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中国诗人论坛|永远年轻的诗歌论坛|中诗网|中国诗人网|中国网络诗歌的源头

搜索
查看: 1299|回复: 3

浅谈填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0 19: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谈填词
娄季初
黔戎诗词学会指派我评论诗友诗词,我分别评了两位诗友的一首诗,一阕词。
所谓评,当然要指出优点和不足。同时提出有关诗词鉴赏和创作的常识。对于诗,大家都比较熟悉,对于词,虽然我们学会有几位高手,但多数人尚刚刚起步。因此我在这里重点谈谈有关词的常识。而对具体诗词的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就不提了。
谈词的人很多,本人也曾发表过《浅谈诗词语言》、《浅谈诗词语言的语法特点》、《浅谈古典词中的对仗》等作品。这些作品谈的比较深入。今天只能再简略提一下。也就是说:老生常谈,没有新意。
1.  词的格律
词的格律与格律诗相比:韵比较宽了一点。因为根据《词林正韵》,词韵只有十九个韵部,而根据《平水韵部》,诗韵有一百零六韵。如果只计平声韵,词韵只有十四个韵部,但诗韵就有三十个韵部。也就是说词韵把不同但相近的诗韵合并了。这就是音韵随着时代的推进而变化了。现在有些人写格律诗,注明“词韵”或“宽韵”,就是对自己的要求放宽了,用了《词林正韵》。
相对而言,词的格律与格律诗相比:律比较严了一点。因为填词必须按照词谱。不论句式、节奏、平仄(虽然也有可平可仄)都必须遵循词谱。格式繁多,不像格律诗有规律,便于记忆,所以感觉“严了一点”。
2.  词的句子和节奏
词的句子不像格律诗或五言或七言那么简单,它可以是一言、二言、三言……八言、九言,而且各有不同的平仄组合。值得提出来的是“一言”:有时一言即一个字就是一个句子。例如:《十六字令》的首句。有时一个字只是一个句子的“领”字。如毛泽东《沁园春》中“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和“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中,“望”和“惜”就是领字,它引领后面的句子。吟颂时要在这类字后面要略微停顿一下,这叫“一字读”(读:音dou,相当今天的“顿号、”)。其他句式的节奏与格律诗相同。
3.  词的对仗
词的对仗与律诗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所谓相同之处就是字数、词性和节奏必须相同才能对仗;不同之处就是可以不讲究平仄相对,也不避重字。两个句子可以对仗:如“青箬笠,绿蓑衣”和“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多个句子也可以对仗,例如“扇面对”和“鼎足对”。前面毛泽东《沁园春》中“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和“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就是很工稳的扇面对。鼎足对如:“红尘北道,碧波南浦,黄叶西风。 ──贺铸《国门东》”和“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苏轼《行香子 》”等等。
对仗可以增加词的优美感。因而某些词牌往往将对仗作为一种要求提出来,我们必须遵守。
4.  词的韵
格律诗只押平声韵。词除押平声韵外,有的规定押仄声韵,有些词如《满江红》还提倡押入声韵。有些词以押平声韵为主,但中间必须套一组仄声韵。如: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去”和“宇”押仄声韵,后人纷纷效仿。这算个特例。《西江月》除后阕头两句要求对仗外,前后两阕的最后一句必须押全词平声韵的同韵部仄声韵。《菩萨蛮》一共八句,首两句为七言仄韵,其余皆为五言,平仄互换四次。显得十分灵动。值得推荐的是:《菩萨蛮》上下阕之结句:平平平仄平之第三字,虽然可平可仄,但最好用平声,才算正格。
篇幅所限,恕不累赘了。希望大家在填词时,要对严格遵照词谱,多多练习。好则大家经常见面,可以随时交流。如果这篇短文,对读者有点点帮助,我感到欣慰。

发表于 2014-11-6 10: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前辈能否为晚辈再深入讲解下,晚辈很喜欢古词,希望学习填词。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1: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笑忘 发表于 2014-11-6 10:28

过誉了,我才疏学浅,不敢担当。但希望和你交流,你可浏览我的博客。读读我的词和相关文章。
发表于 2014-11-7 09: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前辈过谦了,一定多去拜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206号

[中国诗人论坛] ( 豫ICP备11003363号-2

GMT+8, 2024-3-29 08:07 , Processed in 1.25104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