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中国诗人论坛|永远年轻的诗歌论坛|中诗网|中国诗人网|中国网络诗歌的源头

搜索
查看: 854|回复: 0

徜徉中华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2 23: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一直都在寻找合适的时间,或者是出于一份心灵的虔诚,对于中华山,我想我怎么都应该去走一走的。
       所幸的是:前不久有一次文学性的活动,就在中华山的脚下。这样看来,我总算遇到一个很不错的由头了,由此,我也就顺带的搭了县内几个文学作者的顺风车,一早起来,浩浩荡荡的,往中华山去了。
       从凤冈往东约莫百里路程,也就是沿着县道乡道再拐几个弯,那就是王寨中华山了。时值花开春暖时节,中华山林木蓊郁,险崖壁峭,几块飘逸的云朵在中华山头顶上飘来游去,也不知道它们跌进山谷的背面会有一个什么结果?但静穆而气势磅礴的山,冷硬而坚韧突兀的石头,让我总感觉中华山有一点寂寞。是的,一个在民间有着诸多动人传说的佛教名山,一个在凤冈大地上曾经铺开恢弘道场的佛学圣地,如今只剩下一段段凌乱杂陈的残垣断壁,如今只留下一卷卷散佚阙失的诗卷,在泛黄的纸页中诉说着千古岁月的斑驳和沧桑。
       把目光从中华山的山脚再往下压,一块块刚被翻耕不久的田土还散发着泥土清新的气息,一个当地的妇女正躬身在土里移栽着庄稼,她知道这块土一年会给她带来多少收成,所以她总嫌那几块在她土里横着竖着歪倒的石头影响了她的耕作,但那些石头有点大,一个妇女的力气是挪不动的,同时那些石头方棱有致,作为一个农家女子,她潜意识里总是存在着山神土地庙宇神龛之类的东西,所以对于这些石头,从她内心潜在的那份虔诚和敬畏,她也不会去动那些石头的。事实上从那块经过数百年风雨侵蚀的石碑上的几个残余文字也真的可以知道:这些横竖乱倒棱角有致的石头,就是一座七级灵塔的石座,这灵塔下安葬的主人,就是一度在民间留下无数谜一样传说的,曾经在一个战火纷飞的王朝中独辟一方净土而享誉西南的佛学大家-----天隐禅师。当然这位农家女子没有注意这些,她迷惑的眼神看着这些拿着相机对一堆坍塌的石头不停的拍照的人:拍这些乱七八糟的石头有什么用?从她不解的眼神里我总是这样认为:中华山很寂寞,天隐禅师更加寂寞。
       这次文化活动的领队胡启涌先生这些年一直致力于中华山佛教文化的挖掘与整理,他通过收集民间轶事和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历史典籍,最终疏浚和整理出了系列文史著作《天隐禅师与王寨中华山》数篇文著,并引起极大的反响。此刻他正站在中华山脚下,站在天隐禅师和其弟子识竺海伦的灵塔旁边,站在中华山寺那座不像样的庙宇之前,面色凝重,语气舒缓,说起天隐禅师及其弟子生平,说起王寨中华山自明末清初以来的数百年间,那缕缭绕的高香之外,一段历史的跌宕和起伏,一抹岁月的苍凉和兴衰。在他如数家珍的舒缓而沉重的述说中,我似乎看到在一个王朝离乱而破败的大背景下:王寨中华山,梵号声声,经幡交织,一些善男信女正虔诚的匍匐在一座座莲花台下,坚守着心中那缕不倔的信仰。而青草离离落红遍地的小径上,身披赭红袈裟慈眉善目的老僧,正双手合什送走又一个前来探讨经学禅悟经理的方外之仕,岁月悠悠,尘缘如是,烟云飘荡,阿弥陀佛!
      关于天隐禅师的身世之谜不管是民间轶说或文献定论,姑且不用深循,因为禅师就是禅师,禅师就是弘扬佛学普济众生并参悟佛理到一定境界的释家弟子。这一点,历史会最终把天隐禅师归位到正理上的。那么关于中华山和天隐禅师的诸多谜一样的故事似乎应该打一个结了。到此来说,也是符合情理的。但原来的迷雾正待撩开,一个新的故事却又离奇在今天呈现:公元2008年6月28日,一大批省,市文史和佛学专家莅临王寨中华山,通过实地探访和结合文献资料的查实,最终认定王寨中华山为贵州省佛教名山。就在这些专家回城或还未落好兴奋的脚步时,7月2日深夜,一块石头不知从何处滚下,从面对中华山寺的左边第一间禅房的后窗破窗而入。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但我看了现在石头摆放的位置,理清它的来龙去脉后确实是认为该在这篇拙文中记两笔的。原因是:为什么经过数百年的风雨这块石头都没滚下,而唯独在认定中华山为佛教名山后就刚好滚落。还有禅房的窗户至少离地也是一米多,而这块石头不偏不倚刚好从窗户正中弹跳而入。再有这间禅房当时因为没用,给了附近的农民搁置收割稻谷的挞斗(民间称为斛斗)等一些农具的地方,而按农村常理,这些东西一般都是放在一些偏僻的角落的,但这户人家却刚好把挞斗斜放在墙壁的正中,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神龛。同时这块石头在弹跳进房间后,不左不右的刚好跳进挞斗的正中,且挞斗只受了点轻微的损坏,而石头居于正中,俨然一尊安然自得的弥勒笑佛。我仔细看了一下这块圣石,上小下大,重量也是在数百斤左右,他现在安放的样子,就是人工操作,一时半刻也达不到这种效果的。所有这些迹象,不得不让人称奇而费思。圣石安座的当晚,胡启涌先生和县内的文史爱好者就曾驱车前往。其时附近的村民已把禅房清扫干净,一屋信众已在圣石面前焚香燃火,虔心膜拜。
     一切似乎都有一些渊源,事实上我也不愿意给这块圣石牵强进一些神秘和臆想的色彩。但大自然就是这样,总是给我们留下一些期望和惊喜。在中华山,当漫长的岁月经过一块突兀的石崖,再拐一个弯,那一行行深深浅浅的脚印,已然穿越了千年的尘埃,在生命释然的徜徉中,我终于找到了心灵皈依的去向。。。。。。

皇М冠М现М金М网:hg88094.com开户首М存送58元.满1000送1088彩_金М体育半场结算六_合48倍М各种彩М票М游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206号

[中国诗人论坛] ( 豫ICP备11003363号-2

GMT+8, 2024-6-19 03:45 , Processed in 1.18233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