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中国诗人论坛|永远年轻的诗歌论坛|中诗网|中国诗人网|中国网络诗歌的源头

搜索
查看: 1009|回复: 0

《浪迹诗海》·《诗论拾贝》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2 15: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李清照及其《词论》
一)李清照生平(加注释)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名格非,曾任礼部员外郎。致力于经学、亦工散文。(后因“元祐”党籍罢官,六十一岁时去世)。母亲也有一定的文学修养。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使她成为一位才华出众的女诗人。她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
18岁时,与诸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明诚爱好金石学[金, 指商周的铜器,像钟、鼎、甗(音“演”)、鬲(音“历”)、盘、匜(音“移”)尊、敦(音“对”);石,指木、石丰碑。铜器上有题款文字,丰碑上有墓志文字,是非常珍贵的史料]。且能诗词。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是他们共同的精神支柱;研究、品赏这些金石书画,是他们终生的追求。研究和品赏中,也使他们的生活过得更加甜蜜。每逢明诚出游,清照都无比怀念,便寓情于词。她的闺情词,缠绵悱恻、委婉动人。
她的诗,却是激昂慷慨、雄浑悲壮的。如《浯溪中兴颂和张文潜》,借唐代“安史之乱”的历史,托古讽今,对北宋末期的政治腐败、最高统治者的荒淫昏聩,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她与赵明诚的恩爱的家庭生活并没能阻挡政治风暴的侵扰。赵明诚之父挺之(历任太常少卿,吏部侍郎,除中书舍人给事中,拜尚书右仆射,又称丞相。)与权奸蔡京共同排斥“元祐旧党”,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和所谓旧党的苏轼交好,亦在被排斥之列,并因之免籍(罢官)。清照曾上诗给赵挺之,营救自己的父亲。诗中有“何况人间父子情”这样恳切的哀求,但终未得到铁石心肠的公公的宽恕。通过父亲的不幸遭遇,使清照更进一步认识到统治阶级内部的互相倾轧的丑恶现实。
崇宁二年(1103),赵明诚因其父的关系走上了仕途。
不久,另一场政治风暴又降临。赵挺之与蔡京原是互相推举,又是互相倾轧的。徽宗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因与蔡京的矛盾更加尖锐而罢相,不久便因病去世。死后三日,蔡京唆使私党弹劾他生前有贪污之嫌,几至遭受灭门之祸。清照夫妇返回青州故居服丧,过了约十年的隐居生活。
隐居乡里十年中的她专心致力于文学研究和创作,《词论》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清照夫妇,每获一书,即共同勘校整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扎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李清照能过目强记。正如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宣和三年(1121),明诚复出任莱州守, 后又迁任淄州守。清照在任所。此时的清照夫妇,宁可节约衣食,也要收罗各地的古文献,以致达到痴迷、疯狂的程度。正如《后序》所说:“每朔望謁告(休假)出,质(典当)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买)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古帝号。他治理天下,‘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己。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三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两天两夜)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向相惋怅者数日。”夫妇两人过着“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的简朴生活。
李清照夫妇的命运和金石书画的遭遇,是与北方女真贵族的入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赵明诚任淄川守,闻金寇犯京师(汴京),四顾茫然,望着满箱篋(音“切”)的金石书画,既留恋又怅惘,知其必不为己物矣。
靖康元年(1126),北方女真贵族统治者,再度发动侵扰战争,攻陷汴京,掳赵佶父子、赵氏宗族、后妃宫嫔三千余人北去,北宋灭亡。南逃的康王赵构,最后在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政权,依然执行投降路线,安享豪华腐朽生活。
南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年(1127)三月,赵明诚夫妇奔太夫人丧南来,多余之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国子监印行的书,公开发行易得),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虽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今江苏东北部与山东省毗邻一带),连舻渡淮,又渡长江,至建康(今南京)。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用屋十余间,期明年春再具舟载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建炎二年(1128)九月,明诚服丧期满知建康府。第二年三月罢,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安徽当涂),准备在江西赣江一带定居。夏五月,至池阳(安徽贵池县),被旨知湖州(浙江湖州),过京城(当时在建康)朝见皇帝。遂居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李清照的情绪也不好,呼曰:“如闻城中紧急,奈何?”明城以手撑腰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也。”遂驰马去。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至建康,病重。七月末,书报卧病不起。清照十分惊恐,念明诚性素急,病重,或热,必服寒药,病危矣!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果大服柴胡、黄芩药,疟且痢,病危在膏肓。清照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高宗建炎三年(1129)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魏武帝曹操临终遗令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可作组履卖也。”意思是明诚临终不作儿女牵恋之态)。
正当国破家亡的时刻,她又成为无依无靠的寡妇。当时,犹有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器皿茵褥(垫座和床席的被褥),可待百客,其他多余之物相当。时势日迫,幸有妹夫,任兵部侍郎,从卫(参加扈卫)在洪州(江西南昌),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之。冬十二月,金寇陷洪州,遂尽委弃。所谓连舻渡江之书,又散为云烟矣。独余少轻小卷轴书帖,写本李、杜、韩、柳集,《世说》、《盐铁论》,汉、唐石刻副本数十轴,三代鼎鼐十数事,南唐写本书数篋,偶病中把玩,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
上江(当时清照在南京,上江当指南京以西)既不可往,又虏势叵测。有弟迒(音“巷”),任敕局删定官(尚书省司删定敕命之官),遂往依之。到台(浙江台州),台守已遁;之剡(音“善”,在浙江嵊县西南),出陆,又弃衣被走黄岩(浙江黄岩县),顾舟入海,奔行朝(皇帝所在之处)。时驻跸(帝王住宿地禁止通行)章安(浙江黄岩、临海一带),从御舟海道之温(浙江温州),又之越(浙江绍兴)。建炎四年(1130)十二月,放散百官,遂至浙江衢州。绍兴元年(1131)春三月,复赴越。绍兴二年(1132)又赴杭。明诚病危时,有张飞卿学士,携玉壶(美石)探视,便携去。不知何人传道,遂妄言有玉壶赠给金人。有人向朝廷告密,要论以玉壶颁金的罪名。清照大惧,不敢言,亦不敢遂己。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赴朝廷投进。到越,已移幸四明(浙江鄞县),不敢留家中,并写书寄剡。后官军收叛卒,取去,闻尽入故李将军家。所谓岿然独存者,不下十去五、六矣。惟有书画砚墨可五、七麓(竹箱),更不忍置他所。常在卧榻下,手自开阖。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县),卜居土民锺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清照悲痛不欲活,重立赏收赎。后二日,邻人锺复皓出十八轴求赏故知其盗不远矣。万计求之,其余遂不可出。今知尽为吴说运使贱价得之。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所有一二残零不成部帙(音“智”)书册,三数种平平书帖,犹复爱惜,如护头目,何愚也耶?
靖康之后,清照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绝大多数的金石书画,毁于动乱、窃取、巧取轻得,痛惜!多少历史文化史料被湮灭,是中华文明的巨大损失。
李清照在绍兴二年壬子(1132)八月朔日写《后序》发出这样的人生感悟:“悲夫!昔萧绎江陵陷没(梁元帝萧绎即位于江陵,承圣三年——公元554年,魏兵攻陷江陵,萧绎聚十四万卷焚毁),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隋炀帝杨广,以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游江都,后为宇文化及所杀。其平日所藏的书画极富,游时尽携以随行,中途船覆,大半沦弃,所余尽为宇文化及所得),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精神之所依附),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命薄),不足以享此尤物(美好事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陆机二十作文赋,而清照十八嫁给赵明城,正好年少二年),至过蘧瑷(音“渠爱”)知非之两岁(蘧瑷,名伯玉,春秋时卫国大夫,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过两岁,即五十二,是作者写《后序》之年),三十四年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戒云”。
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反映了国破家亡之恨,夫妻永别之悲,政治迫害之忧,失去金石、书画之痛,形成了悲凉感伤的情调。
要想评论《词论》,必须先了解《词论》的内容。下面将它的全文转载如下,并加以注释。
二)李清照《词论》全文(注释)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即李衮,唐代著名歌手)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地名,在长安东南。唐代新及第进士必在此地宴会)。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shěn,讥笑),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必李八郎也。”(据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记载说:李衮善歌,初于江外而名动京师。崔昭入朝,密载而至,乃邀宾客,请第一部乐及京邑之名倡,以为盛会,绐dai言表弟,请登末座,命衮蔽衣而出,合坐嗤笑。顷命酒,昭曰:“欲请表弟歌。”坐中又笑。及啭喉一发,乐人皆大惊曰:“此必李八郎也。”遂罗拜阶下。)
自後郑、魏之声(郑、卫是春秋时两个诸侯国,郑、卫之声,指郑、卫两国新兴起的一种淫靡之乐,与下“流靡之变”互文见义)日炽,流靡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五代(指梁、唐、晋、汉、周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指文学创作事业废弃)。独江南李氏君臣(指南唐国君李璟,后主李煜,大臣冯延巳)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等词;语虽奇甚,然“亡国之音哀以思(思,愁思)”也。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北宋著名的词人柳永,景祐元年进士。因做过屯田员外郎,故世号柳屯田)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於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庸俗、低下)。又有张子野(即张先,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宋子京兄弟(即宋祁和宋庠,宋祁为弟,两人同时中进士,宋祁,做过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沈唐(即沈公述,做过大名府签判)、元绛(即元厚之,天圣进士,做过广东转运使)、晁次膺(即晁端礼,熙宁六年进士)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然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即晏殊,仁宗时做宰相)、欧阳永叔(即欧阳修,仁宗时进士,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子瞻(即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学际天人(学问博大精深),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於大海(意即以瓠瓢取海水),然皆句读不葺(qì,修整)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邪?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指喉、舌、齿、牙、唇),又分五声(宫、商、角、徵zhi、羽),又分六律(指律管合阳声者。有黄钟、太簇、姑洗xian、蕤宾、夷则、无射yi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发音时声带不颤动就是轻,是清音,发音时声带颤动就是重,是浊音),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又押上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即王安石,北宋神宗时宰相,主张革新的政治家)、曾子固(即曾巩,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笑到不能自持),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後晏叔原(即晏几道,晏殊的幼子)、贺方回(即贺铸,有《东山词》)、秦少游(即秦观,北宋婉约派的代表作家)、黄鲁直(即黄庭坚,与秦观齐名,是江西派的代表)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铺陈景物,叙写事情)。贺苦少典重(典雅庄重)。秦则专主情致(情韵和风致)而少故实(掌故和史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则尚故实而多庛病(犹言缺点),譬如良玉有瑕(玉上的污点),价自减半矣。
了解了全文后,有必要对她提到的歌词要分五音、五声、六律、清浊轻重、四声作一较详细的介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206号

[中国诗人论坛] ( 豫ICP备11003363号-2

GMT+8, 2024-4-25 13:07 , Processed in 1.237513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