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中国诗人论坛|永远年轻的诗歌论坛|中诗网|中国诗人网|中国网络诗歌的源头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山城子

百年新诗百首选读[连载_今至50]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1 16: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白朴实疏朗的感性美——百年新诗百首选读[33]
作者:山城子

选:
《不吃鱼的女人》
文/ 冬 箫
在海边遇见一个女人
一个不吃鱼的女人

前年她丈夫死了
她说:“鱼里有我的丈夫”

她放生过
所有搁浅在泪水里的鱼

她余下半个身体望着大海
另半个在水中潜泳

(选自诗集《江南的湿度》)

冬箫,本名邱东晓(1968.10—),汉族,浙江海宁人,大学文化。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曾获《诗潮》杂志社“2007年度•中国诗潮奖”(年度诗人奖),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中国诗歌》杂志“2011年中国网络十佳诗人”之首,浙江省2010年度全国期刊发表奖。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先后在《上海文学》、《北京文学》、《诗刊》、《星星》、《长江文艺》、《诗选刊》、《诗歌月刊》、《扬子江》、《诗潮》、《诗林》等海内外文学刊物发表诗作千余首,入选《最佳诗歌选》等多类诗歌年度选本。诗集《江南的湿度》曾获全国性著作奖。

读:

对于江南的土地、人文、生活,冬箫有着一种“享受与快乐”(见后记)的阳光理念。正是这,决定了他诗文本的明白朴实疏朗,从而显示出一种温润的语言感性美。这与极少数的怀着阴暗心理要骂人又没有泼妇勇气的人,故意晦暗艰涩起来,有天壤之别。而作为一位“善意、平和与亲切”(刘川语)的诗人,冬箫他不可能让他的读者面对文本莫名其妙,不知所云。这既是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任,也是对读者负责任。
八行的小诗,文本极明白,读起来琅琅上口,却是个简洁而感人的故事。主人公的丈夫死于海,且没有打捞回来。她认为被鱼给吃掉了,所以不吃鱼,且放生鱼。这样一位善良的日夜思念丈夫的女人形象,就很感性地,氛围着温润的海风,站立在读者的面前了。这本来是写一篇小说的素材,却被诗人简缩成一首小诗,而透出了明白朴实疏朗的感性美。


《妻》
文/ 冬箫

她睡了
这是她的美丽——
她不再唠叨

我感到了空寂
像秋天一声不响的田野

我宁愿她醒来
可她又会太累

(选自诗集《江南的湿度》)

这首的语言明白到了直观。“她睡了”“ 不再唠叨”“ 又会太累”,朴实得不能再朴实。仅仅几句疏朗的情感流露,就把妻的出于挚爱的关怀(唠叨),与勤奋(只要醒着就会连续劳作),以及丈夫对妻子的爱,就完全表达出来了。很有个性的恩恩爱爱的诗的夫妻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2013-2-23整理学诗笔记于黔


真情成就真的诗歌——百年新诗百首选读[34]
作者:山城子

选:
《哥哥》
玉上烟

哥,你又瘦了
焦虑,藏在刚长出的白发里
你一直在吸烟。我想起了小时候
送给你的第一张贺年卡:
哥,我愿是一缕轻烟,久久地缠绕在你的身旁
情书一样

我一直不敢看你的眼睛
也不敢看你肥大了的衣裤
最近你的身体更差了。我一直看着窗外
刚下过雨,玻璃窗上的雨滴
一滴挨着一滴

你说父亲不在了,长子如父
你有权力管教我。哥,你不懂我
我也不想让你疼。等平静下来
我就向你认错:我会对炊烟再爱一些
不再沉浸酒和诗歌

你说你恨极了我高傲的样子
哥,不是我有意识抬高视线
哥,我一低头
眼泪就流出来了

玉上烟:原名颜梅玖。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2009年开始写作,作品见《诗刊》、《人民文学》、《十月》、《中国作家》 等多家刊物。诗作入选多家选本。现供职于某报社。


读:

说“哥,你又瘦了”。
这样的故乡口语,一听,那颗妹妹的心,就生动在亲情里边了。这亲情很绵长,伴随着妹妹的成长呢。可是哥哥“又瘦了”,“ 身体更差了”,妹妹如何不担着一颗心呢!
“我一直看着窗外/ 刚下过雨,玻璃窗上的雨滴/ 一滴挨着一滴”我想,这就是做为妹妹的泪,正向心里边儿淌呢。肯定生活不是很殷实,顾不及身体。弱势吧?我想。而还因观念的不同,而操着妹妹的心——好端端的妹妹,女孩子家家,你干麻要“沉浸酒和诗歌”呢?观念不同是不好交流的,尽管相互那样地亲情又动情。但,为了哥哥的身体,妹妹在流泪的心里还是决定,给哥哥认个错。
“你说你恨极了我高傲的样子/ 哥,不是我有意识抬高视线/ 哥,我一低头/ 眼泪就流出来了”。就这样心里边一口一个“哥”地叫着,那是血缘的亲情,呵护被呵护的、爱戴被爱戴的亲情啊,就这样被抒发出来了。
于是,哥哥的形象,妹妹的形象,就象我的故乡北镇城里的双塔一样,很显眼地很人文地树立起来了。
如果文章一定要有扣题,那我就说,只有真情,才能成就真的诗歌。
最后向玉上烟问一声好——网上又认识了一位老乡。

2009-12-3于贵阳市金阳新区
2013-2-23纳入百读


向网上老师学习——百年新诗百首选读[35]
作者:山城子

选:
《中年》
// 马兆印

人到中年,听到温度往低处
掉,听到火车拉响
笛声,提速,中年的赞美
就慢,那些放弃的事物
已无动于衷
家住水里的稻子
在谷仓,偷偷开花
迁徙的人
把影子扔在田里
炊烟在屋后瘦,溪前
不说话的香樟
守着方言,守着一碗
社保,等春风
等白花花的尘世

2009-12-26

马兆印:男,福建著名诗人。《诗三明》论坛版主,《诗歌蓝本》执行总监。出版两部诗集:《在铁路上写作》、《内心的瓷》。
诗观:在和平年代,诗歌就是诗歌!


读:
谌容曾以一部《人到中年》闻名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福建当代著名诗人马兆印,是先有名,而后偶尔以短诗形式涉及到了这个题材。诚然,这期间有许多文人都从不同的角度,写过这个题材。关注和关心中年,其实就是关注和关心民族与国家。毕竟中年是国家与民族建设中的中坚力量。应当说他们的整体状态,就是国家与民族的整体状态;他们之一部分或大部分的状态,就是国家与民族的局部或大体的状态。先认同这个,我们就容易走进作品的质旨。
从诗中的一些句子看,比如“家住水里的稻子”、“把影子扔在田里”,诗人马兆印应当写的是弱势的中年群体(比如迈入不惑历程的农民工,或下岗的工人)。关注这一部分人的生存状态,是因为诗人的心里装着他们,装着他们而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全然是品格与人性使然。于是,诗人的品格美与人性美,就渗透在一种婉伤的诗意氛围里了。而以这样的氛围交流于读者,影响读者,是让读者的心中也装着这样的中年群体。这是诗的社会功能了。
兼为文学式样和语言艺术的诗,其社会功能的发挥,无疑是赖以艺术性,并同艺术性成正比例增长的。就是说艺术性越高,越能吸引读者来阅来品来共鸣。马兆印的这首短诗给我的感觉,艺术性是很上乘的。我们都知道艺术性的保证在于修辞,尤其是积极修辞。词类活用是积极修辞的重要手段,这手段成就了先秦许多散文大家,也成就了不少当今的中年与青年诗人。我的意思当然包括马兆印在内的。
第二行的第一个字“掉”,所以从首行的句末单独放在这里,无疑是在排列形式上的强调。这样的一个动词,是不改变词性,而改变动作对象的词类活用。这种活用古代没有,而大量地出现在今诗中。这应当是当代诗人对词类活用这种积极修辞方法的开拓与发展。其实也是对民间活用语言的提炼。比如“价格”这个经济名词,在民间早就被“掉”给动作了,还引申为没面子的“掉价”。相同意思的“丢人”,也是不改变词性,而改变动作对象的活用。“温度”毕竟是一种物态物质性状之一测量的名称,使用的动词是“升高”与“降低”。这里不说“降低”而说“掉”,就有了一种如物体的重量的感觉。这里又与通感(以触觉通听觉)、暗喻(以温度暗喻对生活冷暖的感受)两个修辞格揉在一起使用,遂使这开头的诗句显出了别致地准确与灵动。灵动在于词类活用,准确在于通感与暗喻的使用——由触觉变听觉有令人惊心的效果,用温度喻对生活冷暖的感受,可谓天然浑成了。
与动词“掉”的活用相同的,是第九行的“扔”字。“影子”是无法“扔”的,然而就“扔”了。于是影子也就像有形有重的物体一样,具体在“田里”了。既然可以“扔”在那里,影子也就不是影子,而是惦念,是牵挂。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外出打工如何放得下心来呢?作为读者联想到这些,足见“扔”的活用与“影子”的比喻,其张力够有多么大。
至于第十行的“瘦”,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这古已有之,是诗人马兆印对传统技艺娴熟地继承。自然这一“瘦”,那“炊烟”也就不是炊烟了,我们不能不想到留守的人,且一个“瘦”字,又隐隐地道出了生计的艰辛。而最后一行的“白花花”,则是属于定格的词类活用,叫移就格。但这样的移就效果其张力立刻增强——我们想到“白花花”的阳光普照大地,而这样的普照又是一种明确的比喻。诚然,前面复沓了“等”字,这一复沓,诗人的无奈或怨其不争的隐情就排偶在那里了。表明的是更深更理智地关注与关心啊!
没说到的积极修辞还有一、二行“听”的复沓和排偶;第四行“事物”的借代与第五行的拟人;六、七、十一行的拟人;十二行“守”的复沓与排偶。啊哈——十四行的短诗,凡十八次积极修辞,语言如何不显出别致的灵动与张力美来,诗的意境如何不显出婉伤无奈的情韵美来呢?
谢谢五年前就在网上指导我习诗的诗人马兆印,我一直把他视为我的老师和兄弟。谢谢老师这首诗给我的启迪,谢谢兄弟使我又把握了一些如何把诗写成诗的秘籍。

2010-1-7于贵阳市金阳新区
2013-2-27纳入“百读”

 楼主| 发表于 2013-6-21 16: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场感的白描之美————百年新诗百首选读[36]
作者:山城子

选:
《安静》
文/李少君

临近黄昏的静寂时刻
街边,落叶在轻风中打着卷
秋风温柔地抚摸着每一张面孔
油污的摩托车修理部前
树下,一位青年工人坐在小登上发短信
一条狗静静地趴在他脚边

全世界,都为他安静下来

李少君:著名诗人。系海南省文联副主席、《天涯》杂志主编。出版有《李少君自选集》等多部诗集。


读:

具有现场感的诗作,大都采用传统的现实主义的笔法行文,而具体的语言呈现,又都喜欢白描。著名作家、诗人李少君的诗作《安静》与《她们》(发表于《诗选刊》2009年3月下半月),就属于这个品类,且很上乘。
那小伙子给谁发短信呢?我想应当是远在乡下的父母,抑或媳妇或恋人。诗人自然也是这样判断的,所以他让“全世界,都为他安静下来”。这是何等地关注与尊重的倾情呀!
这样的倾情,是运用简洁明白的白描手法勾勒出来的。这一勾,就勾出了极具现场感的城市街头风俗画,勾出了打工者下工后所进行的日常俗事镜头。
这样的倾情,给读者以震撼——还是有人关注和关心着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呀!不仅关注关心,还很尊重,还要感染更多的人尊重他们!这样难能可贵的精神,诗人是通过一系列的朴素意象铺垫出来的,特别是第三行的拟人手法的运用,那是个面,然后顺势跌落到一个点上,最后夸张一个“全世界”,就画龙点睛了。
这样的倾情,给读者以美感;这美感,当然来自现场感的白描之美。


选:
《她们》:
文/李少君

清晨起来就铺桌叠布的阿娇
是一个慵懒瘦高的女孩
她的小乳房在宽敞的服务衫里
自然而随意地晃荡着

坐在收银台前睡眼朦胧的小玉
她白衬衫中间的两粒纽扣没有扣好
于是隐隐约约露出些洁白的肉体
让人心动遐想但不至于起歪心

这些懵懵懂懂的女孩子啊
她们浑然不知自己的美
但她们模糊地意识到自己的弱
晚上从不一个人出门上街
总是三三两两,勾肩搭背
在城市的夜色中显得单薄

第一节。细腻的白描,把我们读者也推到了阿娇(农民工)的跟前,与诗人一同享受对于她的好感。
第二节。同样的细腻,又把我们拉到了另一位打工者小玉的面前,与诗人一同享受对于她的好感。
最后一节。感慨评议之后,还是回到现场的白描。最后的一个意象“单薄”,道出了诗人对“弱”势的她们,深切的关怀。
读罢掩卷,我不由默默地祈祷,为那些远离家乡亲人到城市打工的农村的姑娘小伙子们!我这样的共鸣,自然与诗人营造的现场感的白描之美分不开的。

2009-8-6于黔中文化村
    2013-2-27纳入“百读”

深邃厚重的爱国情怀————百年新诗百首选读[37]
作者:山城子

选:
《生命的龙吟》
文/ 赵福治
《生命的龙吟》
——写给黄河•赵福治(北京)  

跟着呼唤流动,时隐时现的风   
牵引指尖的混浊,蜿蜒从五行之外溯流而上   
炎炎赶来的记忆,穿梭烈酒   
花草和冰块,以起自巴颜喀拉山的跋涉   
丈量从土到云的距离。吞吐两岸的氤氲   
飘而真实的舞蹈,随阴阳开合   
泥沙俱下的脉络里,我看到有苍茫闪动   

一路穿越村舍,树木,浊泪   
以及辈辈沿袭的犬吠鸡鸣,九曲十八弯的别样情怀中   
前世今生的美丽和沧桑,滔滔而来,鸟化的文字   
用远去书写先人的脊背,在第一粒沙砾里   
马踏飞燕的姿势站立成河道的思索,从左或从右开始   
无须注释,跌岩起伏已注定是历程的理由,水啊   
这天上而来的水啊,谁使你浩浩荡荡   
不眠不休,是世界屋脊皑皑白雪的灵性   
还是寒冷晶莹的坚冰   

无梦的晚上,不能称之为夜   
面河而坐,有红尾金鳞的鱼群楚楚起歌   
这是跳龙门的金鲤吗?补天的女娲从前曾在此走过   
五彩石的黄色,和柳枝的挥洒   
将河水激活。由水到鱼,由鱼到龙   
云外的天火和龙吟伴随岁月,女娲啊   
泥沙落定的光芒里,我们真是你塑黄土以为身   
取河水以为血催生的精灵   

水流声声,鼓荡生命的音符,岁月的芽萌发   
一些意象开始慢慢重叠,季节的铜绿   
如渐凝渐重的云,洒出无数生命的点   
我们用太极,转动四大发明的每一个细节   
我们用一生的感悟,去聆听一种呼声,泛滥的河水   
也曾祭起成吉思汗骑兵的凶悍。弥漫的狼烟里   
也曾闪现帝国唐朝的强盛。而喜洒的东方之泪里   
有诸子百家在岸边的争鸣,将春秋印证。水啊   
这无处不在的水啊,漫过乡土,从子午流柱的切换中   
从二十四节气的更迭中,自西而东,奔腾的热情望日而升

星辰之下,没有一种事物   
同我们如此相通。没有一种铭心   
令我们如此感动,多少年了,从大禹开始   
我们只痴心于一种颜色,我们日复一日   
面朝黄土,旱季的呐喊和汛情的抗争   
使所谓的文化,随圆明园的残缺   
和神州五号的升空而沉淀。在土为道   
在河为灯的情结里,我们植黄花   
种黄豆,我们着一种肤色,我们饮你的水   
古老的国度,古老的民族,唯黄土深厚   
唯黄水滋润,唯黄色斑斓,这神秘的生命之黄   
悬在我们的头顶。而一年一度的春节   
是岸边一颗总也抹不去的红痣,年年动容   

幻奔流以为乳,化涛声以为汁,纵横一万里   
有河图洛书同行,上下八千年,北斗闪烁于苍穹   
黄河啊,我们是游弋于你的鱼啊,生   
长在你的怀抱,死,去领略你的云雾袅袅   
日出而作,为存在而呼吸,沿掌纹的宿命   
日落而息,为情感而漂泊,引洁白月华以为魂   
汲太阳光芒以为魄,决口以磨练   
奋起以心声,于历史的对峙中,看烽烟四起   
狼嚎震空,而谁捧粮过头,以母性之光在云层闪现   
成千手千眼佛之状,扯一曲梵音   
燃盏盏金莲照亮红尘万种   

大象无形,一洼水便潮湿一切,潮湿眼角的纹   
和翻腾的云层。太阳深处的心跳   
延续岁月的不老。深入河流内部,我看到   
一个古老的国度正沿着河道升起,两岸每一片盎然的树叶上   
一个个飞翔的精灵展起双翼,挥动仰天长啸的河魂之帆   
升起字字珠玑的唐诗宋词。老子的道啊   
远古的风,没有那里的血可以浓于这里的水,没有那里的水,   
可以像这里的水化为我们体内奔涌的血。透过沧桑   
血的昭示下,气吞六合的秦时始皇和汉时武帝,正风尘赶来   

风是雨的头,那么龙卷风里   
龙是不是风的头。站立水端   
思索的光华透指而出,民谣推动波澜   
从那个早晨开始,当梦中水把窗纸浸透后   
我们不再习惯,在一步或十步之外看河里的水   
而把水放进心里,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们又能看到花开,看到辛苦了一夜的露珠   
开始从枝头滴落。还有五星招展的红色   
奔腾在河流之内,像远古啸吟八卦之上的苍龙
(此诗05年发表于美国,先后在国内诗歌大赛上获奖2次,并被几个读本收入。)

赵福治:男,汉族。诗人,诗评家,祖籍河南,1969年生人,为虞城赵氏,宋朝八贤王——赵德芳后裔,现居北京。曾在深山中坐禅百余日,有诗歌《听雪》在首都地铁内展出,为奥组委文化部《2008奥运诗选》编委。曾主编《2009世界华语诗歌大展》和《2009年度诗人作品选》,现为北京《中国诗歌在线》季刊主编[1]。
作品已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台湾和国内的《诗刊》、《星星诗刊》、《绿风诗刊》、《诗歌月刊》、《北方文学》等数十家报刊发表600多篇(首),有诗歌被翻译到国外(英文和俄文)。参与编辑的海内外第一本油画配诗集《藤上风》被美国华盛顿州图书馆定位为“21世纪中国诗歌”;个人传略被收入中国诗歌学会主编的《中国诗人大词典》。多次荣获全国诗歌大赛1-3等奖。

读:
共和国已经把端午这天法定为假日,今天国人都在享受这个纪念爱国诗人的假期,以种种形式缅怀屈原,并以其爱国的情怀时时不忘记汶川。不忘记汶川,就是心怀祖国,因为自“5.12”以来,“汶川”一时间成了祖国的代名词。网络上几乎百分之百的诗人,都抒写了“情系汶川”的诗作,爱国情绪空前高涨。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我阅读了北京青年诗人赵福治的一篇寄托了对祖国深邃厚重之爱的旧作《生命的龙吟》。
这是一篇05年在美国发表,又在国内先后两次参赛获奖的作品。能发表能获奖,就说明参与编辑和评选的诗人们高度地共鸣于祖国之爱。这印证了其爱国的情怀一直都不是诗人们缺乏的——唯此,“情系汶川诗现象”陡然而起,铺天盖地网上那是必然。至于有人诋毁不是“复活”,故作高深状以标榜什么,我大不以为然。其实中国诗何曾“死”过?说“中国诗歌死了”的人,正是看到中国诗歌鲜活了太多的流派,太多的手法,太多的探索,太多的后生诗人,而有一种被淹没的感觉,就突然喊出那么一声轰然。这就像故意引起老师注意的调皮生,突然大喊一声“课堂死了”一样,其实课堂死了,就不存在包括调皮生在内的一堂鲜活的师生了。课堂没有死,中国诗歌一直活得挺鲜活,鲜活的诗歌鲜活的诗人太多,包括说“死了”和说不是“复活”的一些人,也在贡献着中国诗歌空前的生龙活虎。
生龙活虎中,我一直在网上与福治兄弟的文字谋面,因而不断加深着中国诗歌不仅没死,而且一直都在龙腾虎跃着。这虎跃龙腾中,《生命的龙吟》就是无限连续中的一腾。龙是中国的图腾,龙之吟,就是祖国的颂歌。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副题说写给黄河,当然就是写给祖国母亲的。爱国诗篇林立于诗史,从悲情浩吟《离骚》的浪漫,到名山大川太白的豪放;从归天不忘国家统一的《示儿》,到大气磅礴的《沁园春.雪》,我们已经读得太多。而如福治这样深邃厚重风格之作,却是孤陋之我仅见的。那么,这篇《生命的龙吟》毕竟是怎样呈现这种风格的呢?这正是我想弄明白的——从而让这一次共鸣,得以鸣出学习的收获来。
◆ 朦胧呈现的意象行走
朦胧呈现,非指朦胧诗体。这是文本呈现的一种手法。大雾弥天,眼前只见空中有一角飞檐如淡墨而现,视者便知那是雕龙画柱的山寺,连同影影绰绰的古松,都在脑海中表象出来了。这就是手法,所见淡墨与影影绰绰就是意象了。
“花草和冰块,以起自巴颜喀拉山的跋涉/ 丈量从土到云的距离。吞吐两岸的氤氲 ”这里单看“花草和冰块”的本意并不朦胧,而喻意的四季周而复始,朝代的兴衰循环,就朦胧在里边了。发源于巴颜喀拉山的黄河的跋涉,就是祖国“龙的生命”的跋涉——繁衍生息的发展脚步;“吞吐氤氲”,吞进去时是衰落,吐出时又兴盛起来。
“马踏飞燕的姿势站立成河道的思索,从左或从右开始 / 无须注释,跌岩起伏已注定是历程的理由,水啊/ 这天上而来的水啊,谁使你浩浩荡荡”。这里的叙述与抒情本身就朦胧着——但中国的历史不论从现在溯向从前,还是自古至今,想一想,一如黄河的流淌一样曲曲折折又跌岩起伏,但生命的行程不可阻挡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的成功,那也是必然的了!
“远古的风,没有哪里的血可以浓于这里的水,没有哪里的水,/  可以像这里的水化为我们体内奔涌的血。透过沧桑 /  血的昭示下,气吞六合的秦时始皇和汉时武帝,正风尘赶来 ”啊——黄河之水,就是中华民族的血脉。秦皇的意象说的是祖国的统一大业,汉武的意象则是复兴大业的实现!“正风尘赶来”那是指日可待的了!
诗贵含蓄。福治就是这样让他长长的文本以“朦胧呈现的意象行走”而实现了含蓄,进而成就了深邃的阅读审美效果。我不想更多罗列例子,已经再三,其朦胧的呈现方法,就切记在我的心里了。
◆ 云集而来的文化底蕴
因为热爱祖国,必然要深入到祖国前人创造的浩瀚的文化典籍中去徜徉,徜徉的结果不仅仅是积累了渊博,同时也会使爱国的情结升华。升华的情结从内心生发出来,诗人必以诗的形式,这时的渊博就自然而然地表象为诗的文化底蕴了。青年诗人赵福治的文化底蕴,在这篇大作中真的就是云集而来。
“补天的女娲从前曾在此走过/  五彩石的黄色,和柳枝的挥洒 / 将河水活。 ”世界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造人说”,中华民族的“造人说”就是女娲柳枝甩泥巴,后来天倾一角又是女娲用五彩石补上去的。这是中国的史前文化——神话传说。这样的意象是诗人在追溯华夏民族的远祖。
“也曾祭起成吉思汗骑兵的凶悍。弥漫的狼烟里/ 也曾闪现帝国唐朝的强盛。而喜洒的东方之泪里/ 有诸子百家在岸边的争鸣,将春秋印证。”这是对中国历史凸显部位概括地援引,籍以情感的转换与抒发。
“没有一种铭心/ 令我们如此感动,多少年了,从大禹开始 /…/…/ 使所谓的文化,随圆明园的残缺/ 和神州五号的升空而沉淀。”在一节诗中,诗人为了说明内心的感动于祖国,意象了“大禹”治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神州五号的升空”,从而含蓄地却又是何等强烈地表达了爱国之情呀!
至于更多文化的云集“春节”、“太极”、 “诸子百家”、“老子的道”、“唐诗宋词”、“千眼千手佛”等等其主要的文化脉络都为其情感的抒发朦胧又清晰在诗行里了。这如何不使文本的阅读效果密实而厚重起来呢?
◆ 传统灵活的积极修辞
有人说“诗到语言为止”,其实是“止”不得的。毕竟诗又是语言的艺术,而其艺术的实现离开积极的修辞是不可能的。福治的这篇诗作,正是他传统灵活的积极修辞的功底,在文本行走的每一步上成就了风格的深邃与厚重。
“牵引指尖的混浊,蜿蜒从五行之外溯流而上”这句里的“混浊”与“蜿蜒”,本义的词性,都是形容,而诗人灵活成了名词的性质。我们知道诸子百家典籍里的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修辞的奇葩。这就是传统灵活到现代了。以下出现的“氤氲、美丽、铜绿、凶悍”等等词汇,都是这样的活用。
“炎炎赶来的记忆,穿梭烈酒”、 “泥沙俱下的脉络里,我看到有苍茫闪动”。这里前句的“记忆”被“赶来”拟人,后句的“脉络”本身就是拟物。以下“马踏飞燕的姿势站立成河道的思索”、“这天上而来的水啊,谁使你浩浩荡荡”、“ 面河而坐,有红尾金鳞的鱼群楚楚起歌”等句,都用了拟人格。有了拟人或拟物的诗句,就必然鲜活灵动起来,这是没有疑义的了。
“水流声声,鼓荡生命的音符”、“季节的铜绿/ 如渐凝渐重的云”这两句是传统比喻格的创造性地运用,前者以“音符”喻水声,而音符又是音乐的借代;后者以“渐凝渐重的云”喻“铜绿”,而“铜绿”本身也非本体,本体被朦胧在“季节”里了。“大象无形,一洼水便潮湿一切,潮湿眼角的纹 / 和翻腾的云层。”这里“一洼水”、“眼角的纹”、“翻腾的云层”都在“潮湿”的活用中完成了朦胧的比喻。
摘出以上的例子,已经足可以让我确认:如果诗人不这样积极之上又积极地使用修辞方法,就不能使诗文本在朦胧呈现的意象里构成深邃的行走,而云集而来的文化底蕴也不能鲜活出它本有的厚重来。那么诗人炽热强烈的爱国之情,就不会有一个美丽的载体了。
2008-6-9于黔中文化村
2013-3-2审核纳入“百读”

 楼主| 发表于 2013-6-21 16: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流成桃花水的乡思——百年新诗百首选读[38]
作者:山城子


选:
《我总是忘记》
风动

小路
和那些幼小的名字
路边清香的水草丛
闪烁的一朵朵笑脸
红的蓝的白的紫的
那些一同被螃蟹咬过被蜜蜂蛰过的名字
不断的溜过破洞的袋口
那三月的田野
飘香的阳光
风醉醺醺的追赶蝴蝶
让麦田和油菜花笑的东倒西歪
那金色的海洋波涛汹涌
太阳羞怯地躲进薄薄的棉絮
阳光却被夹在阁楼的门缝里

    我总是忘记
铁轨
和那些站台
晨雾 把公鸡叫醒
送走了小路和渡口
火车开动
沿着站台与阳光之间
不断的拉长 拉长
终于甩开了尾巴
那颤抖的自由
站台
冲进了村庄与田野
穿过万家灯火
火车的鼾声中惊醒的站台
清晨的冷风中颤栗的站台
午夜的站台
南方六月的站台
(2004-11-2)

   风动:北美华人诗人,北美中西文化交流协会第一界理事会成员。

读:
如果说家的概念就是母亲,那么家乡的含义就是童年了。任何人童年的记忆,都远远深刻于后来的匆忙而过。而说“我总是忘记”,就是说“总也忘记不了”,谁让修辞学上有个“反语”的格呢?
反语有庄谐两方面的用法。谐用,在于嘲讽或戏谑;庄用,则是为了强调相反的含义。风动先生这首乡思诗是后个用法,强调它对于生养自己的土地一时一刻也未曾忘记。
《我总是忘记》一诗,是从“酷我 北美枫”网上下载的,我在电脑上读一遍,共鸣一回,连读几遍,则共鸣成一片,挥之不去,流淌成桃花水了。

全诗两节。第一节写童年,第二节写离别。多么真切的童年,多么真切的家乡,然而不得不离别了。童年的记忆太深刻了,离别的记忆更是刻骨铭心呀!
谁没有童年,谁没有童年的伙伴儿,谁能忘记童年的伙伴?作者连同与小伙伴儿活动在一起时的小路、水草丛、叫着各种名字的有着各种颜色的小野花儿、河里的螃蟹、花丛里的蜜蜂,还有蝴蝶都记得真真切切。这种记忆是连同稚气的快乐深刻在心的——风是醉的,阳光是香的,野花是笑的,麦子和油菜花更是笑得东倒西歪……读到这儿,谁能不想起自己的童年和童年的小伙伴儿以及经年地玩在一起疯在一起的情形呢?七九河开,八九雁来。我们挎着筐去挖野菜,是谁发现了田鼠洞,立刻围在一处挖呀刨呀,总是在最后一刻田鼠突然窜出来,就追呀打呀乐呀,闹得天上的雁鸣跌落下来。八月秋高,毛豆烧烧。嘴巴鼻子都吃成黑的,互相指着笑一回又一回。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光着屁股在河里打水仗不出来,三九天不光着屁股在野外打雪仗不回家。
——谁能不怀念那花季前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呀!
——深刻的共鸣呀!震荡不起共鸣的诗不是好诗。

许多人一辈子也没有离开童年的土地,也不知道幸与不幸?但离开总有各自的原因。诗人的离开也许是为了把阳光从“阁楼的门缝里”解放出来(第二节出现的“颤抖的自由”就是认证吧),于是就离开了。那离开的刻骨铭心就在意识里流成桃花水了,那飘落的桃花瓣儿,一浪一浪地流去,都幻化成“站台”了。“站台”意象的不断反复和流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让读者想见一个人坐在火车上远离家乡的那种心情的孤独、痛楚,表情的痴呆、无奈,思绪的迷茫、不确定……我也曾有过离开,一次探求生存的离开。一个人八千里路的目标之旅,从火车到火车,坐得腰酸腿痛眼睛冒火呀!从平原进入了大山,一座连一座挡住了视线……不说了那心情——深刻的共鸣呀!震荡不起共鸣的诗不是好诗。
这流成桃花水的乡思啊!感谢风动先生让我想起了童年,想起了家乡,想起了梦一样的离开!
2006-6-12
2013-3-6纳入百读


明晰的意象,朦胧的思维——百年新诗百首选读[39]
作者:山城子

选:
《临走的火车》
//远观

从承德站前,我抠出兜里的零钱
买了一合烟
三年了,一直是蓝钻的那种品牌
我的嘴适应了它,我的鼻子一直冒着
那种古老的气味
我身边的一个大学生,拿着一本
泰戈尔的诗歌读起来
我看得出他是学中文的,他安静地读
我第一次看见我身边的人
会拿起一本诗歌刊物
认真的读起来
停车,上厕所,喝饮料
他一直拿着它,我问他是不是学中文的?
他的眼睛开始看我,小声说是
我告诉他我也写诗
在地下通道里写诗,也这么仔细地阅读
他笑了,我说火车进了隧道,然后
我掏出一本他们诗刊
他笑了,他拿过去告诉我
他已经很久没看见他们了
他的脸上露出了惬意的微笑
好,我就把他们送给你


远观:1981年生,本名袁东峰,河北宽城人。80后作家、诗人,研究文学、易经、影视娱乐策划等。现在同时担任多家公司和媒体策划顾问。出版散文集《那些错过的时光》。

读:

明晰的意象,朦胧的思维。这种特点的诗非常利于普及。一看就明白,谁看谁明白,看的人就多了。但对不同文化层次、知识结构、文学底蕴的读者,其思考的角度、深度和广度也是不同的。诚然,那就是读者自己的事了。对于诗人来说,这样特点的诗写的越多越好,最好造成一种阵势,直接冲向已经忘了诗歌为何物的社会去。
远观在《北美枫》2006年创刊号第30页发表的《临走的火车》,就是这种特点的诗。
这首诗没有分节,但有3个层次。前5行为第1层,写“我”买烟;6—14行为第2层,写“他”读泰戈尔的诗;15—22行为第3层,写“我”送给“他”一本《他们》诗刊。
诗人就这么动漫一样为读者放映了三组镜头,全然的清清楚楚的叙述,连一句傍白(说明)都没有。自然是小学生也一读就明白的诗。
小学生读东西不肯停下来。嘻嘻!他买一合烟,“蓝钻”是什么烟呀?爸爸一买就是一条,大中华的,好几张票呢!他…哈哈!扣半天扣出几个毛毛钱。呕呕!大学生,读泰戈尔的诗。还有姓泰的呀!上厕所都在读,比漫画书还好玩吧?他给他一本书,他们的诗刊,他们是谁们呀?
中学生读东西也很快,但比小学生要耐得住一些。承德呀!那有避暑山庄,诗人是不是旅游去来的,烟没了,钱也不多了。他碰上一位大学生——我以后也要成为大学生的,老爸说别无选择。是文科,怪不他读泰戈尔的诗,老师好象说过老泰是诺贝尔得主,来过上海,会见过鲁迅呢!读的挺认真,喝饮料眼睛也不离开?哇!我有这个劲头就好了!哈哈!在地下通道里写诗,地铁吧?那里更有灵感么?他们诗刊,他们诗刊?一本诗刊?反正给大学生了,车上遇知音了!
大学生的诗歌读者比例大些吧?至少读文科的学生爱诗的应当多一些。翻出一看,诗性的直叙,好!省得猜灯谜了!——毕业后捡垃圾、当丐邦去也别当诗人,读读诗倒是件雅事,不能陷进去,陷进去就一辈子寒酸如诗中人,烟也只能吸差的了。嘿嘿!这位完了,铁定要进去,你抱着泰戈尔痴迷,莫非想创造个奇迹——为中国挣一个文学大奖来?做梦吧?——瑞典人读不懂方块字,你就是超过沈从文、老舍、王蒙、贾平凹、北岛、舒婷们,他们的汉语成绩也还是超不过一个中国中学生。现代诗变变身,谱上曲,或可借着歌星的光环走到舞台上,但那也就是歌词不是诗了,因此你只能在“地下通道”进行。谁让你是当代的诗人,你看众多媒体这赛那赛有过诗人当评委的么?嗨呀“他们诗刊”,要不是那位写诗的教授提起过,还真不知道说的就是《他们》诗刊,咋连个《 》都舍不得用呢?现在怕是“第三代”的文物了吧?真是“天涯何处无芳草”,竟在火车上邂逅了,就算是文物也要相赠了——多么执著又沉重的希冀呀!
现在轮到一个老学生读这首诗了——45岁才拿到中文本科文凭的老学生,至今还在学习今诗的老学生,一个过了花甲的老学生。
我思摸着,这“诗性的直叙”,与我在网上常遭致批评的“直白”绝然是两回事。前者是用清晰的意象来说话,后者则是非诗性的直叙。比如这第一层诗,要是改成直白的语言,大致是“与诗结缘,就与阿赌绝缘/ 三年了,我鼻子里一直冒着/ 蓝钻牌子,淡蓝色的烟”。这么写,前边那位小学生立刻就没兴趣了,因为动漫里只出字,没有影像动起来。第二层改成直白(这个我内行的),大致就是“邂逅一位大学生/ 他一直读着泰戈尔/ 那个认真得样子/ 简直是我当年的化身/ 不免心中一阵阵高兴/ 火车上遇知音”。不必说还是“见字不见人”,“有声没有韵”。弄明白这一点,我今后的习作,还会“直白”么?即使是“恶习难改”,至少也知道那是诗之大忌了。
用清晰的意象给读者看,读者自己就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小学生见动漫,中学生见避暑山庄地铁什么的,大学生想及诺贝尔文学奖的不公平等等,各有个的审美过程。我作为一个老的诗爱者,体会到诗人的诗心不死,不仅做清贫的守候,还将炽热的希冀传递下来。潜台词还有外国的东西可以借鉴,但还得走回民族来,土生土长的“第三代”,继承也好,扬弃也罢,还是值得研究的,并不比泰戈尔逊色呀!这样,一位孜孜于今诗的诗人形象,就站立在我的面前了。
如果单从文字上挑剔的话,我不认为这首诗不能删除一些字词,比如共用了12个第一人称代词“我”;又如“他的眼睛开始看我”,如果突出眼睛,“他的”就没有必要。也许诗人是为了让清晰的意象更清晰吧?那,就当别论了。
2006-6-30
2013-3-6纳入百读


谁肩上压着整个世界——百年新诗百首选读[40]
作者:山城子

选:
《一担柴禾》
//溪语

一担柴禾,从记忆深处挑出来
从寒暑假的肩膀上
横过来
左肩酸了换右肩
两肩累了歇一歇
沙木扁担
总是指向回家的方向

一担柴禾,从树的枝节落下
就像秋天的叶
被风剪了下来
双手把砍柴刀插进柴禾
让锋芒深藏不露
让汗珠洒一把阳光

一担柴禾在山峰打捆
溜滑的山歌
来自对面的蝴蝶结
每根柴禾都透着欢畅
每个毛孔都溢出力量

一担柴禾,是必须承受的重量
行走在山间小径
前面是柴禾
后面也是柴禾
挑着这担子
一不留神就迈进现实生活
前面是女儿
后面是父母


溪语:男人、诗人、商人。(转自溪语博客)

读:

那些天天在媒体露面的“举足轻重”者,特别是手中握着核打击开关的人,看到我写下的这个标题,一定很自负地说,写的是我哩!但不幸得很,我写的并不是你,也不是你们。我写的是你和你们的衣食父母,是生你养你们的大地赤子,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没有农民,没有以数亿计的农民,你们哪里可能神气活现地与来了完全免除农业税并实施种粮补贴制度,但伴随着教育消费的迅长,医疗开支的激增,农资价格的上涨,农民的实际收入,在老少边穷地区,仍然是捉襟见肘,入不敷出。溪语写的短诗《一担柴禾》(载《北美枫》2006创刊号第29页)反映的正是这部分农民艰难的生存状态。
对农民来说,吃、穿、住,是经年的三件大事。而“烧”是“吃”的重要组成部分,毕竟人类先祖早已走出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具体到“一担柴禾”,就不仅仅是解决烧的问题,因为柴可以卖,可以补贴家庭的吃、穿、住、行、用。应当说诗作者是抓住了农家生活最有代表性的素材,不仅做了标题,还反复吟咏贯穿全篇。
第1节7行诗。眼睛触及到文字的意义,我的泪就下来了。但那时我不是“挑”,而是“背”,不是“一担柴禾”,而是“一背柴禾”。我说的那时,是从不满10岁即开始,直到我离开故乡之前。溪语写的是山区,我的故乡在平原,平原要比山区更缺烧柴。夏天青纱帐起来了,早没了柴烧,就割青蒿草以充;秋天抓高粱玉米叶子,搂豆叶子;冬天搂枯草皮子,拾风吹落的枯树枝子;春天大地一片精光,只好找豆茬地去拔豆根子,拔得手掌起泡流血。每一背柴禾都用绳子双股勒紧,挤进去胳膊,勒住肩膀,勒得红红的烧烧的。那些不堪回首的“寒暑假”呀!作者将我拉进深深的回忆之中了。
第2节6行诗。其亮点在后两行。“让锋芒深藏不露”,那是一种怎样吃苦耐劳的坚韧呀!这坚韧也还含了“执意逃离”吧?至少我还将其用到了逃离的准备——学习上啊!“让汗珠洒一把阳光”,岂仅是一把呢?
第3节5行诗。看来作者写的人没有“逃离”,那毕竟是少数人。总得喘口气了,总得准备生产新的农民了(一样是大事)——我们诗的主人公开始谈恋爱了,就随之轻松一回,仿佛听到那位男歌星唱起了《蝴蝶结》,啊!“红红的蝴蝶结”,我只记得这一句歌词。
第4节8行诗。我们跟着主人公走过“山间小径”,就又沉重起来了,因为“一不留神就迈进现实生活”。那重担哪里还是“柴禾”?分明就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又岂止是一个家庭?事实上是全国的家庭,再放大一点则是全世界的家庭,那个家庭不是担在农民这副沉重的担子上呢?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民的肩上是压着整个世界的。
“世界上没有农民,任你是谁,也休想活命。”我对我任教的学生如是说。但真的碰上一个蒙昧又敢讲话的,说“怕不会吧!”我问“那你吃什么?”他说“我有钱,我买面包香肠吃呀!”我问“面包香肠是哪里来的?”“食品厂生产的呀!”“食品厂哪来的面和猪肉?”其他学生插话了,说“还不都是农民生产的吗!”——他还没悟出“钱”是怎么回事,“价值”的概念也仅仅停留在字面上,至于“分配”乃至“不公平的分配”就更模糊了。于是我给他们讲了一个关于溃散的国民党军官,如何用一枚金戒指换一个馍吃的故事。设若全世界的农民一年不生产粮食,这个世界会被怎样的改变呢?说什么“民以食为天”,那个皇帝少吃一顿饭了吗?
也许说得远了,请谅。谁让我是个农民的儿子呢?
2006-7-2
2013-3-6纳入百读`



 楼主| 发表于 2013-8-30 15: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震后含泪的诗祭——百年新诗百首选读[41]
作者:山城子

选:
《端午》//文君

端午节,我采来一把艾草
遥望家的方向
找不到可以悬挂的门房
北川,废墟下泣血的家乡

端午节,我包好一个个粽子
轻唤所有的名字
唤不回你喜欢的糯香
汶川,魂里魂外揪我心肠

端午节,我在酒里撒满雄黄
乞一份神灵佑护
五月摇晃的日子里
青川,划过的忧伤蚀我心房

端午节,我点亮一盏河灯
祭天祭地祭我远去的骨肉同胞
当最后一声鼓点响过
四川,龙舟正逆水划浆


文君:
又名:古堰文君。本名韩文琴。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人,在高原工作生活三十余载,现定居于都江堰市。生于1962年,爱好文学,早年在省内报刊上发表过散文随笔等作品。现有诗歌及散文作品发表在《重庆文学》《山西青年》《黄河诗报》《世界诗人》以及多家官民刊上,在2007年中国青年杂志社举办的全国首届《沈园杯》爱情诗歌大奖赛获得佳作奖。2009年获“美丽河北,魅力双滦”首届诗歌大奖赛特等奖。有作品收入《宋朝以来的爱情》《陌生诗刊》《东方诗风》等选本。

读:

文君在端午节这天的日记里开始就写道:“端午节到了,一改往年的习惯,妈妈没有买回那些大把大把的艾草和菖蒲,更没有去郊外采回草药,俗话说,端午节,百草百药,往年妈妈总是会弄回一大抱我们谁也叫不上名字的草药放大锅里熬水洗澡,说是驱百病,强身体,防瘟疫,逐蚊虫。”——不必问为什么,文君的家,以及她的亲戚们,都处于大地震的重灾区,生活都不正常,不必说过节了!
她又写道:“流浪在外避难的日子,渴望回到那个破损的家,我在想,要是在自己的家里,今天,我也许也会去买一把艾草挂在门口,即使一年过完我都不会用那把草来做点什么, 但我一定会和所有的百姓一样用习惯来延续这一风俗,因为,这是我们的家,需要我们的佑护。挂艾草挂菖蒲,就全当是挂一份驱邪避难的心愿与祝福吧。”——这天她依然住在西蒲的亲戚家,没有回到都江堰去,她家的房子被测定为“中度破损”,还不知道咋个维修呢!

引出文君端午这天日记里的这两段话,是深入体会一下她写《端午》这首诗的背景和心情。经历大地震的恐怖和悲哀之后的灾区人民,心里伤感的余震是很难平息的。特别是她亲睹了被救出的伤员又悲惨死去之前那种渴望生存的眼神,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发之为歌,就不免催人泪下。


第一节——提到北川,就想到北川中学,想到被大地震摧毁了的城市,哪里还有房子呢?“艾草”是悬挂无门了。面对“泣血的家乡”呵,还能说什么呢?

第二节——说到纹川,那是大地震的中心区,美丽的映秀镇,一片废墟,震前有常住人口6641人,加上流动人口共1万余人,生还的仅有2300余人,死难惨重呀!诗人这时要“轻唤所有的名字”,“ 魂里魂外揪我心肠”呵!其情感同身受了。

第三节——青川也是重灾区。截止6月2日,青川县死亡4695人,受伤15453人,失踪124人。地震造成至少3万人彻底失去生存和重建条件,青川县一度宣布,县城已经必须整体搬迁,离开地震断裂带。这样的情景,“乞一份神灵佑护”也是无奈的祈望,又如何不“划过的忧伤蚀我心房”?

第四节——归结到四川这个灾难的省份,这个天府之国呀!八万多的遇难者和失踪者是怎样地令人擂胸顿足呢?“祭天祭地祭我远去的骨肉同胞。”这是怎样的心情!但“四川加油!中国加油!”的喊声也不绝于耳,重建是一个多么艰难的历程呀!恰如‘龙舟正逆水划浆”。

其实文君在这首诗里是将古诗里的互文格,化作了互文法,无论北川、纹川、青川还是四川,都是指地震灾区——就是说在这个传统民族节日里,诗人同所有的灾民依然沉浸在震后的伤痛里。全诗具有诗经一样反复吟唱的特点,词句稍加调整,即可谱曲传唱——肯定是一首哀祭死难同胞、排遣震后忧伤的慰抚心灵的悲情之歌了。

2008-6-10于黔中文化村
2013-3-24纳入“百读”


文学的真实不是照录——百年新诗百首选读[42]
作者:山城子

选:
菊花香
/ / 左岸

  牧羊少年的乌毡帽上
  东风在寻找去年的好时光。蜿蜒而去的马栏河水
  是大地的天空,比一颗盛满爱情的心还纯净
  羊群或许接受了山巅的邀请
  它们的蹄印留下善良
  
  野菊花开了,开在没有人关注的地方
  少年的胸怀很稚嫩
  看什么什么都像远去的姐姐
  他第一次感受到为别人担心也会流泪


左岸:
本名杨庭安。“第三极”写作代表诗人。《中国风》诗刊副主编,诗作散见《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中国诗人》、《星星》、《绿风》、《诗选刊》、《诗歌月刊》、《诗歌报月刊》、《北方文学》、《新诗代》、《鸭绿江》、《第三极神性写作理论专号》(2卷)、《燕赵诗刊》(2007年优秀诗歌范本)、《诗观察2007年选》、《中国网络诗歌前沿佳作赏析》(2007)《东北诗歌年鉴》(2007年卷)、《中国诗歌选》(2004-2006卷)、《中国诗库2007年卷》(诗刊编选))、《新汉诗2008年鉴》。撰有50多万字的诗歌评论,现居大连。

读:
全诗9行,树立起一个善良的牧羊少年的形象。
我很看重第四、五行。其位于第一节末,是从正面转到背景衬托。 第四行诗人以揣度的口吻拟人,第五行则从羊群的行踪落笔,进行别致的赞赏。这两个美句,通盘用了拟人格,同时动词“邀请”及形容词“善良”,先后活用为名词。这样的积极修辞,顿使文本活泼灵动起来,从而使读者享受到了诗歌语言的艺术之美。
从全诗看,这两行的帮衬之笔,极大地灵动了作品的诗性,遂使诗旨更加鲜明凸显起来。这使我明白一个道理——文学的真实不是照录,而是艺术化的真实。
我联想到孙女的照片是在家里随意数码的,背景一片混乱。而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来个美图秀秀,就可隐去而代之以大片的油菜花田。谁看,我的孙女儿也是从上海来到贵州的田野里来玩耍了。写诗也一样,哪怕是衬托之笔,哪怕是摈弃了真实场景中的荒芜与杂乱而呈现的美,却依然是真实的——这叫艺术的真实。

2013-3-24重修旧稿


句句都美的精粹短诗——百年新诗百首选读[43]
作者:山城子

选:

石榴花
// 蜀道人生

为什么要用嫣红
焚烧五月
为什么要撩起裙袂
让人拜倒

喜欢你结果的样子
含蓄而害羞
抿着嘴儿
任君数过那些
珍藏已久的晶莹

蜀道人生:
本名肖开秀。 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会员。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网站常务副站长。退休后开始活跃在网上,曾在多家文学网站担任总版或超版。网上存有大量诗文。部分作品散见省内外公刊或民刊。现居成都。

读:

9行小诗,由花而果,委实说句句都美。为什么这样美呢?在于真情实感被积极修辞后,而婉约地表达出来了。
第1行,形容词“嫣红”活用为名词,顿觉灵动。
第2行,动词“焚烧”,是比喻式的活用-隐匿的喻体,自然是“火”。这样一来,遂使意象简约而红火起来。
第3-4行,是拟人格的运用。特别是摒弃了俗语“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原意,而赋予了新意。
第5-7行,继续拟人;形容词“含蓄”是比喻式活用,隐匿的喻体为“文章或故事”。这样的连续拟人,就染化成了拟人的手法。
第8-9行,写的是石榴咧嘴露出籽粒的美丽。“任君”与“珍藏`”,是简约的拟人。晶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不仅简洁灵动,且一词双关:既描绘了石榴籽儿的美丽形态,又因拟人,而暗示石榴这样的人之人格的纯美。
通篇以拟人的脚步绰约而行,且有四处活用词类的艺术处理,遂使绰约的诗性行走不时地放出语言的灵光来。委实句句都美。

2013-3-24旧稿重修


 楼主| 发表于 2013-8-30 15: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拟人、活用与双关的魅力——百年新诗百首选读[44]
作者:山城子

选:
巴中:用红色取暖
//何燕子
 
  拾起淡柳青烟
  王望山上,一曲西望长安
  只要一点点回声

  草鞋舟难渡,十万风暴
  赤化了大巴山脉
  你用红色取暖

  战马歌出牧,朴实的人
  打开世界的门,大道江北
  发出锐利的声响

  红叶中抵达,已足够
  清江纵水,一头秀发搭上南龛
  还在情窦初开的路上
   
何燕子简介:原名何燕,师范学校教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诗歌作品散见于《星星》诗刊、《诗选刊》、《诗潮》、《扬子江诗刊》、《青年作家》、《散文诗》、《中国诗人报》、《中国诗歌》、《黄河诗报》、等报刊杂志。著有散文集:《梦回西域》、《班主任手记》。

读:

信息时代,没到过巴中,也可以知道有巴水弯曲如秀发穿城而流,又绕过很文化的南龛山。当然,诗人何燕子的一首反映现实的短诗,就传达了这样的信息。
第一节,从地理位置,想到历史,开头轻盈而厚重。动词“拾起”,是移就式活用。
第二节,用“风暴”比喻人民的军队。“赤化”与“取暖”两词都是某种活用,遂使文本呈现诗性。
第三节,暗喻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
第四节,写巴中正走在城市化的最初阶段,前程美好是可以想见的了。
     一首十二行的短诗,诗眼在最后两行。这两行很成功地表达了诗人对身边发展中城市的赞颂与期望。可以说是意艺双美的美句:
“清江”应当指的是清亮的巴河水。一个动词“纵”字,是拟人式活用,立使诗句活泼生动起来。而接下来的“一头秀发”,不仅直接成了拟人格,而且又有形态上的比喻义,两者糅合在了一起。  “情窦初开”是成语的拟人式活用,又是新发展起来、正在发展的城市的很新颖的比喻,又是两格的美丽糅合。最后的“路上”则既是比拟也是比喻,还是双关——实为巴水河道,虚为巴中改革开放之路。这完全可以让人想到巴中市正处于美丽的发展之中。

2013-3-24整理学习笔记
  

学习席芷的“小句子”——百年新诗百首选读[45]
作者:山城子

选1:

◆        友人来过
&  席芷

有人来过
轻声叩门 探问花朵
花朵开什么

苹果红 咖啡蓝
安静的房子洁净如雨
雨里的孩子不再犯头疼病

把诗写下去
把爱在心底进行到底
南国 南国
一梦百年 美丽地老去


席芷
1982年出生于四川广安.。网上著名青年女诗人。
04年开始,诗歌成为席芷很大的网络习惯。她说从分行开始做起的,觉得竖竖的排下来,很好看,很像诗歌。而写诗就像是找到了另一种说话方式,以及一个良好的倾听者。 过程是美丽的,那是一种乐趣和幸福。

读:

这小诗轻灵。
轻灵在语言的省简。如“花朵开什么”,她智慧地把“颜色”这个宾语给略去了,于是有一点朦胧美透出来。又如“洁净如雨”,她是把后面谁都能想到的“洗过”给省了,于是造成比喻的新奇感觉。
这小诗跳跃。
从友人来探寻的描述,跳到写作现状的暗喻,再跃至而后的意向和美丽憧憬。
这小诗蕴籍。
她是那样地爱诗,把诗作品比喻为花朵。她说她喜欢写一些甜美(苹果红)清芬(咖啡蓝)的作品。朋友问今后的打算,当然坚持写下去。“把爱在心底进行到底”,是对诗歌的执着追求。“一梦百年 美丽地老去”——多么成熟的憧憬呀


选2:
◆        致江南
&  席芷

如果执意要写下去
别总看树和云层
别过问雨 停或是不停

如果要撑雨巷的伞
请记得走熟悉的青石路
比如江南 流水小桥的那幅画
柳是散文雨是诗

读:

这样的小诗,正如诗人上一首诗里说的那样,十分的“苹果红”(甜美)而“咖啡蓝”(清芬)。我在我的笔记本上,读一遍,再读一遍,再读…嘿嘿!你说她涉及的素材也不是很好把握的。很大一个话题——诗或者文章“如何写”的问题呀!这样理论性很强的东西,诗人居然那样轻灵地几个“小句子”就给形象出来了。
第一节用树、云、雨暗喻客观环境,表达了诗人“我行我素” 就是要“执意要写下去”。
第二节用伞、青石路、画、画中的柳和雨,所构成的系列意象,说写诗要把形势与内容统一起来,而且行文要美,散文美要实际一些神不散,诗歌美就要动态(跳跃)起来,毕竟是两种文体呀!

坐在夜半,越品越觉着美,觉着灵气,觉着机智,觉着清芬甜美。结束这篇文吧,我要空出时间来体会诗人更多的“流水小桥的那幅画”,欣赏更多的“苹果红”和“咖啡蓝”了。
谢谢!谢谢席芷的以诗言诗之志趣和方法的授课,一个两年前就认定你可以为师的老学生,真诚的很由衷的了。



——2007-6-13夜于毛栗坡小屋
——2013-3-29修改纳入“百读”


解读曹东的朦胧——百年新诗百首选读[46]
作者:山城子

选:
◆许多灯
& 曹东

许多灯,在我身体的房间
亮着。我轻轻走动
它们就摇晃
影子松软,啮咬一些痛觉
我上班下班,挤公交车
陪领导笑谈。十年了
竟无人发现
只在一人时,我才小心地打开
并一一清点,哪些灯已经熄灭


曹东:
四川武胜人,1971年1月生。作品见于《人民文学》《中华散文》《诗刊》《星星》《四川文学》《诗选刊》《诗潮》等报刊,有的被《散文•海外版》《读者》转载,译介到美国发表;入选《中国年度诗歌》《中国最佳诗歌》《中国当代汉诗年鉴》《四川文学作品选•诗歌卷》等多种选集;出版诗集《许多灯》、散文集《送你一轮明月》。曾获冰心儿童文学奖、四川日报文学奖、四川省天府文学奖。

读:

只看标题就想到了夜晚的城市,城市的大街小巷。但离奇得很,诗主体形象“我”的“许多灯”,是亮在自己的身体里的。真真的新鲜,想象于别人未曾想象,才可称真真的新鲜。

1、        借着开头说荒诞。

现代诗荒诞手法的广泛应用,是诗走向朦胧的原因之一。荒诞就是明显的不合事理,谁见着人的身体里还有“房间”,且亮着许多灯?但荒诞作为艺术手法它又必然是合理的。它的合理依赖于利用语言的修辞而进行转换,把不合理转换为合理。我们的常识凡有房间必有灯,哪怕是油灯。又知道房间里是可以摆着许多东西的。而我们头脑,是可以摆下许多思想意念的呀!于是乎以能“摆下”为相似点,就可以进行比喻的修辞了。有喻词的是明喻或者暗喻,没有喻词也不出现本体的叫借喻。本诗开头用的是借喻,既借“房间”喻头脑,借“许多灯”喻“许多思想意念”。还原为罗嗦诗的开头就是:“我的许多思想意念如一盏盏灯,在我身体的如房间一样的头脑里明亮着。”这样的罗嗦就由借喻回到了明喻。虽然罗嗦,但很明白,很符合大众把握的语言习惯,很合大众理解的语法规则,因而是合理的。诚然,虽然是大众化的合理,但却没了诗性,没了语言的朦胧之美。诗人进行语言艺术的创作,要的是美学价值,而让读者在审美享受中来倾听诗人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所忧所怨。如是罢了。

2、借第4行说词类活用。

《许多灯》的第4行是:“影子松软,啮咬一些痛觉”。
这么10个字的一行诗,诗人竟两次活用词类。
其一是“影子松软”。影子是光被阻挡所形成的物理现象。可以状影的形容词大体有深、浅、明、暗、虚、实、浓、淡、大、小、远、近等等。而这里偏偏用了只有固态或液态物质才具备的性状的词语——“松软”。这样一“松软”行文就进入了词类活用的“移就”格。诗人所以要“移就”一下,是为了与下一个语段“啮咬一些痛觉” 造成强烈的语义反差。因为松软的影子绝非利齿,尚可“啮咬一些痛觉”,倘若是利齿,其痛苦之烈就可想而知了。无疑,这样表达就明显地扩大了这行诗的张力。可见,诗的张力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需要诗人的技巧和技艺。
其二是“啮咬一些痛觉”。痛觉是动物与人神经的强烈难忍的一种感觉,非固态的东西是无法啮咬的。看来是啮咬错了地方。但从思想深处的痛苦的感觉来看,极相似于被什么啮咬所产生的疼痛。当然可以借喻过来。借喻的结果总得啮咬个地方呀,大腿、手指、肩头、心脏,也许都有了,所以只好请出“痛觉”来代理(借代修辞格),但从“啮咬”一词的角度看,则是省略甲方事物的词类活用的“拈连”格了。

2013-3-29从学习笔记整理出来。


祁人先生情诗的“赋”法技巧——百年新诗百首选读[47]
作者:山城子

选:
《那时》
&  祁人

那时
你小
我也小

小雨下起的时候
我们仰着脸望天

说   天哭了

我擦你的眼角
你擦我的眼角
脸上全都湿漉漉的

我说你哭了
你却说我哭了

祁人
1965年6月生,四川荣县人。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诗歌万里行总策划、中国诗歌网总监、北京大学中日诗歌比较研究会顾问。 1992年在人民大会堂被授予“首届诗国奖”。先后担任第3届鲁迅文学奖,第7届、第8届少数民族骏马奖初评组审读工作。著有诗集《命运之门》《掌心的风景》等。

读:

情诗之美,美在情真。真情乃情诗之魂。若是没有真情,文本再华丽包装也会失之苍白。但魂美毕竟藏于内,外现还须形亦美。而如何能使内美外现于形就是个技艺的问题了。因之,谁能解决好“内美外现”的问题,谁的笔下就能出精品。祁人先生能被诗界誉为“情诗王子”,料定他“内美外现”的功夫必深。这样地想着,我怀着求证学习的心情,就走进了一丛丛浓郁的馨香了——这是“赋”法的馨香。

此“赋”非诗词歌赋之“赋”,乃“赋、比、兴”手法之“赋”。故曰“赋”法。
古人评诗分六义。义者方法之要义也。史上人解释六义,大抵认为其中的“风、雅、颂”为分类,“赋、比、兴”为手法。但原文为“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周礼•太师》)这样的类而无序,让我很是生疑那个“大抵”。凭直觉,所谓“六诗”,就是诗的六种表现手法。风=韵(韵在古诗中是区分散文的首要特征,所以排在首位),赋=铺=记叙=叙述和描写,比=附=喻与拟(这“拟”“大抵”中也未言及),兴=起=领起=提起,雅=文雅=语言文雅=语言艺术,颂=抒情。就是说为诗之法:一要有韵,二要铺叙,三要喻拟(修辞用格),四要注意起兴,五要讲究语言艺术,六要注意抒情。(恕我孤陋,不知“大抵”之外,有否我的这种解析?)

赋排在第二位,无疑问是诗的重要表现手法了。“窈窕淑女/君子好求”是诗经版的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唐诗版的赋。可以说赋的方法无处不在古诗今诗中。但同样用赋,显出的技艺却大相径庭。一如驰名中外的安顺腊染,方法一,而审美效果则千或万了。通观祁人先生的情诗,大抵都是赋的手法,但因技艺娴熟巧妙,铺陈出来的审美,就美于一般而拔萃了。不妨以先生的《那时》为例学习一回。

全诗分为五节共11行。通篇清一色的铺陈,清一色的口语行文,却为何这样美丽呢?诚然,美在情真,美在两小无猜的纯,美在纯情自然地外现。外现当然要凭借语言,凭借雅,凭借雅的能力和技艺。诗人用了哪些技艺呢?

印象深刻到我的审美中是用词的复沓。先是“小”这个词的复沓“你小/我也小 // 小雨下起的时候”。这里关键是第三个“小”的出现,景物那样轻轻地就进入了人物的童年。不信你将那“小雨”无论改成“细雨”“毛毛雨”“中雨”“大雨”“暴雨”,都不及这个“小”字的复沓于前来得亲切自然。
再一个是“哭了”一词复沓,却是景物在前而人物在后了。两个复沓于前于后巧妙地完成了一个“人物——景物/景物——人物”的回环呼应。之外,还在回环之际复线了一个“说”的复沓。妙在第一个不说谁说,而后对应以具体的谁谁说。这情形若是不驻足细品,你便只是感觉到美,却不知何以美了。感觉浮在表层,只能愉悦于一瞬,不如理性的东西来得深刻长久,且可受益。
再就是第三节的拟人格的运用和第四、五两节排偶格的运用。拟人自然得不留痕迹,因为儿童最熟悉的事物莫过于哭了,爆发时就泪如雨下,既然天下雨了,当然就是天哭了。这样的拟人一点也没有故意的生硬,柔软得如手上的汗毛。两个排偶的使用,都是人物互动的实际天然形成的,都有一种对应回环的语言审美效果平实地散发出来。
这就是诗人“赋”法具体到《那时》这首小诗中的技巧,有了具体的技巧,“赋”出的诗文本才魅力得如斯美丽。

类似的分析见于别文时,常有诗人的实话实说:说当时我可没想到那么多的修辞或技巧什么的,情之所至就一气呵成了。是的。我也写诗,我也不刻意想用什么什么,恣意铺排罢了。但如果一定要究其精在哪里,美在何方,妙于何所,就必须看到隐藏于文本深处的艺术操作。这样才能理性地领略其精其美其妙。事实上精神产品所用的工具,绝然不同于物质产品所用,锯子就是锯子、刨子就是刨子、凿子就是凿子,功能的不同是不允许拿错的。诗创作的技艺(工具)是思想修养、人品修养、文化修养,文学修养、语言修养的综合,并具体综合到语言修养的层面上来,发挥其综合的功能。综合了其它修养的语言修养既是锯子,也是刨子,还是凿子。因此诗人写诗时就没有究竟是用了锯子还是刨子的感觉了。既然是这样,我们从祁人的这首诗的分析中,就足可以窥见先生综合了其它修养的语言修养的上乘层次了。

层次达于上乘,其“赋”法的技巧,便顺理成章的依据不同的诗题诗材,而依势依形依态流泻出不同的多姿多彩了。

——2007-8-24于文化村
——2013-3-29缩减、修改于夏云
 楼主| 发表于 2013-8-30 15: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模糊象征”手法的诞生——百年新诗百首选读[48]
作者:山城子

选:
《得鲁依》(组诗)
& 轻若芷水

(一)
得鲁依
得鲁依再一次从你的嘴里走出来
走进我的黑夜,你说,这多么像一枚鲜果
沉沉的捏在手上,沉沉的就是你

得鲁依,这个新鲜的名词
新鲜的浆,再一次被我咀嚼

(二)
得鲁依,它是谁,它从夜里跳出来
姿势如此优美,划着一个又一个弧线
漂亮的月亮的弧线,落在老屋的顶上
我转过青石板和小巷
就看见得鲁依,在路灯下飞

   (三)
你说,每个日子发亮,都是因为得鲁依
它就是阳光下的一朵金色向日葵
它在山坡上晃啊晃,在树稍上摇啊摇

这一切多么美
你忍不住用果子拐骗了它
在石头背后,你一件一件褪去了它的衣裳
得鲁依不知道,它光着身子走在阳光里
得鲁依的白天没有智慧,也没有翅膀
得鲁依有和我一样的名字
爱在月光下哭泣

(四)
得鲁依的翅膀、武器和剑,插在青石板上
插在我每夜都经过的小巷
路灯不说,你也不说
而得鲁依是江湖里的人,只能是江湖
今夜它在森林城堡,在那里遇见不该遇见的人
它因此一点一点的失去鲜血
而你,忙着告别,忙着拿q币去赎回得鲁依的血

(五)
得鲁依走了,从转角的地方,一晃就不见了
象你留给我的时间,只那么一点点
一点点的爱和一点点的疼
老屋开始哭,青石板也哭,雾气笼罩的小巷
转角的那户人家关上门,铜环也不再当当作响了

我去找得鲁依,雨就开始下,泥路上的脚印没有了
雨水冲刷出一条小河,有泥,有树叶,还有几只蚂蚁的残骸
在小河里流,我的得鲁依却不见了


轻若芷水:
四川人。著名网络女诗人,在《诗边界》任职。

读:

“昨夜”,也是个模糊的时间概念,事实上已经是今日的零时一刻左右的样子,我徜徉《汉诗》论坛,突然发现被置顶的“争鸣诗歌  轻若芷水的《得鲁依》”一帖,就立刻进入。才贴了三天,已经有了35个回贴,鸣得实在空前。我从诗到鸣未敢有遗漏收入视觉,却通感成一部摇滚乐了。所有细胞都振奋起来,摇摆起来,疯狂起来,意象里已经把自己行列到伴舞里了。

象征手法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形象寄寓思想情感的文学艺术手法。如《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海燕》中的海燕,《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中的钥匙,就是具体形象。但形象如果在现实世界中还没有物质对应,甚至也没有“上帝”一类的意识对应,而模糊为一种文字或其它的抽象符号,那末这种象征手法,就从原有的象征细胞中一分为二了,可称之为“模糊象征”。原有的只好以“非模糊象征”加以区别。生命的细胞分裂是生命发展的环节和过程,一定文学艺术手法的分裂,何尝不是它的生命运动的形式呢?

且看诗人轻若芷水是如何将这种手法,从那个细胞中分离出来而诞生了呢?

“得鲁依”在(一)里,是作为“你”“我”对面言语中的相似于代词的角色出现的。如果(假设)我在晚上有个约会,那末现在我就认为“得鲁依”代的是“爱情”。不妨将文本里的三个“得鲁依”都换为“爱情”读一下,那不就是一首很美的小情诗吗?但美的不是“得鲁依”这个符号,因为换下来后符号已经不存在了。美的是“嘴里走出来/走进我的黑夜”句子中“走”一词的活用拈连与复沓;美的是“沉沉”叠词的运用与“沉沉的”反复;美的是接下来“鲜果”、“你”、“浆”、“咀嚼”的系列比喻。你想呀!一首仅6行的小诗,竟然9用(加上“得鲁依”本身的反复)辞格,能不美么?若是两个诗友相会谈诗,那末“得鲁依”或许代的是“灵感”,请把诗还原为“灵感”品味一下,还是挺默契而愉快的呀!以此类推,因读者不同而不同必然了。那为什么诗人轻若芷水非要画出一个“得鲁依”的符号呢?从我的第一印象来说,就是陌生又新鲜,朦胧又有趣。于是乎,原本应当的固定的诗旨,就升级为多功能的产品了,一如今天的手机,岂是当年的“大哥大”可比?至于象征何以要模糊?因为不模糊不足以陌生新鲜朦胧有趣呀!


在(二)里,“得鲁依”被一个“谁”字拟人后,就朦胧成近似于具体的形象了。是爱情的形象呢,还是灵感的形象呢?我看都成立。看成爱情“我”就是男性,“得鲁依”就是女孩的名字了。她多么美丽活泼,在老屋顶上拉小提琴吧?于是“梁祝”的优美曲调在寻觅追逐的“我”的耳中,就通感成明亮的飞舞了。若是“灵感”呢?那便是诗人的灵感突然“从夜里跳出来”,美丽的意象一个比一个美,或许诗成,就题为《路灯下的小巷》。这会明显明朗愉悦于反衬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那个《雨巷》了。轻若芷水我服了你了,哪里寻来这么个宝葫芦,如意成想要什么,它真就来什么了!


(三)好像两个朋友之间在讨论“友谊”、“感情”或“真爱”一类的话题,“得鲁依”就代表那个话题了。这类话题是要有观点的。“友谊”也好,“感情”也好,“真爱”也罢,最容易被“物质”欲(“忍不住用果子拐骗”)破坏,结果只能带来清醒后的悲伤。文本中一系列喻、拟构成的意象如何美大家有目共睹了。反正我是体验了轻若芷水的才华,如何的让我刮目,而快乐于中国诗歌的创新了。


(四)是上一首的继续。本首的理解点在“得鲁依是江湖里的人”,且“只能是江湖”。我领悟“江湖”既民间,民间的朴实还在于人本的情感和精神内核。“遇见不该遇见的人”,就是上一首里 “你一件一件褪去了它的衣裳” 的“你”,也是本首“忙着拿q币去赎回得鲁依的血”的你。但物欲的伤害岂可以用物欲的方法赎回?


(五)是轻若芷水模糊出的朦胧故事的不朦胧的惨淡结局。诗人依然喻拟出系列素色美丽的意象来,然而这个被物欲伤害的情感、友谊、真爱,或者放大开来的社会风气、精神家园——“得鲁依却不见了”。何等地令人怅然、悲哀、痛楚!
痛楚、悲哀、怅然之后,难道不是反省与警觉么?至此,诗人的诗旨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功能难道还不够明显么?

呵呵!回到我的题目上,还要留个小缀儿。
既然轻若芷水从象征手法里分离出“模糊象征”来,那末作为诗创作基本手法的一种,它也就诞生了。其生长还有赖于更多诗人的正确使用。正确使用就不能从“得鲁依”变成“得鲁那”或者“得鲁X”,这只能是模仿,模仿的再好也是不值钱的赝品。须知,事物的抽象也千差万别,模糊的媒介也多种多样。相信,只要我们能接受这种上乘的“工具”,就会有各自独特的使用方式与场所了。
那时,这种手法的诗多起来,或许依荒诞诗、朦胧诗得名的规则,就统称为“模糊诗”吧! 如果还没有发现先前的类似的诗现象,那末别忘记是轻若芷水诞生了它。

2007-8-31于文化村
2013-3-29重审纳入“百读”


欣赏彭三县的《把美人带回家》——百年新诗百首选读[49]
作者:山城子

选:把美人带回家
彭三县

渴望闪电雷鸣渴望下雨下雪渴望沙尘暴渴望天摇地动
来吧来吧来吧!你们一齐来吧......来吧来吧来吧!

那我就回到了盘古、恐龙、始祖鸟、亚当和夏娃的时代
回去,今天我要回到我的原始家是装满谷物和词语的家
那家小如斗室那家小如我跳动不息的心永远跳动不息

但那铁牌广告墙体广告大屏幕广告三轮车广告围困着我
她们是红唇的美人细腰的美人丰乳的美人,美人美人美人
美人是我妹妹美人是我姐姐美人是我爱人我能不爱美人吗?

但是,闪电雷鸣大雨大雪沙尘暴......已经来了!
现在我预报说,天气太冷太干净,现在太干净太冷呀!
我红唇的美人细腰的美人丰乳的美人一定很冷很冷
在商潮滚滚的时代在盛产美人的时代你们一定很冷

我的眼睛要把你们带回我的家我的家有后花园有田地
你们可以种花种豆种庄稼种白菜一样可爱纯朴的娃娃

在商潮滚滚的时代在盛产美人的时代谁不爱美人呀
美人呀,跟我走吧!我们一尘不染地回家!家,就在前头!


彭三县:
男,南阳人。诗人。作品发表在《常青藤》、《紫月诗刊》、《潮白河诗刊》、《香稻时报》、《新诗大观》、《华夏诗人》、《北京诗报丛刊》、《大地诗刊》、《原野》、《中国当代网络诗歌选本》、《情诗季刊》、《百味汉语诗人选》、《澳洲彩虹鹦》《当代微型诗萃》、《当代诗爱者诗选》、《中国当代乡土诗人传集》、《中国最佳网络诗歌选》、《汉风》、《乡土诗人》《伊斯顿堡诗歌选》、《中国微型诗》、《三峡文艺》、《新城市人》、《南阳月鉴》、《中国水草诗报》等数十个刊物上。
读:
世上的美人也多,怎的都你带回家?我说三县也不给朋友留一个呀?
——这标题就吸引人。
——媒体正报道有关减排的国际会议,说有五十多个发展中国家,不满发达国家的减排计划,因而退出了会场,表示抗议。很应该的。你发达国家已经把大气层破坏的不象样子了,到补救时,又这样地忸怩,如何不令人愤慨?
诗人也愤慨的。诗人的愤慨朦胧着诗意罢了。三县的这首诗就是为地球的命运担忧,而吟就的呀!一开头就反语抒情——愤怒之情!如果环境继续恶化,真就不如回到蛮荒去。
但现实却是大量地制造商品,因而工业的排放量有增无已……诗人是无力改变现实的,只能希望希冀渴望渴盼了,渴盼一个“一尘不染”的世界。
以上是诗的大意。
我却喜欢这诗给我带来的美感。
这美来自1-4节的句子排比和成分排比以及复沓顶针与反复的穿插,所带出来强烈的情感。
“渴望闪电雷鸣渴望下雨下雪渴望沙尘暴渴望天摇地动”-这是四句连排;
“来吧来吧来吧!你们一齐来吧......来吧来吧来吧!”-这是重叠反复与一般反复的联合;
“那我就回到了盘古、恐龙、始祖鸟、亚当和夏娃的时代”-这是成分排比;
“她们是红唇的美人细腰的美人丰乳的美人,美人美人美人/ 美人是我妹妹美人是我姐姐美人是我爱人我能不爱美人吗?”-这是分句排比、重叠反复、顶针又回到分句排比;
“现在我预报说,天气太冷太干净,现在太干净太冷呀!”-这是一边复沓,一边反复。
就不再全都举出来,这已经足以说明穿插多种修辞方法,所造成的强烈感情抒发的艺术效果。
从手法上来说,美在这里的“广告牌”、“美人”与“家”,都具有了象征性的含义,这是显而易见的了!

2009-11-4
于贵阳市金阳新区
2013-4-13重审纳入百读


天 人 神合一的自由行走——百年新诗百首选读[50]
作者:山城子

选:

《杨》
&  西雅

曾把你当作窗前的一抹风景
与那些横断山脉一起
金江的太阳
马道的风
因此在安宁河边
你倾倒了自己

一大片的树林
是那些活在曾经的马道的灵
后来,他们都走了
去了远方充满欲望的都市
风沙又渐渐肆虐
安宁河畔的村庄和田野

而今,这里还留下一些
高大长成了的阔叶杨
只是它们早已没有了青春的容颜
更加沉默更加平和
在季节之间
转换着古老的色彩

我深爱着它们的那份静穆
那份凋零之后的素净
那份铅华不染的孤寂
因此,我也留下了。

2009-11-16马道.阴

西雅:
女,当代专栏作家、诗人。出版有诗集《一意孤行》等。

读:

这与《白杨礼赞》不同,虽然也用了象征的手法。这是天  人  神合一的自由行走。神,不是唯心主义认为的虚无存在,而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人,当然是人类社会,天就是大自然了。这是普遍的意义。具体到一个诗人,具体到西雅这样的诗人,天,就是她眼中的自然环境,人,就是她目击的切近的社会生活,神,就是她引以为美的精神寄托。
这首短诗,西雅正是将三者揉为一致,采用拟人的自由的文本行走,来表达她的思想情感的。须知,我们是处于一个工业化与商品化带动城市化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之中的,其间环境的破坏,致使“一大片的树林” “都走了”;同时,那“杨”所象征的农民,特别是新一代的青年农民,也因为“充满欲望的都市”而“都走了”。正是这种情势之下,“而今,这里还留下一些/ 高大长成了的阔叶杨”,就显得格外的受人尊重。诗人正是从这些留守农村的中老年农民的身上看到了传统的平和的默默奉献的精神。“在季节之间/ 转换着古老的色彩”,就是对他们含蓄地赞誉。
妙在最后一节,诗人在继续拟人的行走中,连续用了三个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从而在完成了何以赞誉的同时,也完成了自身精神的阐释。诚然,这是由 “因此,我也留下了”这句,作了最后的点睛。正如覃乙峰在留帖中说的:“以固守山野的杨自喻,杨固守的是:曾经马道的灵。杨珍贵的精神是:那份静穆,那份素净,那份铅华不染的孤寂。”
是的,这样的精神境界,哪怕是清贫的,却也很神仙的了!
这诗,就是这样以“天  人  神合一的自由行走”,而朴实无华地在我心中美起来了!

2009-11-18于贵阳市金阳新区
2013-4-13重审纳入百读






 楼主| 发表于 2013-9-20 19: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人性的尊重——百年新诗百首选读[51]
作者:山城子



《下午的主场》
&  伊沙

起初是窃窃私语
出自俗人过敏的发现

一个妓女
坐在球迷中间

当我掌握如上的事实
表现出大喜过望的样子

以为自己找到了诗
这十分可耻

一个妓女
为什么不能坐在球迷中

这是她客居的城市
也是她工作的城市

这是她自得其乐的主场
也是她心驰神往的主队

一个妓女
坐在球迷中间

什么都不意味
什么都不等于

那不过是一个女球迷
坐在一群男球迷之间

单纯的视觉印象是
一朵鲜花插在一堆牛粪上

(2000)
(选自天荒一隅选编《当代诗卷》2013年第15卷)

伊沙
原名吴文健。男。1966年5月19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现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任教。
已经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诗集《饿死诗人》《野种之歌》《我终于理解了你的拒绝》《伊沙诗选》《我的英雄》《车过黄河》《灵魂出窍》《伊沙诗歌:纹心》《伊沙诗选:尿床》《无题诗集》《世界的角落》《诗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长诗《唐》《蓝灯》,散文随笔集《一个都不放过》《被迫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无知者无耻》《晨钟暮鼓》,中短篇小说集《俗人理解不了的幸福》《谁痛谁知道》,长篇小说《江山美人》《狂欢》《中国往事》《黄金在天上》《迷乱》《士为知己者死》等。
另有与人合集多部,外文译本数本。编著有《世纪诗典》《现代诗经》《被遗忘的经典诗歌》(上、下卷)《陕西诗选》等。
曾获《诗参考》“十年成就奖”暨“经典作品奖”、《山花》2000年度诗歌奖、首届“明天•额尔古纳”中国诗歌双年展“双年诗人奖”、首届光成诗歌奖、御鼎诗歌奖二十一世纪中国诗歌“十年成就奖”、当代诗歌奖创作奖、《手稿》现代汉诗新世纪十年成就奖等多种奖项。曾应邀出席诗刊社第13届青春诗会

读:
平等思想,早就被西方哲学家根据自然法则提了出来。文艺复兴时期霍布斯从自然状态的角度论述了平等;洛克则把平等真正地赋予了每一个人;孟德斯鸠从民主政治的角度解释了平等;伏尔泰主张“人人自由,人人平等;卢梭也是平等权利的最重要辩护者。而等级观念则是奴隶制和封建社会的产物。这在经历封建社会最长的印度和中国,烙印最深,乃至现在还残留在我们的社会角落里。比如对妓女(大陆只能称为暗娼)的看法,大多是不以人格为尊重的。
诗人伊沙却把妓女作为写诗的素材,来阐释他的人格平等观念,和关注最弱势人群的善良情感。
本诗构思奇巧,选取一个观看主场球赛的球迷们窃窃私语的场面,展开叙述与议论。提出“一个妓女/ 为什么不能坐在球迷中”的问题。诗人很明显地在谴责那些“窃窃私语”者对妓女的偏见和不尊重。说“这是她客居的城市/ 也是她工作的城市”,言外之意,那个不被承认的职业,不过是她们的谋生手段(工作),因此不能歧视她们。毕竟她们也和大家一样,都是一个爱国者(“这是她自得其乐的主场/ 也是她心驰神往的主队”)。这和其他爱国球迷们来比较,也同样是爱国者,都应当得到平等的人格尊重。最后一行诗“一朵鲜花插在一堆牛粪上”,诗人以鲜花为喻,说出了自己对妓女人格的很人性的尊重,而用牛粪做比,批评了那些不懂人格平等,不懂尊重别人人格的人。全诗采用口语,明朗流畅,很宜于大众阅读。

2013-4-27于黔中


可亲近的大国形象——百年新诗百首选读[52]
作者:山城子

选:
中国人
文/  岭南笔客

大海,是宽阔的
中国人的胸怀,也是宽阔的

篮天,是美丽的
中国人的脸,也是美丽的

月亮,是纯洁的
中国人的心,也是纯洁的

星星,是甜美的
中国人的笑容,也是甜美的

太阳,是神圣的
中国人的灵魂,也是神圣的


岭南笔客:
本名梁炳光 男 广州市人 研究生学历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生于50年代,长于60年代,工作于70年代,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学过工,学过农,曾当过医生,做过翻译,现供职于广东人民广播电台,从事行政工作。
出版过个人诗集<<红尘有我>><<沧海一粟>><<红棉花开>>《珠江浪花》。
诗观:诗言志,用心写诗;诗扬善,以情作诗。


读:

原诗每节3行,我觉得2-3行都可以合并。这样15行变成10行,外观更美一些,且通篇的复句排比和比喻,以及每一复句中主要词语的反复就更其显而易见了。这是本诗的艺术性所在,因此应当让花瓣儿向着人们的视线开放,而让馨香直接扑鼻而来。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伟大的中华民族,应当是每位华语诗人所固有的素质。岭南笔客不仅具备这种品性,还把这种品性写成诗歌而抒发出来,以便和大家一起共鸣。
我读这样的诗,很是共鸣。我觉得诗人在这里说的《中国人》,不仅仅是指十三亿多的一个个的中国人,更是代表着整体的中华民族,代表着我们日益崛起于东方的人民共和国,以及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胸怀像大海那样宽广容纳百川,形象(脸颊)像蓝天那样蕴含美丽,心地像月亮那样纯洁,而面对世界微笑,就像星星那样让各国人民感到我们的善良美好;而灵魂则像太阳那样神圣照耀着人间大地。这是一个多么可亲近的大国形象呀!
事实上,我们的国家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正在这样做。而具体到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这样具备着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及其优良的传统美德,人人都从自己做起,我们必然能够“形象”到那个“可亲近”的理想中去。

2013-4-27于黔


 楼主| 发表于 2013-9-20 19: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群体生命的代言——百年新诗百首选读[53]
作者:山城子

选:
 《铁》
/ 郑小琼

  时光之外,铁的锈质隐密生长
  白炽灯下,我的青春似萧萧落木
  散落似铁屑,片片坠地,满地斑驳
  抬头看见,铁,在肉体里生长
  仿佛背对我的荔枝林,有风摇曳
  花草弄影,多少铁在图纸间老去
  它们随着运货车远去的背影
  模糊的不可预知的命运,这些铁
  这些人,将要去哪里,这些她,这些你
  或者这些我,背着沉重的行李与迷茫
  在车站,工业区,她们清晰的面孔
  似一块块等待图纸安排的铁,沉默着
  她们头顶,有一两只不知名的小鸟飞过
  留下低鸣,与我内心起伏不断的惆怅
  向南的窗口,我看见她们
  在走着,不由自主地,朝着广阔的工业区
  她们弯曲的身体,让我想起多少年前
  或者多少年后,在时间中缓慢消失的自己
  我不知道的命运,像纵横交错的铁栅栏
  却找不到它到底要往哪一个方向

郑小琼
女,1980年生,2001年来东莞打工并写诗,有多篇诗歌散文发表于《诗刊》《山花》《诗选刊》《星星》《天涯》《散文选刊》等报刊,作品多次入选年度最佳等选本,曾参加第三届全国散文诗笔会、诗刊第二十一届青春诗会。获得“利群*人民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等多项大奖,与韩寒、邢荣勤、春树等一同入选“中国80后作家实力榜”。
读:

  这样堆积的形式,就像一块废旧的铁,斑驳着点点锈迹;又像是站前广场挤在一起等车的打工族。
  我总以为诗是用语言取胜的。看了《铁》,就不是那么回事了。《铁》,是用铁取胜的。
  “花草弄影,多少铁在图纸间老去”——这句太动我情。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在航空工厂做过几年车工。天天与铁、图纸打交道。苏式大立车汗流浃背。我加工的发动机零部件,装上整机在蓝天上翱翔,护卫祖国的领空。41、93元的工资,拿了14个年头,养不起一个五口之家。那情形,或者说命运,一点也不比当今的农民工好。自然,那时国家太贫穷。
  而今是富多了,但农民不富,只好去打工。

  自然,他们是挣到了一些与付出不成比例的钱,却成就了无数的高楼大厦立交桥公路铁路和地铁以及码头集装箱里发往国外的血汗。他们是城市崛起的脊梁,却常常被城市踩在脚底下。如何不“迷茫”,不“沉默”、不“惆怅”呢?

  打工是自发的,意识里是挣钱,所以“不由自主地,朝着广阔的工业区”,客观上却成就了一个时代。时代站立起来了,他们却站立不起来,甚至不知道命运(君不见沿海企业大裁员的报道!)所以“却找不到它到底要往哪一个方向”。这无疑是个群体的代言。不是小我,是大我。

  诗毕竟是艺术。艺术不娴熟的诗不是好诗。那么,郑小琼的诗艺术在哪里呢?
  就《铁》而言,其艺术方法是象征,用铁来象征这个打工的群体,力量的象征,城市崛起的主力军的象征。
  就《铁》而言,其艺术技法是巧妙镶嵌修辞格。20行诗,第一行是比拟,第二行是比喻和引用,第三行是比喻,第四行是比拟,第五行是比喻,第六行是拟人,第七行拟人,8-10行有成分排比和词类活用,11-14行有比喻和拟人,15-20行有比喻。用格凡十三,当然会使诗文本生动活泼起来。
  就《铁》而言,其另一个艺术技法是跳跃。从“时光之外”,跳跃到“白炽灯下”;从“背着沉重的行李与迷茫”跃上“她们清晰的面孔”;从“她们头顶……小鸟”,跃到“我内心起伏不断的惆怅”;从“她们弯曲的身体”跳跃到“缓慢消失的自己”。从而使诗文本,在沉重的内涵里,显出了轻灵的行走脚步。

  山城子说:初读郑小琼的诗,受益匪浅!
  
2009-1-14于故乡辽西
2013-4-29重审纳入“百读”

轻捷如叫天子的诗章——百年新诗百首选读[54]
作者:山城子

选:

《春天正在加速来临》
//李清荷

春天里失去触角的好像不止是我一个人
  在危险的拐角处,一辆车不敢丢掉平衡
  满地的黄色油菜花,散发着芬芳
  引来一群群蜜蜂,嗡嗡,嗡嗡
  翅膀上你见不到花粉
  我们把许多的颜料都藏了起来

春天长着一张娃娃脸,吃奶,会笑,浑身的母体味
  早晨她甜甜酣睡,把被子蹬到脚下
  阳光是一把很美妙的折叠扇,上面画着一个叫秋香的姑娘
  还有湘云和香菱,她们正在竞艳,时而浓妆出场,时而袖子遮面
  春天是她们的近亲
  她们相互珍爱,一次次地把额头贴在一起

微风轻拂水面,动物的骨骼更加轻盈
  聚拢的身体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八字形
  我们能够从中抽出尖利的剑锋,把这条叫做巴河的两岸惊醒

    旷野一片玲珑,机警的兔子撒开了它的四蹄
  蛇鼠快要出洞,鸟儿拆下了窝,无数渺小的生命
  即将收下来自春天的情书
  它们解冻,融化,发芽,开花,在相爱中繁衍生息
 
李清荷
女,四川巴中人。在《诗刊》《诗刊下半月刊》、《诗选刊》《诗选刊下半月刊》、《星星》诗刊、《诗潮》、《中国诗歌》、《中国作家》、《现代青年》、《诗歌月刊》、《诗林》、《北京文学》、《黄河文学》、《飞天》、《青年作家》(上半月刊)、《青年作家》(下半月刊)、《北美枫》(加拿大)、《散文诗》、《绿风》诗刊、《黄河诗报》等百余家报、刊发表过文学作品,获第二届“中国诗歌突围年度奖”提名,当选《现代青年》“2010年博客时代女性诗歌大展十佳诗人”第一名。个人资料编入《中国文学新人大辞典》,曾进修于中国鲁迅文学院的诗歌创作班和天津文学院的小小说创作班。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为大巴山诗群重要女性诗人。


读:

 到了“女子特区”,我就被川妹子李清荷两天前写的这首四节19行的诗给抓住了。她活脱的灵性,与语言的智慧,不许我走,一定要驻足说说话。我说你从哪里讨腾来的秘籍,把汉语言的表达焕然得如斯让人惊慕?春天年年来,来也就来了,怎么在你的眼里,就轰然得这般有声有色,是不是被你健朗的青春给升华了?以至于我仿佛看见一只轻捷的叫天子忽地窜向了晴明。

  第一节,你就这样地从“触角”到“ 一辆车”到“ 油菜花”到“ 蜜蜂”,蹿得多快呀?你说这是跳跃,春天来了谁不高兴呀?是的,是的,我懂你是在用这个技艺来为你的“加速”解题了。

 第二节, 亏你想得出“春天长着一张娃娃脸,吃奶,会笑,浑身的母体味”,这样悦心的形象,谁不想张开双臂抱起他来呀!尔后的“酣睡”、 蹬“ 被子”,蹬出了“阳光”,怎么又喊来了“秋香”,还有“湘云和香菱”,还有妙玉吧?你是无屑于那些鹅黄脂颜碧翠的老套,独辟蹊径于活灵活现的拟人化加上场景化的描写了。你说是呀——诗不是要用意象来说话吗?就得拿出又新又美又能让人感知的建造呀!是的,是的呀!那“时而浓妆出场,时而袖子遮面”的春景,就在我的脑幕上不停地叠印了。

   第三节, 原来川妹子,你精灵的化身,正俯视着你的家乡“巴河的两岸”呀!用“动物的骨骼”与“聚拢的身体” 及‘尖利的剑锋”的拟与喻,很是新颖了意象里的景色呀!

 第四节, 呵呵!想不到又窜出这些小动物来热闹这个加速来临的春天,原来是为了迎接“情书”——这个埋藏着的诗旨,水到渠成地来展示最后的点睛之笔“它们解冻,融化,发芽,开花,在相爱中繁衍生息”。毫无疑问这是诗人期许人际和睦社会和谐民族振兴的由衷之情呀!

  清荷你写得好痛快淋漓,我读得也好淋漓痛快。中国现代诗的春天,也因为有你们这样一批实力青年的驰骋与赤诚,而正在加速来临!难道不是吗?
  
2008-3-9/下午于文化村初稿
2013-4-29重审纳入“百读”

 楼主| 发表于 2013-9-20 19: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赤心奔腾的文化意识长流——百年新诗百首选读[55]
作者:山城子

节选:
和平岛的长诗《火龙》

节选1

花了七天的时间
上帝
才创造一个世界
而我
只需一天,一天呀
就已经把圣火
传遍了北方
的七个站点

你看,你看看
我是不是也长着
三头六臂
原来做神可以是这般的
八面威风

我是不是也
脚踏风火轮
从东方来的,你说说
我是不是比传说中的那位神
还要神气十倍,不,是一百倍
一千倍,我心中
那团金色的圣灵之火
正袅袅地升腾,升腾,金光闪闪的火龙呀
[摘自(七)]

节选2

   “历史只是一扇小小的窗口
1857年,我看到200万两、400万两白银
从天上掉下来
1859年,我看到800万两呀
又一个800万两白银
从天上掉下来

原来天国有一个巨大的银库
原来西方,是一个永远都填不满的
欲望的深渊 …………

人说雪后的大英博物馆
披上了银装
我说火海
让一座经营了150多年的皇家园林
化为一截截
隔断东方和西方的残垣

需要下一场多么深厚的大雪
才能够掩埋
百年的屈辱,百年的掠夺啊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
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就让我用我的血肉之躯
护住这火种
我要做那个舞动火龙的人
就像舞动自己的躯体
在烈焰中
慢慢地升腾
[摘自(二十八)]

节选3

我多想跨上一匹骏马
亮出一把直插霄汉的利剑
冲出巴黎的闹剧
正如冲出英法联军的团团炮火

一百年了
我仍然是一个东亚的病夫吗
我宁愿做那个腿被截肢的姑娘
哦,那个年轻又美丽的姑娘
我宁愿做你怀里的那团火
燃烧着,你用双手紧紧抱着我燃烧着

多么勇敢的姑娘呀
低下头让出自己的脊背保护火炬
多么奋不顾身的姑娘呀
暴徒拉扯她的胳膊还打她
但她无所畏惧
她用自己残弱的身躯捍卫着
奥林匹克精神
[摘自(二十九)]

节选4

你说飞流直下
三千尺
我就说
可下五洋
捉鳖
你说疑是银河
落九天
我就说可上九天
揽月
[摘自(八)]  

节选5

春风呀
春风姐姐,我好喜欢你
念的这句
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感觉,我好喜欢敲呀
清清脆脆地敲打着键盘,我喜欢
大珠小珠落玉盘
溅起来的
得得达达的声音,让我心跳起来
[摘自(十六)]

节选6

是谁敲锣又打鼓
有谁见过
巨龙的腾飞,在蓝天之上
一圈一圈的腾飞,在白云之上
我要给他取一个
吉祥的名
查理,你为什么哭,好男儿呀

有泪不轻弹,一个移居加拿大多年的
先生,你为什么说着说着
就哭开了呢,一根小小的电线呀
怎么寄托得下,遥远到
天涯海角的
浪迹
[摘自(十七)]

节选7

11时40分,胡锦涛在刘淇的陪同下
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仪式台

我等待呀,我按捺内心的激动地等待
我鼓掌呀,我要鼓掌在您点燃火炬的瞬息之后

11时44分,胡锦涛庄严宣布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活动启动!

十万万白鸽腾空而起
十万万只彩球纸上蓝天
十万万个人,同时冲入我的内心
[摘自(二十)]

和平岛
男。著名网络诗人    曾游历亚美非欧。爱好诗歌、登山,开发出一个集中国文字、文学、文化为一体的一字通网站。定居加拿大Victoria市, 从事软件开发。创办《北美枫》文学网站,任站长。组织北美文学社,任社长。出版大型纸刊《北美枫》。

读:

现居加拿大的和平岛君的长诗《火龙》(第一部和第二部)(见《北美枫》总第5期)是海外游子的思乡怀国之大作。这样的豪迈浪漫长吟,可谓鲜有;这样的情浓意重赤心,可谓仅见。诗人所以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这样重大的新闻事件作为创作素材,我想就是为了选择一个足够大的背景,来承载他的深切浓重的爱国之情。这样说,无需在字里行间求证,只要打开北美文学网,点击由和平岛君全力策划主持下,精心建构起来的《中国语言文学文化系统》(第一个中国文学文化的百科全书网站),就可窥见那颗闪耀着智慧之光的中国心了。
这颗中国心,表现在长诗中,则是竭力打开他的才艺之库,铸造高超的艺术感染力,以期更深地共鸣于更厚更多的炎黄情和赤子心。
这些日子我反复阅读,深深体会到,这个由多部构成的长篇巨制,在其表现手法的运用、文本语言的表达、艺术风格的形成上所达到的汉语新诗的艺术高度,应当是前所未见的。

一、从大新闻背景下奔流而出的意识流表现手法

意识流作为文学的一种表现手法,源于奥地利著名作家卡夫卡。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欧美的追随者一度形成了独立的一个文学流派——意识流派。后来又被西方诗人借鉴到诗歌作品中来。意识流手法的特点在于不受时空秩序的约束,而各种积存于头脑中的表象,纷至沓来,从而形成意识的流动状态和过程。这情形有点像一股洪水裹挟着竹树浪花什物漩涡奔腾而下,也如电视连续剧的片头和片尾伴着歌声的镜头叠印。可以说是一种流动的美。

写奥运圣火传递这样的新闻事件,离不开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与过程,但诗人一点也不囿于这样的具体描写,而是一任内心情感的浪涌奔流而出。其裹挟而来层出不尽的意象群,只围绕着一个激荡的情怀,不定从哪里顺手拈来珠穿玉缀,形成流畅的文本行进。
我们不妨随手录进一段来体会,见节选1:
——这里的背景是圣火传递的第四天,地点是希腊的北方。作者却离开那传递的过程,任凭自己的意识自由地流动——从西方到东方,从《圣经》里的故事到《封神榜》里的人物,从“我”到“你”,从古希腊的“诸神”到中国的图腾“龙”。这一段的意识畅流,无疑是赤子赤心的解题之笔。“龙”是中国的符号,而正在进行的是在全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于是乎以圣火之“火”来修饰中国的图腾符号“龙”,就组成了一个偏正式双音合成词“火龙”,就成了长诗的大题目。
我们再拈一段流动,来加深体会,见节选2:
——背景是奥运圣火在英国境内传递。诗人的意识却从百年前的鸦片战争一直流动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而意识裹挟着系列年份与数字组成的意象群,就从历史里流淌出来。恨之浪,爱之涛,汹涌翻腾,一跃而至毛泽东对《红楼梦》的那个著名的引用语,而回到自身炽烈的爱国情感上来。
其实,不论哪章哪节,不论奥运火炬传递到哪里,基本上都是诗人意识的系列意象冲破时空而来,裹着深情衔着厚意缤纷跳跃而至。其流动的审美效果,美不胜收。我曾读过国内外一些名家的作品,从表现手法上说也有人主观上欲流动起来,却终究没有和平岛君这一巨著的激荡而流畅,轻灵又深负重量。我们学吧——先学这一颗透明的海外赤子之心。

    二、流畅而抒情而文化的标准普通话的语言表达

和平岛君身在国外,读了不少的外国诗,但他的行文语言,一点也不像中国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那些诗人的“欧化”行走;同时也不像中国当代大多数网络诗人赶时髦的“口语”或“诗性叙述”,更不半文半白,而是直接运用通俗的标准的普通话,而边走边唱。

说“流畅而抒情”,我们可以这样地来赏析:比如你就大声地朗诵,其任何章节绝无拗口之词,而且有着内在的节拍。还是录入一段体会吧。见节选3:
我一边录入,一边在心里大声地朗诵。多么流畅,一如大江之奔流;多么抒情,若为瀑布之水直泻而下,以至于只能体会,而不便评说。此时,我们回过头去朗诵[节选1-2]也一样,因为全篇也都是这样的普通话的边走边唱。

说“抒情而文化”,是什么意思呢?先说个比照——陌生人相遇,三言五语间,究竟是胸无点墨,还是满腹经纶,就能从声气中听出来。何况这里是一行行被称之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体裁呢?其实,诗人不小心就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给噼里啪啦地带出来了。还是用例子说话吧。见节选4-5
——中国是个诗国,唐诗是中国诗文化的顶峰。诗人在抒情的过程中,一如走进果实累累的果园,仰首之际,颗颗鲜果碰头而来。李白、岑参 、白居易的诗句,珠子般地镶嵌文本的排列,又错落以毛泽东的名句。 当然不仅此,还有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神话传说;也不仅是中国文化,还有西方文化。我做了第一部的前三页(约两部的六分之一)的统计,东西方文化的镶嵌,竟有25处之多。这样密集的文化意象,结构于诗,渗透于抒情,我还是第一次见识。这令我从中体会到和平岛君这样丰厚的文化积淀,与其交流融合东西方文化的使命的担当,是极相称的。诚然,正是诗人这样的博览厚积,才使他的语言表达具备了“抒情而文化”的特色。

    三、现实与浪漫相融合的流转而豪放的艺术风格

大凡优秀诗人,都不拘泥于一种表现手法,也不拘泥于一种风格。和平岛君的《火龙》,紧扣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这样重大的新闻事件而展开,当然首先就是很现实主义的作品,但诗人为适应不可遏制的抒情的需要,情不自禁地就融入了浪漫主义的笔势,遂使其爱国主义情怀的意识流动,出现了水涌珠飞湍急跌宕异彩纷呈的氛围,从而形成了流转而豪放的艺术风格。

还是结合具体来鉴赏吧。见节选6-7
——这是海外华人庆祝中国人首次行走太空的集会现场,一个叫查理的老华侨激动地哭了。应当说这是现实到了现场的现实主义手法的流淌,但也就浪漫成“巨龙的腾飞”在白云之上在蓝天之上。接着就跌宕流转而回到“哭开了”的现场,再豪放地表达那种浪迹天涯海角的浓浓的化解不开的故国情怀。
——现实,就现实到屏息的分分秒秒,浪漫,就浪漫到按捺内心的激动;流转,就反复流转于现场与心情之间,豪放,就豪放出排比着的“十万万……”

其实,也无须继续举例了,因为诗人现实的笔触,一直追随着火炬在各个国家城市的接力,而与此同时必融合以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或夸张的浪漫笔法,并在文本行进的过程中大浪一样起伏流转,之后冲向大气豪放的顶峰,以抒发难以抑制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应当说《火龙》是一部德艺双馨的著作。比之国内获鲁迅文学奖的诗集,不仅毫不逊色,而且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更其深远,因而给读者带来了更大的审美享受。

2009-6-29于黔中文化村
2013-5-1改变一下结构(把例1-7,改为节选1-7,从文章提出置于前)收录入“百首选读”

 楼主| 发表于 2013-9-20 19: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妨就留在花盘上——百年新诗百首选读[56]
作者:山城子

选:

向日葵
//潘云贵

太阳生了一个贪玩的孩子
天黑时找不到回家的路
懒得停在一朵花上睡觉
天亮时太阳四处寻找
它就把绿色的被子掀开
露出金色的微笑
朝着妈妈歌唱

潘云贵:
男,90后新锐作家。2011冰心奖大奖得主。福建长乐人。现就读于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其文风清新阳光,自然唯美。有作品发表于《美文》《萌芽》《读者》《山花》《诗刊》《青年文学》《儿童文学》等杂志。

读:
他用了一个通俗而新鲜的比喻,这一比就把拟人的效果也给带出来了——且就成了小小的童话,加上标题才66个字的童话。
一般说童话的故事性都是很强的。这里的故事是“贪玩”“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于是就睡在“一朵花上”。当妈妈四处寻找时,他掀开被子朝着妈妈“微笑”“唱歌”。这样,一个顽皮而又阳光的孩子形象,就深刻给读者了。
童话效果的关键在于儿童语言。儿童语言是从儿童的心里流出来的,成年人极难摹仿。尽管潘云贵已经上了大学,可是在我这年纪的眼里,他还是个孩子——至少在这首诗里的语言还是个孩子。
我说何妨就留在花盘上,是说具有这样天然儿童语言的优势,何妨多写些儿童诗,而让那些成人占据的儿童读物地盘上多些儿童的天然气息呢?

2013-5-1于黔


读出了情窦初开——百年新诗百首选读[57]
作者:山城子

选:

《天河》
//李晓红

天河里,那些暧昧的灯
一个接一个地打开
我梦里都能听见她们在月光下
发芽的笑声
常常这个时候
我以为自己就在她们中间
让绿色野花的臆想症,一点一点拔节
我一身的清澈开始有了暗香般的涌动
像花朵长了翅膀

10月22日晚于家中


李晓红:
笔名李欣蔓,女,四川巴中人,青年诗人,现为四川巴中国家粮食储备库干部。2009年开始诗歌散文创作,有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诗潮》、《诗选刊》、《绿风》、《现代青年》、《东方女性》、《阳光》、《知音》、美国《常青藤》、香港《文萃》、《黄河诗刊》、《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曦之书法报》、《神州诗书画报》、《四川工人日报》、《四川科技报》等国内外30多家报刊杂志。诗歌入选《星星2009短诗大展特刊专号》、《诗选刊2010、2011年中国女诗人专号》、《绿风2011、2012年网络精品大号》、获多家网站诗歌大赛第一名、获巴中市《大交通建设征文诗歌》一等奖,有诗集《时间的重量》出版。


读:

写天河的诗,古往今来不少,我却很青睐小红的这一首。这首是将少女情窦初开的情感体验过程,意象到王母娘娘的簪儿痕里来抒发,就有了一种挑战的意味;又毕竟在天上,雅情到了高处,无论如何都高雅。
不仅高雅,我更看中这里的语言灵动之美。
美之一是那些“灯”——用“暧昧”来修饰,是把移就格揉进了拟人格。两格的相揉又隐喻着那些少女已经朦胧地步入了青春期。
美之二是天河里飘落的那些“笑声”,竟然是“发芽的”,多么稚嫩呀!所以美在于把拟物(发芽)与拟人(笑声——她们——那些灯),又移就到了一起。尽管诗人写下这个句子时,没有想用什么修辞格,只是想把那种情窦美尽量很美地表达出来。但却不觉中,已经把比喻、拟物、拟人与移就融合到一处了。这是美背后的技巧支持。
美之三是后三行的多处喻拟及词类活用创造出来的美感。“臆想症”的比喻,比什么形容词都解决问题;“一点一点拔节”的拟物,那初开的情窦是没法可以抑制的了;“清澈”这个形容词用如名词,少女的纯净情感一下子就简洁地透明出来了;“涌动”这个动词用如名词,那里的“暗香”就有了质感了;不说青春不可阻挡地流溢飞翔起来,只说“像花朵长了翅膀”,多美的诗的形象呀!
一首小诗,美得我不好形容了,或者说就是长着翅膀的花朵,翩然而至我的案上。
2009-10-28上午于屏前
2013-5-1重审纳入“百读”


喜欢这农家情趣——百年新诗百首选读[58]
作者:山城子

选:

●吆一条牛到哪里
陈瀚乙

草地还等着呢
绿等着  水等着  表妹等着
我吆一条牛
就希望跟在表妹身后

一条蛇没经过我同意
把表妹吓哭
我对表妹说  今天下午
你最好不要离我远了
我一定把牛吆到合适的地方

打猪草的表妹
跟在我身后
还是有点怕


陈瀚乙:
男。 1971年2月生。大专文化。镇安县作协会员。现在镇安县公安局工作。1994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在中、省、地发表各类作品200余篇(首)15万字。主要艺术风格是短小、精致、哲理。以散文、小品、通讯为主。《我的三个母亲》获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雪伦杯”征文三等奖;《笔着思考》获《陕西日报》优稿奖,并荣立公安宣传三等奖。


读:

我父以上,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17岁离开农村,50年后还是爱着农村。看到写农村的诗歌,别有一种感情在里面。何况陈瀚乙写的农村诗,读来还频出情趣,令人忍俊不住呢?
令人忍俊不住的情趣,有代表性的一首就是这个《吆一条牛到哪里》。
原汁原味的农家口语白描,就这样很幽默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颇有农家男女孩子情窦初开的意味。
前两行诗人借助排比,踩着复沓,挟持拟人,简洁干净地开头,立刻就进入悬念:“等着”谁呀?第三行顺便照应标题,第四行就进入心事“希望跟在表妹身后”。
进入第二节,意料不到的诙谐,让我心里一直揣摩那个农家小青年的憨厚又调皮的模样,那个“表妹”若是出了“五服”的,肯定会跟他白头偕老的。因为看情形小青年很主动,还朴实地说“最好不要离我远了”——本来就是为这吆牛来的呀!
最后一节,尽管“有点怕”,可毕竟“跟在我身后”了,从而实现了他的“希望”。

本诗让我难忘的有两处:
一处是那种用词呈递进变化的排比:“绿等着  水等着  表妹等着”。“绿”形容词作名词,且拟人;“水”一般名词,也拟人;“表妹”称谓名词,不拟了——原本是人,是女人。这样递进变化的排比很新鲜。
另一处就是“一条蛇没经过我同意/ 把表妹吓哭”,是怎样灵感出来的呢?这样的逗哏的句子一出,使整首小诗都活泼起来了。
读这样的诗,让我很受益的。——向陈瀚乙学习!

2009-11-17于贵阳市金阳新区
2013-5-1于文化村重审纳入“百读”


春情蜜意赏白子——百年新诗百首选读[59]
作者:山城子

选:

《桃花》
//白子

娇小,玲珑的羞涩
轻揽入怀
一日挨着一日
像捂三月水声似的
捂着  迟来的北方春天
直到湿了云朵
风打旋儿
才忽地  炸开

你问  桃花怎么开了
我说  昨晚儿
你在我窗前,轻轻一咳
就羞红了她的小脸

《梨花》
//白子

最是雨后清晨
相遇屋檐
那儿  有梨花小片
干净透明  
洁白衣衫、鹅黄的蕊
娇艳的柔情欲滴
凝视  便斟满眼窝儿

而你怎么能,说来就来了
姿态都是柔软
我只好轻唤你的小名
那应声似水
叮咚叮咚地响彻梨园

我呀
真是躲不及,也抵不住了


白子:网络诗人。百度上搜不到简介。

读:

春天携着心情来到黔中贵阳,翠儿款着白子来到中成诗界。白子怀着桃花,吻着梨花,犹抱琵琶半掩面,一袭白裙飘在春原,被我的想象镜头徐徐推近。咱们都出来迎接她吧!
说“春情蜜意”,说的是白子的诗;说“赏白子”,还是说白子的诗——白子的《桃花》诗,和《梨花》诗。

咱们先赏《桃花》。
“羞涩”是少女一种特有的秀色,所以可以“娇小”可以“玲珑”。这,一点也不违背生活逻辑。而从语言上说,这是积极修辞,是形容词“娇小”与“玲珑”的比拟活用,同时又有形容词“羞涩”活用作名词。积极修辞是让语言美丽的手段,一行诗三修辞,这样的开头,如何不抓人呢?
“轻揽入怀”,这是怎样甜蜜的恋情呢?“挨”的比拟活用,“一日”与“捂”的先后复沓,给人一种甜蜜到发酵了的程度……,“才忽地  炸开”。原先都用“乍开”,这里用“炸开”,是动词“炸”的比喻活用,开的迅疾与规模,就都在“炸”里张扬了。
第二节跳出拟物,回到现实的“你”“我”。回到“你”“我”, 听到了“咳”声,心就动起来了,羞晕飞到脸上,真的如桃花了。
多么美的一首拟物情诗呀!桃花开了,就是开始恋爱了。

再赏《梨花》。
从写作手法上说,与前诗完全一样,用的是拟物抒情。
第一节的“相遇”、“衣衫”、“柔情”,是接连的拟人;说“欲滴”,说“斟满”是动词的拟物活用。而“干净透明”、“洁白”、“鹅黄”、“娇艳”的修饰,更细腻出了情爱的纯洁。
第二节照例回到“你”“我”。 “说来就来了”,相约于春,能不来吗?“柔软”是形容词的拟物活用,说的是小伙子温和敦厚。“应声似水”的比喻又说小伙子的善解人意机灵痛快。
第三节,就水到渠成了。这么好的小伙子,陷入恋情的女孩,如何“抵”得住呢?这样的情形,“你”一定会盼望夏末了,那时满园的梨子,会不会飘出奶香呢?
笔者忽然想到儿时小伙伴们破昧儿(猜谜语),说“一棵树上结俩梨,小孩看到干着急”。不知这谜材,是来自“贵妃出浴图”,还是奶孩子的年轻母亲呢?——后者毕竟是少女的未来了。为了未来的幸福,是得要选择梨花一样纯洁的爱情呀!

2010-3-4于贵阳市金阳新区
2013-5-2整理录入“百读”。


大众化的诗性语言之美——百年新诗百首选读[60]
作者:山城子

选:

谁见阳光说话
//赵守亚

谁见阳光说话
告诉明天的绿水在哪?
苦痛燃烧的日子
云在何处将你柔柔的牵挂?

谁说阳光不会说话
山野为何长着年年岁岁的庄稼
土地是不是我们的母亲
月亮是谁放牧的一匹白马

让山村的秋风告诉你吧
我们遗弃的思想
已被年迈的母亲
一串一串晾晒在屋檐下

赵守亚:
男,先后在地市级以上报纸和刊物上发表新闻稿件400多篇,发表理论文章6篇,诗歌、散文近400多篇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会员,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大庆石油管理局物业管理一公司科研设计所书记。
读:

语言是诗歌的艺术根本;语言的大众化,则是诗歌生命力的所在。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所以一直流传到今天,其实都与当时大众化语言的提炼有关。诚然,仅有大众化是不够的,还必须诗性起来,亦即艺术起来灵动起来美起来才可以称为诗的。

1、美在大众化而诗性。

大众化语言,就是从现实流行的口语提炼出来的通俗明白的语言。
“谁见阳光说话/ 告诉明天的绿水在哪? ”“谁说阳光不会说话/ 山野为何长着年年岁岁的庄稼”小学生都能一读就明白话语,通俗又简洁。

2、诗性在于积极修辞。

语言的诗性,亦即艺术性、审美性,大多是使用积极的修辞来实现的。诗人赵守亚的诗作里,就很恰当地使用了多种的积极修辞。
“苦痛燃烧的日子/  云在何处将你柔柔的牵挂?”
——这是拟人。被拟人的“云”,就令读者有了美丽的想象空间。这就很诗性了。
“土地是不是我们的母亲/  月亮是谁放牧的一匹白马”
——这是比喻。前者兼用反问,不容置疑;后者新颖,而模糊的“谁”,就有了审美的余味。这就很诗性了。

3、修辞最美在于活用。

词类活用与辞格是积极修辞的两大手段。词类活用用得好、有创新,会使语言显得更其活泼新鲜、更其睿智灵动,更其具有审美功能。诗人赵守亚的诗作里,就灵动活泼着许多种恰当的词类活用。
“让山村的秋风告诉你吧/ 我们遗弃的思想/  已被年迈的母亲/  一串一串晾晒在屋檐下”(摘自《谁见阳光说话》)。——这里句中的“遗弃”与“晾晒”,是动词的比拟活用方法;“一串一串”,是叠用的数量词的拟物活用方法。古汉语中所未见,是词类活用的创新。

自然,我喜欢大众化诗性语言的审美,但并不认可“诗到语言为止”的观点。我推崇语言必及情思,否则语言再美,也如塑花一样没有馨香了。而赵守亚的诗,其美丽灵动的语言中,都深深地裹藏着诗人的情思的。《谁见阳光说话》是对环境污染和缺失了某些传统美德的担忧。这样的情与思,绝非那种自我囿于个人圈子的呻吟制作可比,那真是天上人间了。

2010-5-5于贵阳初稿
2013-5-2重改于夏云镇











发表于 2013-10-14 17: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山城子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22: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丁 发表于 2013-10-14 17:24
问好山城子

谢谢朋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206号

[中国诗人论坛] ( 豫ICP备11003363号-2

GMT+8, 2024-4-25 07:49 , Processed in 1.275087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