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中国诗人论坛|永远年轻的诗歌论坛|中诗网|中国诗人网|中国网络诗歌的源头

搜索
查看: 667|回复: 2

新时期诗歌发展走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8 10: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新时期以来诗歌发展的大致走向


【叶延滨】:
中国近30年的开放,在诗刊出现的超越者,走向各自不同。最为人熟悉的是现代主义的这一支,走向是向西,向西方的主流文化与主流诗歌潮流靠近,从朦胧诗发端,升级换代,到了知识分子写作就算高端,再向上,就难有大作为。最活跃的是贴近生活姿态向下的一支,走向是向下,市井俚语,三教九流,从深圳青年报的“大展”发端第三代,到口语,到民间写作,向下到极至也就分了两个岔,下半身垃圾派。 (叶延滨的文章:《为诗歌提供新的可能性》


新时期以来诗歌发展的大致走向(图表)

发生时段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早期
80年代中期、后期
90年代
新世纪00年代及以后
艺术走向
(向西)
  朦胧诗
      第三代
(学院派倾向一支)
知识分子写作

艺术走向
(向下)

      第三代
(口语派倾向一支)
民间写作
下半身
垃圾派



 楼主| 发表于 2019-9-18 10: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诗歌发展演变纲要            


                                  作者:夜郎



       1976年以后,随着政治环境的宽松与人文环境的改善,中国诗歌突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诗歌开始现代化,涌现出了很多好的诗人和好的诗篇,中国诗歌的天空上可以说是群星璀灿,交相辉映,又迎来了一个诗歌的黄金时期。如果按照诗歌美学的差异性和对时代的影响和贡献,这三十多年来大致可以分成四个时期,我们来把他们一一梳理一下:

第一个阶段:“朦胧诗”时代 (70年代到80年代早期)
开一代诗风,诗歌从政治的附庸和代言的身份独立出来,诗歌把神变成了人,表现手法以象征为主,诗意朦胧,甚至有些晦涩,反映普通人的英雄主义情结,是一种带有伤痕的抒情。中国新诗从此以现代主义创作方法为主流,打破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单一的审美方式,诗歌开始多元化。诗歌理论界曾经对“朦胧诗”发生了长达六年的争论。著名评论家谢冕、孙绍振、徐敬亚的三个“崛起”论,是最重要的诗论文章。

1.最具标志的旗帜性人物:北岛,顾城

2.其他代表人物还有: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车前子,王小妮,骆耕野,严力等。

3.同时期的伴生诗群:

1).地下诗歌——代表诗人有:黄翔,哑默
2).知青诗歌——代表诗人有:食指
3).白洋淀诗群——代表诗人有:多多,芒克,林莽等
4).新现实主义——代表诗人有:叶延滨,雷抒雁,张学梦,叶文福等
5).新边塞诗——代表诗人有:杨牧,周涛,章德益,昌耀
6).新乡土诗——代表诗人有:饶庆年,陈所巨,梅绍静,雷恩奇
7).无法归类的代表诗人还有——李钢,付天琳,丁鸣等

第二个阶段:“第三代”诗歌 (八十年代中期和后期)
1986年,由徐敬亚策划,安徽的《诗歌报》和深圳的《深圳青年报》联合推出了“现代诗歌群体大展”,共有六十多个诗歌群体或流派参展,散落在民间的诗人从此揭竿而起,“第三代”诗歌便从地下浮现出来。这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他们主张反崇高,反文化,反抒情,追求一种平民化和日常化的诗风,甚至日常到琐碎和无聊的程度,以叙述为主,诗到语言为止,实际上是对朦胧诗和意识形态的强烈反拨。

1.最具标志的旗帜性人物:韩东,于坚

2.其他代表人物还有:李亚伟(莽汉主义),万夏(莽汉主义)周伦佑(非非主义),杨黎(非非主义),翟永明(女性诗歌),伊蕾(女性诗歌),唐亚平(女性诗歌),欧阳江河(新传统主义),廖亦武(新传统主义),尚仲敏(大学生诗歌),石光华(整体主义),宋渠宋炜(整体主义),大仙(求道诗),孟浪(海上诗群),王寅(海上诗群),丁当(他们诗群),吕德安(他们诗群),京不特(撒娇诗),默默(撒娇诗),和没有诗群可倚的杰出诗人阿坚,王小龙,柏桦,曹建平,开愚,贝岭,张锋等等

3.同时期的伴生诗群:
1).新死亡诗派——代表诗人有:道辉,林茶居
2).新乡土诗——代表诗人有:姚振涵,柯平,高凯,周民,陈惠芳
3).表现主义诗歌——代表诗人有:叶辉
4).城市诗——代表诗人有:宋琳,张小波,付亮
5).不变形诗——代表诗人有:阿吾,斯人
6).圆明园诗歌——代表诗人有:黑大春
7).中间代——代表诗人有:安琪,中岛,世宾,格式等(这是第三代的余脉,活跃在下一个时期,搁在这里好归类)


第三个阶段:“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时代 (80年代末到90年代)
早在第三代时期,诗人们就已经明显地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即“日常”化和“文化”化。日常化的一支后来演变成了“民间写作”(又叫口语派),文化化的一支后来却演变成了另一极的“知识分子写作”(又叫学院派),加上后来又加盟了很多诗人,终于在20世纪末爆发了著名的“盘峰之争”。两个相反方向的写作互相指责,互不相让,虽然有争夺话语权的嫌疑,但更是诗歌美学之争。

1.最具标志的旗帜性人物:海子(知识分子写作),伊沙(民间写作)

2.其他代表人物还有: “知识分子写作”有欧阳江河,西川,王家新,臧棣,骆一禾,廖亦武,陈先发,陈东东,戈麦,张曙光,孙文波,唐晓渡,西渡等等;“民间写作”有韩东,于坚,侯马,徐江,贾薇,宋晓贤,沈奇,谢有顺,朱文等等

3.同时期的伴生诗群:
1).校园青春写作——代表诗人有:汪国真
2).新乡土诗——代表诗人有:汗漫,简人(李云良)
3).意象诗——代表诗人有:余怒,秦巴子
4).打工诗——代表诗人有:谢湘南
5).红色诗歌——耿翔
6).第三条道路——代表诗人有:谯达摩,莫非,树才,牧野,严家威,庞清明等(这是介于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之间的群体,大致活跃在下一个诗歌时期,搁在这里好归类)
7).无法归类的——代表诗人有:杨克,杨健,雷平阳,胡续冬,阳飏,梁平等等


第四个阶段:“下半身”与“垃圾派”时代(新世纪的头10年)

这是网络诗歌的一代,虽然这个时期的写作很多,但下半身和垃圾派已经成了这个时期影响最大知名度最高也是最具标志性的写作,引领了一个诗歌时代。一个写“性”,一个写“屎”,他们共同把后现代诗歌推到了极致。“下半身”与“垃圾派”齐名,在诗坛有“北有下半身,南有垃圾派”的说法。从他们出现的那一天起就一直争议不断,赞扬与批评,吹捧与贬损,充斥着网络和报刊的每一个角落。

1.最具标志的旗帜性人物:沈浩波(下半身),徐乡愁(垃圾派)

2.其他代表人物还有: “下半身”诗群有朵渔,南人,尹丽川,巫昂,轩辕轼轲,盛兴,李红旗,李师江,马非,朱剑,水晶珠琏,巫女琴丝,晶晶白骨精,折荷,溜溜,莫小邪等等;“垃圾派”诗群有皮旦,管党生,余毒,管上,李磊,蓝蝴蝶紫丁香,训练小猪天上飞,蔡俊,小月亮,赵造,红尘子,陈衍强,力比多,温永琪等等。

3.同时期的伴生诗群:
1).废话写作——代表诗人有:杨黎,何小竹,乌青,竖,邝贤良,华秋等和后来的梨花体诗人赵丽华
2).荒诞诗歌——代表诗人有:飞沙,祁国,远村
3).物主义——代表诗人有:苏非舒
4).打工诗——代表诗人有:郑小琼
5).低诗歌——代表诗人有:龙俊,花枪,丁目,典裘沽酒,杨春光,凡斯,小蝶等
6).同性恋诗歌——代表诗人有:墓草
7).中产阶级诗歌——代表诗人有:白鸦,北魏,吕约
8).无法归类的——代表诗人有:刘川,春树,口猪,姚彬,蒋浩,黄礼孩等

文章转载来自“中国文学网”:
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48522

 楼主| 发表于 2019-9-18 10: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时期诗歌发展走向及其标志性人物:




陈丽伟:
“还是看一看目前诗歌的现状吧:自朦胧诗以来,中国诗歌就呈现向下的取向,且每下愈况。朦胧诗时,北岛只想做一个人, 姿态比起英雄已经下降了很多;在以韩东为代表的日常主义这里,诗歌再次遭到贬低,开始变得平凡琐屑起来。自于坚以后,加剧了下滑趋势,更日常化了,也更琐碎、更平庸了,更婆婆妈妈了。到了伊沙,更是用一把尿,将黄河的神圣意义“解构”得荡然无存。而到了沈浩波,就更往下了,一直到了“下半身”,到了“鸡芭”。如果说“下半身”还只是跨到了裆部或者肚脐眼附近就不走了的话,到了徐乡愁的“垃圾派”,中国诗歌终于彻底地掉到了地上,变成了垃圾,变成了尿,变成了屎。"   ——《论诗歌的式微与困顿》作者:陈丽伟,发表于《海河文化》2007年第4期)

范亚团诗歌的发展过程:胡适的第一部诗集《尝试集》出现白话诗,郭沫若的《女神》出现自由诗,闻一多等人的新格律诗及其代表新月派主张“戴着镣铐跳舞”,象征流派的“诗怪”李金发到戴望舒、卡之琳为代表的现代派,解放后有50年代的现实主义写战歌牧歌颂歌、文革后70和80年代初期的朦胧诗以象征手法为主,反映普通人的英雄主义情结,8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第三代诗歌,代表人物是韩东、于坚,反英雄、反崇高、反抒情,表现内容为平民化、日常化。80年代末至90年代出现两大流派,以海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写作伊沙为代表的民间写作,内容分别指向文化意识和日常生活,新世纪头10年为下半身和垃圾派时期,北有下半身沈浩波),南有垃圾派(徐乡愁),当然各时期还有乡土诗、城市诗、打工诗等。总之,85年以后,诗歌写作也偏重于个性化,注重个人感受的抒发。——《哲学家的头脑、慈善家的胸怀和美学家的眼光》作者:范亚团  发布时间:2012/3/19 9:55:08   作者:wenlian 阅读次数:1964  兴平市文联:http://wl.snxingping.gov.cn/news-671.aspx

梅 纾:30年来:朦胧诗时,北岛们还有《我不相信》、《一代人》标举的英雄情怀,但他们已经是只想做一个人了,后来“童话诗人”顾城在新西兰激流岛杀妻、自戕,连人也没做成;到了于坚、韩东们的日常主义,诗歌再次顺着《大雁塔》滑向《尚义街6号》。伊沙们,一湐尿,在《车过黄河》的瞬间,浇在母亲河的神龛上,将千年的文化“解构”,诗歌精神再次陷落。新世纪之交到了沈浩波的“下半身”、徐乡愁的“屎歌”,中国诗歌精神更是落红一地:“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才懒得去寻找光明/不如把自己的眼睛戳瞎/我越瞎/世界就越光明”(徐乡愁)。——《性诗的诗性——以下半身、垃圾诗为参照》作者:梅 纾 2012年2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206号

[中国诗人论坛] ( 豫ICP备11003363号-2

GMT+8, 2024-4-20 13:26 , Processed in 1.26237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