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中国诗人论坛|永远年轻的诗歌论坛|中诗网|中国诗人网|中国网络诗歌的源头

搜索
查看: 246|回复: 98

垃圾诗派的诞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30 14: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垃圾诗派的诞生》


                   作者:西泠飘雪


       伴随着社会的进程,在灯红酒绿的世界里,越来越少人有雅兴去读诗文了,也越来越少有人去吟诗作对了。高雅的文学正日益被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粗俗的文学,甚至是低俗的、恶俗的文字泛滥成灾。形成如此格局,不能说不是社会的一种怪现象。

       在被恶俗趣味包围的社会里,垃圾诗派另辟蹊径,应运而生。说到垃圾诗派,自然要说到它的掌门人——徐乡愁,光听这个名字,给人的感觉便是幽默十足。垃圾派有“崇低、向下,非灵、非肉;离合、反常,无体、无用;粗糙、放浪,方死、方生”的原则性规定,徐乡愁做出解释说:“自1949年以来,中国的诗歌长期沦为政治的附庸,沦为阶级斗争和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唯独不能说人话,说真话,更谈不上丁点艺术。但1976年后中国诗坛经过‘朦胧诗’和‘第三代’和‘民间写作’几代诗人的努力,经历过很多的风险(被谩骂,被批判,被通缉、检讨,自杀、流亡、甚至坐牢),中国诗歌终于挣脱了体制的束缚,走上了艺术发展的正常道路,让诗歌回到了诗歌本身。当今的‘垃圾派’‘下半身’‘梨花体’就是沿着先锋诗歌的精神继续向前探索。‘垃圾派’‘下半身’‘梨花体’表面上‘肮脏龌龊下流’,背后却藏有很干净的东西,这是那些只唱赞歌、唱红歌的体制诗人永远无法理解的。所以我们一直认为,只有低俗才能救诗歌。”徐乡愁的解释其实是把垃圾倾倒在了“只唱赞歌、唱红歌的体制诗人”的头上,垃圾派成为了清洁垃圾的环卫工人了。

       垃圾诗派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徐乡愁的诗歌——《走,咱们坐牢去》:

       我实在是活得不耐烦了
       好想堂堂正正地坐一回牢
       好想明明白白地被
       人民法院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徐乡愁所说的“我实在是活得不耐烦了”就成为了一种对现实的揭露,不唱赞歌、不唱红歌的体制外诗人,为了他们不合作,爱批评,常揭露的坚持,在执政者眼里,口里,意识里,不是活得不耐烦了,还会是什么呢?徐乡愁与何敬平烈士的区别,大概仅在于前者把追求真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的高尚行为有意的崇低、向下“丑化”为垃圾,借以开拓自己的言论自由空间。而后者没有崇低、向下丑化自己高尚行为的必要,因为事实上,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言论自由的空间明显优于新中国后的60年。

       对于部分人来说,徐乡愁的诗或许不能说是“诗”,也难登大雅之堂,然而它结构性强,又富于幽默,常常给人带来有益的启迪。下面介绍一下徐乡愁的部分诗歌。

文章出处:
http://bbs.mzsky.cc/thread-1753037-1.html

————————————————————————

《垃圾派宣言》


                   作者: 徐乡愁


01.人们吞食了物质以后会产生生活垃圾,语言被打磨无数次以后会产生文化垃圾,电脑使用久了也会产生信息垃圾。当人们在一味地追求精华追求崇高追求审美的时候,却严重地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世界原本就是一座巨大的垃圾场,人就是一个个精密的造粪机。垃圾派认为:一切思想的、主义的、官方的、体制的、传统的、文化的、知识的、道德的、伦理的、抒情的、象征的、下半身的、垮而不掉的东西或多或少都有些伪装的成分,只有垃圾才是世界的真实!

02.从“朦胧诗”到“第三代”到“民间写作”到“下半身”再到“垃圾派”,中国诗歌是一个不断向下的过程,如果说“朦胧诗”开了一代诗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么“垃圾派”却将向下之路走到了最底线,所以垃圾派比其他流派和写法也就更加彻底,更加义无返顾。

03.腐朽的传统必须摈弃,优秀的传统也不一定非要去继承。 “垃圾派”反对一切既有的文明和秩序,在我们的眼里,所有的文明和秩序都是束缚人的,压抑人的。所谓“后现代主义”就是最大限度地追求自由,我们不但要反传统,反文化,反艺术,反权威,反体制,甚至要反社会,反人类,反语言,反技巧,反诗歌,宁愿跟大众文化流俗在一起,以彻底向下的精神拒绝高雅,并把“后现代”推向一种极致。

04.“橡皮写作”强调废话(口水),“下半身”强调性(鸡巴),而“垃圾派”强调崇低(屎),从上到下,“垃圾派”最彻底,最反动。如果说“橡皮写作”是一场诗歌语言的革命,“下半身”是一场诗歌题材的革命,那么“垃圾派”就是一场诗歌精神的革命。

05.“垃圾派”不仅仅是写屎写尿写垃圾,也不是要所有的垃圾派诗人都离职离岗去当乞丐去捡垃圾,甚至也不是以一种救世主的姿态去关怀弱势群体,“垃圾派”更多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精神取向,那就是把自己降低,降低,再降低。

06.我们就是要损坏公物打人骂人,就是要好吃懒做胸无大志。我们还要自己糟蹋自己,自己作弄自己,自己毁灭自己。活着就是人类的帮凶,我们将抱着这个优美的世界一起跳入粪坑。崇高有多高,溅起来的粪花就有多高。我们用肛门呼吸。

07.这个世界伪装的东西真是太多太多了,为了让世界还原成它的本来面目,我们不惜把自己变成动物,变成猪,变成垃圾,变成屎。垃圾派的横蛮崛起,立即遭到了方方面面的辱骂,骂我们是畜生,你骂得很对,因为我们本来就没有打算活得像个人。我们屎都不怕,还怕你泼脏水?

08.垃圾诗的语言是口语的,粗砺的,自由的,陌生化的,垃圾诗不但拒绝象征和隐喻,也拒绝一切诗歌技巧,必要时,诗人在写诗歌的时候可以现发明,并一次性把它消费完。垃圾诗还拒绝深度,凝练,精致和狗屁意境。

09.垃圾诗从不承担任何陶冶人教育人的义务,也不承担弘扬民族文化或与西方接轨的职责,垃圾诗就是垃圾诗,写诗只是好玩,写了就丢了,像垃圾一样丢了。我们从不以发表为荣。

10.在这个装逼的世界,堕落真好,崇高真累,我们宁愿去拣那掉在地上的脏兮兮的垃圾,宁愿蹲下身来甚至贴在地面上思考人生和世界。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垃圾场,你想掩盖是掩盖不了的。我们就是要大搞诗坛的“脏”、“乱”、“差”,我们就是要把丑陋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我们就是要把你身上的屎尿屁(包括我们自己的)抠出来挤出来暴一暴光。

11.当今的中国诗坛,很多诗人写的诗歌没有个性、灵性和血性,就像观看服装统一的大合唱,整齐有余而鲜活不足。“垃圾派”宁愿被封杀,也不愿改变自己的初衷去加入什么大合唱,更不要说跟体制诗人同流合污。所谓解构,“解”,就是破坏,“构”就是建设。破坏的时候下手要狠要毒要彻底,不过正就难以矫枉,不过正旧的东西就难以剔除干净,不过正我们就不能建立一个全新的秩序。

12.国家辛辛苦苦地培养了我们,使我们成为了一个有道德有理想有知识有文化的所谓人才。祖国啊祖国麻烦你再辛苦一回,把我们再变回去,重新做一个刁民、人渣、无赖、混蛋、垃圾,因为我们已经无可救药了;因为我们不想成为人类的帮凶;因为在垃圾派面前,其他所有流派的诗都是垃圾!

                                                   2003年

来自徐乡愁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d723d01008et9.html

——————————————————————

徐乡愁艺术简历:


【徐乡愁】:男,生于1964年,籍贯四川。中国“垃圾派”创始人之一。主编民刊《垃圾派》。有诗论《垃圾派宣言》《垃圾派行为准则》《我们就是要低俗》和诗集《徐乡愁的诗》《每况愈下》。(来自【读千赋】徐乡愁:《经典诗选》 https://www.sohu.com/a/166328642_99904973)。徐乡愁,男,生于六十年代,四川人,“垃圾派”奠基人之一。2003年与同仁组建“垃圾派诗社”,并主编诗歌民刊《垃圾派》和诗歌网刊《垃圾派》,撰写有《垃圾派宣言》和《垃圾派行为准则》,遂成为垃圾派领军人物和集大成者。在《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诗选刊》《诗家园》《四川文学》《河南工人日报》《武汉网络文学》《重庆教育信息报》《重庆诗歌年鉴2003卷》等公刊和《天地人》《诗参考》《新大陆》《现代诗报》《伯乐》《太阳》《知了》《彝良文学》《新视野》《平民》等民刊上发表过大量作品。有诗集《每况愈下》2007年,中国文联出版社。主要诗论文章有《只有体制诗人才给诗歌订公约》《地震诗潮使中国新诗遭受重创》《我们就是要低俗》等。(互动百科:http://www.baike.com/wiki/%E5%BE%90%E4%B9%A1%E6%84%81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0 14: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1.《滥竽充数》

               徐乡愁

古时候有个人叫南郭先生
他根本就不会吹竽
(现在叫不学无术)
却在严肃的宫廷里混饭
后来,事情露了馅
成为人们饭后茶余的笑料
成为老师教育我们的反面教材
没想到若干年后
中国又出了一个南郭先生
那就是我
有一回我们单位举行合唱比赛
就是很多人同唱一首歌
当人们怀着饱满的热情
引吭高歌的时候
我老是记不住
那些激动人心的歌词

            2002.4.


[老象]:
“装傻”的话语,是以自个儿冒傻气的语气出口言说,表现的却是一种故说憨话的机智反讽。徐乡愁在《滥竽充数》里自讽式的装傻,对主流意识与主流庆典仪式的消解是致命的一击。徐乡愁生活的社会,是一个流行“合唱”而扼杀“独唱”的社会,是一个泯灭彩色而平涂单色的时代。这样的社会与时代,不惜泯灭个性而要求秩序的整齐划一!当我们读到“我老是记不住 /那些激动人心的歌词”这一冒傻气的诗句时,是否突然觉得,一股强烈的反讽之气,扑面而起?而主流之声“引吭高歌”的虚饰油彩,则倏然剥落无遗?!(摘自老象的文章:《“装傻”与“俗化”》)

[李乐]
在垃圾派的口号下也是有着多种创的,各个诗人的风格都不一样。但最能代表“垃圾”这个词的字面意思的是徐乡愁的创作。陈兄觉得XX的作品只是黑色幽默。是什么不要紧,只看作品的好坏就是。我以前写过两段文字,合起来算是《垃圾派精神草描》,贴在底下看一下吧。陈兄对文学某些方面的成见太深,不肯理解任何越轨。你文中一些地方我有意见,一会慢慢答复吧。先看下我对垃圾派精神的理解。 (摘自李乐的文章:《回羽扇伦巾几句》2005年10月06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0 14: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2.《为什么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来》

                                  徐乡愁
                           
因为东方的雄鸡最先啼唱
因为东方的万物需要茁壮成长
因为东方的太阳必须照在桑干河上
才能闪闪发光
因为太阳总是从西方落下去

为什么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来
因为我们把太阳升起的地方
叫做东方

                      2002.4.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0 14: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3.《菜园小记》

     徐乡愁

春天来了
萝卜也成熟了
菜农们便把它收起来
拿到市上去出售
只留下
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坑
被萝卜插入过

         2002.5.28.



[王彦明]:
有人将徐乡愁定义为“垃圾教父”。在我这里,没有垃圾,也没有教父,只有诗歌。尽管这些人为自己的诗歌添加了一个前缀——垃圾,但依然不能将两者混淆。徐乡愁的诗歌破坏性大、结构性强,如《狐狸的尾巴总会露出来》《滥竽充数》和《解手》等,而且写得很不“垃圾”。他的这首《菜园小记》是一首天然之作,属于“妙手偶得之”那一类。自然地叙述,淡然地抒情,结尾给人留下思索。在这首诗里,他思索了人与世界的辩证关系,体现出一种人本主义式的关照。 (王彦明:【推荐】徐乡愁《菜园小记》2011-12-07 )   

[赵思运]:

简直过目不忘。我第一次在网上读了它,没记住作者,诗是记牢了,这次集中看徐乡愁的诗就有一种故友重逢的感觉!它是徐乡愁的诗歌里几乎是唯一的非解构作品,而且很成功。不是在对对象的反讽中显示它的意蕴,而是自身呈示出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蕴充盈的“场”。它不是伟大的具有重大思想性的作品,但是是非常好的作品。 (摘自赵思运的文章:《徐乡愁:一把解构的刀子》)

[红尘子]:
徐乡愁的《菜园小记》足以说明他的诗歌领悟能力的不同凡响,此诗虽短却在拨和插入之间剖开了时间的在场和不在场,通过诗人的才气、智性,留给了读者一个无限的思考空间。 (摘自红尘子的文章:《诗到屎(垃圾)为止》2003年8月9日)   

[老象]:
我们曾有一次在电话中聊到诗歌的传世之作应具备哪些品质。我们所聊的传世之作,是指家喻户晓的,随口能背诵的。这个标准实在有些高。我们回顾了中国诗歌史,古典的"床前明月光"且不说,光看现代诗,达到这标准的难以超过十首。后将"家喻户晓"标准去掉,改为一读即有强烈印象,极容易背诵,过后经得起反复咀嚼。那么,比如像徐志摩有《沙扬娜拉》,卞之琳有《断章》,黄翔有《野兽》,顾城有《一代人》,徐乡愁有《菜园小记》,其他如戴望舒,艾青,海子都有……在"一读即有强烈印象,极容易背诵,过后经得起反复咀嚼"这个标准下,实际上意味着这种所谓传世之作还必须篇幅短小,语言干净(即简洁,凝炼),效果集中,意味深长,雅俗共赏——这个标准看着简单,其实绝大多数诗人对之都只能望洋兴叹。 (摘自老象的贴子文章《永琪讲出这个背景,对诗歌研究者与诗人应是不小的启发》2005-5-20)  

[赵思运]:
简直过目不忘。我第一次在网上读了它,没记住作者,诗是记牢了,这次集中看徐乡愁的诗就有一种故友重逢的感觉!它是徐乡愁的诗歌里几乎是唯一的非解构作品,而且很成功。不是在对对象的反讽中显示它的意蕴,而是自身呈示出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蕴充盈的“场”。它不是伟大的具有重大思想性的作品,但是是非常好的作品。 (摘自赵思运的文章:《徐乡愁:一把解构的刀子》)


[看山望水]:

《看山望水谈徐乡愁诗“菜园小记”》


                    

《菜园小记》

         徐乡愁

春天来了
萝卜也成熟了
菜农们便把它收起来
拿到市上去出售
只留下
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坑
被萝卜插入过

   (2002.5.28.)


       徐乡愁的作品中,这首《菜园小记》应该算最短的。诗虽说短,作为诗来说却非常完整,同他的许多诗一样也很特别。徐乡愁写的诗大多算咏物诗,可是他观物和说物的方式与众不同,很独特,大概正应了“诗需别才”那句老话。“别才”就是诗才。
       说徐乡愁有诗才,我们也可以从这首短诗中看出。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反思文学几乎成为主流。人们对以往的文学乃至社会观念都提出了质疑,在诗中也有所反映。《菜园小记》这个标题,会让很多读者想起吴伯萧那篇著名散文,革命乐观情绪的浪漫文字,如菜园的赞美诗。交代这样个背景对读诗来说是必要的,否则就难以解释和剖析短短几句诗给我们带来的复杂性的惊诧感受。互文地看,徐乡愁这篇同题诗和吴伯萧那篇著名散文反差极大,既有审美上的落差感,又体现了时代观念变化。在文学大系中,有些作品是互文对照中生发意义的,具体文本在一个大语境中发声,共鸣或者冲撞。也许有人会不满意这个背景说,特别是把本诗同吴伯萧那篇散文联系的看法,可是,文学作品对有阅读经验的人产生影响的情况原本就非常复杂、微妙。即便我们不说这篇同题散文,这首小诗也会同描写菜园和农田的所有题材作品发生了这种关系。当你读其他作家诗人的这类题材作品,几乎在读一种思想感情,只是措辞稍有区别,读徐乡愁这首诗却会感到全新。感到新,是与因为同题材作品阅读体验的差异。
       一件有创新性的优秀文学作品,对读者如同一个事件。这首小诗把我们在以往文学阅读中积攒、固化的菜园思绪打破了。这不是一个事件么?!文学的创新和对读者的价值还在别处么。
       有人很反感这种诗,认为其不美。可是,我们很难理解他眼中的美是种什么抽象物,是女性化的那种漂亮丝带还是其它软绵绵的东西。当他们谈到美的概念时,他们并不一定真正理解什么是美。
       为什么徐乡愁要写这样一首诗,而且把它拿出来呢?——我们可以认为诗人写了很多诗,拿出来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满意的。我想,诗人肯定意识到了这首小诗的特别之处。这种强烈、敏锐的直感,对诗人写作和对写作进行判断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他就无从把握具体创作中诗思的走向,也无从在创作后期进行修改和赛选。诗人可以不像评论者那样条分缕析弄个清楚,但他有另一种性质的直感认知力。
       《菜园小记》有个很突出的特点是收放上的掌控,该该蓄力时候蓄力,该发力时发力。总共七句的小诗,前六句平淡得要命,毫无诗性,或者说关子卖到了极点,将读者的阅读期待直接落到最后一句上,造成一阵眩晕。用玄幻文学中的说法,观众此刻表情很精彩。
       最后一句产生的诗性力道性质为何?来由怎样?是反传统田园语言和感受产生的,还是政治话语统摄社会造成的语境效果,或者加入了流行于街头的性文化热点元素,这些我们且不去细论。这是语义部分,难于圈定。
       本人非常感兴趣本诗中萝卜和土地的关系。萝卜不是土地长出来的,而是插进土地的,这种独特大胆的直感印象,不但违背常理地荒诞,而且非常暧昧,从生产者(菜园)和产出者(萝卜)关系上看,如同对应了那个俄狄浦斯杀父娶母悲剧原型。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坑,也因故作平淡的处理而暧昧到了份儿!深浅不一,或多或少,概莫能外,无人幸免,这个环境下的处境就是这样,新颖精辟的比喻。当然,这句的威力在其扩散性,比方从男性和女性(菜园萝卜暗示的生殖内容)关系上去读的话。

                                                     2014-10-13

文章出处:
http://www.zgsglp.com/thread-316281-1-1.html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0 14: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4.《练习为人民服务》

                 徐乡愁
         
微人民服务
违人民服务
伪人民服务
未人民服务

微,违,伪,未
不是微小的微
违反的违
伪装的伪
未曾的未
它们都是全心全意地
为人民服务的为

          2002.11.2.


[陈仲义]:
徐乡愁的《练习为人民服务》则是通过小小的介词“为”的谐音(“微,违,伪,未”,)戳破了多年来“为人民服务”的虚伪幌子,不亚于一次如梦初醒的醍醐灌顶。 (摘自陈仲义的文章:《感动 撼动 挑动 惊动——论好诗的“四动”标准》2007年12月)   

[陈仲义]:
垃圾派诗人徐乡愁写出了堪称这方面典范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本来是一种有价值的人生观,可长期来,被拉大旗做虎皮:整天挂在嘴巴上,背地里却尽干坏事。作者意识到这一“障眼法”早已泛滥成灾,那么如何破解它呢?徐乡愁发现介词“为”字,可以做文章,便紧紧揪住不放,一刀子切下去,做起置换手术来。他给出“为”的同音字,精选其中常见的四字谐音——“微,违,伪,未”,显然在“微,违,伪,未”的同音背后,其形容词、动词、介词的本义,早已被他窥见到或预见到,其隐含有否定性的内涵与外延……就这样在第一节里,堂皇的“为”被更“真实”的字眼替换下来。变成“微人民服务”、“违人民服务”、“伪人民服务”、“未人民服务”。多么直截了当、干净利索、不容置疑。骗局也就这样被戳穿了。……紧接着第二节,作者故意作出辩解,否定“微,违,伪,未”并非贬义,这一辩解,恰恰是“此地无银”,反倒更强烈地说明“为人民服务”完全变质了。最后两句,表面上是作者对“为人民服务”做正面肯定,实际上,是故意以反话正说的手法,用“不是……都是……”,和盘托出其否定性实质,这样一来,决绝的口气强调“都是全心全意地”,反而让讽刺的意味一目了然。 这就是谐音错位的威力。……感谢现代汉语,感谢徐乡愁,用精明的“微,违,伪,未”,揭穿骗局,让我们再次领教汉语的魅力。 (摘自陈仲义的文章:《诗歌的“后”视镜》之《谐音错位:狡猾的置换术——读徐乡愁“练习为人民服务”》,发表于《名作欣赏》[上旬刊]2009年第4期)

[陈仲义]:
这就是谐音错位的威力。长期以来,我们打着“忠诚公仆”的幌子,却发酵着整个社会——世风、行规和人心的虚伪。感谢现代汉语,感谢徐乡愁,用精明的“微,违,伪,未”,揭穿迷人的面具,而且精细到用四声(阴阳上去)配列,(且还照顾到四种不同词性),让我们再次领教汉语语音错位的超级魅力。中国有太多谐音可利用开发,要做到通篇取胜而无懈可击难度较大,像上例《练习为人民服务》那样横空出世,发前人腹腔未发的,属于多年一遇。(摘自陈仲义的诗学专著《现代诗:语言张力论》,2012年,长江文艺出版社)

[向卫国]:
作者引用的一首徐乡愁的诗《练习为人民服务》。这个语言“练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类似于小学生区分同音字或辨析错别字的过程,但作者通过它将“为人民服务”的真相大白于天下,收到用任何正统规范语言写作都无法达到的效果,从而以完全出人意料的方式将语言的表现空间大大地拓展了。 ( 摘自向卫国的文章: 《试看网络文学革命的前潮》2006年5月21日)

[张嘉谚]:
中国汉字同音字之多,世所罕见!能够“谐音”的字词也非常丰富,这为中国诗人的“谐音”反讽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特别是对权力话语的解构,谐音法颇有奇效。徐乡愁的《练习为人民服务》一诗,当是“同音对位”反讽法的杰作——以“微,违,伪,未”等字的否定性对照“为”字的堂皇性,“不是”而“是”,“是”而“不是”。“同音对位”法在这里对主统体制大肆宣传且流行华夏大地的“为人民服务”的虚伪性所作的反讽消解,全在徐乡愁短小精悍的两节诗列举的这几个字眼儿之中。(摘自老象的文章:《“谐音错位”或“同音对位”》)   

[云经立]:
这首诗真正施展了一个汉语诗人的语言才华。就是一句大家常常挂在口边的话:为人民服务。诗人没有针对这句话去展开批评,指责;而是通过这句话的第一个字:为,由此拿起手术刀——“为”是什么意思呢?“为”有“做”,“替”的意思。那么与此相近的意思的字,诗人把它们——微,违,伪,未,一一叫了过来,让它们去履行自己的使命!微,是“小”的意思,这个字把“为”替代,就是为人民服务做得太少;违,是“违背”的意思,这个字把“为”替代,就是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伪,是“虚伪”,“伪装”之意,这个字把“为”这替代,就是虚伪地为人民服务;未,是“没有”的意思,这个字把“为”替代,就是根本没有为人民服务。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把这几个字面意思一想,再想想想“为人民服务”的这种社会现象就全部坦露在我们眼底下。到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诗人的语言才华,并由此施展他对这个社会的解剖能力。这样的诗,按常规,也许只有学院派的诗人,或知识分子类型的诗人才可以写出。或者按写作群体来划分,只有“知识分子写作”的笔下,才会出现此作品,而“民间写作”是压根儿出不了这样的作品。从这首诗,我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那就是徐乡愁对诗歌的探索精神,他并不是单从“屎尿”上面去探索诗歌,去寻找诗歌的表达出路。他是在寻找一种诗歌的突破,超常。他一直在努力这样做,并且做出了成绩,有了硕果。而且不同凡响。(摘自云经立的文章:《淘气的诗人——徐乡愁及“徐乡愁军团”》 2009.10.27---10.31 常德)


[看山忘水]:

经典诗作评论
      ——浅析徐乡愁政治题材上的表现艺术



                             作者:看山忘水


       在笔者苛刻的阅读中,诗人徐乡愁诗作引发了本人高度兴趣和由衷敬佩,在于他不凡才华和独到的表现方式。才华是天赋,而文本展现的艺术方式却有迹可循,值得研讨学习。本文试就徐乡愁代表作之一《练习为人民服务》分析其艺术表现方法。

                          文本的深刻性

       政治题材等认知性的处理难度,一则要有见识,二来要有表现方式,前者是作者生活思考的成果,后者是艺术表现力,两者是一件作品成其为优秀的条件。即便写作过程或多或少有启发效力,语言本身有自动意义生成的神秘魔力,也无法替代头脑见识。我们常言作家诗人要有生活的深度,也要有艺术手法去表现,就是在谈作家诗人的本钱。一个时期以来,片面讲求艺术方法,甚至玩语言文字,作品常常失之肤浅,不够深刻;可从创作角度看,单单有“为人民服务”是个伪命题,也不足以写出这样优秀的作品。因而在谈到深刻与否的问题时,不可将思情和方式对立。形式是内容的延伸,是内容的完成形态,也说明在未诞生前,任何深刻都只是胚胎,未实现状态,非文本的,就谈不上文艺上的深刻。

       从文艺理论上说,作家的独特方式正是由特殊性到一般性再到特殊性的揭示方式。不善于使用这样方式,即便哲学家也未必能写出优秀文艺作品。

     《练》一诗正是从“为人民服务”这个特殊性命题的解构,个性化(创意)地阐释了命题真伪的意见看法,显示了深刻性,令人惊讶。

                        现场发力机制

       我们说某个题材的表现,往往有形象性一说,这是较为传统文学性看法之一,而这个看法也值得审视。不能将其视作意象性和比喻性,以某种直观物去比拟抽象之物,简单理解成明喻和隐喻的方法。

       浪漫主义文学的虚弱病症在此。现代以后文学则注重对所写之物的本质揭示,形象性不单单是为形象的考虑,而通过形象去揭示本质,释放其现实意蕴,而脱离了歌德反对的“比喻文学”的肤浅。

      《练》没有比喻,可又非常直观,不抽象,不空洞。从这个文本里,我们可以看出直观性的深刻广博含义。其并非跟眼睛等感觉器官的直观,而是心理上的直观。当我们看到为人民服务这个抽象词时,我们可以联想起很多直观的的事物。它不是理念也有种种现实的形象在我们的感受中。

       诗正是单刀直入,以庖丁解牛的简劲,现场为读者“解决”掉了这头高高在上堂而皇之的“牛”。展示了高超的诗歌语言技巧。

       其现场性还体现在文学层面的意识形态话语对抗。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充斥着意识形态话语。

       现实批判在我们的文学环境中有其深刻的合理性,但不是说它要成为某种“主义”,某种陈旧的方法,而是以艺术的方式去丰富和探究表现方式。

       这首精短之作的深刻性、革命性也在这里————

                        解构主义范本

       文本解析不得不研究文学现象,思潮。后现代文学的兴起,先是西方理念引介过来的,可这种话语在本土的受接纳程度之高,出人意料,衍生了很多流派。应该说我们虽然没有形成这种思潮,却有其深刻的现实土壤,属待发状态,被理念的借鉴引燃了。思潮不是有趣的新观点,也不是用来玩语言玩诗的。

       我们对比韩东的《大雁塔》,除了消解清除传统登楼抒怀,不具有什么深刻,当然也可以看作思潮引进之初一个文本样式,文本图解,如同当年胡适的《两个蝴蝶》,有初期文本的实验启蒙意义。

       反核心、权威、中心、理念的反势思维,表现在文艺小品,大众短信等各个方面,乃至日常语言的戏弄、戏拟性,非规范性用法。在文学领域当然更为滥觞,成为口语诗对抗学院派的利器。

      《练》写作特征是“解构”,在理念和方法上的一次经典写作,成为经典文本。

       诗人假借现代汉语词语练习游戏,用“微、违、伪、未”替换和消解了“为”,揭示了其虚假性;同时,又转换角度做了一番“辩解”,将其还原成“为”,嘲弄了辩护者的可笑窘态。内涵丰富深刻。

       在话语蒙蔽和欺瞒的环境下,也体现了诗人坚守话语的立场的武勇和力量。应该说,这是现当代作家诗人要做的一件大事。

       在这类题材上,在话语立场上,在艺术层次上徐乡愁显然不是隔靴搔痒的曲婉的撒娇哀怨的小声嘟哝的“譬喻文学”可以相提并论的。

                            看山忘水 2015年3月4日草笔


附录:《练习为人民服务》

         徐乡愁

微人民服务
违人民服务
伪人民服务
未人民服务

微,违,伪,未
不是微小的微
违反的违
伪装的伪
未曾的未
它们都是全心全意地
为人民服务的为

       2002.11.2.


来自“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www.zgsglp.com/thread-363833-1-5.html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0 15: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5.《人是造粪的机器》

                  徐乡愁
           
牛顿从墓穴里爬出来
他的心脏开始跳动
血液开始循环
他的头发由白而青而黑
事隔多年还是那样郁郁葱葱
这时候,落地的苹果回到了树上
地球的引力已经消失
牛顿和他的灵感
正在自家的草坪上练习退步走
从果园退回到宿舍
从老年回到少年
从少年回到胎儿
从胎儿回到受精卵
牛顿他爸和牛顿他妈
此时正在床上
制造牛顿
真对不起,放映员抱歉地说
我把电影片子放倒了

好,下面我也要用同样的方法
让伐倒的树木再立起来
让病亡的亲人恢复健康
让乱收的经费退还给人民
让判错的冤案发回去重审
我还要让乱扔的垃圾回到手中
让大便和小便
都回到人的肛门
并在反引力的作用下
穿过大肠和小肠再穿过胃
直抵扁桃也锁不住的咽喉
最后从口腔里吐出
香喷喷的米饭和果实
从前,人是一个个造粪的机器
现在制造黄金

             2002.11.22.


[雷喑]:
徐乡愁《人是造粪的机器》的写作或表达的技巧该有多高。我刚开始从上至下读完第一诗节时,硬是耐着性子;可读到第二节,才恍然大悟。第一节的唠叨,全是为第二节啊,平易中的奇崛真他妈厉害。由此可知,徐乡愁在敲击键盘前,是经过用心推敲的。真真是佩服地五体投地了。(雷喑评析《垃圾派经典——徐乡愁的诗》2008-04-21)

[李霞]:
超时空,目前仍是幻想,但诗是幻想的最早实现者。历史的再现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人真的成了行尸走肉,成了“造粪的机器”。反讽荒诞的结果,不仅是好玩开心,重要的是警示,时不时让我们醒来出一身冷汗。(摘自李霞文章:《徐乡愁咋成了人类的帮凶》2005年9月2日)

[张嘉谚]:
和“颠倒”法有些类似,“忤逆”法与下面的“逆挽”法都是逆向思维反向思考的产物。这几种“诗性正治”诗写法不知起于何时,又始于何人的创造。但在当今中国网络诗坛。却可以说以垃圾诗人徐乡愁运用最为娴熟。我从思维方式看,垃圾诗人徐乡愁的逆向思维已入驾轻就熟境地;而化粪便为黄金的结尾,蕴藏着可供多要素解读的因子:1)呼应波特莱尔“透过粉饰掘出地狱,给我粪土可化黄金”的说法;2)表现了中国网络的“大杂院狂欢节”色彩:“粪”与“屎”,是徐乡愁为中国诗歌所作的独特贡献。“粪”与“屎”在徐乡愁的诗中,不再是那种日常生活中狭隘的物质性或生理性含义,而具有奇特的诗性隐喻意涵——一种对体制病的批判夹杂着痛快的情绪渲泄(参见徐的“屎诗系列”)。(摘自张嘉谚的文章:《“忤逆”与“逆挽”》)

[东风过处]:
看的笑哭了……真的是笑cry的诗。这首最好。(讽刺先污染再治理的逻辑或者更黑的,贪官。国家财产。追回。没可能。)我还想买本他的诗集,不知那里有卖。是个脑门有反骨的鬼才。如果这样的诗是垃圾,老天,让我也能写出这样的垃圾好不好。想起一句话:所有的好人都应该进监狱,我的爷爷进去了,我的爸爸进去了,将来我也要进去。(《如何评价徐乡愁?》东风过处 编辑于 2016-11-05)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0 15: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6.《狐狸的尾巴总会露出来》

                       徐乡愁

俗话说
狐狸的尾巴总会露出来
但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狐狸必须有尾巴
第二:狐狸必须是作了坏事
第三:狐狸必须悄悄地
把尾巴藏起来
前两个条件容易满足
现在难就难在所有的狐狸
都喜欢把尾巴露出来
我们无法弄清
到底是那一只偷吃了生产队的羊

                     2002.11.


[星火]:
上面《狐狸的尾巴总会露出来》是目前垃圾派的典型之作。好久没有看过诗了。无聊中,猛然看到徐乡愁名为垃圾诗的一篇篇一排排,震撼了!想笑,笑不出来。是投枪是匕首,是用你自带的武器刺向自己,放大镜、显微镜下一层一层解剖自己,扒拉自己,审视自己。一愣一愣中,汗湿全身。(都市人家论坛—学清园—感想—亿达受表扬了2007-12-5 18:11)

[归腩]:
汉语凶猛的——徐乡愁。贴几首他的代表作。这哥们比我们还愤,还直接。可谓诗歌界的何勇——满嘴跑‘垃圾(场)’,但比中国那些真正的垃圾来说,他可谓我们的好兄弟。点评《狐狸的尾巴总会露出来》:国资委纪检委员会应该深有感触的一首诗。 (摘自归腩的文章:《一位可以和赵走召相媲美的诗人》2009年2月14日)

[看山望水]:



《当代讽刺诗的天才——评读徐乡愁一首诗作》


                                    作者: 看山望水


       中国诗歌历来有批判现实主义的深厚传统。纵览古今诗歌,中国诗歌大体上有三类:批判现实主义的入世、山水释道的出世和生活流的在世。从《诗经》的“风”以来,批判现实主义就成为中国诗歌的坚硬内核,无论屈原、李白、杜甫还是出世的陶渊明,其优秀诗作中大都有现实批判的成分,且成为重量所在。现实批判从历史和社会角度看,都有其重要的合理性,乃至在我们这样苦难深重的国家,优秀的作品回避现实不但困难,还令人诟病;应该说,是历史和现实将诗人置于这样的话语场中,他们必然要做出回应。

       徐乡愁无疑是其中最优秀的一位,当代出类拔萃的讽刺诗天才。我欣赏徐乡愁的诗胆,诗心,诗才。有此三者,方可为文中勇士,方可为当世立言,方可承担诗艺术的高迈。在当下众多现实批判诗写作中几乎无人望其背顶,堪称讽刺诗大家。下面就其《狐狸的尾巴总会露出来》试做赏析,供诗友们观赏学习。

     《狐狸的尾巴总会露出来》(徐乡愁)

      俗话说
      狐狸的尾巴总会露出来
      但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狐狸必须有尾巴
      第二:狐狸必须是作了坏事
      第三:狐狸必须悄悄地
      把尾巴藏起来
      前两个条件容易满足
      现在难就难在所有的狐狸
      都喜欢把尾巴露出来
      我们无法弄清
      到底是那一只偷吃了生产队的羊

       这是一首翻案诗。翻案诗一般由习见、常理的审视入手,去反思、纠正、批驳,以做出更为恰切的阐释。徐乡愁的许多优秀诗作都在试图剥离话语的蒙蔽性,从而揭示真相。从语言学角度看,语言结构反映了思维结构,心理结构,甚至社会结构。徐乡愁(还有严力)敏锐地解剖关键词,如同外科手术般切开了特定言语下的麻木和诡诈,剥去了皇帝的新衣和鬼魅的画皮。这也是徐乡愁诗歌艺术的重要特征。

       本诗先把一句俗话放在手术台上置于无影灯下。第一句“俗话说”,单独成句的意义,在于作者正是竖起了一个靶子,找准了一个对象,即这句俗话的蒙蔽性,诗人想阐述确证其在当下某种语场中的不准确性。“狐狸尾巴总会露出来”这句老话体现了一种常见心态,邪恶遭到正义审判的必然性依赖于其自身的缺漏和失误。这里诗人非常警觉地查知了情况有变,老看法老经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诗人为什么提示的三种情况,非常有意味。——也只有徐乡愁这样的手笔,才可以将“第一,第二,第三”这种公文化八股文写在诗中,成为饶有趣味戏拟,嘲弄,影射。

       1、狐狸必须有尾巴。这句话有趣之处在于,狐狸作为人的隐喻,人是没尾巴的;人比狐狸更精明,更善于伪装隐藏。照着这句俗话去按图索骥,去等人去露出狐狸尾巴,有些幼稚,比如失败。

       2、狐狸必须作了坏事。这句更让我们惊诧,原来还没做坏事的狐狸是难于发现的。

       3、狐狸必须要藏起尾巴,不然就无需发现。这句话和下面的现实语境中的真实描述,几乎让这句俗语陷于瘫痪,非常不可靠,甚至显得荒谬。至此,翻案已经彻底完成——由此可见这句老话非常成问题。显然这里诗人意有所指。

       下面的情况非常令人震惊,所有的狐狸都露出尾巴来了,招摇过市。诗人在这里陷入了困境,就是说,如果按照固有的经验和老方法已经难于找出那只狐狸。在这里出现了悖论话语结构,狐狸尾巴不是都露出来了么,为什么反而无法找出呢。诗人故作疑虑的佯谬话语和神情,显然是有深意的。找不出偷羊那只,在于所有狐狸都露出尾巴了,他们都是偷,且不仅仅偷的是羊,他们都摇着偷窃者的尾巴,单单凭其尾巴已经难以分清某一个。事实上,他们是类的存在。

       “生产队”一词在此成就了一个借代,“羊”指代公共资源和财产。

       这首小诗深刻地揭示了“生产队到现在”公权之害的严重,国之大痛。徐乡愁的诗大气也体现在忧国忧民的诗心上,胆气也体现在直面现实担当上,才气也体现在剖析之笔的力度上。这也让他在垃圾派和口语诗的浅白无力的情绪化写作中卓然出众,也是单纯玩弄修辞的写作不可同日而语的。

                                                      2013-9-25

看山望水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c2ea245d0101fkn9.html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0 15: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7.《我倒立》

     徐乡愁

当我倒立的时候
我就用头走路
用脚思想
用下半身吹口哨
用肚脐眼呼吸
我看见人都是往低处走
水才是往高处流
天空被我们踩在脚下了
飞机起飞或发射人造卫星
就像扔石头一样容易

我发现
人们总是先结婚后恋爱
先罚款后随地吐痰
先受到表彰再去救落水儿童
先壮烈牺牲再申请入党入团
或者获荣五一劳动奖章
先写好回忆录
然后再去参加革命工作
先对干部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
再去大搞贪污腐化
就像先射精后插入一样
先实现共产主义
再建设社会主义

我还看见主人给保姆倒茶
富人向穷人乞讨
上级给下级递烟
雷锋同志向我们学习
看见局长给司机开车
当官儿的给老百姓送礼
且对前来视察工作的群众
夹道欢迎
从此以后人民可以当家作主了
并打着国家的旗号
骑在公仆们的头上作威作福

           2002.11.10.


[陈仲义]:
徐乡愁《我倒立》,则是用“反话:证伪了现实中种种”黑白颠倒,反讽了我们时代的虚妄症候: 我发现人们总是先结婚后恋爱 / 先罚款后随地吐痰 / 先受到表扬再去救落水儿童 / 先壮烈牺牲再申请入党入团 / 或者荣获五一劳动奖章 / 先写好回忆录 / 然后再去参加革命工作 / 先对干部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 / 再去大搞贪污腐化 ……。这是一种“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鲁迅)的做法,连续做视点的“后空翻”,还略带一种喜剧风格,虽然大白话些却很容易被读者接受。 (摘自陈仲义的文章《“崇低”与“祛魅”》,见《南方文坛》 2008年第02期)

[吴故]:
垃圾派诗歌,特别是诗人徐乡愁,是2011年伊始最大的发现。这是20年前接触诗歌以来,唯一的一次,我被诗歌重新点燃了内心的激情。徐乡愁以及垃圾派,他不是一个启蒙的姿态,他把自己看成这个欲望时代的祭品。他不是“世人皆醉我独醒”这样的一个认识,在精神层面上,他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不是崇高,不是救世主。他把自己放在道德的最低层面。“人是造粪机器”,“活着就是人类的帮凶”。这些话语里面,含有对人类全部文化的解构这样的含义在里面。所以徐乡愁的倒立,是个很绝妙的想法。我倒立,把天空踩在脚下。我跳进粪池,我用肛门呼吸。这个藏污纳垢的世界,那有谁能否认,粪池里或许还有新鲜空气呢?因此这个解构已经把人解构到底了,把人类文化活动解构到底了。(摘自吴故的文章:《垃圾派运动》2011-1-20)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0 15: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8.《春播马上就要开始了》(悯农之一)

                           徐乡愁
            
春播马上就要开始了
乡亲们没有钱买肥料
只有悄悄的
呆坐在门槛上夜哭

当官的却不能哭
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并紧急调配所有的机关干部
分期分批地
派遣到乡下去造粪

有的是包专车去
有的是打的去
有的一个人去
有的携带家属一块儿去
他们一个个营养良好
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造粪的功能一个比一个厉害
也有带病坚持工作的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但为了支援祖国的农业建设
为了不辜负上级的殷切希望
苦点累点病点没有关系

在餐厅
造粪的原料早已备好
等开春的锣鼓一响
他们便开始猛吃优质米饭
豪饮上等名酒
狂吞山珍海味
然后保质保量地
把屎屙好把尿撒够
以确保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

         2002.12.30.


[汤连生]:
大师的作品,本不敢乱评,但我真的很喜欢,虽然,徐大诗人的诗,有一万人赞赏时,就有一万零一个人批语,谩骂,并讽其把诗歌向下引领,走滑坡路。但个人觉得,汉语字典里的所有文字,都应该是公平的,既然发明了,就应该可以用。吃喝拉撒,都是人生存的正常生理需要。徐乡愁的诗,以批判为主,直面社会的阴暗面,或者人性的阴暗面,笔锋犀利,诗人应当有如此担当。  (摘自左诗苑网络诗刊【好诗选读专栏】第75期 ——汤连生点评徐乡愁的诗 2011-10-08)

[祁文发]:
徐乡愁,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年方几何。然其诗表面玩世不恭,实则气势磅礴大胆而热情奔放。读其诗,即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高度藐视,又对劳苦大众深表同情。其诗作,在表达方式上以反为正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无限的深情和对人民的强烈热爱,同时诗人忧国忧民之情亦得到淋漓尽致地表达。非常惊异的是诗人所用的直白的表达方式,实属前无古人,乃当今诗作之创新尔! (摘自祁文发的文章:《点评徐乡愁的诗》2009-03-22)

[周严礼]:
读了垃圾派徐乡愁的十多首诗就感受不同,尽管写垃圾,尽管有些诗我并不赞同,但有几首诗确实震撼了我的心灵。他以极致的手法和题材,极致的叛逆思想对时代的弊端进行极致讽刺,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比如他的“春播马上就要开始了”是很关注民生题材的反讽诗,如果没有生活体验的诗人,恐怕也难想像的。 (“网络诗歌”论坛帖子:周严礼谈自己的创作  2008-12-2 11:00)

[雷喑]:
一个诗者若没有怀着高度的人性良知对人世进行深度的关注与反观,没有足够成熟的心胸与天生的写作智慧,写出这样的杰作是不可能的。这样的诗,是不可能被抄袭(克隆)的,甚至连模仿都不可能,它只能是属于徐乡愁个人特色的黑暗而辉煌的重金属垃圾。若可以这样说的话,那中国目前大量的我所读过及未读过的所谓纯粹意义上的诗歌,则毫无疑义地是“一地鸡毛”,连“鸿毛”也称不上。 (雷喑评论《垃圾派经典:徐乡愁的诗》2008-04-21)   

[路野]:
《春播马上就要开始了》是一篇极具讽刺意味的诗歌,描述了那些当官的是如何当老百姓的操蛋救世主的。“春播马上就要开始了/农民没有钱买化肥/农民只有呆坐在门槛上哭泣”庄稼一支花,全靠粪当家,没化肥的农民等于没有口粮,没有子女的学费,没有爹娘的养老粮,没有四季换洗的衣裳,农民只有哭泣!拿国家俸禄的当官的不哭,他们要想办法解决农民的难题,于是所有的机关干部经过紧急调配,统统的开始到乡下去造粪了!“有的是包专车去/有的打的去/有的是一个人去/有的携带老婆孩子一块儿去” “也有带病坚持工作的”,他们不是去鼓劲,更不是送温暖,他们是到餐厅里造粪:把农民大笔大笔的血汗钱换来的优质大米、优质名酒、优质鸡鸭鱼肉统统吃进肚里,然后给农民们造粪,造屎尿“以确保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记得徐乡愁有一句诗:“别人都用鲜花献给祖国/我奉献屎”可见徐乡愁对奉献屎尿是感到自豪的。但当这些屎尿的原料不对的时候,徐乡愁又是多么的愤懑与刻薄!!《春播马上就要开始了》写得荒诞而可信,讽刺入木三分,其效果绝不亚于一篇精彩绝伦的杂文。(摘自路野的文章:《徐乡愁诗歌选评》2004年6月)

[李得福]:
新鲜晃眼的东西人们总是留意关注,脱颖而出的事物人们总是刮目相看。在诗发展的轨迹上,这是一种独辟蹊径,冲破束缚,闪亮登场,所以吸引了人们。在我们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有多少举动敢冲破世俗?正所谓“李杜文章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在生活节奏快速跳动的今天人们需要的是感观刺激,人们需要的是怪诞离奇。垃圾诗给予了现代人的需要,也回答了这一时代问题。上面这首诗名是《春播马上就要开始了》,这题目就隐藏了许多。我们想立即知道“春播马上就要开始了”之后呢?春播,主角是谁?当然是农民,而农民“血光汗尽”了,指望谁?得看当官的了。所以才会有当官的“分期分批地/派遣到乡下去造粪”,而当官的造粪的设备一个比一个先进,而且全都是在餐厅里造,才显示出气派。餐厅里造粪,卑,恶,贱,劣,意味深远。深深地把“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轻巧便捷地抬上了诗的视觉度。可以说每个人吃东西都是在造粪,可是语言上的反行期道,再加上是当官的下颖造粪,所以就由字面卑,表层恶,皮肤贱,浅显劣构成了这首诗的调色极,使得此诗五彩纷呈,妙趣横生又一字千斤重。在这简短的语言中,它融进了鲁迅的怒目性,钱钟书的幽默性,巴金的尖刻性,闻一多的辛辣性,所以,它韵味无穷。 (摘自李得福的文章: 《论徐乡愁的“春播马上就要开始了”》2005-04-13)

[混蛋]:
咱不扯别的,还是说说人家的诗,如果没有网络,这两个人物(徐乡愁和沈浩波)估计也不会闹得这么哄扬的在诗人的圈子皆知,估计首先就会被很多把自己看成大法官并且觉得自己也是诗人的那些出版、编辑等给杀掉。就冲这一点,咱就看看他们拉的是不是真的不成诗,是不是真的就比不上很多所谓的诗人拉的东西。很多诗人,就是见不得诗里面有屎尿屁之类的,如果有这些就变成了垃圾派,就是不愿意正视人就是个造粪机器的这样一个赤裸裸的事实,很多诗人就是觉得自己会写诗了,把所有光灿的美好的东西往诗里罗列罗列,自己真的好像成了仙人一般。徐乡愁的诗咱不多扯,就提一首,那个领导干部为了百姓春耕造粪忙的那首,咱初看简直是绝了,真是说出了咱这些草民的心里话,那讽的水平真高!很多自称诗人的那些,扪心问问,有几个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摘自混蛋的文章:《昏评现在的垃圾派、下半身派诗歌》2009-03-22)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0 15: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9.《天上掉馅饼》

                     徐乡愁
                 
流浪汉希望天上掉房子
单身汉希望天上掉媳妇
蒙冤者希望天上掉公道
创业者希望天上掉政策
而饥民说:我现在什么都不要
只希望天上掉馅饼

上帝知道了这件事情
便立即把建房子的钱取媳妇的钱
和主持公道的钱制定政策的钱
全部拿到路边店去
给我们买了一筐油腻腻的馅饼
并趁热从天上扔下来

                  2003.3.15.


[吕本怀]:
诗人在做梦,且与目前“中国梦”的指向还颇为一致,能否变成现实却很难说。不管怎样,我还是得为诗人鼓掌,毕竟他有一份面对弱智的悲悯情怀,“全部拿到路边店去|给我们买了一筐油腻腻的馅饼|并趁热从天上扔下来”,即使是一种臆想,即使只能给弱势群体一个梦,也算对他们一份不错的安慰。 (吕本怀:《微品汇:徐乡愁短诗4首》 2017-10-13 )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0 15: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10.《我们自信骆驼从针眼里穿过》

                                 徐乡愁
               
办法一
我们可以把骆驼砍成块
再把块切成丝
把丝捻成线
把线捏成尖

办法二
我们还可以用放大镜
把针眼放大十万倍
或者用微缩景观
把骆驼缩小十万倍

办法三
我们在给事物命名的时候
把针眼取名为针眼
而把细细的线
取名为骆驼
   
        2003.3.19.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0 16: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11.《在院墙的里面》

                   徐乡愁
               
院墙的里面是单位
单位的里面是房子
房子的里面是人
每一个人都穿着衣服
衣服的里面是肚皮
肚皮的里面是肠子
肠子的里面是屎

        2003.3.23.


[老象]:
再看著名垃圾诗人徐乡愁的名诗《在院墙的里面》:院墙的里面是单位/ 单位的里面是房子/房的里面是人/ 每一个人都穿着衣服/ 衣服的里面是肚皮/ 肚皮的里面是肠子/ 肠子的里面是屎。直可谓是刀刀进逼,层层撕剥,直到本相毕现,原来如此!——真正的垃圾写作高手笔下的屎尿屁之“真象”,就是由此而来。 试问其他写作剥取存在本质,会如此干净利落么? (摘自老象的文章:《“撕剥”与“镜照”》)  

[云经立]:
《在院墙的里面》这首诗简直就像是剥竹笋,一层一层剥开,最后现出最实质的东西;同时,它又像透视镜,通过把光距不断地拉近,让你看到最本质的东西。这首诗分二步展开:第一步:院墙——单位——房子——人;第二步:衣服——肚皮——肠子——屎:你不得不承认这些都是事实,他说的全是实话。徐乡愁就是这样一个连粪便都要去惹一惹,沾一沾的淘气孩子。小孩子什么都敢玩耍,连粪便都敢沾上一沾。我记得小的时候,父亲的打火机不慎落入茅厕,我和二哥知道后决定把它捞起来,就这样,我与二哥双双把手伸进茅厕,在里面折腾了半天,终于把打火机给找着了。完事后用香皂把手洗净,再放到鼻子底下一闻,那股臭味还是没有消散。涂国文说“粪便再臭,毕竟可作肥料;垃圾再烂,也许可以回收。更何况,牛粪之上,常常可以开出绚丽的鲜花”!徐乡愁的诗,就是在粪便上开出的一朵鲜艳的花。 (摘自云经立的文章:《徐乡愁及“徐乡愁军团”》(上)2009.10.27---10.31)

[白鸦]:
日前读到垃圾派主将徐乡愁的一首《在院墙的里面》,乍一看让人一楞,细一品却有说不出的别扭。对“人与世界”不负责任的简化。如果不谈垃圾派,不大量阅读徐乡愁的诗歌作品,我们可能非常欣赏这首有冲击力度的诗,它有新的审视视角,诗意的口语化协作也呈现出作者的才气,也带来不错的阅读互动。但是,这种新的视角,以及它和口语所带来的力度,最终在“缺乏包容性的垃圾派整体创作框架”内将自己束缚了。甚至可以说,垃圾派缺乏包容性的整体创作框架,使得这首优秀的作品会因为得到好评而受牵连。这是一首好诗,但它牺牲了。(摘自白鸦的文章《一首好诗是这样牺牲的——读徐乡愁“在院墙的里面”》2006/02/20)   

[孙家勋]:
他写的《屎系列》也堪称垃圾代表。这家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说是诗艺精湛,叙述风格原先是缓慢的,如一个人在黄昏里行走(许三观卖血那段),加入垃圾以后,明显就失去了原先的冷静,而有嚎叫的些须成分。 (摘自孙家勋的文章:《孙家勋剥垃圾派的皮》2005-06-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206号

[中国诗人论坛] ( 豫ICP备11003363号-2

GMT+8, 2024-5-5 14:38 , Processed in 1.29681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