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中国诗人论坛|永远年轻的诗歌论坛|中诗网|中国诗人网|中国网络诗歌的源头

搜索
查看: 14542|回复: 101

【星空、夜寂、独语】(本帖为私人空间,心语与大家交流。请不要写回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5 13: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空、夜寂、独语】

(本帖为私人空间,心语与大家交流。请不要写回复)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3: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只为那声“懂你”

【发表于 2009-12-26 11:14】

很久没有写散文。当提起笔的时候,不由得思绪杂乱。这相当程度是与自己反应迟钝、不解风趣有关系。但我还是一点一点的写了下来。只为那声“懂你”。

轻轻的你来了。带着我沉醉进春江花月夜的境地。空灵的风信,瞬间泛起绵绵的涟漪。“何处春江无月明。”叫人顿生相识恨晚的感慨。只可惜了那秋风,秋水,以及清澈的秋月替他人做了嫁衣。

也许是一叶兰舟,让我想起柳永的慢词,让我沁入隔世烟雾里品味“,自古多情空遗恨”的无奈。好在你微笑着转身离开,免去我的担忧,我的失态。“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可能就是徐志摩与你情感融通之处吧。

我无法解释我的过去,也就不敢去种蓝成畦。更不敢奢求今生相知。我只能站在山道,欣赏彩蝶与鲜花的嬉戏。自然少不了蹁跹一叶忧伤,品尝几味苦役。这就让我加倍珍惜你最初的记忆。

我称不上一杯碧水。因为岁月蹉跎。人生磨难。缠绵含蓄内敛的故事,更是焕然醒悟后的不堪回首。仅仅保留的一点良知,就是坦白自己,这成为赎罪的最后底线。也为你那声“懂你”。

寂寞的我走了,正如我寂寞的来 。我淡淡的笑一笑, 没带走一丝悲哀 。”我用我自己的再别深圳结尾。祝你心情愉快!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3: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难忘的“痛”

【发表于 2009-12-30 09:16


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形容自己的心情。一篇新闻让人重新回到过去,面对人与心的对抗。

我不想赌咒他,他却让我的人生走进永远无法摆脱的阴影。

二十多年来,我既想全面的认识他、追随他,却又怕看到他的名字。引起心中悲愤的激动。

我闭着气,找来他的一些东西收藏。却无法敞开胸怀的欣赏。

我只能在自己最高兴的时候,侧着身,瞄上几眼;也只能在自己最困苦的时候,低着头,抚摸一下。

我也知道,这不是他的错,我更明白,这是我的过;

可“痛”就是“疼”,我无法挣脱。一夜难眠,听窗外雨落。

附:http://news.cctv.com/special/bianjituijian01/0000/09/index.shtml(河南安阳发现曹操之墓)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3: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该不该说“再见”

【发表于 2009-12-31 06:37 】

这是个提前设定好的日子。一个要说“再见”的日子。我却徘徊在冰凉的清晨,思考该不该说出口。

每个人都有弱点。老师留给自己话此刻显得更入骨。是啊,我一个“野狐”,幸运的受点“点化”,就应该知足了。不要奢望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更不要说回头从基础找补的笑谈。

可一个声音总问我:“没有努力的放弃,你对得起自己的付出吗?”我无法回答。也许,曾经的浪迹让我少了冲锋的勇气;也许面前的真实让我多了随遇而安的无奈。

有些日子,没去爬山了。说不清那张望能给自己多少安慰。

有些日子,没去海滩了。想不明白寻觅能给自己多少忏悔。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3: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游戏”

【发表于 2010-1-1 08:46 】

每天,我都起的很早。

这是勤劳的母亲留在我和弟弟身上的印记。也是煤油灯昏暗的历史背景留下的疤痕。

“一天之计在于晨!”的遐思更能触动人的灵魂。

昨日的历历在目,今天的坦荡大道,无不在静寂的空间,随着你的感悟演义。

这一定程度与写诗有相通之处。

古人云“写诗贵在立意。”一个好的立意就已经决定你的思绪会有更广阔的延续。你才能把你珍藏的情感顺着脉络抒发。不至于因为压抑导致混乱,模糊,最后昏迷。

岳灵挑选的“蓝莲花”就是最好的见证。体裁不难,随手就能叠捋好多。可面对的世界就差了十万八千里。

《蓝莲花》背后的故事是唯一的,她的立意能引起共鸣才是最难的。

我很在意别人的回帖。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复。

我不是在追求什么,而是在寻找调整自己的契机。就在稍早片刻,“游戏”二字让我有种莫名的困闷。我想起一个名人的话“诗,就是一种文字游戏。”我真的不知道,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意境,游戏如何进行?他把所有追随他的人带进一个雷区。所以我说:“诗是一种文字游戏,但需要你在游戏开始之前明白“道”理。”因此,扪心自问吧(包括我),“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能做什么?”

如果连那都想不明白,我敢说你不会有突破。就如同前一段“梦随星飞”的研讨会一样徒具虚名。

我从头看到尾。“星飞”需要的不是追捧,而是心灵的理念如何不受浮华的蒙尘。她的《我是一颗酸果》(我记的不太准确)满有艾青《大堰河》的形态走势。只可惜立意太薄,也就无法回旋。然后的篇幅,大多如此。(希望我的妄言,没有得罪星飞。)换句话说,“真”“善”“美”三要素,先前的星飞因真而善取得“小美”,后来的星飞求美而善,失了“真”。从老师教我的三性来说,先前的星飞,个性宣扬带动心性运转,驱动灵性。后来的星飞心性使然拉动个性,追赶灵性。差别自然不用言语,唯星飞自己知道。

哈哈,亲年的开端,就如此不知天高地厚。我自己都服了自己。希望所有的大人别及怪我这个“小人”。我好在新的一年中送去祝福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3: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点心里话

【发表于 2010-1-2 21:10】

早上4点就出海了。

这对于原来雄心勃勃的我,落差带来的失重,参杂感情色彩,可谓五味陈酿。

好在当兵的历史培养出过硬的承受能力,没有消极的趴下。但也有一年多的时间,切断与外界的所有联系,独自一个人回忆过去,分析得失功过,思考自己该如何积极地走下去。

爷爷说“小树不砍不修不能成材”。小时候,总认为,是大人对小孩的严格要求,趋向暴力的成分比较大。但现在,随着年龄的增多,阅历的增强,知识的积累。再面对这句话,就能体会一个不识字的老人,留给自己的是最宝贵的人生总结。

从发芽的第一刻起,小树苗就会用尽亲人分配自己的能量,疯狂的冒进。直至第一个寒风起的冬日,它才意识到瘦弱的身体无方抗拒小小的磨难。弯断,枯萎,甚至夭折。

匆匆醒来,小树拼命地武装自己。它伸出手,迎接露珠的滋润;它放出梦想,向着日光飞翔。然而,一场狂风,一夜暴雨,让它摔倒,让它受伤。它才明白臃肿的树冠,没有牢固的根基,难于承受突如其来的灾难。消沉,分枝,以至死亡。

小树昂起头,脱落无用的枯枝,煽动清凉的绿叶,最终,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我不禁问我自己:“我身上的枯枝有多少?我有魄力摆脱吗?”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3: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6 06:13 】

当看到十字阿西的《低洼地》,我的精神一下子被激发。因为对比之中让我明白了易老师说过的好多话。

易老师说“我在走意象派的路子”。我不服。易老师就让我慢慢领悟。而今,我终于明白。

我写的《低洼地》是眼中之景。固然拉的很远,但没有脱离视线。也就突破不了局限。

十字阿西写的《低洼地》是心中之境。虽然层次很浅,却笼罩了一方天地。

易老师让我读诗经。我问原因。易老师让我自己找。而今,我找到了。

我写的《低洼地》虽然和十字阿西的《低洼地》同是由旧恨至新伤至幽怨至希望。但我还是没有从写散文的影响中脱离。散文是思语,是心声。一定要细,要说的明白,要解的清楚。故需要较强的节奏和过程。诗是情结,是语言的浓缩。一定要准。要比出高低,要喻出长短。故注重精简的线条和结果。如果说,散文是“自我”,诗必然要“忘我”。但“自我”是“忘我”的基础。否则,连自己都分不清楚,何来谈忘。

我写的《低洼地》用的是五言、七言。写“风”极佳,写“颂”次之,写“雅”就显得柔性不足。

十字阿西写的《低洼地》用的是长词。写“雅”最合适不过。高下自分。

再就是,韵脚的选择。我用“i”本身就没了五言的气势。十字阿西用“ang”柔肠之中突出一息争鸣。

易老师让我从头开始。我服啊!这么多问题暴露,功底太差了。

在此,感谢十字阿西!

同时感谢晚词站长,她两次的提示很关键。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3: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视线的走向

——浅谈出兵阿富汗

【发表于 2010-1-7 08:01 】

只要当过兵的人,骨头里就有了关注的主题——军事动向。近来一场关于是否应该出兵阿富汗的网上热议,自然而然的吸引了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热闹场面,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没有出声,不是不想而是不知道该说什么。

静静地回到自己的小天地、博客中去完成自己预定的学习。然后就来到中诗同题诗会,继续没有完成的话题。当自己为《视线的走向》确立意向主题时。一下子打开了自己的思路。

如果说你现在问我该不该出兵阿富汗。我会坚定的说:“该!“而且我能体会到中央已经有了明确的战略考量。如果你有时间,有耐心,听我往下细说。

一:先说出兵阿富汗的意义何在。

其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虽然海上通道的便利与低成本是首选。但相对受到的制约不容忽视。因此,西部的战略纵深无疑是维系国家安全的命脉。这就需要西部必须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众所周知,中国的西部一直受到各种问题的干扰。种种原因又无法出重手处治。而如果能够达成出兵阿富汗的协议,就有了扫平阻碍的时机。兵锋所指,何愁道路不畅。名正言顺,何惧百般指责。

其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会因某一点的阻拦而停止。中国的发展必然要紧跟大的趋势,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作为一个区域内的大国,不去理会区域内发生的是是非非,最终就要遭受他人的冷谈。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就需要有大国的尊严。以前,是技不如人。现在呢?该出手时就出手。只有经历磨难,站稳区域的地位,才能豪言,“未来世界非中国莫属!“

其三:中国的发展归根是经济。中国原来是外向型经济,随着发展必然需要平衡发展状态。转型是要引起阵痛的,延长转型期的过渡是最理想的止疼药。而要做到这一点,政治是最好的手段。势力的延伸就是经济的延续。重建中的阿富汗无疑是中国目前最佳的选择。地理优势,政治优势,经济互补性都是极具理想的议题,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出兵的最直接的利益是中国在阿富汗最大的铜矿能畅通的运回,驻军需要的后勤补给在中国的订单。最长远的利益是确保口岸开通后的稳定,将是制造业随之跟进的步伐。

看到以上所说,你一定会同意我的观点吧!

二,中央明确的战略考量。

其一:新闻报道中国接任联合国主席后的议题是增强区域性组织在联合国的作用。这是在为出兵阿富汗寻求一个合理的旗帜。

其二:各种报道的探风运作。特别是马鼎盛经典的一句“我是同意出兵阿富汗的。“就已经表明高层有人授意。如此领导舆论走向。再就是中央记者的前行采访。网上的细节透漏,无非就是在向存疑的社会解释事情的可行程度。这也是一贯的中央作风。

其三,中央高层多次的新疆考察报道。一个“7.5“事件用得着三番五次的现场办公吗?一个简单的民工事件,能是”7.5“事件的起因吗?耐人深思?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3: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果

【发表于 2010-1-7 08:44 】

又一期同题诗会的结果出来了。与原来预测的没什么差别。这也就是我为何没有投票的原因吧。天马行空的来,天马行空的去。反而是一种逍遥。

“有所心得总是好的。”这句话如果用在这个结果处,我可能会禁不住的笑。可叹偏偏是在【我读诗经】的回复里。我应该感激工作的勤恳。却难以接受理解的漠视。

“何为诗?”

“何以为师?”

“合意今生来世?”

再看结果,就不由想起徐志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可能也是传世的结果。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3: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算是我的妄言吧!
【发表于 2010-1-7 10:34 】
.
哈哈!
妄言啊!
作为一个学者如此看待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悲哀。
何为妖?
变身为妖。
何为魔?
短身为魔。
何为鬼?
无身为鬼。
何为怪?
残身为怪。
这本就是诗意凝结的借代。随之延接的玄虚。
不敬鬼,
信仰无体。
不畏魔,
情义无体。
不惧妖,
诚信无体。
不怜怪,
善良无体。
深思、甚思!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3: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斯卡布罗集市

——我们不懂得欣赏

【发表于 2010-1-7 14:30 】

我们都知道只有懂得欣赏,才能理解内涵,才有创造的灵感。我没有看到《斯卡布罗集市》这个题目在同题诗会上的突破。(包括我)。说到底,我们不懂得欣赏。

我无从得知版主出题的目的。但我能明白他对《斯卡布罗集市》的喜爱。这就不得不让我去想其中原委。

当时,我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去收集《斯卡布罗集市》的资料,去反复的倾听原唱。我不懂英语,就一个词一个词的用词典翻译。这才写下了我的《斯卡布罗集市》歌词。但我确实不满意。因为,我在努力过后明白,《斯卡布罗集市》就相当于我们诗经中的一首诗。抛开文化背景,生活常识,去妄议一首经典,本身就是无知。就拿其中的一个词来说,相当于去,往的意思,可在其他解释中多出转身的动作。因此我没有下笔。

或许你想说:音乐是相通的。是啊!音乐能颤动人的心脉,引领人的呼吸,从而感染人的精神。可你不要忘记,音乐的组成离不开语言的音节,我敢说,不懂语言的人去听音乐会,就是一种盲从。天下这样的笑话可是不新鲜。因此,我不敢下笔。

这时,你可能会嘲笑我,老土,乡巴佬。不懂得潮流。迂腐,老夫子,脑袋不开化。可你敢把你听到的、写出的《斯卡布罗集市》拿出来溜溜吗?一首《斯卡布罗集市》从字面讲是感人至深的思念,从形态讲是生活困倦的无奈,从精神讲是激荡不屈的争鸣。从传承讲是涓涓不息的生命赞歌。因为《斯卡布罗集市》是冒险者的天堂,造成与心爱的姑娘意见不一样而分手。思念是刻骨铭心的才感人。但为了生活,又必须在这狭缝中求得生存。遥遥无期的目标怎能让人不产生困倦的无奈。但是《斯卡布罗集市》本身就是希望的象征,不止的追求就意味男子汉英勇的斗志。这才有了渊源的流传的根基。留住这难忘的生命赞歌。然而,谁又能拿出全面的考证呢?西方不能,东方更不能。换句话说,我们欣赏理解的基础在哪里呢?

想一想吧,难道我们真懂了了吗?我茫然,你也茫然。所以我说,我们不懂得欣赏。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3: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故而知新

【发表于 2010.01.08. 08:37 】

当年老师教这句话的时候,每一个人都说懂了。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忽然觉得不懂了。

何为故?《广韵》曰:旧也。

可就在我想起这个“旧”的时候,发现早已不知把它丢弃到哪里了。

于是,我只能使劲的回忆,想把它找回来。然而,断续的情节告诉我:“既知今日、何必当初!”

这时的我,就如同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扛着行囊,茫然的徘徊在车站,不知走向何方。

这时的我,多么期待一个熟悉的面容,一声熟悉的招呼,一碗熟悉的白粥。

也只有这时的我能念叨“旧”的好。能感悟郑智化“赌输”后回家的温暖。

但毕竟“逝者逝也。”“夫复何求?”躲不开一个被谴责的心结。

知新是为了追求。温故是为了避免重复。

我在心底问自己,你懂了吗?

一本书,一张小桌,一杯清茶,一个温馨的黄昏。。。。。。

一首歌,一卷纸巾,一瓶饮料,一个入诗的夜晚。。。。。。

我还是我,一颗孤独的星星,一片孤独的夜空。一场孤独的游戏,一个孤独的结局。

我还是我,梦醒后洗去泪迹,去爬山,去游街,去捡一张风飘飘的报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206号

[中国诗人论坛] ( 豫ICP备11003363号-2

GMT+8, 2024-12-22 15:36 , Processed in 0.24233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