅对联所表达的——学术研究与时政结合,所以,顾、高等人“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东林书院不但成为学术团体,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政治团体,于是受到阉党残酷迫害。 </P>
<P>我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查阅大量有关东林书院的资料,这里不想赘述。叫我感兴趣的是以前我并没有过多留意的东林清议的时代。从顾宪成1604年修复东林书院,到魏忠贤1626年彻底镇压东林士人凡二十二年。这二十多年里,东林清议从理学出发,维护封建王权,提出了振兴吏治、反对矿监税、减轻赋役、发展经济等政治主张,这隐晦显示出明末工商业的发展的需求。 </P>
<P>此时是法国路易十三时期,正是大剧作家高乃依、莫里哀、拉辛为代表的欧洲古典主义思潮勃兴的时代!这批剧作家借古讽今,以维护封建王权为基础,反神学,倡理性,呼应了资本主义的崛起。 </P>
<P>历史何其相似!东林清议是中国学者团体对明末资本主义萌芽的本能反应,他们的理论武器是对宋代理学“复古式”的演绎;法国古典主义思潮是西方艺术群体对工商业发展在文艺思潮上的应对,他们的文化旗帜也是“复古式”的对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高扬。 </P>
<P>而这两股进步的文化浪潮的结局又何其不同!东林清议只短短二十几年就被彻底毁灭,“古典主义”浪潮却在一百多年以后,逐渐被更激进的“启蒙主义”所取代。 </P>
<P>十七世纪中叶,东西方历史上两个巨大的事件就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644年清军入关。西欧正式吹响了征服世界的号角,中国也开始了所谓“康乾盛世”的封建大帝国的回光返照。如果说“古典主义”到“启蒙”,再到“浪漫”是一以贯之的思想延续,这种文化上的递进,成为西欧历史前进的动力;那么,可怜的“东林清议”二十多年的断代只能是一个夭折的智慧,他甚至连“思想”都说不上,仅仅是历史的一个小小“意外”。东林士人只不过是庞大的封建道统中一个跑龙套的角色,继起的满清帝国甚至连表演的机会都没有给它,他们揭去了这块血痂,连疤痕都没有留下。 </P>
<P>黄宗羲说:“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这仅仅是对这个群体的人格和风骨的悲叹,它的价值,如放在历史的天平上,恐怕也只够这一声悲叹了!在整个中华大地都变成男人角力战场的时候,文化人格和道德风骨,不是对手。那是一片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现场,混合着血水汗水泪水雨水的液体,从那些枯瘦的肌肉上漫延滑落,逶迤在杂草丛生的青石地板,还没来得及渗入吴越大地的泥土,又被风雨冲刷得干干净净。几十年以后,疯狂的农民军从这里呼啸着向北跑去,再过几年,剽悍的蛮族疯狂地向南跑去。一场一场大风大雨刮过,成片成片灰瓦碎裂脱落,南逃的雁队飞过无锡上空,他们在某个瞬间怔住,蓦然回首,浩荡喧嚣的深处传来朗朗书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啊,写到这里,我的眼里已有泪光! </P>
<P>我和同事在依庸堂那副对联前站了很久,外面淅淅沥沥下起雨来。江南八月的细雨寂寞洗刷着城市灰尘覆盖的老院,一只猫趴在斑驳的白墙灰瓦下,警惕地注视着我们。透过老猫这双眼睛,我猛然发现,这洗涤乾坤的一腔热血就溅落在婉约的无锡!千年以降,那位爱国女子的绰约身影竟和数十位血性男儿的生命隔着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遥遥对望! </P>
<P>这幅明代的对联是继唐朝那杯茶之后,使无锡以第三种姿态再次被历史注视的符号。如果说“西施浣纱”以爱国和爱情的双线拉开这个城市剧本的序幕,那么“陆羽烹茶”就以东方的典雅和栖居的诗意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接下来就是东林清议二十几年冷风血雨、洗涤乾坤的短暂高潮,最后这个老城把它饱经沧桑的生命感慨用一只胡琴拉响,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延续着故事的尾声。 </P>
<P>那么,这个城市的未来呢?这个问题直到三天后我离开无锡的时候也没有想清楚,也许这不是我该想的。我嗒嗒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只是个过客。这仅仅是我邂逅的一个城市,仅仅是邂逅,一个配角,我这样告诉自己。但往往,我们在主角下场换装的间隙,透过游走于舞台深处那些配角的暗示,才明了一出大戏背后的主题。 </P>
<P>衔杯 黄帝纪元肆仟柒佰零肆年 丙戌孟冬 于深圳千红一窟 <br></P>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囙彩| 六合投囙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囙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发表于 2006-12-2 1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 1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6-12-3 15: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6-12-3 2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6-12-7 1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很喜欢衔杯的文章!处处流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时时留下感性的评价。</P>
<P>推荐精华!</P>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冫彩| 六合投冫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冫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发表于 2006-12-15 0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6-12-18 0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1-1 1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1-9 0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206号

[中国诗人论坛] ( 豫ICP备11003363号-2

GMT+8, 2024-4-27 04:24 , Processed in 1.25034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