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中国诗人论坛|永远年轻的诗歌论坛|中诗网|中国诗人网|中国网络诗歌的源头

搜索
楼主: 祎尔

卜算子 咏松 二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8 21: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宏大的抱负必然要求与之相应的雄才大略,毛泽东无疑具备了这样的雄才大略。作为革命领袖,他一刻也没有忘记夺取全国政权这个总目标。根据不同的形势发展阶段确定斗争策略,并让所有的策略和作为指向总目标。作为战略家,他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作为政治家,他洞悉民众心理,无论在什么环境他都能联合多数,在对敌斗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他深谙帝王权术,在党内的权力斗争中左右逢源,八面来风。他文韬武略,作为一个以马上取天下的开国之君,竟然也文采风流,其学识做一个专业学者绰绰有余。
 楼主| 发表于 2017-8-28 21: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雄才大略的毛泽东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强大的精神力量,钢铁般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毅力。雄才大略给了他无与伦比的自信和无与伦比的自负。这些人格基调在他的诗词中到处打上了鲜明的印记,而其人格缺陷在他的诗词中却少有表现。毛泽东的人格缺陷在于好大喜功,个性的极度张扬,结合其富于幻想的浪漫气质,在悠关国计民生的国家治理中忽发奇想,给他治下的臣民造成巨大灾难。他的救世主心态激发起他主宰世界,控制一切的欲望。他的帝王心态绝不容忍任何人对他权威的挑战,也不能容忍任何人对他君主威严任何形式的冒犯。自负让他刚愎自用,开创新世界的强烈愿望激发他践踏一切传统。
 楼主| 发表于 2017-8-28 21: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超人的胆识和气魄,强大的精神力量,钢铁般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毅力,无与伦比的自信,这些毛泽东的人格基调,在他的诗词中随处可见。可以说,毛泽东的一生基本是在逆境中度过。井冈山的星星之火风一大就会被扑灭,《西江月。井冈山》却是一派豪迈,“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五次反围剿强敌压境,敌我对比力量悬殊,这一时期的诗词却燃烧着火热的斗争激情,“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激扬着必胜信念,“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与苏联交恶,中国处于被全世界孤立的险恶境地,他却“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罢”。国际滔天的反华声浪,在他那里不过是“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楼主| 发表于 2017-8-28 21: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诗词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归纳出:言志抒怀,记载斗争历程,唱和题赠三大类。其中,以言志抒怀一类成就较高,其次为记载斗争历程类,唱和题赠一类虽不乏佳作,但毕竟因其应时或应事而作,总体上较之前两类要略为逊色。
 楼主| 发表于 2017-8-28 21: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诗词在风格上以宏大的历史叙事方式,展现大境界,大气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南国秋景;“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诗人常作巨人之想,“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滂薄走泥丸”。诗篇常常涌动黄钟大吕的雷霆激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巨人的诗,当然是巨人的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17-8-28 21: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诗词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但他距离一流诗人还有相当的差距。他的诗词缺陷有二,一是缺乏形而上的思考,这限制了他进入一流诗人的行列。他的诗词重社会而轻人生,重视当下而忽略永恒,缺乏对本质的思考和追问。二是缺乏个体生命感觉,他的诗词基本是宏大的历史叙事,没有对人的生活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观照,忽略了人性的丰富性。在他的诗词里看不见丰富多彩的个人生活内容,丰富复杂的人生体验。他的诗词缺乏人性的丰富和人生的深度思考。
 楼主| 发表于 2017-8-28 21: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从青年到中年写的诗词作品,也鲜明地表现了忧国忧民、奋发有为的豪情壮志。毛泽东不仅肯定了“诗言志”的积极内涵和优秀传统,而且又给它赋予了新思想、新内容。从1937年到1944年期间,他给何香凝、柳亚子等人的书信中,赞美他们的诗中所表现的那种不被恶势力所压倒的“骨气”和为民族解放全力以赴的“战斗” 精神,就清楚地表明了他之所谓“诗言志”的新内涵。毛泽东自己的诗词所表现的“志”,不论是战争年代的作品还是和平时期的作品,都具有中国人民不可侵犯、不可欺侮、独立自主的铮铮骨气和改天换地的战斗豪情。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作个对比。陆游的《咏梅》,托梅言志,是被公认的传世名作,千古绝唱。但它赋予梅的性格仅仅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而毛泽东的《咏梅》同样是托梅言志,却反其意而用之:“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意境,比起陆游的实在宽广得多,高尚得多。在毛泽东诗词中讴歌人生的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警句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欲与天公试比高”、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等,在夜色如磐的日子里,这种革命理想呼唤着人民向黑暗、腐朽的势力冲击;在那硝烟迷漫、战火纷飞的岁月,这个革命理想像嘹亮的号角,鼓舞着人民去奋勇杀敌;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阶段,这个革命理想则像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着人民去乘风破浪,锐意进取,改革创造。
 楼主| 发表于 2017-8-28 21: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诗词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就是说,宇宙间无穷无尽的事物都要经历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人类社会同样是如此。沧海与桑田总是更迭着的,新生也总是战胜腐朽,正是“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诗中佳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则成为响彻云霄的进军号,提醒人们必须乘胜前进,不要重复楚汉之争中项羽本可获胜而终败北、自刎乌江的惨痛教训,迅速鼓舞起全军在解放南京之后继续奋勇追杀残敌的彻底革命精神。再如《采桑子·重阳》中的寓意和寄托,都是在写景言情中的“言外意” ,比托物言志的手法又高出一筹,是浓郁的诗意中放射出的巨大哲理光辉,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享受,又给人以理性的启发,是诗的最高意境。
 楼主| 发表于 2017-8-28 21: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的诗词充满了革命的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如《清平乐·会昌》,1934年秋,毛泽东久已被剥夺了一切实职,可以说是政治生涯的低谷,一般人都会心情沉郁,满腹牢骚,然而毛泽东却豪迈地唱道:“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格调明朗,毫无压抑感伤之状。这是毛乐观自信性格的自然流露。再 如《菩萨蛮·大柏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自古至今,写彩虹的诗,就没有能超过毛泽东这两句的,尤为精彩的是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当年毛泽东在急战中没有出现危险已是万幸,但是毛泽到居然还能带着欣赏的心情来赞叹这弹洞斑驳的墙壁点缀了山村的美丽,“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这和“战地黄花分外香”有异曲同工之妙,句中有情有景,有色有声,熔诗情画意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纵观毛泽东60年的创作生涯, 1923年到1936年间,是毛泽东个人和中国革命最艰难困苦的时期,但巨大的压力带来巨大的反弹,毛泽东诗情空前迸发,前后写下了《贺新郎·别友》、《沁园春·长沙》、《菩萨蛮·黄鹤楼》、《西江月·井冈山》、《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菩萨蛮·大柏地》、《采桑子·重阳》、《清平乐·会昌》等经典之作。尤其是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毛泽东写出了《十六字令·山》、《忆秦峨·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等华彩篇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28 21: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诗词还善于把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最突出的例子是《蝶恋花·答李淑一》,把人间可歌可泣的真人真事同天上美妙感人的神话传说机智而自然地结合了起来,其所表达的真挚情感催人泪下,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缅怀先烈的高尚情操。“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沉重的历史已成往事,革命的英烈却羽化登仙,成为了寻访月宫的客人。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这是何等壮丽、壮阔的景象!
 楼主| 发表于 2017-8-28 21: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其情绪、意境陡然间由凄清、凄美转向了热烈、放纵,一腔深情化做豪雨,告慰天下。可以说,这首词出于婉约而又超越婉约,前婉约而后豪放,集婉约和豪放于一身。
 楼主| 发表于 2017-8-28 21: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如《七律·长征》它集中的表现了红军英雄豪迈的气概,同时也生动地描写了长征壮阔艰险的场面。它是一篇不朽的革命史诗,是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杰出典范。达到了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可以称之为艺术精品,千古绝唱。诗的题材是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斗争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刻意渲染战争的残酷与牺牲,而是集中笔力表现了长征取得胜利,实现了革命理想的喜悦和对于艰难困苦的蔑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206号

[中国诗人论坛] ( 豫ICP备11003363号-2

GMT+8, 2024-12-26 13:46 , Processed in 0.21642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