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中国诗人论坛|永远年轻的诗歌论坛|中诗网|中国诗人网|中国网络诗歌的源头

搜索
查看: 734|回复: 5

觅赏彩句-揭秘天衣诗歌的艺术魅力(01-1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12 08: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觅赏彩句-揭秘天衣诗歌的艺术魅力(01-10)
觅赏及揭秘者:山城子{李德贵}

小序:
作为天衣老师的网上老学生,山城子认定于网上读诗研诗16年来,是邂逅到了最具魅力的当代自由体新诗,也是新诗发展的具有启发性乃至导向性的创新了语言艺术的典范作品。而天衣老师的语言创新,最能体现在其作品中诸多的精彩句子里。于是我想从她前年练笔的诗舞作品中寻觅、学赏、揭秘她诗歌的艺术魅力——毕竟是圆的还是扁的,是热的还是凉的,是七彩的还是素面朝天的。但,我的眼光或许昏花,所以要贴出来,与老师们诗友们共同探讨,以期复兴和追回一个诗大国曾经的荣誉。

第一首:《月朦胧,鸟朦胧》


从清晨到黄昏
我把手上的句子,数了又数
捕捉远处的景象,在沙堤与杨柳边
我摘叶,你取枝
在不经意的时候
做不经意的事

古寺在西边
被钟声敲成夜色
所谓朦胧,都是鸟鸣过后
滴下来的露珠,落在
走失的石狮上,向四周扩展
三三两两的灯火
潜伏或躲藏树影下
把记忆抛在后面

小巷还在倾斜
这么多年了,蛇行的样子
穿过我的窗口,对面种下的清凉
浓缩成一缕风声
夜鸟抓住的枝桠
痛了一下

我取出竹笛
捏扁过的声音,记录着时节的走向
他们穿过长街后
在一处的檐角里
和我的发梢一起瘦下去

二〇一七年十月三日

【彩句-01】
我把手上的句子,数了又数

【学习赏析-01】

句子的住处
都在人脑的语言中枢
天衣老师却变戏法似的
用手捧住
且像数珍珠一样
“数了又数”
这让我非常地意外
又让我非常地折服


【彩句-02】
在不经意的时候
做不经意的事

【学习赏析-02】

诗是心情的美丽流淌
小河流水一样亮汪汪
这就是“不经意”
“不经意”才能流出自然的馨香

经意的话,就是制作了
就像丝网花一样
虽然好看,却没有芬芳


【彩句-03】
古寺在西边
被钟声敲成夜色


【学习赏析-03】

古寺、钟声、夜色
很自然的景境
天衣老师钟情于“夜半钟声到客船”吧
竟让钟声“敲成夜色”
没办法啊——不让它敲
句子咋别致新颖起来呢

【彩句-04】
三三两两的灯火
潜伏或躲藏树影下



【学习赏析-04】

“三三两两”这个成语
如果用到小动物那儿去
一定会觉得人格得美丽

天衣老师居然给“灯火”用了
这一用,顺势还会“潜伏”
会“躲藏”了
其灯火的掩映晃动多么形象


【彩句-05】
对面种下的清凉
浓缩成一缕风声


【学习赏析-05】

“清凉”这个词
是形容人们对环境的一种感觉
到了天衣老师的手中
就物化成了可视种子
接着还乳态了可以“浓缩”
进而通感成可闻了
这积极修辞拧成绳了
如何不出“彩”呀!


【彩句-06】
夜鸟抓住的枝桠
痛了一下


【学习赏析-06】

天衣老师的拿手技法
是让你意想不到
“夜鸟”飞落树间,抓住枝桠
很自然的事
诗人居然感觉到了枝桠的感觉
——“痛了一下”
万物有灵、天人合一
就这样地真切起来


【彩句-07】
我取出竹笛
捏扁过的声音,记录着时节的走向



【学习赏析-07】

笛子是要不停地变换捏孔而演奏的
其声音或脆快、或圆润、或悠长
科学地说不过是声波在空气中地
传播,震动了我们的耳膜
让我想不到啊,天衣老师
您是怎么想到那东东是可以“捏扁”的呢?
是为了变可闻为可视嘛?
而“时节”有了“走向”就人儿似的了


第二首:《这一世牵绊》


侧面,总是看得不太清楚
纹理编织的模样
已经很难说出
一些月色在尘埃里闪动
高楼上,风在踱步
木质的年轮很老
准备把从裂痕露出来的阴影里
反戈一击

屋檐的角度还在倾斜
是为了保持一种心态
庭前桃花,庭后喧哗
是很久以前的事情

偶尔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月色如镰,收割着小镇
掩盖了的热闹
和一些风流韵事

从此,在灰色背景里
身穿着旧衣裳的人
蹲在倒下的门板上
苦思冥想

二〇一七年十月三日

【彩句-08】
一些月色在尘埃里闪动
高楼上,风在踱步


【学习赏析-08】

“一些”
这样代替整体某一部分的词汇
拿来限制“月色”
“月色”这不可分割的景色
就被分割了
读来有一种陌生的新鲜感
而风一“踱步”
就人儿似的活泼了

【彩句-09】
屋檐的角度还在倾斜
是为了保持一种心态


【学习赏析-09】

屋檐的角度
实际上在它破损之前
都会一直不变

这里用个时间副词“还在”
仿佛它本可以不倾斜
于是就产生了一种调皮的诙谐

至于“一种心态”
其实把老屋子给人格了
还是挺有气质的人格

【彩句-10】
月色如镰,收割着小镇
掩盖了的热闹
和一些风流韵事



【学习赏析-10】

不是月牙,而是“月色如镰”
俗喻,就得以避免
且因之可以“收割”一切

虽说“掩盖了”
又何尝不是都“收割”到笔下了

2019-3-12于黔中夏云镇


发表于 2019-3-12 20: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衣老师独成一统,风格迥异,在不断地变换中寻找创意;山城子老师博大精深,古今融合,十分难得。
 楼主| 发表于 2019-3-12 20: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闻 发表于 2019-3-12 20:04
天衣老师独成一统,风格迥异,在不断地变换中寻找创意;山城子老师博大精深,古今融合,十分难得。

深谢一闻诗友留言褒奖!山城子很受鼓舞,一定继续努力学习!!
发表于 2019-3-17 21: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很精彩。这样的点评很困难的,不仅要读诗歌的写法和技巧,更要写出作者的运用的风格。如何布景造意,如何谋篇,如何夺句,如何进行通感变化。这一组点评中,能够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不仅对作者本人进行了很好的鼓励,也对读者进行了很好的提示。这样的交流很好的。
精华学习。
发表于 2019-3-18 06: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
经典的诗
精彩的分析!
 楼主| 发表于 2019-3-18 17: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晚词 发表于 2019-3-17 21:32
的确很精彩。这样的点评很困难的,不仅要读诗歌的写法和技巧,更要写出作者的运用的风格。如何布景造意,如 ...

继续向老师学习!新周快乐!!敬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206号

[中国诗人论坛] ( 豫ICP备11003363号-2

GMT+8, 2025-5-26 00:19 , Processed in 0.18767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