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中国诗人论坛|永远年轻的诗歌论坛|中诗网|中国诗人网|中国网络诗歌的源头

搜索
查看: 734|回复: 3

【神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9 00: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妙】古代诗学概念。语出《周易?系辞上》:“阴阳不测谓之神。”《周易?说卦传》:“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原是变化巧妙,莫测高深之谓。而汉魏以后,“神妙”的概念引人美学领域,如嵇康《声无哀乐论》秦客云:“师襄奉操,而仲尼睹文王之容;师涓进曲,而子野识亡国之音,宁复讲诗而后下言,习礼然后立评哉?斯皆神妙独见,……前史以为美谈。”作者则答曰“神妙难知,恨不遇奇听于当时,慕古人而自叹”。围绕“神妙”的美学境界而反复辩难。而自齐梁时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提出“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文学观念后,又被诗人与文论家广泛地运用于诗歌美学领域。如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诗云:“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属江都王。”而白居易更进一步从诗歌美学角度进行了理论概括:“文之神妙,莫先于诗。若妙与神,则吾岂敢?如梦得‘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句之类,真谓神妙,在在处处,应当有灵物护之……”(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中国传统诗论认为,所谓“神”,是指一种连结宇宙造化与艺术生命的超凡的力;所谓“妙”,即”妙不可言”,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神”表示的是“道”的变化无穷的方面,“妙”则是“神”所达到的结果,即所谓“穷神观化”。韩康伯云:“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者也。”可见,“妙”同样也具备这种超以名外,言象莫测的性质。而“神”与“妙”这两个范畴的结合,就是艺术之顶峰。所以古人评画,“神”了也便“妙”了,“妙画通神”,变化飞去!画论如此,诗论亦然。章学诚《文史通义》云:“学术文章,有神妙之境焉。末学肤受,泥迹以求之;其真知者,以谓中有神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者也。”“神妙”这一艺术范畴,最集中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典美学中那种不拘于物,追求自由挥洒的精神特质,表现了追求超凡入圣的完美极致的最高理想境界。(吴河清)

皇┆冠┆现┆金┆网:hg88094.com开户首┆存送58元.满1000送1088彩_金┆体育半场结算六_合48倍┆各种彩┆票┆游戏.
发表于 2008-12-29 12: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12-29 15: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12-29 21: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206号

[中国诗人论坛] ( 豫ICP备11003363号-2

GMT+8, 2024-6-18 21:52 , Processed in 1.19913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