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中国诗人论坛|永远年轻的诗歌论坛|中诗网|中国诗人网|中国网络诗歌的源头

搜索
查看: 1134|回复: 0

如何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5 15: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
      具体的文学作品中,题材本身的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总是在不同方式上结合着的,这就形成作品的意义或者说作品的思想性,其中最根本的意义就是主题或称为题旨。主题按高尔基的说法,是“作品的第二要素”。主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作品的品位、价值,它是作品的灵魂。
       要分析主题,首先必须分析作品的题材。因为主题寓于作者所选取的题材之中,并通过题材体现出来,是作者通过题材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例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抗美援朝战争为题材,并从这一题材中提炼概括出“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这样一个深刻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主题。为了表现这一主题,作者选取了三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通过三个事例的生动描绘,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战士的确是最可爱的人!其次必须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为同一题材,由于不同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同,会写出主题不同的作品来。例如,同样以纪念鲁迅为题材,因为不同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同,所以涌现许多不同主题的作品;曹靖华的《小米的回忆》、瞿秋白的《鲁迅的精神》、臧克家的《有的人》等等。其中,臧克家的《有的人》更是匠心独运。由于诗人有独特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因而他把怀念、歌颂鲁迅的诗的题目定为“有的人”,这样,诗中的形象使人想到鲁迅又不限于鲁迅,这使诗的社会意义进一步扩大、加深。这就是诗人的独到之处!
       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还要具体分析作品的时代性及作者所站的阶级立场。因为不同时代不同阶级,文学作品的题材虽然相同或大致相同,但反映出来的主题思想不可能相同。例如《水浒传》和《暴风骤雨》两部小说,同样以农民革命为题材,但前者写的是封建时代的农民起义,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和作者世界观的矛盾,一方面是歌颂其中的英雄人物如李逵、鲁智深、和三阮等的坚决革命,另一方面却也宣扬投机分子宋江的投降主义,这就表现它自身的主题的矛盾。而《暴风骤雨》写的则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农民群众实行土地改革,铲除封建制度的民主革命。显然,这两个作品同是写农民革命,但由于时代不同阶级不同,体现的主题也就截然不同。又如,元稹的《会真记》和王实甫的《西厢记》,虽然题材大致相同,但主题有很大的差别!前者也同情莺莺的恋爱,却又大肆宣扬张生的始乱终弃;后者则是更热情地歌颂他们的恋爱,庆幸他们的虽经离乱而终归团圆。而再拿《西厢记》与《小二黑结婚》来比较,虽然同是歌颂青年男女的恋爱的,但前者所歌颂的是封建士大夫的才子佳人的一见倾心,而且是借助封建势力才获得团圆的恋爱;后者所歌颂的则是劳动人民在反封建斗争中产生的更为忠贞的互相倾慕。这两个作品也同样能够说明,即使写的都是男女青年的恋爱故事,但由于时代不同阶级不同,主题也就大不相同。资产阶级文艺理论家从“人性论”的观点出发,提出所谓的“永恒的主题”,说什么“爱”、“死”、“复仇”等等是超时代、超阶级的永久存在的主题,企图以此来否定主题的时代性、阶级性。对此,我们必须科学而辩证地审视!
       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还要注意作品的主题是否单一。如果一个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面较广,就有可能不止一个主题。例如《战争与和平》的一个主题,是俄国人民群众在反对拿破仑战争中所起的巨大的保家卫国、创造历史的作用。同时,它也着重暴露上层贵族社会的腐败堕落和非民族化倾向,宣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这也是一个主题。前者是正主题,后者是副主题。多主题的作品还有像《红楼梦》、《子夜》等等,真是举不胜举,这里只能挂一漏万!
       总之,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分析的方法,对具体的作品作具体的分析。特别是在分析一些山水诗和朦胧诗时,由于它们的主题更隐蔽,因而更应谨慎。分析山水诗时,要透过作者的景物描写,去体会作者倾注于诗中的思想感情。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描写的,是庐山瀑布的壮观,抒发的,却是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只有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正确评价诗的意义。在分析朦胧诗时,就应“破迷雾”、究真情。例如,有一首朦胧诗,它的题目一个字——网,它的内容也只有一个字——网,这够朦胧的了!我认为这首朦胧诗可以体现多种不同的思想,表现多种不同的主题。我说说自己的浅见,欢迎批评!这首朦胧诗,可以体现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上下皆是“网”。这可以暴露当今社会的种种不正当的人际关系——上上下下拉“线”结“网”,形成一张张“人际关系网”,然后结党营私!它当然也可以歌颂社会主义法律的公正无私——“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只要你干上犯罪的勾当,就最终逃脱不了这上下张开的“网”!它还可以指情网,告诫人们处处有“情网”、有陷阱!还有,我们今天更为神秘莫测的“互联网”……所以,必须灵活分析。
                                                                                                                                       (旧作。结尾处略加添改)
      
                                                                                                                                                       石耕夫
                                                                                                                                              2011-6-25  输入整理

威尼斯人:wns185.com首存赠送58元●足球●真_人●各类彩票齐全●提现即时到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206号

[中国诗人论坛] ( 豫ICP备11003363号-2

GMT+8, 2024-6-19 05:52 , Processed in 1.20491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