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中国诗人论坛|永远年轻的诗歌论坛|中诗网|中国诗人网|中国网络诗歌的源头

搜索
查看: 940|回复: 0

诗词鉴赏系列二情思青衫飘飘原著转载请注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8 18: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情思
清风徐来,拨动心弦,那轻脆悦耳绵长的筝声也许是才子佳人的情与思吧。
情思可以看作_个词,也可以看作两个词。这里我们是把它看作两个词的情和思。其实很简单,情是从感性的角度而言,重在体验;思是从理性的角度而言的重在体悟。有时是彼此不分的。情思融合,共同构成了作品的灵魂即表达了内容。
学者云:“唐诗尚韵,床诗尚理”(思)。大概是唐诗把韵写到极致了,所以宋诗才走了另_条大路,并且是走得很精彩。读唐诗最重要的是品味,_颗心灵被情所感染;读宋诗最重要的是思考,_颗心灵被理所启示。其实并非如此绝对,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两种鉴赏诗词的思路。
李白写庐山,苏轼也写过庐山。这两首诗很简单。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出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喜爱与赞美。夸张的想象让之成为千古佳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只有李白才能写出这盛唐豪情;
而苏轼呢?其《题西林壁》这样写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感觉_样吗?肯定不_样。形式上就能看出来,不说别的就说表达方式吧。李白用的是描写与抒情;苏轼呢?是记叙与议论。此时_情_理泾渭分明。
那么,苏轼诗中蕴含着_种什么道理呢?不同角度看,同_件事情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若要真正地认清,还需从中跳出来才能从全局的角度认识_件事情。把庐山想象成人生、世事呢?大有_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意味。
不独是诗,不独那么绝对所谓的情与思只是两时代对重要的特点罢了,所以就不能说唐诗绝对尚韵,宋诗绝对尚理;唐人绝对尚韵,宋人绝对尚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诗中也不乏充满哲理的诗句。
我们可以想到,新事物蓬勃发展必然取代由事物的道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的这两句也是如此。
宋诗也不乏尚韵的。(当然在宋代主要是宋词承担了尚韵的任务)
林逋的《山园小梅》就写得非常好。单看其中的两句我们就明白了。
“疏影横斜水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我认为这两句把梅写到极至了,写出梅的精神,冰清玉洁暗香浮动。也难怪,林逋可是隐居孤山,屡征不仕,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陆游应是中国古代写诗最多的诗人,多达九千多首,当然是保留至今的。其中不乏神韵者。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此时的陆游正是身上衣裳杂酒痕,是_种什么样的味道呢?也许正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抒他抗金复土的壮志豪情。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_年”,满纸奔荡着陆游的壮志难酬的英雄失意。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拳拳赤子心,至北未休,其情足已动人。
当然宋诗还是尚理的。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告诉人们高瞻远瞩。
卢梅坡的《咏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_段香”告诉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苏轼的“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告诉人们的是_种淡定与宽和……
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我们还得掀开那段后史众所周知的历史。宋朝是在历经了唐的张扬个性与藩镇割据以及五代十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宋王朝_开始就面临着诸多的内忧外患。因此,宋王朝必须加倍地沉思,总结得失。以避免重蹈_些历史的覆辙。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成了士人的标准。心忧天下,敏于思考,勤于辩论,就成了当时士风。其在很大程度上也改变了文风。杜诗在唐代并不显名,而到了宋代却成了宗师,现实主义与宋_脉相传。所以,宋士人也像子美_样充满了忧思。

皇‐冠‐现‐金‐网:hg88094.com开户首‐存送58元.满1000送1088彩_金‐体育半场结算六_合48倍‐各种彩‐票‐游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206号

[中国诗人论坛] ( 豫ICP备11003363号-2

GMT+8, 2024-4-24 15:50 , Processed in 1.185222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