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中国诗人论坛|永远年轻的诗歌论坛|中诗网|中国诗人网|中国网络诗歌的源头

搜索
查看: 1456|回复: 15

唐晚词《五月的写意》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10 20: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月的写意》
1:观望
撩起窗帘一角
让进一缕风,稿纸上(不说吹进一缕风,“让”使风有了主体感,带有拟人的意味,很妙。也许是风吹动了稿纸,将稿纸与五月联想到一起,作者的心中似乎只有五月这个特定的事物,被它占据。)
五月坪然生动,一抹的青衣(青衣是指树丛吧)
浅淡或深浓,有水的漫长(形容得很好,水也是作者所关注的景物。)
旁边的栏杆, 纹理透出的光(从水到栏杆过渡的非常自然,有树就有透射出的光线,因为是从枝叶间发出的,所以就像纹理一样。直接写感觉,感觉总是比客体更加形象化。)
聚集后下着小雨,缱绻的墨迹(下雨了,雨水落到了湖面上,荡起了涟漪,这是事实。可是这儿只有墨迹与宣纸,这是作者的想象,很符合眺望的视角,作者只写感受,只注重主体的表达。)
在宣纸上扩散,城市里的管道
脚手架上民工,在劳动节里劳动(人终于出现了,毕竟再美的景象,人都是不可缺少的,他们是劳动者,劳动者的节日,怎能没有劳动者呢?他们是五月最亮丽的风景啊!)
所有人在大街小巷里演绎着剧本(这就是形形态态的生活,剧本这个词很有概括性,暗示着人生就像舞台。)
大提琴的沉音,自肋骨划入(剧本应该少不了音乐的元素,切换得非常自然,因为声音很淳厚,耳朵已经承担不起,所以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角度,用整个身体去捕捉。)
陌生或熟悉的树,长出的叶子
又像陌生或熟悉的人(在此处点明了树,但作者的重心仍然在人上,用了一个比喻,将叶子比作人。)
某个角落,被马蹄踩中(作者已经放远了视线,最后定格于偏僻的地方,马蹄总给人突兀感,很可能是虚指。)
求你把我钓起,没有用
但不能拖(作者已经沉在水中了吗,抑或是沉浸于自己的摇曳的心绪,某种心境中。至此,观望是多么的意味深长,多么的隽永啊。)
(评述:通过这一首诗,我知道了诗歌就是对心灵的诠释。观望只是一个简单的行为方式,但它勾画出了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只有诗歌有这样的功能,心灵与外界的互动与推演,心灵之海的波澜起伏,就构成了诗歌。)

2:雨天
总是下雨,淋湿了目光(雨湿了目光,多么诗意的表达)
雨伞画出的圆,有许多年了
竹子和我一起长高,投下的身影散落在地上(由伞到竹子,很自然。用竹子来形容高度,很合适。影子散落在地上,很逼真。)
流动着属于它的曲谱(曲谱为下面的《高山流水》打下伏笔)
取一段高山流水,移植在小巷里(纯粹的诗歌的语言,完全 是主体意识的表现。)
弯曲中,雨天接着弯曲(小巷是弯曲的,并且是幽深的。)

听了一夜雨声的小楼(小楼在听雨,此处又将人暂且隐藏,楼是一个相对固定的视角,只有它才有耐心陪伴着雨,倾听着它。)
打开窗,雨水和五月
涌了进去,屋里的女子(作者在刻意突出时间:五月,毕竟五月才是作者心中念念不忘的情结。)
在书本里打捞着沉船,垂下的刘海
过滤着五月的章节(直白地说就是女子在看书,但这样处理语言可以给人以联想,这大概就是诗意吧。)

四周不断卸妆及补妆(此处给人的感觉不甚明了)
见到你的时候,脚步声突然中止(和你相遇了,这表明小楼内有两个人。雨天总能勾起人的思念之情,你的出现,成全了我。)
停泊在唐诗宋词里的诗意,如一壶老酒
烘干墙壁上的钗头凤(只有船才会停泊,它只停泊在港口。诗集中只有诗意,将停泊和诗意关联在一起,暗示诗意会游走,诗意是灵动的。说诗意如酒,却恰如其分。《钗头凤》是一首哀怨的曲调,很适合雨天。)
行走着的老人,拐杖敲打积水后(作者又将目光转向窗外,是在眺望吧。)
雨就停了,祭祖的人们(很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意境,五月的雨天,真的很意味深长。)
打听庙寺的方向
(评述:作者很精通古诗词及很熟悉现代诗歌,很巧妙地运用了这些素材,融汇到了自己的诗歌当中。当出现雨伞和小巷,令我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作者所要渲染的也正是这种氛围。又穿插了《高山流水》的典故,最后又回归于古诗。所以作者将诗词已经发挥到融会贯通,信手拈来的地步。体现出很深厚的文字功底,很高的文学素养。)

3:书屋
翻动着书页,字里行间
我偷走了你,排列整齐的书本
有逃跑的风景,又被印刷下来(“偷”用的很形象,作者一定是从书中取得了真经。但我不确定最后一行具体的含义。)

品尝着灯光和文字(在夜间读书)
书台磨损的陈迹,像一件老人的衣衫(说明作者读书很刻苦,已经养成了习惯,并且保持了很久。)
挂起来或躺下去,留下的老人斑
在茶杯里沉浮。读书时(作者在读书时喝茶,茶杯里应该是茶叶,这里却说是“老人斑”,应该是墙上阴影倒映在茶杯中,为了和前面的老人衣衫取得对应。)
视线点燃经典的诗句
它们源于水又止于水
变化一下手法,就能止渴止咳
但下笔时,总是觉得有些慌张(作者在悉心向经典学习,但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做得不好。经典只能仰望。)
(评述:作者写出了自己读书和学习的过程,看得出很用功,很努力。第一首诗提到了稿纸,第二首有书,这些都在作者的记忆中,五月中最值得纪念的是什么,怎么会少得了书呢?所以在这首诗中,作者爱书的心情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和展示。)

4:五月
五月没有断章,其实也有断章(五月从时间上是连贯的,但从作者的认识角度来看,它也是片断的,因为在作者的心中,只能从局部的感觉来得到整体的印象,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时间歇在树叶上,等待一声鸟鸣救治(看得出,作者具备娴熟的语言技巧,这已经超出了一般的语法,却是诗歌的特色。)
传说稻草人,出自唐朝又会回到唐朝
秋收后,它一直留着
田间,打坐着自己的影子(稻草人又是出自哪里,它代表的是什么意象,由于自己的知识不够,我无法解释。但肯定作者是有意图的。我可以知道的是,在写五月的田野。)

为了一阕词,加重了笔墨
因为我知道,当五月路过西湖时
显得这样的瘦,许多美好,
总是难以收场,这些不为人知的谜底
总是出于五月,如果你愿意
就顺着这八百里河流,找到五月的根源
它啄食我的名字后,再一饮到底
因为我舍割了自己,成全了你

在五月的画里,我是绘画人
或者说,其实我是写字人
但是,我写来写去
没有把五月写出(最后一节一气呵成,我无法解析,只能当作一个整体。作者在尽力地写出五月,可是五月似乎是高深莫测的,神秘的,其实它更像是一个精神象征,一座心灵的里程碑。)
(评述:在这首诗里作者是画家,并且是一个中国传统的绘画,因为只有在中国画里才会有写意的说法。当然,古诗和画是不分家的,既然作者熟知古诗词,借用了绘画用语更能增强诗歌本身的意境。五月从看开始,自然现象有雨天,人文景观有书屋,逐渐由外向内收敛,最后回归内心的五月。自然界的五月是完美的,我心中的五月却是残缺的,作者是多么的崇敬大自然啊,但同时也没有失去对自我的信心。)
发表于 2019-5-10 21: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得不厌其烦,而且丑陋!!!

我曾三次按压跳动的心脏,强让自己要静下心来:”至少读完,一字不漏读完,读完才有发言权”,
然而我失败了,没法读完,因为烦躁、丑陋,不忍粹读

老实说:《五月的写意》一般般,丢在这论坛里也只一般般,没啥好大书特书的,况且
这赏析并不了意。说直白一点是你解不了她的风情,还赏什么析???
 楼主| 发表于 2019-5-11 23: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你情绪激动,没有必要。你可能觉察出我在迎合唐晚词,可是我要探究她写作的心理状态,只能做这样的还原。我把她视为懂诗的人,同时也是很好的老师。所以我来读她的诗歌,这是向她学习的一种方式。我从来不以为一两句话就能从诗歌当中学习到什么,所以才采用解析的形式。我大概花了大半天来研究她的诗歌,当我完成后,我当时是很有成就感,我相信我已完成了某种跨越,似乎完成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说实话,自从她的这首诗歌诞生起,我就有读的计划了,只是直到今天才真正地完成。我可以评论诗歌了。
发表于 2019-5-13 20: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感谢老友精彩点评,剖析得十分的好,能点评到骨髓了。我知道老友身体并不好,但能写出如此精彩的点评和剖析,真的是对晚词的支持和鼓励。我知道,点评诗歌很累的,但老友能一句一句地进行深入的点评,点评出写法和技法,点评出意境及变化,能的是很难得。真的是十分的好。向老友学习。
关于这一句老友说读不懂:“四周不断卸妆补妆”,是表达这样的意思:
在雨天里,四周的风景不断变化着,颜色不断变化,有生长的,有残缺的。为了表达诗意,我跳出去写,就成了这句:四周不断卸妆补妆。这就是诗歌了,我常说的不直描,就是这种写法。
这一点评很精彩。精华学习。问好老友。
发表于 2019-5-13 20: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仝济 发表于 2019-5-11 23:55
我觉得你情绪激动,没有必要。你可能觉察出我在迎合唐晚词,可是我要探究她写作的心理状态,只能做这样的还 ...

老友辛苦了,感谢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读到这一贴时,我很感动,虽然晚词没有对你的诗歌进行认真的指导过,但可以肯定的是,你每首诗歌我几乎是读过和点评过的。近来我来的少了,真的对不起。但我会一直地关视着你,关视你的身体、生活、工作。我相信,通过你的努力,生活一定越来越好,身体会更健康。
祝好。回贴迟了,真的对不起。再次感谢。
发表于 2019-5-13 21: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晚词 发表于 2019-5-13 20:31
十分感谢老友精彩点评,剖析得十分的好,能点评到骨髓了。我知道老友身体并不好,但能写出如此精彩的点评和 ...

他的长文,您有一字一句读完吗?有没有漏掉什么精华呢?
老实说,我试着读了三遍,也没能读完。我
也真不知道他是有病,真
是惭愧啊!!!
发表于 2019-5-13 21: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任杰.思瀚 发表于 2019-5-13 21:05
他的长文,您有一字一句读完吗?有没有漏掉什么精华呢?
老实说,我试着读了三遍,也没能读完。我
也真 ...

你怎么知道我没有读完呢,我告诉你吧,前几天我已读了几遍了,还是狠狠地读。
发表于 2019-5-13 21: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晚词 发表于 2019-5-13 21:10
你怎么知道我没有读完呢,我告诉你吧,前几天我已读了几遍了,还是狠狠地读。

您有一字一句读完吗?

我觉得你情绪激动,没有必要。你可能觉察出我在迎合唐晚词......



您觉得我可能觉察出他在迎合唐晚词吗?
 楼主| 发表于 2019-5-13 2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的回帖让我很感动,虽然我从来几乎总是不给您回帖,可是您总是对我说知心话,我从中汲取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已经将您默默地记在心中了。有诗歌,有您,是我福分。
发表于 2019-5-13 21: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仝济 发表于 2019-5-13 21:41
老师的回帖让我很感动,虽然我从来几乎总是不给您回帖,可是您总是对我说知心话,我从中汲取了生活的勇气和 ...

不必客气,是诗友就要相互支持,你能坚持写诗歌,并不断做好自己,已经难能可贵了。我读懂你的诗歌的,继续努力,一定进步更大的。
发表于 2019-5-13 22: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贴一个诗友对晚词及诗歌的点评吧,作为相互交流。就贴在楼下吧。
发表于 2019-5-13 22: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唐晚词和她的诗

文/原创


   现在,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来描述自己写文字的状态有过之而无不及。不是不爱,是打骨子里喜欢漫不经心地把玩。久而久之,反而令我改变了一些不良嗜好,即便在炙热的夏季,心也不躁。它已成为我随身携带的药剂。

   遗憾的是,现在身外的很多东西促使我们不得不改变仅有的一点纯自然爱好。比如,我们本身就是物质的,不可能一分为二;无论“规矩”大小,我们始终只能沿着既定的方向行走,等等。这不能完全算是我们的不幸。诚然,离开了这些,“爱好”也是空中楼阁,要么索然无味。

  一个人的一生留于世不会腐烂的东西,就是他用文字固定下来的语言,或者一种精神。但我非想永垂不朽。

  近来,中央电视台办了一个“经典传唱”节目,这实在太好了。这是一件利在千秋的事。它必将重新唤起人们对“诗歌”的敬畏和热爱。我每看一次,就会感动一次,就会蠢蠢欲动。有时,不敲打键盘一二,真有气息急促之感。但“诗歌”对于我一个布衣而言,始终端坐于高堂,只可远观,有时候悻悻离开。

  已经很久不在网络论坛发文字了。偶尔来到论坛便获器重,直接一点说,是晚词看重和鼓励。很多时候,我是丢了就跑,也自知十分不礼貌。换一个角度讲,有“不劳而获”之嫌。希望版主和朋友们谅解。今后,尽可能少发或不发。

  也因此,去虚心学习他人的诗歌就很少了。这也是我一生事事原地踏步的原因吧。

  但有一件事我注意到,晚词无论是谁的帖子,她均用心用情用真在回。这是我过去不曾见到的。我打内心油然而生敬意!

   字如其人。我不知道这句话用在晚词身上恰不恰当。我讲的“字如其人”不是字的形态,不是字的内涵。而是她对别人帖子回复的态度。能否“一斑窥全豹”?我大胆猜想:简单、正义、善良、真诚、聪慧,这十字可否概括晚词的个性呢?好吧,反正大人不记小人过。

   实事求是讲,晚词的佳作我也学习很少,我把这掉下的“馅饼”白白浪费掉了。今日晚饭后,我静下心来读了她五月同题中的《书屋》,有些体会,未必深刻,未必有效。

《书屋》

文/唐晚词

翻动着书页,字里行间
我偷走了你,排列整齐的书本
有逃跑的风景,又被印刷下来

品尝着灯光和文字
书台磨损的陈迹,像一件老人的衣衫
挂起来或躺下去,留下的老人斑
在茶杯里沉浮。读书时
视线点燃经典的诗句
它们源于水又止于水
变化一下手法,就能止渴止咳
但下笔时,总是觉得有些慌张

      诗贵之一:自然呈现。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就是自然界所恩赐的一切。然而,自然界所恩赐的这一切从不矫揉造作,无论形态,还是颜色,或者味道,该有即有,该无即无,绝不会在人类毫无准备之时突然异化。这就是常讲的“天人合一”。我以为,一首好的诗歌作品未尝不如此。在《书屋》的开句中,晚词做到了这一点:“翻动着书页/字里行间/我偷走了你,……”。

  诗贵之二:核骨居心。如果我们把一首诗歌喻为一枚蜜桃,当你将蜜桃啃噬到最后,突然发现无核骨,你必然心生质疑。质疑的原因是,它不是你惯常吃到的蜜桃样子。而诗这种文体,在人类的认知里已经存在2500余年,喜欢的人都熟悉其味道。无核便无味。在《书屋》这首诗中,我们啃噬到了它的核:“但下笔时/总是觉得有些慌张”,这个核就是对文字的敬畏,对诗歌的敬畏。因为我们总有些许害怕,我们的行走才会更加坚定。

  诗贵之三:意象绚丽。毋庸置疑,白色也是一种颜色。假若一首诗歌作品从一而终也呈现的仅是“白色”,唯一能解释的就是“白斑病”了。在我看来,诗歌之所以能成为所有文学作品的冠宇,就好似浩瀚的星空,除了“照亮”之外,还多出一份惊艳。在《书屋》一诗中,意象繁星点点:书页、风景、灯光、衣衫、老人斑、茶杯等等。当然,因诗歌的体量小,或者格局,意象多了就成了“堆砌”,需要小心为之,且这些意象都是为“诗核”服务滴,并有一定关联性,反之,诗将难以完整并以“碎片状”呈现,很多所谓的诗歌便如此。我那些粗俗的东西亦如此。因种种原因局限,就此搁笔。也可全当口水。

                                                                 “五四”拙笔
                                                                 2019-5-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206号

[中国诗人论坛] ( 豫ICP备11003363号-2

GMT+8, 2025-1-9 06:14 , Processed in 0.22190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