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中国诗人论坛|永远年轻的诗歌论坛|中诗网|中国诗人网|中国网络诗歌的源头

搜索
查看: 101|回复: 1

神性:深空无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6 22: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性:深空无限》

(一)

1】

抛开唯物与唯心
谁更正确
谁更厉害一点
不谈

在哲学上,有一部分人认为
人是不可能超越主观认知的边界的
换句话说,人总是——
或许永远不过是——
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的

在主观的世界之外
是不是存在一个客观的世界
是存疑的,如果存在,
那么人也只能感受或推断
客观世界的存在而已
并不能进入客观世界
或者说,客观世界,
永远是一个他者的世界
另类的世界,无法进入
或真正交叠的世界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
顶多只有交界面而已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这两个世界是并行的
极端一点,有些人认为
所谓的客观世界,其实
是根本不存在的

这有点类似于道家所谓的“易”
或者更多接近于佛教所谓的“性空”
一切都在流变,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万物皆空,虽说因果不空
但因果,只是逻辑关系,或者说
是真理性或真理的某种意义上的永恒性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1.jpg


2】

譬如我们看到的杯子
我们其实并没有看到杯子
因为我们只能看到光
确切一点地说,看到杯子
反射过来的光

除了光,我们什么也看不到
我们看到的所谓的杯子,
不过是杯子反射过来的光而已

就像给一个美丽的姑娘照相一样
我们只能假设有一个姑娘在那里
但是我们能给这个美丽的姑娘
照出来无数张照片,这些照片
只是某一个时间点,某是一个场景下
这个姑娘的某一种角度下的
特定光影捕捉技术运用下——得到一个信息截面

注意我的用词:
一个时间点,时间是无限的
某一个场景下,场景是可以流变的,多样性的
某种角度,角度是可以360度变换的,360度是可以无限细分的
特定光影捕捉技术,技术是可以变革的,演进的
技术运用,运用是一种发挥,同样的技术,发挥的程度不同,结果也是不同的
信息截面,信息是一种流,这里我们说的是拍照,是一种光媒介的信息流(不是声音或其它),
信息流,需要特定的途径、通道和方式进行流动,这个流动,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捕捉到了流的一小部分,形成一个信息的截面,固定并渲染出来,
就成了照片,或者相片,事实上,哪怕是一刹那(刹那,佛教特定时间用语,时间上很短的一瞬),
信息流本身也是非常宏大和丰富的,就像不同分辨率的照片,看到的信息量,
是可以有很大的有差别一样,甚至就是天差地别的结果


而这个一瞬定格和呈现的那个对象(美丽的姑娘)的所谓的小小的信息截面
我们所谓的一张照片或相片,其实就是道家所谓的象或佛教所谓的相的一种

从理论上讲,我们假定存在一个客观的世界(注意只是假定),
我们看到的这个美丽的姑娘,是一种客观存在,或客观实体,或更确切地讲是一种客观的实物性的对象
它所呈现的出来的,只是一种象,假如这种象也是客观的,但能被我们所捕获的
则永远是极其片面的象,我捕捉象的过程本身,就像盲人摸象的过程,
事实上比盲目摸象更加极端或苛刻

人要看到这个客观对象(美丽的姑娘),只能通过捕捉象来完成,
这是一个基础和前提,客观对象本身,就像一颗果实的内核,
而事物的象,就像果实的外壳,而我们能得到的,能伸手抚摸的,
只是外壳的极小极小的一部分,而事实上,用果实这样的静物
来比喻所谓的客观事实及其表象,是非常不准确的,因为所谓的
客观事物及其表象,永远都在流变之中,甚至瞬息万变

事情讲到这里并没有完结,因为我们捕捉到事物的表象之后,
我们能感受到的,却不是事实本身的象,而是我们——人
这个主观性的存在,与客观性的世界的第一次辩证互动的结果
这个结果,我们称之为相,这里所谓的辩证,即存在主体和客体
(确切地说是这个客体只是认知对象,这个所谓的客体是不是真的存在客观性的并不能直接确定)
相互运动的关系,这个相,就是相互运动关系的一种结果,而我们能感知到的
又只是这个相的一部分,注意是一部分,而交互的结果其实也是宏大和丰富的,
我们能感受到的只是这辩证运动或交互结果——相——的很小的一部分,
事实上,主体与客体的辩证运动的结果,也不只有相这一种东西,
这里不讨论。

接下来,我们才会运用,我们人更高级的主观能力部分,
去认知和推断所谓的客观事物(那个美丽的姑娘),
我们会倾向于认为,在相的背后,有象,在象的下面,有客观事物。

我(主体)——相——象——认知对象(客体)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1.jpg


在这一场认识运动的过程中:

象,类似于客体的分泌物
相,类似于主体的分泌物

主体,假设是自明的,即假设具有认知认知对象客观性的能力,包括认知自我,但注意,其实这只是一种假设,主体偏阳性,且具有主动性


而客观,看上去,就像一位大家闺秀一样,等着你去认知,去欣赏,去看她,假设的场景中,具有很强的被动性,偏阴性


象和相,都类似分泌物,某种意义上讲,相不但是主体的分泌物,更是主体与客观共同的分泌物

就像一对男女在做爱一样,
主体类男人,客体类女人,
但确切地说,或者说事实上可能不是这个样子的
相,更接近于两块石头相撞时产生的火花


3.】

但相在人心中产生的时候,
人就拥有了直接推理认知的原料,
当一位姑娘的相,在你脑海里产生的时候
你的大脑就像一位帝王一样,拿到了一位选妃时
一位女子的画像,而你对这位女子的认知(片面的认知)
——最粗浅的认知,也就几乎同时产生了
这个过程很短,但这个过程不可省略,
即推理认知的过程,总是存在的

如果比例协调,容颜娇好
你的大脑可能会产生这样一个印象
这是一位美丽的姑娘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1.jpg


可是问题来了,真的是这样吗?
有一种说法,叫花开两杂,各表一枝
更甚一点,叫各花入各眼
其实,我们的推理认知,是充满主观性的

就像传说中的邪恶的画师
给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画像一样
故意给美人的脸上(确切地说是画像的脸上)
点了小小的一点,然后,给了汉王
汉王(你的大脑)一看,就认为:
昭君够美(且不说丑),于是就凉一边去了

而事实上,我们的认知过程
这画师给昭君画像的故事更为复杂得多


4.】

首先,我们说,
我们只能看到光,不能直接看到事物本身

其实,我们到的光
不是一般的光,我们绝大多数看到的
是事物的反光,是一种反射光
不是太阳光或者灯光直射这种光

更进一步,我们其实也不是看到光本身
而是光的一种属性,我们称之为色

色有两种,有彩色,无彩色
赤橙黄绿青蓝紫,即所谓有彩色
黑白灰,即所谓无彩色

光源直接发射的光,我们称之为光源色

光源色的色,二色叠加,通常是亮度更亮,我们称之为加亮模式

而我们观察事物,看这个世界的时候,更多的不是加亮模式下的色
而是三色叠加混合或混成的色,即事物的固有色(指非发光物体、非光源性事物)、环境色和光源色
三种颜色叠加的色

而这个事物的固有色,这个色,是反射光呈现出来的色,这种色和光源色的模式几乎正好相反,
其二色叠加,通常是亮度要下降的,我们通常知道为颜料模式

在电脑美术上设计上,或者有设计界的所用的IT技术上,
加亮模式的颜色,通常用RGB来表示,叫RGB模式
而减光模式或颜料模式的颜色,通常用CMYK来表示,或者叫CMYK模式,

无论是加亮模式,还是减光模式,人类肉眼所能看到的颜色的种类
是极其丰富的,这极其丰富的千万种颜色,本质上都是由三种基本颜色所合成的,
这三种基本颜色,我们通常称之为三原色,只不过两种模式下的三原色各不相同罢了
加亮模式或光模式下,三原色叫RGB,R即红色red,G即绿色green,B即蓝色blue,
减光模式下,三原色即CMY,也是三种最基本颜色或原色,K是黑色,是用来补强用的,
不过是因为减光模式或颜料模式下,无法表达出绝对的黑而已,所以需要使用直接的黑色
来调剂和补强颜料模式下颜色的黑色的成份,尤其是电脑输出为印刷格式需要,
是一种直接的技术手段表现形式

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模式下,无论是看到光源体直接发出来的光,
还是看到非发光体,我们所看到的更为普遍的事物的反射的光,
人本身只能看到光本身,或者光的某种属性——光的颜色,
而这种所谓的看到的光的颜色,我们所谓的人看到光的属性,
其实也是主观的

原因很简单,同样颜色、饱和度和亮度的光,人和鱼和猴子和蜜蜂看到的,
在人没有做认知推理和推理判断之前,其直接的感受,就是不一样的,
而且每一个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这种不一样,到底有多少区别呢?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1.jpg

5.
比如说,电脑屏幕上,有一个完全饱和的大红色的色块
我们用RGB模式表示,即(255,0,0)

这个色块,我们假如就是我们的认知对象——客体

最后的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
(1)电脑品牌和显示能力,比如电脑的新旧,受损程度等
(2)你是否调节操作系统的颜色与亮度等方式
(3)你面向电脑的位置和距离
(4)时间的早晚,或者你的周围的光源和色彩环境
(5)你瞎不瞎,是不是色盲,或者色弱
(6)你是否营养不良,或者精神状态欠佳,或者视觉疲劳程度
(7)你有没有戴墨镜或者有色眼睛,是不是近视
(8)你凝视该色块的时间长短,或者该色块是否只是在屏幕上闪现一次
(9)你的心情,观察色块时的主观情绪性
(10)电脑屏幕有没有加透明保护罩或者有色保护罩
(11)其它


以上诸多方面,都是千变万化的,在差错混成之后,
那个所谓的大红色块,才会映入你的眼帘,形成所谓的——相
此时你看到的真的是大红色块吗?你确定吗?你是如何确定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206号

[中国诗人论坛] ( 豫ICP备11003363号-2

GMT+8, 2024-12-23 21:14 , Processed in 0.27068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