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中国诗人论坛|永远年轻的诗歌论坛|中诗网|中国诗人网|中国网络诗歌的源头

搜索
查看: 727|回复: 5

新诗自由论:韵律个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2 00: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字应是自由而轻灵的,做人,做事,写字,写诗定当行云流水无所束缚,当然这个前提是不违道不违德不违法,所以从某个意义上来说真正的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但是一旦你的“修炼”达到一定程度了,做事也就无所谓束缚了,没有什么框得住你,一切自然而然地就在规规矩矩中,像孔子所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所以自由还是在的,如果抱怨道德的束缚了你,那可能你在做不道德的事,当然所谓的道德绝不是封建礼教般的泯灭人性而是合乎人与人的情感的;如果抱怨法律束缚了你,可能你有犯法违纪的潜意识,所以束缚都是自己加给自己的。  自由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所谓规矩,然而做事又中规中矩,就像佛家说的“即心即佛,非心非佛,无心是道”,没有了“佛”这个概念了,何处有佛?何处不是佛?已然完完全全没有任何滞着了。然而平常人很难办到这一点,体现在诗歌的创作中就是拿无谓的框架来约束情感的抒发,导致了诗歌的矫情做作,有无病呻吟之嫌,情感的抒发完完全全是生疏的僵硬的,缺乏亲和力和真挚感,说白了就是文字的堆砌。
  “诗者,天地之心也”,心者,情之本真也,好诗就该是真实情感的抒发,无论是杜甫的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歌,还是白居易所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些讽喻怨刺也是因为作者心怀对天下苍生的大爱所致,所以评判诗歌的艺术成就不应该看重它的遣词造句,而是所寄予的真实感情,当然词语的修剪对内容情感的表达是有很大的影响,这实际上是内容与形式的的辩证关系。在中国古代的文艺美学里都强调诗歌的社会功用,几乎任何一种艺术都离不开用“实用”和“审美”这两个因素来考察,这两个因素又是相辅相成彼此紧密联系的,只有实用那称不上是艺术,只有审美艺术也就难以维持生命的活力,半路折腰的也没有不可能,毕竟“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然而诗歌却能顽强地打破了这种既定的模式,论及到诗歌的功用,在古代要远比现代大得多,封建社会里,官方推行的诗歌主要是教化作用,人们学诗也是为了功名利禄,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又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虽多,亦奚以为?”,王充也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世用者,一章无补”说白了,诗就是一种工具,具有很大的功利色彩,于学诗的人来说其间也难得有真情,当然也不能一概否定,抒写自己真实情感的也很多,他们能够打破实用说,或者说他们写下的诗是纯粹的情感抒发,是没有实际功用的,填不了肚子也保不了暖,若要追究其丁点的意义吧,那就是抒发了内心的情感,不至于压抑在心中导致抑郁成疾,说得博雅一点就是精神境界的提升,自我的映射,这也就是为何大多优秀的诗歌都是“悲剧性”的,这样的诗人大多是仕途无望或者人生失意或者穷途末路等等,只有体验过刻骨铭心才会写得出刻骨铭心。
  回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来,古人讲究“炼字”,也有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例子,事实上这样的佳话也很多,着墨不多,却可以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古体诗歌有很明确的苛刻的格律要求,平仄、押韵、对仗、都很讲究。完全就是摆着一个固定的模式叫你去填,柳三变就经常嘲笑自己是“奉旨填词”,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规则,你写古体就遵守古体的规则,写出来古不古新不新的倒是“四不像”的怪物。新诗的出现也是诗学上的一次大革命,打破了诸多束缚,句式、长短都很自由,诗歌真正成了我们畅通无阻表达情感的载体,毛泽东说“诗当然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不应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这些话仅供你们参考”(毛泽东:《关于诗的一封信》)。因为旧体有很多要求,所以在表达无限情感的时候就有很多局限,我们不得不佩服古时能够在这样的框框下写出好的诗作又充分表达了真情实感的诗人们,他们真的很了不起,先贤留下的古体诗是文学史上的奇葩,辉煌富丽的大唐是最好的见证。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文学革命大大解放了文人们的思想,一大批勇于创新、敢于表达的诗人们先后涌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各种新诗流派,真是光彩无限。“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诗歌就是我们说话的声音,并不是只有文人写的诗才是诗,我们每个人都是诗人,真切、淳朴表达真情的诗歌无疑是最好的,矫情做作的生拉硬扯的或许文采上略胜一筹,但其干瘪无味也不在话下。很多“有才”的诗人说写就写出一大堆的诗歌来,短短的时间内可谓文思泉涌,细细读来确是典故辞藻的堆积,没有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他们玩的不过就是文字的堆砌游戏,说到底就是蹂躏文字罢了,无所谓言志言情的。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有局限的,言不尽意的时候多了去,“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既然语言的局限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新诗在语言表达方面就本不该有所束缚,行云流水、荡气回肠,岂不痛快?曾见着一些愚顽之士顽固不化,在押韵上煞费苦心,牵强而来的结局也是可想而知,完全不知所云,感觉始终一口气憋在心里,就是不舒服,恰如“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之感。
  文学与人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做文章就同于做人,做人做事也不该有太多的束缚,保持真我最重要,而现实里太多的人丧失了自我,为了名利他们曲意逢迎低声下气,得委屈应对各种潜规则,条条框框把自己框死了,创新没了、主见没了、思想没了、性格没了、自我没了,就剩下一具空空的躯壳。   
  思想无止境,情感无限真,新诗应该是为之服务的,而不是拿一些八股的框框来约束之,任现实浮躁,真我不要丧失。

                                          
                                   ——文字:司马如阳
                                             
                                 

皇Z冠Z现Z金Z网:hg88094.com开户首Z存送58元.满1000送1088彩_金Z体育半场结算六_合48倍Z各种彩Z票Z游戏.
发表于 2011-6-12 12: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12 13: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6-12 15: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12 18: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6-12 18: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206号

[中国诗人论坛] ( 豫ICP备11003363号-2

GMT+8, 2024-5-8 01:10 , Processed in 1.26386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