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中国诗人论坛|永远年轻的诗歌论坛|中诗网|中国诗人网|中国网络诗歌的源头

搜索
查看: 425|回复: 2

五绝 从西单的变迁感叹北京已经不再是北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3 20: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梦幻潭中月,虚空镜里花。
世间何最假,魂失伪京华。

【后记】要了解北京,必须了解西城,要了解西城必须了解西单。老北京有句俗语“东富西贵北贱南贫”,大意是就居住格局而言,富豪大多居住在东城,高官大多居住在西城,北城居住的大多是没有文化的平民,而在南城居住的人虽鱼龙混杂,却大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贫穷。这种说法虽忽略了少数例外的情况,但大体说来还是准确的。

所谓“西贵”具体说来就是前朝绝大多数王府都聚集在西城,达官贵人聚居于此,自然带动了周边地区政治、文化、商业、风俗等林林总总、方方面面的发展,日积月累,以西城西单(西单者,北京城西的单座牌楼的简称也,因牌楼早已拆除,今天人们已经不知道此地名的来历了)地区为中心,逐渐形成一种集历史积淀、文化娱乐、百业商贸、生活服务、逸趣休闲之大成的环境氛围。简言之,以此为底蕴的四合院、胡同文化就是北京的灵魂。

我生也晚,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随父母迁居北京,就住在西单十字路口附近的一个独门四合院里,西单牌楼的模样虽然在儿时的印象里有些模糊,只是记得有轨电车售票员报站名时总是报“西单牌楼”,而不是今天的公交车售票员报站名时报的“西单”,但从院子里向东望去,一高一低两座塔并肩而立的身影至今记忆犹新。那时由于年幼,父母不许我离开院子前去玩耍,直到不久后那两座塔被拆除了我也没有来到双塔前一游。今天才知道,被拆除的双塔是北京城内五座著名古塔中年代最久远的,始建于辽、金时期,称大庆寿寺,元初重建。明正统十三年(1448)重修,改称大兴隆寺,又名慈恩寺。嘉靖十四年(1535)毁于火。嘉靖十五年(1536)改为讲武堂、演象所。双塔在寺西侧。一塔九级,称“天光普照佛日圆明海云佑圣国师之塔”,一塔七级,称“佛日圆照大禅师可庵之灵塔”,老百姓称“双塔寺”。京剧《四进士》的背景就是双塔寺。更奇特的是,早晨太阳似出非出之时,站在西单牌楼东南角老长安戏院门外朝东看,就会看到原本同在长安街路北的两座塔,看起来却一座在路南,一座在路北,这个因独特的光学作用所造成的视觉错位景像便是脍炙人口的燕京十景之一的长安分塔。当年为建电报大楼而拆除双塔时,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坚决反对,并极力呼吁作为一个街心公园保留双塔古迹,可惜建议未被采纳,双塔终被夷为平地,人们再也没有机会瞻其容颜了。

大约在快上小学时搬了家。也许与西单有缘,仍然没有离开西单,只是从西单的东北角搬到了西单的西南角。虽然两地相去不远,但这一搬却使我对西单的了解更多了、感情更深了。

乔迁的新居是一座由旧王府西跨院附属院落改建的机关宿舍,虽是附属院落,但在房屋院落布局上仍然很是讲究,具有齐全的前院、中院、后院、侧院、正房、厢房。盘根错节挂满花穗的藤萝架的绿荫下掩映着长长的廻廊和香满庭院的丁香树。后院花园中的假山下还有一口不知什麽年代的能流出清冽甘甜的井水的手压式自流井。最让我高兴的不仅是可以让我解馋的后院栽的许多果木---苹果、海棠、杏、葡萄、梨、枣、柿子、桑葚,更是结识了机关宿舍大院里的许多年龄相仿的玩伴。我们一起瞒着大人上树偷摘还没成熟的果子,一起不顾大人呵斥爬上屋顶躺在屋脊上懒洋洋地晒太阳,一起到湖中游泳,一起到护城河边钓鱼,一起半夜打着手电趴在草丛里捉蟋蟀......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和玩伴们在一起任由露水打湿衣衫,躺在草丛中让甲虫在自己脸颊上爬过的感觉。那真称得上是金色童年了。

年龄稍大一些,就不能只顾玩儿了,首先接触的家庭事务兼社会活动就是食品采购。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其实并不准确,应该是“人以食为天”,因为不管是什麽身份,民也罢、官也罢、老也好、小也好,吃饭都是头等大事。家住西单地区,各种需求层次在这个问题上都能得到满意的解决。虽然附近高中低各种档次的饭庄酒楼如同春园、鸿宾楼、曲园、玉华台、同和居、烤肉宛、又一顺、天然居(它的“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的回文对联很有意思)等比比皆是,但下馆子只是老百姓偶一为之的事情,而睁眼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则是老百姓每天必备的功课。为了优先解决这个天字第一号的头等大事,北京最大、货色最齐全的菜市场当时就座落在寸土寸金的西单商业街上,这在今天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在我为家里当副食采购员的日子里,似乎所有品种的副食品都能在西单菜市场里买到,而且那里卫生条件、服务态度均属一流,北京菜市场龙头老大的地位实至名归。如今这座1919年开业誉满全市乃至全国的老牌菜市场被唯利是图的时风吹得无影无踪。每当路过昔日西单菜市场旧址,一股无可名状的惆怅之情总要油然而生。

如果应该把
西单菜市场比作同行业的功勋卓著的正规军大书一笔的话,那些西单附近能征善战的中小副食百货店地方部队、游击队也值得用些笔墨。虽然我经常光顾西单菜市场正规军,但光顾更多的则是家门口的副食百货店地方部队、游击队。记得离家较近的是二十四店(全称是第二十四副食商店,下同),稍远一点儿的是八店,最近的是胡同西口的无名副食店,街坊邻居都亲切地称它为西口小铺。毫不夸张地说,我的采购任务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小到油盐酱醋,中到米面杂粮,大到成为北京冬季一景的冬储大白菜的采购都是由二十四店、八店、西口小铺这些地方部队、游击队完成的。正像古人所说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今连为北京人带来无数便利的实力雄厚的副食商店正规军都被消灭得一干二净,那些为街坊邻居作了无数好事的势单力薄的副食商店地方部队、游击队的悲惨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不言自明了。能够留下的也只有温馨的回忆与淡淡的感伤。

宋代大文豪苏轼在《石苍舒醉墨堂》一诗中提出“人生识字忧患始”,现代大文豪鲁迅在《人生识字糊涂始》一文中提出“人生识字糊涂始”。不管是识字忧患始还是识字糊涂始,儿童到了学龄都要上学识字,我也不例外,被父母送到了西单附近的石驸马大街第二小学(简称石驸马二小,下同)上学。说起来这个石驸马二小还真是有些来头,其来头不仅是因为校址是明代石璟驸马府(府第所在的大街也因此称为石驸马大街)、清代克勤郡王府,更是因为石驸马二小的前世今生充盈着传奇式的人文关怀。民国初年克勤郡王没落的末代子孙将王府卖给了曾当过北洋政府总理的熊希龄作为住宅,而熊希龄这个中国最大的慈善家将自己的全部家产捐献给社会慈善事业时也将克勤郡王府捐献出来当作幼儿园和小学。我入学时,石驸马二小的后院就是幼儿园,我记得幼儿园的孩子很乖,从不跑到前院干扰大哥哥大姐姐学习,我们也从不到后院骚扰这些小弟弟小妹妹,相安无事,其乐融融。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我仍能身受其惠,抚今追昔,这种超时空的人道精神、慈悲情怀已成绝唱,物欲横流的今人面对前人的懿行难道不该感到羞愧吗?每念及此,都会唏嘘扼腕。

我在石驸马二小毕业后考上了西单附近的北京最好的中学北京第八中学(因为是男校,所以被称为男八中)。无独有偶,就在石驸马二小东侧不远处有一所女子中学女八中,这所中学虽然在全市中学排行榜上低于男八中,但在历史渊源上丝毫不比前身为私立四存中学的男八中逊色。由于男八中常与女八中搞联谊活动,我对女八中的历史作了一些调查了解,结果发现女八中的前身是始建于1908年的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属清末教育改革建设的新式学校,民国后改称北京女子师范学校,1924年改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鲁迅曾在此执教,并写下了著名的《纪念刘和珍君》。鲁迅夫人许广平曾是该校学生,他们在此结识并相恋。1949年以后才改称北京女子第八中学(简称女八中)。顺着鲁迅这条脉络调查,竟发现我居住的由旧王府西跨院附属院落改建的机关宿舍也与鲁迅有些瓜葛。原来该旧王府西跨院附属院落的东部旧王府正院名为敬瑾亲王府,是清帝之弟尼堪的王府,后曾用作清代的学部、民国的教育部(所在街道因此称为教育部街),鲁迅曾任北洋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佥事兼第一科科长,主管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美术展览、动植物园以及文艺、音乐、戏剧、古物等事务,并任教育部通俗教育研究会小说股主任,在此上过十几年班。这麽重要的古建筑竟一直被北京公安总队机关占用,如今一切向钱看,北京公安总队遂将其经营为武警招待所及北京市外事学校实习饭店。拜金主义,以至于斯。

说过这麽沉重的话题,就说些轻松的冲淡一些罢。儿时的爱好,第一就是看电影了。看电影在西单可谓得天独厚,这是因为全市最大的首都电影院、独具特色的西单电影院(正式名称是西单剧场,因放映电影远多于戏剧演出,人们习惯称其为西单电影院)一个在西单十字路口东南角,一个在西单十字路口西北角,珠联璧合,遥相呼应。我在这两家电影院的银幕前度过了数不清的美好时光,至今回味无穷。回想起来,那一角钱一张的低廉的学生票价确是支撑我这种爱好的基础。如今美其名曰改革,将首都电影院高高在上地迁至大商厦的十层楼之上,票价也高高在上地涨至两位数大洋之上,对广大市民而言,首都电影院已名存实亡;而西单电影院则名实俱亡,在房地产商和当地政府结成的利益集团导演的拆迁大潮中被冲得踪影皆无了。本想说些轻松的话题,怎麽说着说着沉重起来了呢?赶紧打住。

今天在西单漫步,感到很陌生。这倒不仅仅因为街面上昔日那些熟悉的风格各异的门脸诸如长安大戏院、国泰照相馆、成文厚文具店、桂香村糕点店、天福号酱肉店、天源酱园等等不知去向,就连硕果仅存的西单商场也被一些乱七八糟的阿迪达斯之类的专卖店割裂得面目全非,全无往日那种集购物、演艺、淘书、餐饮于一体的独特风采,代之而起的是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高档商厦、金融机构、企业总部形成的钢筋混凝土森林,最重要的是深深地感到西单失去了那种植根历史、关怀当今、憧憬未来的生机勃勃、温馨舒适、充满希望的灵魂。圣经云:如果一个人得到了整个世界, 却失去了灵魂,又有何用?
同理,从西单的变迁可以清楚地看出,失去了灵魂的北京纵然可以是首都,可以是政治、文化、经济、科技中心,但这又有何用?

北京已经不再是北京。北京不是北京,还能称作北京吗?

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个话题其实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不在这里谈了,就留待诸位自己揣摩罢。


发表于 2016-8-13 22: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碗茶的感觉只能在梦中......。
 楼主| 发表于 2016-8-14 17: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云中子诗友留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206号

[中国诗人论坛] ( 豫ICP备11003363号-2

GMT+8, 2024-12-29 03:35 , Processed in 0.22492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